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91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3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docx

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北京课改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尖子生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

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减少的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钡B.杂质一定含有硫酸钠、氯化钠C.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钙D.第二步实验结束后,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三种

2.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一定

质量的高锰酸钾

B.用等质量、等质

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某温度,向一定量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A.AB.BC.CD.D

4.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盐酸(足量)。

如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A.

B.

C.

D.

5.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B.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a=b>c

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向足量的CuCl2中加入少量Fe

6.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CaCO3

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

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7.将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氯化钙

C.O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D.P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8.下表记录了向物质X溶液中分别加入三种物质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则物质X

可能是()

所加物质

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出现蓝色沉淀

无现象

A.Na2SO4溶液B.Na2CO3C.CuCl2溶液D.CuSO4溶液

9.向如表中的甲物质逐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符合如图曲线描述的是

()

序号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

稀硫酸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碳酸钠溶液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

稀盐酸

A.①②B.①C.①②③D.①②④

10.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

A.紫色B.蓝色C.黄色D.绿色

11.某同学完成了家庭小实验“鸡蛋放入白醋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鸡蛋在白醋中沉浮B.反应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氢气C.蛋壳会变软D.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12.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及应用不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C.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是否能被稀酸腐蚀

13.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

()A.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知道酸、碱、盐的溶解度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D.从空气质量报告中查阅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NO3

Cl

2﹣

Ba2+

不溶

不溶

Ca2+

微溶

不溶

+

Ag

不溶

微溶

不溶

14.以下是部分盐的溶解性表(20℃)

SO4

CO32

 

根据以上信息无法获得的启示是()

A.实验室不用大理石与硫酸来制二氧化碳

B.硝酸盐都能溶解在水中

42

C.Ba2+和SO

﹣不能大量共同存在一杯溶液中

D.碳酸钡是一种有毒的盐

15.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小宗同学对图表资料的理解或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C.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16.下列物质能溶于水的是()

A.AgClB.Fe(OH)3C.KNO3D.BaSO4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难溶于水的一组物质是()

A.CuS04BaS04MgS04B.BaC03CaC03Na2C03

C.AgClK2C03AgN03D.Cu(OH)2Fe(OH)3Mg(OH)2

18.K+、Fe3+、Ba2+、OH﹣、NO﹣与CO2﹣六种离子两两结合可以组成能溶于水的

33

盐有()

A.3个B.4个C.5个D.6个

19.下列物质属于不溶性碱的是()

A.Ba(OH)2B.Cu4(OH)6SO4C.Zn(OH)2D.H3PO4

20.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CaOCaCl2B.FeCl3NaCl

C.CaCO3BaSO4D.NaOHNH4NO3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因为。

(2)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医疗上“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而不能用碳酸钡替代硫酸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某种金属,可回收硫酸亚铁和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向

大气中排放。

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

请写出CO和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的化学方程式。

22.根据题意,完成下列空格: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用于夹取镁带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

(2)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实验现象:

(3)盐酸滴在大理石上的实验现象:

产生气体(填化学式).

23.如图所示,连线两端的物质相互都能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

A.NaClB.Ca(NO3)2

C.H2SO4D.。

24.芒硝(Na2SO4•10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在我国广西某地区有一大型芒硝矿.而广西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请推测该大型芒硝矿床应存在于(选填“地表深层”或“地表浅层”).

(2)为测定Na2SO4和NaCl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称量样品,溶解,加过量试剂A,过滤出沉淀,洗涤沉淀,烘干称量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a、对实验的试剂A,甲同学选用硝酸银溶液,而乙同学选用氯化钡溶液.其中一位同学选用的试剂不合理,请说明它不合理的原因.

b若试剂A选择正确,在进行实验时,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wg,沉淀物质量为mg,请列出实验测定结果的计算式:

Na2SO4的质量分数为.

25.判断下列大小或强弱关系(用“>”、“<”或“=”填空)

(1)熔点:

黄铜铜;

(2)热稳定性:

碳酸氢铵碳酸钠;

(3)相同条件下密度:

氧气空气;

(4)相同条件下沸点:

盐水蒸馏水。

26.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常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但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如果误服了碳酸钡,建议解毒方法是,原因是.

2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为了全民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

(填“单质”、“元素”);

(2)水壶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可以用厨房的除去;

(3)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这一现象说明当地的水为

(填“硬水”或“软水”).

(4)长期使用硬水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5)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是由于;

(6)氧气可被压缩成液氧装入钢瓶,是由于.

28.人体胃液里的盐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某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碳酸镁消耗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每片药品能消耗HCl的质量是

mg.(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嚼碎后比整片吞咽服用疗效更好,其原因是.

29.日常用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

小苏打

洁厕灵

管道通

有效成分

NaHCO3

HCl

NaOH

(1)小苏打溶液显碱性,其pH7(填“>”、“=”或“<”).

