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870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docx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学生用

《税务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1】

案情:

某税务所2011年3月15日实施检查时,发现国力商店(个体)2011年2月19日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办理税务登记。

据此,该税务所于2011年3月16日作出责令国力商店必须在2011年3月19日前办理税务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将按《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以罚款的决定。

问:

本处理决定是否有效?

为什么?

 

【案例2】

案情:

某税务所2011年3月12日接到群众举报,辖区内为民服装厂(个体)开业近两个月尚未办理税务登记。

3月16日,该税务所对为民服装厂进行税务检查。

经查,该服装厂2011年1月22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1月25日正式投产,没有办理税务登记。

根据检查情况,税务所于3月18日作出责令为民服装厂于3月25日前办理税务登记并处以500元罚款的决定。

问:

本处理决定是否有效?

为什么?

 

【案例3】

案情:

广西来宾县国税局稽查分局的稽查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两年前有一份缴款书因税务人员的粗心大意、计算错误而少缴了1.5万元的税款。

为此,稽查人员把情况对该企业作了说明,要求该企业补缴少缴的1.5万元税款,并下发了限期补缴税款通知书。

该企业对此予以拒绝,理由是:

造成少缴1.5万元税款的责任是税务机关,而不是企业,而且该企业实现的那笔税款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因而有理由拒绝补缴这笔少缴的税款。

请问:

该纳税人拒绝补缴这笔1.5万元的税款是否正确?

为什么?

 

【案例4】

案情:

纳税人甲自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欠缴税款30万元,经过对企业应收款账户进行检查,发现A企业尚欠甲的货款12万元,按照购销合同约定2010年3月1日应付款,B企业尚欠甲的货款8万元,约定在2011年4月5日归还,甲欠C企业货款10万元,2011年2月1日到期。

甲企业现有财产是:

价值45万元的房屋2010年12月5日已经设置的抵押;价值5万元的原材料委托外单位加工,因加工费未付于2010年12月31日被留置;价值10万元的股票于2011年4月10日质押在C企业;未设置抵押的其他设备价值15万元,现税务机关要归甲企业欠税进行清缴。

请问:

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案例5】

案情:

某企业财会人员2005年4月采取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少缴增值税5万元。

2011年3月,税务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要求追征这笔税款。

该企业财务人员认为时间已过3年,超过了税务机关的追征期,不应再缴纳这笔税款。

请问:

税务机关是否可以追征这笔税款?

为什么?

 

【案例6】

案情:

2011年3月23日某地方税务局接到群众电话举报:

某私营企业,已中途终止与某公司的《承包协议》,银行账号也已注销,准备于近日转移他县。

该局立即派员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核准了上述事实。

于是检查人员对该企业当月已实现的应纳营业税税额5263.13元,作出责令其提前到3月25日前缴纳的决定。

请问:

该地方税务局提前征收税款的行为是否合法?

为什么?

 

【案例7】

案情:

某集体工业企业,主营机器配件加工业务,由于经营不善,在停止其主营业务时,把所承租的楼房转租给某企业经营,将收取的租金收入挂在往来科目,未结转收入及申报缴纳有关税费。

该县地税局在日常检查时,发现了其偷税行为并依法作出补税、加收滞纳金和处以罚款的决定。

对此,该企业未提出异议,却始终不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该局在多次催缴无效的情况下,一方面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其罚款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另一方面将此案移交公安局进一步立案侦查,追究该企业的法律责任。

地税局在与公安局配合调查期间,得知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李某已办理好出国、出境证件,有出国(境)的迹象。

请问:

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李某是否可以出境?

为什么?

 

【案例8】

案情:

2011年4月16日,某厂张会计在翻阅3月份账簿时,发现多缴税款15000元,于是该厂向税务机关提出给予退还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要求。

请问:

税务机关是否应当给予退还,如果可以退还税款,应如何计算利息?

为什么?

退还税款有几种方式?

 

【案例9】

案情:

何某是一家私营企业的业主。

2011年4月,税务人员在检查该私营企业账务时,经县税务局长批准,同时检查该企业在中国银行的存款账户及何某私人和其妻王某在储蓄所的存款。

查实何某自2011年1月份以来账外经营收入70万元,于是依法作出了补税罚款的处理决定。

何某气急败坏,当即向银行责问为何将该厂存款账户和私人储蓄存款提供给税务机关检查,银行人员称税务机关提供了检查存款账户的许可证明,有权进行检查。

请问:

税务机关是否有权检查该企业的存款账户和何某本人及其妻子的个人储蓄存款?

