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892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docx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附股)

资料来源:

证券时报网

  我国首个抗病毒蛋白质生物农药研制成功

  9月13日,据农业部网站消息,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

该药剂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主要农作物和蔬菜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据邱德文介绍,蛋白质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生物的、对农作物病虫草害具有抑制或防控功能并能达到农药登记标准的生物蛋白质制剂。

6%寡糖?

链蛋白可湿性粉剂通过诱导植物自身抗性,激发植物生长代谢和自身免疫系统。

田间试验结果证明,该药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5%,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68%,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75%。

该药剂对环境和植物本身安全、无污染,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农药类概念股一览

  1、扬农化工:

  公司是菊酯原药龙头,国内唯一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其中国内卫生杀虫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全球销量排名第二,公司长期发展看好。

  供给约束助推草甘膦价格加速上涨

  草甘膦当前市场主流报价集中在4万/吨左右,一个月内吨价上涨5000

元(+14.3%)。

草甘膦价格淡季加速上涨,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主要系由于环保压力带来的供给约束。

我们在扬农化工的深度报告中提到,

2009-2011

年行业持续低迷,草甘膦行业实际产能已经大幅锐减。

今年以来,“两高”司法解释降低环境污染犯罪的标准。

草甘膦行业内少数企业因为污染事故遭到惩处(浙江金帆达、湖南衡阳莱德生物等),停产整顿一方面减少了实际产能(7.4万吨),另一方面也对其余母液处理不规范的企业形成了威慑。

我们预计,随着下半年环保部和各省环保厅的核查如期推进,供给端将进一步收紧;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5

月我国除草剂出口量达到36.1

万吨(草甘膦占出口除草剂比例在50%以上),同比增长33.3%,主要系由于海外需求旺盛,农药企业加大采购量所致。

我们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估计,即使下半年需求量与2012

年持平(约3万吨/月),供给约束下也将产生供给缺口,助推产品价格上涨;

  扬农化工子公司优士化学(持股95%)有IDA法草甘膦产能3

万吨,主要是与跨国公司执行长单协议(三个月)。

我们上调公司草甘膦全年销售均价至3.8万元/吨(+8.6%),同时上调公司2013

年eps至2.30元(+19.8%)。

  2、升华拜克: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农药、兽药生产企业之一,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名列全国动物保健品行业10强,是农业部定点的全国生物农药基地,原化工部确立的全国精细化工基地。

同时公司还拥有资源概念(年产

25,000吨氧氯化锆)和草甘膦概念。

  3、红太阳:

吡啶产业链完整,受益百草枯高景气

  公司利润主要来自农药,吡啶类农药具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业务分为农药生产、销售和化肥流通两大板块,农药收入占比约40%,是主要利润来源。

公司农药主要包括吡啶类、氢氰酸类和菊酯相关品种,主导产品产能有百草枯2万吨(折百)、毒死蜱1万吨(折百)、吡虫啉1000吨(折百)、敌草快600吨(折百)。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拥有从吡啶到下游相关产品的全产业链农药生产企业之一,百草枯规模位居国内第一。

  吡啶类农药景气上行主要受益者,百草枯业绩弹性较大

  公司现有吡啶碱产能6.2万吨(处于生产状态产能3.7万吨),同时配套下游吡啶类农药百草枯等除草剂。

2012年8月公司提出吡啶反倾销申请,2013

年5月初裁判定反倾销成立,预计终裁将于2013年9、10月公布,受此影响,吡啶价格摆脱低迷,持续上行,目前价格维持在3.2万元/吨,预计未来有望高位趋稳。

主要下游百草枯在吡啶成本支撑、供给受限以及渠道加库存多重因素作用下,价格强势,目前42%水剂价格攀升到2.3万元/吨以上,未来价格持续看涨,公司受益程度大,百草枯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增厚EPS0.08元。

增量看,预计随着吡啶反倾销落定,公司相对竞争优势增强,另一套2.5万吨吡啶碱装置也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释放。

  公司其他农药产品包括毒死蜱、吡虫啉、菊酯等,我们估计其占公司农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农药利润中占比不到30%。

自2012年以来,毒死蜱和吡虫啉因环保以及农药景气上升,盈利水平回升;公司农用菊酯价格及需求较为平稳,预计收入和盈利水平变化不大;整体而言,我们预计在环保政策作用下,公司其他农药未来大幅下行可能性不大。

