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385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6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docx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

第1讲 职业生涯与目标

 

【本讲重点】

人生的目标

目标和人生的关系

目标与空想的区别

目标设定的程度

失败者和圣人的故事

愿力对人生的影响

角色转换之一—从“模糊人”变为“清醒人”

 

人生的目标

 

人生的目标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却是很现实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目标,但又不尽相同。

因此,几乎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一模一样的。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不论性别、职位、贫富,我们度过的每一年都有365天,一天都有24个小时。

不会因为你的职位高、财富多而多分得一点时间。

每个人在所拥有的时间里选择的“事件”,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质量。

比如,在上学的年龄,您既可以选择好好学习,也可以选择逃学。

在工作的时候,您既可以选择认真工作,也可以选择消极怠工。

但是无论您选择的是什么,这些被选择的事件都会影响和决定你今后生活的质量。

 

【案例】

清华大学食堂里有一个外地来京的务工人员,他除了干好每天十几个小时切菜的本职工作以外,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自学英语。

别人用于看电影、看电视的时间,他却用来背诵英语单词、练习口语。

中午吃饭时间,他通常用15分钟吃饭,将剩下的10多分钟用来学习,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觉。

最后,他的英语成绩居然比本科生都高,而且托福考试分数很高。

他虽然现在还在厨房里工作,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到他今后的生活质量,这个人今后绝对不简单。

 

目标和人生的关系

 

1.一个例子——拿破仑

拿破仑曾经有一句名言:

“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最后拿破仑不但成为将军,还成为了元帅,最后还当上了皇帝。

可以看出,拿破仑首先有这样一个目标,所以为他以后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个最根本的基础。

 

2.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张无忌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到了后期张无忌几乎具备了所有当皇帝的条件,但他最后没有成为皇帝,而被朱元璋取代了。

原因只有一个,张无忌根本没有想过当皇帝,换句话讲,他从来就没有当皇帝这样一个人生的目标。

 

目标与空想的区别

 

1.目标与空想

真正的人生目标,要秉承“跳一跳,够得着”原则,同时又要切合实际,而且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才是最现实的。

而空想则是不切实际的,不具备现实性。

 

2.两个“目标”的现实性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每个人的目标都不相同。

比如说,有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整天梦想着自己的将来,别墅、洋狗、美女如云、金钱如山。

这显然不是切合实际的目标,只能算是一个空想。

这个“目标”显然没有“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样的“目标”现实。

 

【自检】

请您回答下面的问题。

认真回想一下你各个时期所定的人生目标,分析一下哪些目标是真正现实的,能够实现的,哪些目标只是空想?

而那些现实的目标又有哪些已经实现了,有哪些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设定的程度

 

一些专家作了统计和调研后发现,针对目标设定,世界上有四种人:

 

1.第一种人

约3%的人会制定并写下自己的目标。

通常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制定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一段时间以后再做一个反思与检讨,看有没有实现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

 

2.第二种人

约10%的人会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

尽管如此,但他们只是在那里想,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还要更好一点,我恐怕还要加强一些学习,我将来怎么样。

但是他没有一个过程的设计,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

 

3.第三种人

约60%的人曾经思考过自己的目标。

但是他们并不认真,也谈不上什么计划。

 

4.第四种人

约27%的人则完全没有人生的目标。

他们过一天算一天,今天吃饱了就不考虑明天,昏昏庸庸地过日子。

图1-1人对目标的设定

 

有关专家做过统计,第一种人的成功率是最高的,第二种人的成功率也很高,第三种人的成功率很低,第四种人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怎么可能成功呢?

