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741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docx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各位同学,晚上好!

我们学院正式成立了国学协会,并且有很多的同学报名参加了国学协会,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好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学院的国学协会,是抚州大专院校的第一个国学社团,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带动全校乃至整个抚州大专院校的经典诵读活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大写的中国人。

当然,这个国学协会刚成立,没有经验,很多学生也很茫然,国学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学国学?

相信这些问题是全国所有大学生共同的疑惑。

因为国学教育离开我们已经太久。

六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国家真正了解国学的人太少了,能称之为国学大师的更少。

所以同学们有这种问题是很正常的。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和同学们交流。

 国学实际上就是我们古代的语文教育,我之所以说是古代的语文教育,是要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作一个区别。

古代的语文教育跟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是不同的,过去的语文教育是文言文教育,现在的语文教育是白话文教育,过去的语文教育学习的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而现在我们十六年的语文教育学习的内容能称之为经典的少之又少。

语文教育在传统的教育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被称之为国学。

国学,关系到一国兴衰之学问,它能不重要吗?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犹太民族,人口只有一千多万,自有诺贝尔奖以来,在各个领域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占全世界总获奖人数的 39%,为什么,因为这个民族有一个传统,就是让儿童从小诵读经典,《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国学,犹太民族的经典。

几十年来我们不学国学,不读经典,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一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也没有。

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家人物。

各位同学应该都知道有一个钱学森之问,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出不了大家人物。

为什么?

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所以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为什么说我们已经不是中国人呢?

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中国人不能读中国书,我们就不能自称为中国人。

不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不子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就不能自称为中国人。

学习国学,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的学生亲近汉字,热爱母语,提升见识、修养品行、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国学教育的功能,来强调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是国学教育是培养一个能让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9月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 育论坛上,痛批教育功利化时说过一段话: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下面我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来佐证杨校长的这段话。

这是一个学校的网站上对该校的一个学生的报道:

“×××2003年10月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7分);2004年6月GRE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作文仅扣1分,总成绩为1370+5;2004年6月参加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

而且该生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读博士了。

如果仅看上面的这个介绍,按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来看,这位同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制造出了一个惊天大案,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用刀砍下了一个中国女同学的头,同时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希望。

这个人叫朱海洋,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是该校2001级国贸专业学生。

还有一个海洋,刘海洋,北京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用硫酸泼洒动物园里的狗熊,使五只狗熊受到严重的伤害。

 这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的实证。

这些仅仅是个案吗?

不,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举行了一个中美高中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的比较。

提出了五个“人生理想”让学生们选择,分别是:

真理,智慧,美丽,财富,权力。

结果是中国学生除一个人选择了“美丽”外,其他人无一例外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而美国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这些中国学生迷恋的东西,他们全部选择了“真理”和“智慧”!

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教育决定了这个结果!

选择“财富、权力”的中国人,他们在食品中加三聚氰胺,苏丹红、洗衣粉时不会有丝毫愧疚,只要能赚钱就行。

选择“财富、权力”的朱海洋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将刀砍向自己的同胞。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几代中国人已经不学国学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

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

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

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

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

孔子说:

“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要达到上述的教育目标,只有通过国学教育才能做得到。

我们能说国学不重要吗?

甚至我们可以说一句偏激的话,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学数学,不学物理、不学化学、不学英语,但是我们不能不学国学,因为国学是教人做人的学问。

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德行教育。

如果不信,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拆字游戏,看看“教”字的真实含义。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神奇的。

我们先从字面上来解释一下教育的“教”字,左边是一个“孝”字,右边是一个“文”字,意思是说教 育首先是教人孝敬父母,然后才是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我们再来看看“孝”字,较早的“孝”字是象形字:

上面象是一老人,下面为一个“子”字。

意思是子女背着父母行走。

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孝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因为孝道是做人的根基。

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亲近朋友、团结同事。

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

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了,他还会爱谁呢?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第一位的。

所以《三字经》里才说“首孝悌,次见闻”,这是教育的顺序,非常重要,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这个教育的原则不能变。

孔子说:

“夫孝,德之本也。

”在《论语》这本书里,就记载了孔子的很多谈孝的内容。

诸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等。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这首诗出自于《诗经•小雅•蓼莪》,意思是:

父母生我育我,耗尽了心血。

长大后离开父母远游他乡,等到多年以后回家,父母已去世了。

在深深哀痛之中,才知道父母在时自己未能多尽些孝心,此刻,就是再呼天落泪,失声恸哭,也不能挽回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和上面这首诗差不多。

如果我们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恸哭流涕,感到遗憾和悔恨,还不如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尽些孝道,以报答父母的深恩。

只是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两句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有了孝悌的基础以后,才是知识的传授。

我们读读《论语•学而篇》中孔子的话就清楚了,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 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言行谨慎,要讲信用,要有博爱之心,要多亲近仁德之人。

这些非做不可的事做好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再学文,进行知识的传授。

现代教育将教育的顺序整个弄反了,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真正的教育,首先是教人做人,知识的传授可以暂缓,道德一定要首先确立起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传统教育已经中断了几十年,我们的现代教育什么都教,偏偏缺少了道德。

有人说现代教育是“缺德”的教育,事实也是如此。

由于传统教育的缺失,我们几代的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承继已经出现了断层,无法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我们这几代人的血脉中渐渐地流失。

由于传统教育的缺失,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成了世界上最没有文化的民族,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没有文明,最没有道德的人,想想真让人悲哀!