(2)洁厕灵和管道通不能混合使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小苏打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

Cl

CO2﹣

SO2﹣

+

H

﹣﹣﹣﹣

溶、挥

溶、挥

溶、挥

+

Na

Ca2+

Ba2+

Cu2+

30.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20℃时的溶解性”.请回答:

334

 

(1)可从该表中得到很多信息.比如.

(2)从该表中找出下列物质(写化学式):

一种没有挥发性的酸;一种不溶于水的碱;一种溶于水的钡盐.

(3)写化学方程式:

锌与表中的一种物质反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

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第二步,再向第一步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先后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产生沉淀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减少的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钡B.杂质一定含有硫酸钠、氯化钠C.由第一步实验可知,原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钙D.第二步实验结束后,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三种

【解答】解:

A、BC段减少的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错误,没有碳酸钙;故选项错误;

B、杂质一定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选项错误;C、第一步,取50g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原样品中一定没有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钙,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D、第二步实验结束后,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三种错误,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四种:

氯化钠、硝酸钡、氯化钡和硝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不能正

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A、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图象相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图象相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pH变化与图象相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与图象不相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一定

质量的高锰酸钾

B.用等质量、等质

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某温度,向一定量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A.AB.BC.CD.D

【解答】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会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放出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A错误,

B、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氧气量的多少,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

剂放出的氧气量相同,只是反应时间的不同,水平线应该重合,故B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当碳酸钙反应完后不再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D、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所以图象应该是一条水平线,故D错误。

故选:

C。

 

4.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盐酸(足量)。

如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A、得到同样多的二氧化碳,甲用的时间长,乙用的时间短,本图象颠倒了,故选项错误;

B、块状CaCO3和粉末状CaCO3都是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故选项错误;C、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反应的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同样多的二氧化碳,块状CaCO3用的时间比较长;即得到同样多的二氧化碳,甲用的时间长,乙用的时间短;故选项正确;

D、块状CaCO3和粉末状CaCO3都是10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样多,并且乙用的时间短,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5.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B.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a=b>c

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向足量的CuCl2中加入少量Fe

【解答】解:

A、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至饱和,溶液质量先增大,后不再改变,但是溶质的质量不会从零开始,故A错误;

B、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物质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a=b>c,故B正确;

C、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会逐渐减少,

反应完毕后固体的质量会不变,故C错误;D、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

B。

 

6.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CaCO3

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

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解答】解:

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故A错误;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故B错误;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正确;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固体中氧元素

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

C。

7.将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

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氯化钙

C.O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D.P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一定质量的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图中OP段表示的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PQ段表示的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Q点时,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钠;N点时,盐酸过量,因此溶液的pH值小于7。

A、N点时,盐酸过量,因此溶液的pH值小于7,故错;

B、Q点时,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钙和氯化钠,故错;

C、OP表示的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故对;

D、PQ段表示的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

═CaCl2+CO2↑+H2O,故错。

故选:

C。

 

8.下表记录了向物质X溶液中分别加入三种物质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则物质X

可能是()

所加物质

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

出现蓝色沉

无现象

淀淀

A.Na2SO4溶液B.Na2CO3C.CuCl2溶液D.CuSO4溶液

【解答】解:

向物质X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X溶液中有钡离子和银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说明X溶液中有铜离子;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因此物质X可能是CuSO4溶液;

故选:

D。

 

9.向如表中的甲物质逐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符合如图曲线描述的是

()

序号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

稀硫酸

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碳酸钠溶液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

稀盐酸

A.①②B.①C.①②③D.①②④

【解答】解:

图象的意义是:

随着乙的不断加入,反应开始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然后气体或沉淀逐渐增加。

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开始时不能生成沉淀,等混合物中的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尽,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所以符合图象。

②盐酸不会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生成沉淀,且不溶于酸,所以从反应开始就有沉淀,所以不符合图象。

③碳酸钠和氯化钠不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一开始就

会有沉淀合成,不符合题意。

④铜不活泼,不能和盐酸反应,锌和盐酸反应放出H2,所以开始就有气体生成,所以不符合图象。

故选:

B。

 

10.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

A.紫色B.蓝色C.黄色D.绿色

【解答】解:

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盐,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故选:

C。

 

11.某同学完成了家庭小实验“鸡蛋放入白醋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鸡蛋在白醋中沉浮B.反应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氢气C.蛋壳会变软D.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解答】解:

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气体附着在蛋壳的表面上,鸡蛋会上浮,当上升到水面时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鸡蛋会下沉。

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蛋壳会变软。

由以上分析可知,B错误。

A、C、D正确。

故选:

B。

 

12.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及应用不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是否能被稀酸腐蚀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信息,正确;B、“酸、碱和盐溶解性表”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之一,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出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去判断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够和酸反应,金属就容易被盐酸腐蚀;排在氢之后的金属不和稀盐酸反应,就不容易被稀盐酸腐蚀,正确。

故选:

B。

 

13.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

()A.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知道酸、碱、盐的溶解度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D.从空气质量报告中查阅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解答】解:

A、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可知道酸、碱、盐的溶解度;故使用不正确;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使用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