 

失败者和圣人的故事

 

【案例】

有一个人,名字叫失败,他干什么都不成,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有人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说某某地方有一个圣人,曾经指点过很多人的迷津,使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你可以去请教他,让他帮助你成功。

于是,失败找到了这个圣人,向他请教如何走向成功。

圣人首先问他究竟想往哪个方向努力,而达至成功呢。

失败就告诉圣人,只要能够成功,什么方向都无所谓,你给我指点吧。

结果这个圣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走哪条道都无所谓了,你走吧。

当一个人树立了要想真正达至成功目标的时候,他首先需要去确定一个发展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什么方向都无所谓,那他永远都不会成功。

这个道理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的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今天干这个行业,明天转那个行业,他们自认为这是创新变革。

却有很多企业往往就是在“变革”的过程中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因为他们没有既定的方向和既定的目标。

 

愿力对人生的影响

 

人是最复杂的,但最复杂的问题往往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诠释。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其实就管两件事情,第一是能力,第二是愿力。

能力是说你有没有工作的能力,愿力是说你愿意不愿意工作。

在这里我们先讲一下愿力,愿力对人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案例】

故事一:

两个建筑工人的故事

有个人到了一个建筑工地,看见两个小伙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那里用砖砌墙。

他就去问其中的一个小伙子在干嘛,小伙子说我砌砖呢。

于是这个人又去问另外的一个小伙子,你干什么呢,这个小伙子说我在盖全世界最宏伟的一个教堂。

十年以后,第一个小伙子还在砌砖头,而第二个小伙子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

故事二:

两个汽车司机的故事

某公司曾经请过两个司机,第一个司机不但能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结果做了很多和司机的工作不太相关的事情,可没有因此而增加他的工资。

另外一个司机兢兢业业地开车,但除了开车以外他什么都不管。

三年以后,第一个司机升职为行政部经理,而第二个司机仍在开车。

 

第2讲 职业生涯与条件

 

【本讲重点】

成功的条件和决定要素

“舒适区”的形成和启示

角色转换之二—从“被动人”变为“主动人”

 

成功的条件和决定要素

 

1.成功的条件

条件的分类

我们将成功的条件分成两类,A类和B类。

A类指的是主观上拥有的条件,B类指主观上不具备的,而必须要从客观上去寻求的条件。

以找工作为例,A类条件包括学历、专业、经验、品德、素质等等,B类条件包括机会、背景、人际关系等等。

我们会发现,在所有的条件中,A类条件是居多的,B类条件是大多数人都缺乏的,需要靠自己去寻找。

寻找您所欠缺的条件

每一个人走向成功,都必须具备很多条件。

我们可以将这些条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考虑一下,我们目前还欠缺哪些条件。

一旦这些欠缺的条件被弥补了,我们才更加有可能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需要找出“东风”到底是什么。

 

2.成功的决定因素

其实,每一个人在走向人生成功的征程中,大部分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但是我们自己从未留意过!

人们往往有一种非常悲观的感觉,总是将我们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条件太差,没有机会,所以不成功似乎是应该的,是正常的。

但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不是机会,不是什么客观条件,而是态度!

 

【自检】

请您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哪一项属于主观上不具备,需要从客观上寻求的成功条件。

()

A.专业  B.机会  C.经验  D.学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2-1

 

 

“舒适区”的形成和启示

 

1.“舒适区”的形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里,你会感觉很舒服,但是一旦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觉不舒服。

因为舒适区是由你的习惯构成的。

有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讲得很清楚,小老鼠在原来自己的窝里,觉得很舒服,一旦出去了以后,它感到很彷徨,很无奈,很恐惧,所以它就不愿意出去。

这个窝就构成了它的“舒适区”。

 

2.“舒适区”的启示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舒适区对我们的危害都是非常致命的。

我们习惯的思维,习惯的行为构成了我们的舒适区,离开了这个区域,我们就觉得不舒服。

要想舒服,你首先得不舒服。

同样的道理,变革创新对于企业来讲是不舒服的,努力刻苦地学习对于个人来讲也会造成短暂的不舒服。

但是,只有开始的“不舒服”,企业、个人才会有可能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中都给自己分阶段地设定了一个个新的目标,那么你就需要从目前这个位置走到目标中定下的那个位置,也就是说必须离开你的舒适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到达人生新的目标。

图2-1“舒适区”的启示图

 

角色转换之二——从“被动人”变为“主动人”

 

一个年轻人要想走向社会,需要更换的第二个角色是从一个被动的人转换成一个主动的人。

 

1.要从改变思维开始

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思维所束缚,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告诉自己正确的观念。