现在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正在逐步改变当中。

今年教育部已经 正式决定在全国近2万所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明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式开展经典诵读教育。

什么样的文章能被称为经典呢?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古而不衰的文化瑰宝,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有“天地之大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与时俱进之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

经典中包含有一种诚恳的人性,能够进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提高 人作为“人”的内在品德,并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让人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些经典本身就是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

它可以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

熟读这些有高度智慧的书,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地启迪理性,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较为全面而合理的安排。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也是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

但凡有成就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的人,都是目光远大、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

经典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阶段。

传统教育中的小学阶段,是先学习做人以及如何生活,然后再传授知识,学习六艺,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走的路线。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小孩子一入私塾,开头一、二年首先要学的就是“孝弟三百千”这几本书。

孝是《孝经》,弟是《弟子规》,三是《三字经》、百是《百家姓》、千是《千字文》。

学了这几本书,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实施了品德教育,奠定了一生做人的基础,也就是子游在《论语•子张篇》中说 的“洒扫、应对、进退”。

我们不要小看“洒扫、应对、进退”这六个字,它既是生活教育也是人品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一贯的传统。

我们今天提倡的生活教育,大多是与职业、赚钱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与传统的生活教育是两回事。

现代人连最基本的洒扫庭除都不会,以后如何去面对生活呢?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只可惜我们这些人已经无福消受了,最多只能在教科书中了解一些皮毛。

在这里,我想着重向同学们介绍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这部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完整地阐述了一个人从格物致知开始,直到治国平天下的自我修炼的的八步功夫。

特别是曾子在开篇讲的第一段话,是《大学》全书的精华之所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实现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

明德指我们的性德,它是天赋的、善良的、本来就光明。

但我们的明德被后天的秉性和习性遮蔽了,象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样不明了,该怎么办呢?

把镜子上面的灰尘擦掉,让本有的明德放出光明,就是明明德,明明德是彻底搞明白了,仅仅明白道理没有用,一定要去做,要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受用,所以明明德之后紧接着就要亲民。

亲民就是爱你的同类、爱众生、爱环境、爱这个世界,也就是孔子说的“大孝 孝于天下”。

第三步则是“止于至善”,至善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慈悲已极、不讲任何条件的博爱。

曾子讲的三纲领,一环扣一环,互为因果,但有轻重本末之分,一定要辨别清楚。

其中,明明德是本,亲民是关键,二者是因。

明明德是明白了,明白了要去行道,不行没有用,所以才要亲民。

其后才有“止于至善”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曾子才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如何检验你的修行到了什么地步呢?

曾子接着又提出检验的五项标准,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几句话把得道的整个过程都说尽了。

首先必须要知止,知进知退、知足知止,是第一层意思。

人的心念象狂奔的野马,必须让它停下来定住,才能看清楚四周的一切。

否则你骑在狂奔的野马上,走马观花,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是知止的第二层意思。

知止了就定住了,定住就能扎下根,就风平浪静了,所以说“定而后能静”。

 心平气静一定身心安泰,身心安泰头脑就灵光,智慧就开发出来了,就是“安而后能虑”;如此修行一定能得道,就是“虑而后能得”。

得什么?

得到明德。

所以《大学》始终扣住的主题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

明德是立身立己,亲民是爱人立人,止于至善是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

儒家与佛家没有两样,所以宋儒张载说: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具体到方法上就是八个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面五个是修正自己,后面三个是服务社会。

正心是端正自己的思想,怎么使自己的思想端正呢?

要诚意,要使自己的心念沉静下来。

怎样才能诚意呢?

要致知,有一个正确的知见,知见不正确,行为是不可能正确的。

怎样才能使知见正确呢?

要格物,要探究事物之理,以尽物之性。

格物、至知、诚意、正心,能达到此 四步功夫叫“内圣”,是“独善其身”;自己内心的修行已经圆满了,就是圣人。

内心圆满了,然后将你所学所得向外扩展,所以后面四步工夫叫“外王”,是“兼济天下”。

八步功夫中最重要的是先修己心,然后再修身,先管好自己,树立一个好样板,其次是齐家,把家族治理好;然后是治国,最后才是平治天下。

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就教化众生,著书立说,做千古的圣人。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遵循着《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引,用生 命去实践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理想,成为流芳百世的大家人物。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天祥的衣带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 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都是值得所有读书人学习的典范。

古人常用“满腹经纶”、“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评价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过去读了六年私塾的人是可以用这两句话来评价的。

读了六年私塾的学生,他的背诵量能达到几十万字,阅读量能达到几千万字,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胸藏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渊博的文化人。

可是我们现在读了十多年书的学生,背诵量和阅读量还不到过去私塾教育的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胸无点墨,大脑空空,看不到丝毫“满腹经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这实在是我们教育的耻辱!

这也是现代教育背离传统教育所产生的必然恶果!

如果我们的教育再不迷途知返,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过世界上最辉煌文明的优秀民族将永远成为世界上最没有道德最没有文化的低等民族,我们也就愧为炎黄子孙。

只有真正让教育回归本质,我们延续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才能在新的世纪重现辉煌,中华民族才能重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能够具有以下的三种能 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第一是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为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能学完所有知识的万分之一,所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走向社会之后仍旧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

第二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社会就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群体之外。

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与人为善的气度和光明磊落的胸怀,能够了解别人的心意,体恤不幸者的遭遇,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和人建立真诚而持久的友谊,懂得去爱人和被爱;

第三是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困境,都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

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成熟、完善, 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具有这三种能力,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当然,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成为普世价值的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应该站在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高度,站在提升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成为学通中外,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

 愿与诸位同学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