为什么?

 

【案例10】

案情:

某税务稽查局工作人员张某,在对S软件设计有限公司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调阅了该公司的纳税资料,发现该公司的核心技术资料,正是其朋友李某所在的H电脑网络有限公司所急需的技术资料,于是就将S软件设计有限公司的技术资料复印了一套给李某,张某的这一做法给S公司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S软件设计有限公司发现此事后,认为税务干部张某的行为,侵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企业的商业、技术保密权。

请问:

纳税人可以请求保密权吗?

 

【案例1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国税局对某食品有限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

基本情况

湖南省常德市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冬瓜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冬蓉、半成品冬蓉、果味馅、水果馅,2006年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常德市鼎城区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案头分析

常德市鼎城区国税局评估人员通过税收分析预警系统发现,该公司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1088945元,实现增值税355890元,税负仅为1.69%,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税负3.05%,低于最低税负预警值2.03%。

评估人员分析认为,作为区域龙头企业,生产销售应占有一定优势,利润和税负水平应高于同行业,而该公司反而低于全省最低税负预警值,其生产销售和纳税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举证约谈

评估人员从综合征管软件中提取了该公司相关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分析后,约谈了企业的财务人员。

针对评估人员提出的企业2010年税负为什么偏低的问题,财务人员解释说,2010年企业为了抢夺原材料市场,提高了冬瓜的收购价格,并新增了部分生产设备,导致税负偏低。

评估人员认为上述理由虽能说明一些问题,但该公司主要原料冬瓜是农产品,进项税额按收购金额13%抵扣,而产品的适用税率为17%,在产品保本销售的情况下,该行业的税负为2%左右。

考虑到该公司生产工艺简单,以冬瓜为原料通过去皮、蒸煮锅炒等方法,配以一定的辅料生产冬蓉、果味馅,这些都是月饼的原料,其下游企业既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可能有家庭作坊。

财务人员的解释不能完全消除疑点,于是评估人员决定深入企业,实地核查。

 

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分两路下到企业,一路到企业生产车间了解情况,一路到财务部门查看相关账目。

通过对生产车间的生产记录进行了解,评估人员测算发现,该公司平均每生产1公斤产品所需冬瓜8公斤。

通过该公司收购发票统计显示,该公司2010年度购进冬瓜21284107公斤,当年购进的冬瓜全部投入生产,无结存。

评估人员根据投入产出法测算,该公司应生产产品266万公斤左右。

而企业实际入库只有212.3万公斤,相差50多万公斤。

是企业隐瞒了销售收入还是虚开收购发票多抵扣了进项呢?

随后,评估人员查看了企业使用包装物的情况。

经核实,企业使用的内包装为真空袋5公斤/袋,外包装每件3袋即15公斤/件。

按外包装15公斤/个计算,当年领用外包装袋14.2万个,能包装产品213万公斤,与企业账面入库产品接近,评估人员怀疑是纳税人虚开收购发票多抵扣了进项。

但通过核查内包装,发现该公司使用内包装52万个,应包装产品260万公斤,又与评估人员根据投入产出法测算的266万公斤接近,也可能是隐瞒销售收入。

为查清真相,评估人员再次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对实地核查的情况给出了解释:

1.企业入库到财务部门的产成品是已包装好的产品。

2.企业用小包装的产品均没验收入库。

3.企业在产品没有核算。

考虑企业库存情况,基本证实评估人员的测算准确。

当问及企业是否有虚开收购发票行为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很肯定地回答说,公司的收购有严格的管理,不存在虚开的现象。

当问及企业是否有销售未入账,法定代表人承认,2010年7月~8月有部分未入库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周边小的加工厂,没有体现在财务部门,具体有多少,纳税人主动要求回去自查。

经过企业财务人员的全面自查和评估人员的核查落实,查明该公司2010年1月~12月共销售小包装66000公斤,未计销售,应补缴增值税100980元、企业所得税148500元。

评估处理

针对该公司存在的问题,税务部门根据《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责令该公司限期整改。

该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将税款全部补缴入库,共补缴增值税100980元,企业所得税148500元,加收滞纳金6123元。