 

2.摆脱习惯的牵引

很多人有许多非常不好的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比方说习惯睡懒觉,习惯说话不算数,习惯跟人吵架,习惯酗酒,习惯赌博。

我们被习惯所牵引,习惯是从思维影响行为的,可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会毁掉我们的一生。

 

3.积极、主动、进取

我们应该变得积极,变得主动,变得进取,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要学会做好准备。

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本讲小结】

确定人生目标对取得成功非常重要,但是成功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每个人走向成功都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但是还有一些条件尚缺乏,只有将欠缺的条件弥补上才可能成功。

而且决定成功的根本要素是态度,而不是强调所谓的客观条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它是由习惯构成的,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并会阻碍我们走向成功。

因此,一个年轻人要想走向社会,需要进行第二个角色转换,即从一个“被动人”变成一个“主动人”,要从改变思维开始,摆脱习惯的牵引,积极、主动、进取地做好准备。

因为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角色转换之一——从“模糊人”变为“清醒人”

 

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第一个角色转换就是要从一个模糊的人转变成一个清醒的人。

头脑要清醒,不能昏昏庸庸地过日子,不能稀里糊涂地把时间浪费掉,你选择的事件影响今后生活的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确立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规划出来,写出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本讲小结】

我是谁?

我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讲,本讲首先指出每一个人为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任,对社会、对企业负责任,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就很难成功。

本讲重点阐述了明确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区分了目标与空想的区别,通过几个生动鲜明的小故事,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确立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然后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会取得成功。

而对一个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来讲,第一个角色转换就是要从一个“模糊人”转变为一个“清醒人”。

 

第3讲 职业生涯与心态(上)

 

【本讲重点】

1.态度决定成败

2.观点与角度

(一)

 

两条狗的故事

 

1.第一条狗的故事

《读者文摘》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个牧场养了一条忠心耿耿的牧羊犬,它每天帮着主人放羊。

在一次交通意外中,汽车把它的一条腿撞断了,截肢后这只牧羊犬只剩下了三条腿。

尽管跑起来不是很利索,但它仍学着用三条腿跑路,继续为它主人服务。

“祸不单行”,后来又发生了一次意外,它又被截肢一条腿,最糟糕的是,截掉的两条腿是一边的。

我们不能想像这样的狗还能跑,可是它却干了一件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

它蹭着篱笆的旁边把自己的前肢和后肢分别伸到篱笆里头以后,把自己的骨头给别断,用它长好以后的断腿面继续跑路,为它的主人服务。

 

2.另一条狗的故事

还有一条非常优秀的猎狗,这条猎狗远近闻名,出去逮兔子,一逮一个准。

有一天,主人家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主人就跟客人吹牛说:

“我这条猎狗出去逮兔子,一逮一个准。

”客人不相信。

主人就叫人将猎狗带到了野外,一看前面有野兔,那人就把狗撒出去了。

一会儿工夫这条狗就回来了,兔子没有逮着。

主人气得不得了,说:

“贵客临门,正是你露脸的时候,你怎么掉链子了呢?

”没想到这条狗对主人说:

“你今天错怪我了,平时我是饿着肚子去追兔子的,追到兔子才有饭吃,所以我非常认真,赶快追跑。

而今天我吃饱了肚子不饿,所以今天我是表演赛。

 

3.故事的启示

你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工作的呢?

是第一条狗的心态,还是第二条狗的心态?

是必须成功的心态还是试试看的心态呢?

为什么第二条狗的心态改变了以后,结果也改变了呢?