  化肥业务平稳发展为主

  公司化肥业务涉及单质肥和复合肥的流通、分销,以连锁为特色,主要销售平台为江苏苏农连锁以及南京红太阳连锁,网络覆盖全国28个省2000多个地市县,其中华东区域优势较为明显。

预计公司化肥流通成熟度较高,未来平稳发展,由于处于流通环节,毛利率保持在3~4%之间,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小。

  4、联化科技:

稳定增长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标兵

  公司新项目稳步推进,将陆续增厚业绩。

公司江苏联化“年产300吨唑草酮、500吨联苯菌胺、300吨甲虫胺”增发募投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

伴随该项目生产负荷的提升,江苏联化增长速度将有进一步的合理回升。

公司台州临海基地三个医药中间体产品(年产300吨淳尼胺、300吨氟唑菌酸、200吨环丙嘧啶酸)有望于今年年底建成。

此外,永恒化工新厂区、盐城联化、天予化工及郡泰医药等其他生产基地

  后续也有望逐步进入产出期,其中,天予化工、郡泰医药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13、392万元。

  5、长青股份:

麦草畏投产在即,新产品环评陆续通过

  麦草畏装置负荷稳步提升,技术和客户优势确保顺利投产和销售:

麦草畏系低毒环保旱地阔叶除草剂,全球供需一直较为平衡,年销售额1.75亿美元、需求约

1.5万吨。

近两年由于草甘膦抗性问题加重、将麦草畏与之复配可控制恶性杂草,转基因巨头孟山都正计划推出耐麦草畏和草甘膦复合性状的大豆、预计15年上市。

若假设30%现有的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1亿公顷)转为上述作物,草甘膦和麦草畏复配比例按9:

1,则麦草畏需求将新增3万吨,有望受益于转基因作物推广的趋势实现爆发性增长。

  供给方面,麦草畏中间体合成难度大、反应过程难控制,全球仅巴斯夫(5000吨)、先正达(2000吨)、升华拜克(1000多吨)等少数规模生产,供应缺口日显。

公司从起始原料三氯苯做起,核心中间体自给,今年5月2000吨试生产,产品少量销售、负荷稳步提升中,有望近期投产。

鉴于核心技术人员拥有多年在国内一流农药研发机构的工作经验,且公司与农化巨头有长期合作,预计产品能顺利投产,销路基本有保障。

  新产品环评顺利通过彰显竞争力,项目资金拟通过可转债解决:

今年公司南通项目除了麦草畏还有S-异丙甲草胺、氰氟草酯等4个高效环保替代的新农药产品通过环评,进度快于同业,印证了我们对公司环保优势的判断。

资金方面,公司拟发行6.32亿元、期限6年的可转债,并新增茚虫威(专利刚到期)、醚苯磺隆(针对顽固阔叶杂草)以及第一大杀菌剂嘧菌酯中间体的生产规划,以出口为主。

随着产能转移和项目布局稳步推进,按每年投放2个新产品,公司的成长股属性将逐渐显现。

  6、新安股份:

草甘膦高景气带动业绩提升,有机硅综合优势明显

  草甘膦景气同比提升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46亿元,同比增长22.8%。

农药主导产品草甘膦2013年以来维持高景气,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华东市场上半年均价为3.54万元/吨,同比上涨约42.2%),成为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子公司江南化工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1.7亿元。

  二季度盈利能力环比进一步提升。

二季度以来,伴随环保因素制约加剧以及针对南半球旺季需求提前,国内草甘膦价格重新步入上涨轨道,以华东市场价为例,草甘膦二季度均价同比、环比分别上涨46.8%、10.3%,公司综合毛利率由此上升至22.7%,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机硅业务低位整固,但公司综合优势较为明显。

上半年公司有机硅业务收入为11.09亿元,同比增长15.0%,毛利率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至

17.8%。

受制于行业产能过剩,国内有机硅系列产品上半年价格总体仍处底部区域,价格总体变化不大,但公司依靠技术、产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调整产品生产和营销策略,保持了有机硅总量产销平衡。

新近投产的子公司新安迈图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14万元。

  此外,公司于2013年6月28日与宏达新材就宏达新材全资子公司利洪公司股权收购事宜签署了《股权收购(转让)意向书》,公司拟收购宏达新材持有的利洪公司100%的股权。

上述收购若能顺利完成,将显著提升公司镇江生产基地“草甘膦-有机硅”循环产业链的完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