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讲座草稿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60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郭兵讲座草稿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兵讲座草稿1.docx

《郭兵讲座草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兵讲座草稿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郭兵讲座草稿1.docx

郭兵讲座草稿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探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在各个学校投入使用,怎样落实新课程,用好新教材,已成为摆在每一个小学教师面前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与各位老师探讨。

小学低年级孩子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

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

作为老师,有时候为了让教学顺利地进行,常常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着数学,自然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

学习效果也不好。

有句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那么,教师应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呢?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低年级数学教材特点,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六个方面谈一谈:

一、教学活动紧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再反过来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易于将学习活动介入到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数学,自我感悟。

1、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努力拓展小学生认识数学的空间,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就尽早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短、高矮》一课前,可安排学生:

“明天数学课上,你要告诉咱们班的小朋友,你穿的上衣长还是妈妈的上衣长?

你的手臂长还是爸爸的手臂长?

一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哪个长?

你的爸爸和你妈妈谁的身高高一些?

”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长短”、“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如,在教学《认位置》时,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小明(学生名)坐在哪吗?

同学们一定会指向那位学生。

那么你能描述一下他的位置吗?

比如“他坐在某某的。

”“他的左边是。

”……假如教室里有很多新同学,只要根据老师描述的位置就能准确的认识新同学了。

这实际上是用同学们的座位组成的位置关系来认识或者找到我们需要的人。

通过利用“教室里学生的位置关系”的生活现象,引出“认位置”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再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我提出想让同学们帮个忙。

”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

”老师说:

“我的小宝宝过生日,他非常爱吃生日蛋糕,我在蛋糕店订一个生日蛋糕,拿回家一看,里面有很多根蜡烛,可我的宝宝才5岁,不需要这么多根蜡烛,我该插多少根蜡烛在蛋糕上呢?

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还有怎么分开你所需要的蜡烛。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插5根蜡烛。

“那么,怎么从那么多蜡烛中分开5根蜡烛。

怎么准确数出5根蜡烛呢?

”此时,展示课题——数一数,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由此可见,通过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理解掌握知识。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并不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例如:

在认识图形时,可让学生从身边去寻找哪些物体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

有些学生说,粉笔盒上有很多正方形,我们的教室里面的墙面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这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具体认识。

又如,在教学“用扩线和?

表示的实际问题”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题目:

在扩线外和?

在扩线内。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两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有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她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表演,老师张开手臂,两只手就像扩线的两端,老师的辫子就像扩线的尖尖角,请3名同学站在老师的左手边(相当于扩线的左边有3名学生),请2名同学站在老师的右手边(相当于扩线的右边有2名学生),现在“?

”在老师的辫子上,请学生们说说问题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答题: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在老师的怀抱里?

她给予一定的鼓励:

说的真棒!

扩线就像老师的怀抱。

如果“?

”老师的怀抱里,也就问老师怀抱里藏了多少个学生?

通过反复实践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用扩线和?

表示的实际问题的理解。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数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二、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究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1、借助客观事物,创设实体情境

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和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创设实体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若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道具模型,学生的眼睛就会瞬间发亮,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

所以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实体情境使用的实物可以是数学教学道具,也可以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

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掌握,力争创设真实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过程中,仅仅凭借着教材中的抽象事物比较和描述,学生根本就不能真正理解“比较的含义”,在实际生活中比较事物自然就会遇到了很多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弯曲的毛线和一条直线放得一样长问问学生究竟是哪条毛线长;将个子稍矮的学生站在有一定高度的凳子上和班上个子略高于他的学生比,究竟是谁的个子高等等这样的实物教学方法,营造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2、借助现代媒体,创设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针对实物情境而言,主要是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提供真实的物品或者是难以进行操作的情况。

模拟情境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将不能使用事物演示的数学知识进行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情境。

在进行模拟情境创设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多媒体技术在模拟情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可以通过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方法将生活情境搬到了课堂上。

小学生难以理解和难以想象的场景,只需要观看大屏幕就能够在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下迅速地理解。