我们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在讲我尽量,我争取,我试试看,这跟那条猎狗吃饱时候的心态是一模一样的,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是“表演赛”。

所以当我们都在做表演赛的时候,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归根结底依然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观点与角度

(一)

 

1.两副担子的故事

故事内容

假设有一副担子重50斤,另外有一副担子重100斤。

要你选择一副担子向前挑100米,但是挑哪副担子所给的价格全是100元。

这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和真实选择肯定是挑50斤的。

然而,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可怕的陷阱,那就是你埋没了自己的潜能。

因为当你选择50斤的担子时,时间一长,别人就会觉得你的能力只有50斤,最后连你自己也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过如此。

其结果是使得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庸庸碌碌过一生,无法出头,无法成功。

启示

我们绝大多数人自以为聪明,不愿意付出,不肯吃亏,总是斤斤计较,眼睛永远长在鼻子底下,所以最终不会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选择了100斤,表面上看是有一点吃亏,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我们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又展示了自己的潜能。

这样,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同事,企业,社会,就会发现你这个特质,发现你对于工作,对于社会,对于企业的好态度,你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所以越是缓慢的回报往往越是大的回报。

 

2.老人与小镇的故事

故事内容

有一个小村镇,一家门前有棵大树,树底下蹲着一个老头在晒太阳。

这时一个外地来的小伙子跟这个老大爷说他想找一份工作,想打听一下这个地方好不好,人怎么样,如果好就留下来,不好就再找。

这老头就反问他,原来待的地方好不好。

小伙子说,原来待的地方一塌糊涂,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当官的不像当官的,当兵的不像当兵的,通通都不好,就我一个好人。

那个老头子说,我们这个地方比你那个地方还要糟糕,大家勾心斗角,乱八七糟。

小伙子吓坏了,赶紧跑了。

过了两天又来了一个小伙子,又找这个老大爷问同样的问题。

老大爷又问他,你原来那个地方好不好呢。

这小伙子说,我原来那个地方非常好,大家和睦相处,一起做事情,我因为搬家才到这里来,希望找一个跟原来一样好的地方。

这时这老头就对小伙子说,我们这个地方跟你原来的地方一样好,大家都平等相处,当官的像当官的,当兵的像当兵的,你留下吧,好好干。

启示

好与坏,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

社会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在认识一个人前先假设他是坏蛋,设一道屏蔽墙保护自己,表面上看他很聪明,跟每一个人接触时都保护自己,但是别人也不会真心对你,所以他的一生都不会有很多朋友;另外一种人用自己的真心对待别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做出有效的判断,哪些人值得交,哪些人不值得交,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才是正确的。

 

3.100单生意的故事

故事内容

假设某人谈了100单生意,但是只有一单做成了,因为这单生意赚了100块钱。

这样成功率好像只有1%,那么前99单有没有给他带来回报呢?

是不是前面的99单都白费了?

启示

其实这个小故事的道理在于100单生意中只做成1单,表面看起来成功率为1%。

在这样的判断下我们每一个人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总觉得第1单没挣钱,第2单也失败了,所以还没等到第99单谈成时,人的信心已经被摧毁了。

我们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下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而正确的理解是成功率为100%,可以理解为每一单生意赚了1块钱,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创造更高的成功率。

 

第4讲 职业生涯与心态(下)

 

【本讲重点】

1.观点与角度

(二)

2.人的悲观倾向性

3.螺旋上升理论

 

观点与角度

(二)

 

西北农村好媳妇的标准与青年男女恋爱,婚后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

故事内容

西北地区婆婆相媳妇,要求媳妇的脖子粗而短,肩膀平而宽,身要长,腰要粗,屁股要大。

而我们现代人却认为女孩子要高高的,脖子细细的,肩膀小小的,腰瘦瘦的才是美的。

显然两者的审美标准相差极大。

男孩和女孩谈恋爱的时候,是最糊涂的,认为对方的缺点也是优点,是个性。

可一旦结婚了,就发现对方没有那么多优点,只有无数的缺点。

启示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会不同。

我们的心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认识不同,层次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不同,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一样。

 

把握人生的机会,克服悲观性倾向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用三天去诠释: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过去了,今天即将过去,最想知道的就是明天。

每个人都想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我们既然不知道明天,可又想知道明天,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预估。

正是由于悲观性的倾向,会造成我们遇到前途问题时总是去假设前途险阻,这往往会带给我们非常严重的后果。

由于悲观性的倾向,我们总觉得往前走很困难,小心点比较稳妥。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越往前走,越容易,越广阔,如果后退,最终只会无路可走。

所以我们要很清醒,要克服自己的悲观性倾向,遇到未知问题的时候要保持豁达,保持乐观,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种心态才是可取的。

