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498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案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余诗明

一、设问导入

导语: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两个古诗词名句。

老师背上句,大家接下句。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分别是谁写的?

后人常把两人“捆绑”在一起,合称什么?

(板书“苏辛”)大家知道为什么把他们合称?

(他们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轼毫无疑问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有人又评价辛弃疾“: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

”今天,两位词坛高手都拿出他们最得意的词作作一番“龙虎斗”,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好“裁判”。

(板书课题)

(以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称《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称《永》)

二、引导感知

(一)了解作家

教师启发:

现在是运动员上场。

哪位同学先来介绍轼?

了解和明确:

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人。

他长于诗、词、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他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次被贬。

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

、、。

”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因“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

“一词二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引导:

通过介绍,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苏轼。

哪位同学再来介绍辛弃疾?

了解和明确: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

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曾经凭着英勇和机智处死了两个叛徒:

义端和尚和张安国。

其词多抒写报国雄心和有志难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在南宋爱国词中雄领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

(二)感知作品

教师提示:

在初步认识两位词人以后,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念》、《永》的注释①,了解他们分别在什么背景下写出大作的。

教师补充:

两位词人一位是北宋人,一位是南宋人。

我算了一下,苏轼去世39年,辛弃疾才出生。

现在他们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擂台上。

苏轼是45岁,辛弃疾多大了?

(65岁)你们看好哪位选手?

教师布置:

下面“文斗”开始。

请欣赏名家朗读。

(放课件:

《念》——鲍国安朗诵;

《永》——陈铎朗诵)

正音(在课件上):

英发(fā)华发(huáfà)纶((uān)巾还酹(huánlèi)舞榭(xiè)胥(xū)佛(bì)狸

生齐读(每首词两遍)

教师组织:

喜欢《念》的举手,喜欢《永》的举手。

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他们喜欢的词。

结束后请其他同学用掌声大小评好和次好。

(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注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应读得节奏稍快且很有气势,还可做上扬的手势和卷的动作。

“穿”、“卷”应读重音。

《永》的深沉悲壮感要把握好。

特别是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感情上力度要大。

读“想当年”声调应高“,如虎”应读重音,应神采飞扬,激情奔放。

教师鼓励:

大家用掌声评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

学生鼓掌后,再交代:

朗读得分不计入下面关于作家的比赛成绩。

全班集体朗读。

三、引导理解

(一)整体把握

教师启发:

刚才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个别句子语序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

老师担心大家不懂,挑出来问一问大家,按现在的习惯该怎么说。

“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如果学生回答好,老师调侃一句:

“老师的担心多余了‘,多情应笑我’。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无处觅孙仲谋英雄)(集体朗读注释)

明确:

语序的颠倒大多是压韵的需要。

教师鼓励:

课前预习时,曾请大家用对联的形式概括词的大意,下面请“晒”出你们的成果。

(教师结合例子简述对对联时应注意的地方。

选最好的对联写在黑板上,集体朗读。

课前预习题参考答案:

《念》(上阕)上联:

描画战争景象

(下阕)下联:

讴歌豪杰雄风

《永》(上阕)上联:

吟哦昔日英雄

(下阕)下联:

忧虑当今国事

横批:

壮志难酬

师生共同“鉴宝”,为两位词人加分。

(二)分析意象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评比他们描绘的画面。

《念》和《永》中分别有哪些人物?

大家讨论,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念》:

周瑜《永》:

孙权、刘裕、刘义隆、完颜亮、拓跋焘、廉颇)

讨论:

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风得意,儒雅潇洒)你最欣赏他的是什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自若,指挥若定,举重若轻,胸有成竹)画面上只有周瑜一个人?

(还有景色、小乔)这些有什么作用?

(板书:

景色——烘托;小乔——美人衬托英雄)(老师补充调侃:

赤壁之战时,小乔出嫁已十年,算“老”乔了,至少是“大”乔,但还是称之为小乔好。

2《.永》写的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怀念英雄,呼唤当代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佛狸祠下:

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屈辱或麻木。

凭谁问,廉颇老矣:

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3.为什么《念》只写周瑜一人,而《永》写了这么多人?

《念》主要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永》的情感是多元的。

既有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又有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还有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等。

教师小结:

看来人物不在多少,关键看需要。

画面评比,一比一。

四、引导鉴赏

教师启发:

两位“大腕”展示的画面各有什么目的?

他们是用什么手段把画面展示给我们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首,随便谈上面的哪个问题。

只要谈出,苏轼或辛弃疾就能够得分。

老师给你们当计分员。

(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发言开始)

教师提醒:

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同点?