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声音摘选、课件制作等内容,依据情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途径,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模拟情境。

因为是数学模拟的情境,所以教师要控制好难度,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场景,降低理解的难度。

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理解中,从9到10,从19到20等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不理解数“添上1”的概念。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情境的模拟。

教师通过计算机制作一个Flash动画,设计9根小棒,再添上1根小棒时,设计动画路径让它和9根小棒动画合并,并再设计动画让这10根小棒捆为1捆,告诉学生1捆小棒为1个十,也就是10;同理,19用1捆小棒和9根小棒表示,再添上1根小棒时,设计动画路径让它和单独的9根小棒动画合并,并再设计动画让这10根小棒捆为1捆,让学生自己回答2捆小棒为几个十,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观看这样的动画就能够发现当小棒被捆起来时就意味着1个十产生了。

这样就能够顺利地解决数数问题。

3、借助生动故事,创设兴趣情境

小学数学的很多情境都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案例进行紧密的联系,适当的使用生活案例进行数学情境的营造。

因为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进行故事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常见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喜羊羊和美羊羊在草地上玩耍的时候,发现懒羊羊被灰太狼捉走了。

喜羊羊在追逐的过程中,听到了灰太狼这样提问‘你要是能够回答我的问题,我就放了懒羊羊。

听好了,78—24=?

64+82=?

37-21=?

’同学们,喜羊羊遇到的数学计算题,你们能够帮他解决吗?

”因为来源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画片,所以小学生的解题兴致非常高涨,很快就会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喜羊羊救回懒羊羊。

4、借助动手操作,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数学的实践情境创设也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教师要带领着小学生进行数学实践,通过亲自测量和观察,找到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数学课堂中有些知识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但印象不深,而且很容易遗忘。

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营造生活实践情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让学生拿着尺子进行测量。

找到了它们的性质之后,教师就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将自己制作的图形和教师给出的模型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的真实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教师要综合使用。

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就会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有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最简便易行但效果显著的模式,对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切合。

1、培养学习小组,逐步掌握合作技巧。

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

因此,培养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

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例如:

在学习认识=、>和<时,可以让每两个学生,用学具盒里的三角形和圆形,照着书中图片的样子摆出来,一个摆,另一个就说,三角形比圆形多,所以5比3大。

4个和4个一样多,我们就说4=4。

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较感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

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

在多人小组建立初期,由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2、深入钻研教材,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提供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新知识并学会运用新知识,教师一定要把学习任务要求布置清楚,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

教学这些内容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

例如:

在认识“立体图形”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带了一些立体图形回来,然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分类。

再让主持人拿起一样东西,其他几个同学也找到相应的物体,摸一摸,说一说,认一认这个物体有什么特点。

老师指导巡视,看哪个小组说得好的,上前来汇报。

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

我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五人一组,开展观察活动。

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站在中间,左胳膊夹着数学书,右胳膊系着红领巾,其他四人分别站在他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去观察他。

然后分别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再交换位置看一看,说一说。

这样,通过小组活动,每个人都动起来,在人人都练说的基础上,小组进行交流,提高了训练效益。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广泛的联想。

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激励,学生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思维得到了扩展。

在对其他的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思考,作出自己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蹲下身子”,以“小组中的一员”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控课堂进度,以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开展趣味性游戏,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

游戏,是人不可或缺的娱乐;游戏,是人释放天性的渠道。

在游戏里,我们寻找的是想象中的快乐。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尽管他们累得不行,但都不觉得疲倦。

有时沉浸在活动之中忘记上下课之分。

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为载体,结合生活事例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很贴近,对数学就产生了兴趣和亲切感,也就会爱上数学。

1、课始运用,先声夺人

   为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想很多解决的办法,游戏教学是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是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

例如在上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用一个个口算不过如此,并不能满足学生,也不能每个人都轮到,那什么游戏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呢?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小火车进山洞的过关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9加几的过关游戏。

让两个小朋友手搭手当成山洞,当山洞的小朋友头戴“9+”的头饰,要过山洞的小朋友双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膀上,头顶自己喜欢的数字,进行过山洞游戏,比比哪组小朋友过得快!