 

螺旋上升理论

 

1.渔夫、破船和太阳的故事

有一个人看到海边有一条破船,还有个渔夫在晒太阳。

他就跑过去问,你为什么不打鱼呢。

渔夫说早上打了一船鱼,今天够吃了,所以就不打鱼了。

这个人就跟他讲,你应该再出去打鱼,打来的鱼卖了钱,你就会攒到一笔钱,就可以买新的渔船,之后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慢慢地,你就会拥有一个船队,你就不用亲自去打鱼了。

那时你每天就可以看着大海,晒晒太阳,多舒服。

结果渔夫说,可是我现在不正在看着大海,晒着太阳吗?

我为什么要转个圈回来,再来晒太阳呢?

 

2.螺旋上升理论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一种向上的趋势,上升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会发现好像还是原来的那个点上,但实际上已经和原来不是一个境界了,这种向上的趋势就像螺旋一样。

如同佛家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了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最高的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能够沿着螺旋上升,一步一步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之道(KASH)

 

成功需要具备下面四个要素:

知识(Knowledge),这是必须要具备的,即专业知识。

心态(Attitude),也就是我们前面一直讲到的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技巧(Skill),即工作的技巧,为人处事的技巧。

习惯(Habit),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不好的习惯。

图3-1成功的四个要素

 

【自检】

请您回答下面的问题。

心态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请就你的体会,谈一下心态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色转换之三——从“消极人”变为“积极人”

 

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角色转换中的第三个转换就是要从一个消极的人,变为一个积极的人。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克服悲观,把握机会。

把自己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心态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如果你的心态是不正确的,是病态的,你就不可能成功。

 

【本讲小结】

本讲的主要特色是引用了很多案例和小故事。

首先通过两条狗的故事,说明了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心态。

接着又列举了几个案例,得出一些启示:

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判断的问题,社会实践中则会出现“盲点”;认识不同,层次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不同,结论会完全不同;我们要克服心理上的悲观性倾向,要保持乐观的精神;螺旋上升理论告诉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开发自己的潜能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本讲归纳出成功的要素是知识、心态、技巧和习惯。

作为一个年轻人,需要具备的第三个角色转换就是要从一个“消极人”转变为一个“积极人”。

 

【心得体会】

第5讲 职业生涯与沟通

 

【本讲重点】

1.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2.冲突管理

3.管理你的上司

 

什么是沟通

 

1.定义

所谓沟通,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一般来讲,成功的沟通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传递,第二个部分是了解。

传递,即对方接受你所传递的信息;了解,即对方理解你所传递的信息,产生共鸣。

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要缺掉一个,就不是有效的和成功的沟通。

 

2.为什么要沟通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一个人在群体中生活,在群体中发展,就必须有一种沟通的能力。

所以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与沟通相关。

 

沟通的基本流程

 

发送者通过一个编码,把信息传出去,排列这个编码要有一个渠道,到渠道的另一边要翻译成另外的一种编码,被接受者接受,这样沟通才能形成一个通路循环。

这个过程可能还会产生干扰,但是反馈可以抗干扰。

图4-1沟通的基本流程图

 

沟通的风险

 

1.单向沟通的危险

举例

某公司早晨上班,发现小王请假没来。

一打听,A说:

“小王病了,好像还挺重的。

”再问,B回答说:

“小王病重,好像住医院了。

”之后又有人问:

“小王怎么没来?

”C说:

“小王住进医院,好像病危了。

”再往下问,D说:

“小王病危,好像快死了。

”而事实上,小王只是打了个喷嚏而已。

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

这就是单向沟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产生了偏差。

 

2.启示

有效的沟通,不但要有向前的渠道,而且要有回来的渠道,形成沟通的回路,才能够抗干扰。

 

如何让别人接受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不想干的事,自己不想担的责任,就推给别人。

这样做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再要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让别人接受你几乎是不可能的。

 

2.“重视”和“在乎”别人

要想让别人承认你,首先要学会承认别人。

人与人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所以如果希望对方接受你,你首先要在乎和重视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