考虑企业固定资产抵扣82505.33元,重新测算该公司税收负担率,与同行业基本持平。

 

【案例12】大连市金州区地税局对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

基本情况

大连市金州区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3月24日,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120万元,核算形式为独立核算,经营范围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施工。

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负责征收管理,且征收方式为按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

案头分析

2011年6月,大连市金州区地税局对建筑安装业进行专项评估,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疑点数量多、疑点差额较大被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

评估人员利用BO查询系统,结合该公司2010年度的网络发票开具情况、建筑安装项目的登记情况、财务报表的报送情况以及纳税申报数据对该公司的疑点情况进行分析:

1.通过查看“外出经营情况税收管理证明”情况,得知该公司2010年在旅顺口区有施工项目,已经缴纳营业税150051.84元,有可能存在取得的收入未并入到总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2.在查询项目登记时发现“某体育公园”项目,项目登记中注明的合同起始日期为2010年9月,终止日期为2010年10月,合同金额为18851035元,该项目已开发票500万元,有可能存在项目已完工,但未确认收入,少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3.在查询项目登记时发现“大连市某学校抗震加固工程”项目,项目登记中注明的合同起始日期为2010年8月13日,终止日期为2010年10月6日,合同金额为2805084元,该项目已开发票106万元,有可能存在项目已完工,但未确认收入,少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举证约谈

在进行案头分析后,评估人员根据存在的疑点问题制作了《纳税评估税务约谈通知书》送达该公司,要求其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根据疑点情况进行税务约谈。

在约定的时间内,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了说明:

1.对于“外出经营情况税收管理证明”中在旅顺口区进行施工的情况,该公司根据管理需要,已经在当地办理了旅顺分公司。

由于工程未完工,因此并没有确定收入,也未在当地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对于“某体育公园”项目和“大连市某学校抗震加固工程”项目,已经按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了收入,并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通过税务约谈,评估人员得知该公司并未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收入,该公司的疑点问题并没有排除,因此决定对该公司进行实地核查。

实地核查

评估人员向该公司送达了《纳税评估实地调查核实通知书》,到该公司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在评估中,评估人员要求该公司提供“大连市某学校抗震加固工程”和“某体育公园”合同原件,财务人员积极配合并及时提供了合同原件。

在查看合同时,得知这2个项目都是采取按年付款方式,规定在3年内分期付款,且在与该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谈话时得知,这2个项目已经完工。

在核实过程中发现,该公司能够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及时足额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但未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核实结果如下:

1.旅顺分公司,2010年缴纳营业税150051.84元,经反算,其主营业务收入为5001728元,与该公司的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时,发现该公司未将分公司取得的收入并入总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某体育公园”项目,合同金额为18851035元,已经完工。

将该项目应确认收入情况与企业的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发现该公司仅将开票的500万元确认收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该项目已完工应全部确认收入,故应确认收入为18851035元,少确认收入13851035元。

3.“大连市某学校抗震加固工程”项目,合同金额为2805084元,已经完工。

将该项目应确认收入情况与企业的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发现该公司也是将开票的106万元确认收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该项目已完工应全部确认收入,故应确认收入为2805084元,少确认收入1745084元。

评估处理

经过实地调查核实,该公司的评估疑点全部查明,未发现新的疑点。

经过计算,该公司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003573.13元,扣除在评估期间内对旅顺分公司的收入并入到总公司补充申报的企业所得税100034.56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903538.57元。

旅顺分公司取得的收入已在评估期内按附征率进行了补充申报,补报个人所得税为19734.56元。

对少申报的税款,评估人员向该公司下达了《纳税评估情况告知书》,告知该公司对评估的税款进行补充申报,纳税人对评估税款无异议,及时将评估税款及滞纳金缴纳入库。

【案例13】入库单位的核算

1、收到上解单位报来“应征凭证汇总单”共计税收200万元。

借:

待征税收200万(注:

不应加“万”,不规范,此处简化)

贷:

应征税收200万

2、收到上解单位报来“减免凭证汇总单”10万元。

借:

减免税金10万

贷:

待征税收10万

3、收到上解单位报来“征解凭证汇总单”,上解数合计200万元,其中“待解税金”上解数10万元。

(1)补记一笔待解税金10万元

借:

待征税收10万

贷:

应征税收10万

(2)借:

待解税金10万

贷:

待征税收10万

(3)借:

在途税金10万

贷:

待解税金10万借:

在途税金200万

借:

在途税金190万贷:

待解税金10万

贷:

待征税收190万待征税收190万

4、收到国库转来缴款书回执联和收入日报表200万元。

借:

入库税收200万

贷:

在途税金200万

5、通过金库办理提退税收20万元。

借:

提退税金20万

贷:

入库税收20万

6、发现提退中有4万元是减免退税。

借:

减免税金4万

贷:

提退税金4万

7、年终结转冲销有关账户。

借:

应征税收210万

贷:

入库税收180万

提退税金16万

减免税金14万

 

应征税收待征税收待解税金

(7-1)180万

(1)200万

(1)200万

(2)10万

(7-2)16万(3-2)10万(3-2)10万(3-3)10万

(7-3)14万(3-1)10万(3-1)10万(3-3)190万

 

在途税金入库税收

(3-3)200万(4)200万收到国库转来回执联(4)200万

(5)20万

180万结转应征类

账户(7-1)

提退税金减免税金

(5)20万

(2)10万

(6)4万提退中部分是减免退税(6)4万

16万结转应征类14万结转应征类

账户(7-2)账户(7-3)

通过金库办理提退

 

【案例14】双重业务单位的核算

1、收到核定的纳税申报表共计税收40万元。

借:

待征税收40万

贷:

应征税收40万

2、收到政策性减免户的纳税申报表4万元。

(1)借:

待征税收4万

贷:

应征税收4万

(2)借:

减免税金4万

贷:

待征税收4万

3、收到结报现金税款6万元,并存入本单位,开出完税证。

(1)借:

待征税收6万

贷:

应征税收6万

(2)借:

待解税金6万

贷:

待征税收6万

4、收到缴款书报查联46万元。

借:

在途税金46万

贷:

待征税收40万

待解税金6万

5、收到缴款书回执联46万元。

借:

入库税收46万

贷:

在途税金46万

6、年终要求结转平。

借:

应征税收50万

贷:

减免税金4万

入库税收46万

 

应征税收待征税收减免税金

(6-1)4万

(1)40万

(1)40万(2-2)4万(2-2)4万

(6-2)46万(2-1)4万(2-1)4万4万结转应征类

(3-1)6万(3-1)6万账户(6-1)

待解税金

(3-2)6万(3-2)6万

(4)40万(4)6万

 

在途税金入库税收

(4)46万(5)46万(5)46万

46万结转应征类

账户(6-1)

 

【案例15】

案情:

某市一个从事副食批发的个体户,在最近的税务检查中,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偷税行为,除了补税外,还作出处以1600元罚款的处罚决定。

为此,他想要求税务机关举行听证,听取税务机关对其处罚的依据。

请问:

这个人有要求税务机关举行听证的权利吗?

 

【案例16】

案情:

某企业按规定的时间向税务机关进行了纳税申报,并缴纳了2011年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该企业纳税申报有关资料如下:

该企业2011年营业收入为1,458,000元,营业支出为1,272,000元,缴纳的营业税为72,900元,缴纳的所得税为37,323元。

2012年,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发现该企业通过虚假发票等手段,隐瞒实际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经查实该企业2011年实际收入为1,638,000元,营业支出为126,000元。

该企业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其他税暂不考虑)。

请问: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该企业在税收上属于何种行为?

应如何进行处理?

 

【案例17】

案情:

某县税务局征收分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某公司2011年3月少申报收入40万元,少缴税款2万元。

认定为偷税,除补缴所偷税款外,并报经县局批准处以1.5万元的罚款。

在下达税务处罚事项告知书时,该公司以外单位欠款导致税款不能及时足额入库,虽未足额申报,但税款已在账上计提,实为欠税为由,提出税务机关不应认定为偷税。

请问:

上述情况该如何定性?

 

【案例18】

案情:

某基层税务所2011年4月15日在实施税务检查中发现,辖区内大众饭店(系私营企业)自2011年1月11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以来,一直没有办理税务登记证,也没有申报纳税。

根据检查情况,该饭店应纳未纳税款1300元,税务所于4月19日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责令大众饭店4月23日前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并处以500元罚款。

2、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不缴税款1倍,即1300元的罚款。

请问:

本处理决定是否正确?

