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020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含答案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自我评价检测卷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俨然(yǎn)豁然(huò)诣太守(yì)黄发垂髫

B、清冽(liè)佁然(yǐ)寂寥(liáo)悄怆幽隧

C、器皿(mǐn)箬篷(ruò)多髯(rǎn)水落石出

D、雎鸠(jū)窈窕(tiǎo)寤寐(wù)辗转反侧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剩下的复习时间指日可待。

B、许多腐败分子在落入法网后才痛心疾首地诉说深刻的教训,充当启迪世人的反面教材。

C、每年春晚都出现不少新面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D、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酱的味道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主妇合格与否的标准。

B、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不仅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更加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C、通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使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

D、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珍贵食材松茸从香格里拉出发大约24小时左右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4.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

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田园生活是陶渊明写作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其中,《桃花源记》是他隐居之前写的一篇表明心志的文章。

B、《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C、《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文中提到王叔远构思精巧、雕刻精致,核舟令人叹为观止。

D、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

(1)微君之故,?

《式微》

(2)求之不得,。

《关雎》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蒹葭》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

(三)按要求答题(共8分)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

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

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

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

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

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

“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7.简要概括上述文字的内容。

(3分)

8.请你就排在第三位的“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5分)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5分)

(一)成功的秘诀

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 么呢?

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 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 。

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 功之巅的翅膀。

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

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x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

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 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

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

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

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

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

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9.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3分)

10.选文第

(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作用是什么?

(4分)

11.请为选文第

(2)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分)

12.简要分析选文第(3)段的论证思路。

(3分)

(二)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

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

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

“你还记得吗?

”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

“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

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

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

“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

“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

“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

“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想起了儿子。

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

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

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

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

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

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

背对着我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

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

“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

“刚刚从老家来。

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

”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

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

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

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3.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3分)

14.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5.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

请简要说明。

(3分)

16.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的理解。

(3分)

17.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

(3分,不超过60个字。

(三)

①你为了俄国钢琴家兴奋得一晚睡不着觉;我们也常常为了些特殊的事而睡不着觉。

神经锐敏的血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常常劝你尽量节制。

那钢琴家是和你同一种气质的,有些话只能增加你的偏向。

比如说每次练琴都要让整个人的感情激动。

我承认在某些罗曼蒂克的性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无可避免”并不一定就是艺术方面的理想;相反,有时反而是一个大累!

为了艺术的修养,在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

“嘿!

你们都是傻子。

”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

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

②我前晌对恩德说:

“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朦朦胧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

”你听听,这话不是和Richier说的一模一样吗?

我很高兴,我从一般艺术上了解的音乐问题,居然与专门音乐家的了解并无分别。

③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本无须逢人请教,再在你我之间讨论不完,只因为你的技巧落后,存了一个自卑感,我连带也为你操心。

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甚至一切有名的演奏家也犯的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④昨晚陪你妈妈去看了昆剧:

比从前差多了。

好几出戏都被“戏改会”改得俗滥,带着绍兴戏的浅薄的感伤味儿和骗人眼目的花花绿绿的行头。

还有是太卖弄技巧。

陈西禾也大为感慨,说这个才是“纯技术观点”。

其实这种古董只是音乐博物馆与戏剧博物馆里的东西,非但不能改,而且不需要改。

它只能给后人作参考,本身己没有前途,改它干吗?

改得好也没意思,何况是改得“点石成铁“!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

18.作者作为一位特殊的家庭教育家,他的书信教育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请说说在选

文中作者针对儿子的什么弱点,教育儿子要懂得什么道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选文中作者列举贝多芬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在这部书信名著中,作者常常列

举具体事例来为儿子阐明道理,请在选文之外另举一例并分析其阐明的道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交通:

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咸:

全,都。

D.欣然规往规:

打算,计划。

21.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3分)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二)砖

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

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①埏(shān)泥:

揉和黏土。

②汲:

从井里取水。

泛指打水、取水。

③错:

交错,错杂。

④趾:

脚。

⑤戛:

刮平,削平。

23.“人逐数牛错趾”中的“逐”在文中的意思是        。

(3分) 

24.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

(3分)

25.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6.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3分)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四、作文(共60分)

26.请以《这也是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5)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俨然(yǎn)豁然(huò)诣太守(yì)黄发垂髫

B、清冽(liè)佁然(yǐ)寂寥(liáo)悄怆幽隧

C、器皿(mǐn)箬篷(ruò)多髯(rǎn)水落石出

D、雎鸠(jū)窈窕(tiǎo)寤寐(wù)辗转反侧

【答案】D

【解析】A应为豁(huò)B应为悄怆幽邃C应为髯(rán)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剩下的复习时间指日可待。

B、许多腐败分子在落入法网后才痛心疾首地诉说深刻的教训,充当启迪世人的反面教材。

C、每年春晚都出现不少新面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D、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答案】A

【解析】A中“指日可待”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

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这里与语境不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酱的味道甚至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主妇合格与否的标准。

B、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不仅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更加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C、通过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转化,使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

D、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珍贵食材松茸从香格里拉出发大约24小时左右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答案】A

【解析】B中不合逻辑,应是“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更加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C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D中语义重复,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聚精会神地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概。

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③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前后文的句意是否连贯或衔接来思考,可用排除法,如,木匠心里盘算古松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根本不会去①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据此可排除A、D项;++更不会去②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可排除B项。

成一幅……图”作一个总结就完了。

这就是用“顺藤摸瓜法”找顺序,所以这题应该选D项。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田园生活是陶渊明写作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其中,《桃花源记》是他隐居之前写的一篇表明心志的文章。

B、《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C、《核舟记》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文中提到王叔远构思精巧、雕刻精致,核舟令人叹为观止。

D、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答案】A

【解析】《桃花源记》是陶渊明隐居之后写的一篇文章。

(3)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

(1)微君之故,?

《式微》

(2)求之不得,。

《关雎》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蒹葭》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

【答案】

(1)胡为乎中露

(2)寤寐思服(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按要求答题(共8分)

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

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

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

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

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

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

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

“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7.简要概括上述文字的内容。

(3分)

【答案】门户网站联合对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的调查结果发布。

【解析】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

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

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8.请你就排在第三位的“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5分)

【答案】示例: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所有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孝更是一代人与下一代之间感情的链条。

做为一个人要孝为先,孝是一个人道德的开端。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礼即可。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5分)

(一)成功的秘诀

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

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