学生在这种比赛一样的游戏中,不仅让学生进行了9+几的练习,而且也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口算的能力。

这样的游戏在教室里可以进行,在教室外同样也可以。

2、课中运用,有张有驰

   课中运用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得到新知,还可以让学生疲劳的神经得到放松,但要有张有弛,做到不过度。

例如在教《10的分与合》中,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调节学生前15分钟接受新知识的疲劳,让小朋友来当当大法官。

      

(1)5和5合起来是10。

…………………………(    )

    

(2)10可以分成9和1。

…………………………(    )

    (3)10可以分成10和0。

…………………………(    )

    (4)10可以分成8和2;8和2合起来是10。

…(    )

此游戏需要用到手与脑。

手用来判断对或错,对用大拇指和食指张开虎口处呈现一个对的符号“√”,错则是用两手的食指相交叉呈现“×”,用脑思考问题。

这样好听的游戏名字和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添了学习的兴趣。

课中呈现愉悦的气氛。

3、课末运用,高潮迭起

课末的游戏运用,会让整节课增色不少。

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认识几和第几》一课中,在接近尾声可以安排找找小礼物这一游戏环节:

找到老师事先藏在凳子底下的礼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为的是让学生来说一说,第几个小朋友拿到了礼物?

从前往后一共几个小朋友拿到了礼物?

这样学生在不断的演练中,提升了自己把知识用在实际中的能力。

延长了学生的有效注意力。

在练习中我注重了几和第几,把本节课的重点又一次提升了,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尝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

让数学教学充满自由的游戏气息,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了他们展现的机会。

实施游戏教学法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要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不断摸索与创新,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使其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五、举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从而发挥了竞赛的激励作用。

如在教学《元角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的竞赛活动:

瞧,小营业员多能干!

你们想不想买?

(想!

)要先坐好听清老师的要求等老师说开始购买你们才可以动:

①小组合作:

组长做营业员,其余几人做顾客,商品和这里是一样的,每人先从组长那里领取1元钱。

②文明购物:

顾客要文明、谦让,依次购买,如果你要购买的物品被其他人买走那就请你选择剩下的物品;营业员要主动问顾客要买什么,收钱、找钱一定要看仔细,千万不能搞错啊!

③互相交流:

买完之后将你所买的物品和找的钱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买了什么物品?

是怎么付钱的?

最后我们比一比哪一组的合作最好,动作最快!

再如在巩固乘法口诀时,可以让一小组和二小组比,男生组和女生组比,听听哪组背得最正确最流利。

学生会精力高度集中,个个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放松,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自己小组争光。

这样的比赛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

通过竞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对小学生学习的强烈激励作用。

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六、有效的激励措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

“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

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

”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

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准确合理地采取激励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1、爱心激励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进行爱心激励,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增加教学亲切感,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同时,尊重与信任学生,多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其激发与保持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随时关注学生,了解其学习情绪,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亲切眼神、热情赞语、和蔼态度等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奠定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切忌批评、责骂,也不能单一地说教,还需辅之实例,耐心诱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改进。

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老师也需予以肯定及赞扬,以增强成功体验。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需把握问题难度,注意分层要求,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以消除数学学习恐惧感,增强学习自信。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紧扣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料、数学趣闻、或数学家生平故事等,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积极动脑,严谨学习,以激励后续学习。

如学习“数一数”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小火车数数,当学生开小差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小组的组员可以帮忙获得“帮助之星”的奖励。

这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上注意力也集中了。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我们的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一句鼓励的语言、一张亲切的笑脸、一个关注的眼神,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都会给他们莫大的鼓舞。

我发现“智慧星”、“小红花”这些外在的荣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学习表现好的,认真的,有进步的都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每得五颗智慧星可以换一朵小红花,集满五个小红花的同学还可以得到一次奖励。

只有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