为什么?

 

【案例19】

案情:

某县地税稽查局在税务检查中,分别对两个经营规模、偷税数额及情节相当的私营企业的偷税行为进行了处罚。

一家企业被处以偷税数额2倍的罚款。

而另一家企业因“认错态度较好,处所偷税款0.5倍的罚款”(引自该局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请问:

认错态度能否作为判定税务行政处罚轻重的标准?

 

【案例20】

案情:

如意美容厅(系有证个体户),经税务机关核实实行定期定额税收征收方式,核定月应纳税额800元。

2011年2月4日,因店门装修向税务机关提出自2月7日至2月28日申请停业的报告,税务机关经审核后,在2月5日作出同意核准停业的批复,下达了《核准停业通知书》,并在办税服务厅予以公示。

2月23日,税务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如意美发厅一直在营业中。

2月24日,税务机关派员实地检查,发现该美容厅仍在营业,确属虚假停业,遂于2月25日送达《复业通知书》,责令限期申报并缴纳税款,但该美容厅没有改正。

请问:

税务机关对如意美发厅该如何处理?

 

【案例21】

案情:

某从事生产的个体工商户杨某,2011年1月6日领取营业执照并办理了税务登记。

但杨某一直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同年4月6日,主管税务所对杨某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认定杨某取得应税收入未申报纳税,共计应缴纳税款6000元。

该所当即下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补缴税款6000元并加收滞纳金。

按《税收征管法》第64条第2款规定对未申报纳税行为处以未缴税款50%即3000元的罚款。

请问:

请指出该税务所执法中的违法问题,并说明原因。

 

【案例22】

案情:

2011年4月,D县地税局在对该县某报社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报社在3月份支付某作家稿费5000元,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560元。

该县地税局遂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由报社补缴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并处1000元罚款。

请问:

D县地税局的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案例23】

案情:

根据工作计划,2011年4月,A县地税局开展了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4月10日,县稽查局按规定向兴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下达了检查通知书,并取得送达回证,定于4月15日派人对其实施检查。

4月15日,稽查员发现该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已逃避,后经几次联系,该单位总以各种借口拒绝检查。

请问: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规定,对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上行为税务机关应如何处理?

 

【案例24】

案情:

2010年2月起,根据《税收征管法》的需要,A县税务局在饮食行业中依法强制推广使用税控收款机。

某个体餐馆在税务机关的监督下安装了税控收款机。

2011年4月中旬,地税局发现该餐馆在3月初自行改动了税控装置,并虚假申报纳税,导致少缴3月份应纳税款2000元。

该县地税局于是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在履行告知程序后,对其自行改动税控装置的行为处500元罚款,并按照法定程序对其偷税行为作出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1000元罚款的决定。

问:

1、A县地税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有法律依据,简要说明理由。

2、A县地税局的决定是否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

 

【案例25】

案情:

某从事商品销售的个体户,自2008年起在B县某服装市场经营服装,2011年1月该市场拆迁。

该个体户自2011年2月1日起搬至自己家中继续从事经营。

同年4月中旬该县国税局在税务登记验证工作中发现其未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并少缴税款6000元。

国税遂责令其于4月23日前到国税局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缴纳未缴的税款6000元及相应的滞纳金500元。

该个体户到期未申请办理变更手续,也未缴纳税款及滞纳金。

4月26日该局再次发出催缴税款通知书,限4月28日前缴纳税款。

该个体户逾期仍未履行。

4月30日,经县税务局长批准,该局书面通知开户银行冻结其相当于应纳税及滞纳金的存款,并对该个体户处以3200元的罚款。

银行在接到通知后,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税款决定。

请问:

1、B县国税局对个体户处以3200元罚款是否有法律依据?

2、指出B县国税局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3、对该个体户的开户银行,税务机关应如何处理?

 

【案例26】

案情:

2011年4月16日,某区国税局稽查人员在对某加油场进行日常纳税检查时发现,该加油场于3月9日,根据市规划的统一安排,由原经营地新华大街33号,搬迁至马路对面新华大街38号经营。

由于加油站的经营地址中只有门牌号稍有不同,该加油站的财务人员就将税务登记证件中的地址33号直接改为38号。

稽查人员还发现,该加油站在搬迁时不慎致使加油站的税控装置部分损坏,还有部分账簿的账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