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99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docx

饮酒二十首其五诗词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人境:

人世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

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

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

自得的样子。

南山:

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见:

(读jiàn),动词

5.日夕:

傍晚。

相与:

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6.相与还:

结伴而归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此中:

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此中:

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

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辨:

辨识。

[1]

白话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

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007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分)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案:

1.B2.B3.悠然,闲适,恬淡,自然4.“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7.: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8.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是说理句。

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诗的意境。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B“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1.这首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2.用设问,自问自答: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3.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鸟巢,归隐上林。

4.D

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闲适)的心境。

6.前人评述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见”字生动的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闲恬静的心境。

7.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心远(悠然)

8.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和平、闲适、恬淡)的特征。

9.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

一句的含义?

(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10.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的心境.

11.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12..诗人身处“人境”,并没有隐居山林,可他却说“而无车马喧”,其原因是“_______”。

13..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方阵”,通过____和_____(表达方式),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四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其中“山气日夕佳”承上句“悠然见南山”而来,作者从飞鸟结伴而还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真谛。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15.古人往往以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

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作者清高、自洁、不慕荣利。

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舒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

要拥有心灵的纯净,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17.理解“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心远”谓心境高远,因为作者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

答案:

10.恬静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2.心远地自偏13.叙事议论返朴归真14.悠然自得超尘脱俗、热爱自然16.(A)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渔家傲秋思》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诗词赏析】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

“四面边声连角起”。

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含着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分)

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以描述。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

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7、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限2个字)。

(1分)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分)

10、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

1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12、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C3、边塞秋色思乡之情4、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5、D6、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7、雁去(1分)8、

(2)C(2分)9、参考答案:

本题2分,一点1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10、参考答案:

本题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11、参考答案:

本题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12、参考答案: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案:

(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2006仙桃市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答题。

(3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限2个字)。

(1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答案:

(1)雁去(1分)

(2)C(2分)

2007广西省百色市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回答7-8题。

(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7、B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分)

2007广西遵义市四)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

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2分)

答: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2分)

答:

21、这首词的21.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

 

答案19、睡觉(2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分)2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2007湖北省孝感市

(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完成第6题。

(3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1分)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6、①雁去②C

2007江苏泰州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答案

(1)本题2分,一点1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本题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百色市2007年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回答7—8题。

(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答:

(一)

答案7、B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