(凡说出相同点的,各加一分;说出哪一方特点的,哪一方加分)。

以下内容,作为生成课堂的备用:

相同点:

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古词。

2.结构一致:

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

3.手法上,都是借景抒情。

4.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卷起千堆雪”,以“雪”喻浪花,喻体“浪花”没有出现,是借喻。

“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

“千堆”、“万里”状其情势之大和猛,是夸张。

5.对比手法。

《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

6.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虽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但更主要的是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不同点:

1.意象。

两词所写之景明显不同:

《念》中主要写自然景观,《永》所写重在人文景观。

所写之人也有不同:

《念》中主要写周瑜,而《永》中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

2.语言。

苏词开阔明朗,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

如“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汹涌“;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

如“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3.手法。

苏词以描写景、人为主;而辛词以叙事为主。

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周郎,小乔衬托周郎;辛词人物是并列的,出现无层次感。

4.抒情上。

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

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分析都各有特点……(很精彩,有深度)。

但有个问题老师不明白,想请教大家。

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为什么苏、辛钟情的对象却不同呢?

引导分析:

苏轼拿自己与周郎相比。

周瑜风流儒雅,因裙带关系而深受统治者孙权的赏识,24岁做中郎将,34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立功业。

而才华横溢的东坡居士虽也有如小乔一样的美妻王氏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但是早逝。

他不但未被重用,反而被贬黄州。

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

孙权19岁作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

20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

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教师启发:

还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

2004年,余老师曾到镇江一中,发现校园内有一尊墓。

墓主是我的安徽定远老乡,三国时的又一个重要人物——鲁肃。

为什么稼轩到京口,没有怀念我的老乡?

共同分析:

因为鲁肃不是东吴霸主,作者要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所以没有选上他。

教师激发:

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吗?

我们再来探究。

(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

备选问题:

1.两词流露出的情感有没有差异?

——东坡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多愁善感,华发早生;但又是个精力旺盛、乐观旷达的人。

他的这首“文人词”重诗情画意。

他引“江月”为知己,尽情倾诉自己的未酬壮志,以寻求安慰。

《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体现出他一贯的旷达情怀。

而稼轩是个英雄气概颇盛的文人武将。

“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

他的这首“英雄词”尽显豪杰气势。

他仰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廉颇,流露出对国事的深沉关注。

写本词时他已65岁,不久被免官,第二年就忧愤而终。

2“.故国神游”是苏轼游还是周瑜游呢?

——大多认为是苏轼。

也可解读为苏轼想象丰富,让周郎再生,重游赤壁,与自己相逢。

学生发言,老师适当点拨。

在为两位词人“计分”后,老师尽量为得分少的一方唱“赞

歌”,以求“打平”。

如名句的多与少,哲理成分的多与少,洒脱与含蓄,消极与积极等等。

五、引导巩固

(一)结合板书,以这两首词为例,概括出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1.知人论世。

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情况和作家的创作背景。

2.把握意象(意境、画面)。

词(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这是鉴赏的核心。

3.把握主旨。

即为什么要展示这样的意象(意境、画面)。

4.回溯表达方式。

即怎么样展示意象(意境、画面)的。

(二)教师提示:

两位词人的作品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开创了宋词新的境界。

因为词初期是用来娱乐的(花间词派),苏轼“以诗入词”,让“词言志”,使词承担了教化的功能,辛弃疾更是把“大我”(爱国情怀等)放入词中,使词承受前所未有之重。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词的功能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

(三)朗读、背诵:

《念》:

男女生分别朗诵。

《永》:

集体背诵。

六、课内拓展

(一)断句练习:

下面是苏轼《永遇乐?

明月如霜》的上阕。

请根据“永遇乐”词牌的结构特征为下面

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答案: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二)分析练习:

朗读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回答所设的问题。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

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本词属于什么风格?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试陈述之。

参考答案:

1.本词属于豪放风格。

具体表现在景(北固楼、长江等)、事(三国群雄割据)、人(年少而显英雄气魄的孙权)、情感(赞扬了年轻有为的孙仲谋,批判了软弱妥协的南宋统治者。

)2.本词用了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曹操之口。

还有衬托手法,以曹操、刘备衬孙权。

在内容结构上,三问三答,自相呼应。

借古讽今,讽刺当时的统治者。

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得非常密切。

七、课后作业

(一《)词语手册》1—5题。

(二)搜集并背诵苏轼和辛弃疾词名句。

备用:

1、苏轼——

(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

(4)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临江仙》)

(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7)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1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2、辛弃疾——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2)楼去人空,旧游飞燕能说。

《(念奴娇》)

(3)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

(三)熟悉《念奴娇》和《永遇乐》词律,并选一首词律进行创作,试写一首词。

附:

板书设计

(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作者和执教者余诗明为教育

硕士,中学高级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