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031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牛郎织女二教案完整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

(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

(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

(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

(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

(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

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民间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民间故事,学生多有接触。

只是故事内容中的细节描述有所不同。

学生大多都十分喜欢。

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主要难在创造性复述上,很多学生会将“复述”变成背课文。

此外对于“缩写”,学生能“长话短说”,但用什么方式“长话短说”,哪些文字“长话短说”,是有难度的。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仅能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的对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演一演来表现人物的对话,在演一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演一演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讲好故事。

2.引导学生合理添加细节。

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丰富细节,合理添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对故事理解,并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本组课文的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正好可以合成一个故事,连续性很强,要使用好这点。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缩写方法下手,先单项练习,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缩写故事。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第29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9.猎人海力布

2

10.牛郎织女

(一)

2

11.牛郎织女

(二)

1

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

1

习作

缩写故事

1-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

1-2

合计

8-10

10牛郎织女

(二)(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

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

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复述《牛郎织女

(一)》

教师提示:

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节俭富丽堂皇依偎衰老珊瑚礁泰山两个筐拗不过(重点指导生字“拗”的n发音,“筐”为后鼻音;“衰、珊”为翘舌音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

得(dé de děi)

读句子,找发现。

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de挺美满。

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dé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

读一读:

得(děi)亏两位老同学的帮忙,我才顺利得(dé)到折扣很低的购书优惠券,高兴得(de)不得(dé)了。

学习多音字:

缝(fèngféng)

读句子,找发现。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读一读:

要过年了,当裁缝(fèng)的妈妈忙着缝(féng)衣服,我和哥哥没事做,就到山上的石缝(fèng)里去掏鸟蛋。

形近字组词

偎(依偎)瑚(珊瑚)筐(竹筐)珊(珊瑚)

喂(喂食)湖(湖水)诓(诓人)删(删除)

畏(畏惧)糊(糊涂)框(相框)栅(栅栏)

(3)理解词语

练根据意思造句。

偎:

紧挨着,亲密地靠着。

造句:

拗:

固执,不驯顺。

造句: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品读释疑

出示:

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

阅读本课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要求。

1.尽可能快的默读课文,说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小结:

王母娘娘抓回织女想永远的将牛郎织女分开,牛郎携孩子追到天上,最后王母允许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2.理清故事进程。

故事中有几个场景?

我们将这几个场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配上文字。

(1)理清场景,取上小标题。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鹊桥相见)

(2)以第一个场景“辛勤劳动”为例,让学生尝试,并指导。

出示:

 

①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自由动笔,配上文字。

②交流反馈。

③小结方法:

要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组织语言。

(1)五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副图,进行创作。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牛郎织女

(一)》和《牛郎织女

(二)》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

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请大家自己用我们刚才的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将《牛郎织女》的前半部分补上。

【设计意图:

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五、课堂小结

课文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六、当堂检测(必做)

1.复述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3.搜集并积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创作的诗歌。

(《乞巧》、《秋夕》等)

七、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的练习。

辛勤劳动

老牛留言起因

牛郎织女

(二)织女被抓真诚坚定

牛郎追赶经过敢于斗争

隔河相望追求美好

鹊桥相见结果

11*《牛郎织女》

(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

(二)是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以及后来的遭遇。

牛郎和织女婚后有着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他们就面临被拆散的命运,但是两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最后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寓的美好理想,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课文篇幅很长,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

因此本课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次默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词句分析法 

本课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有很多关于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要重点分析这些词句,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

牛郎织女。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学习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

从这段可以看出,织女非常喜欢人间的生活。

看这个句子: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这个句子写出了织女对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我们接着看故事的发展,第2段讲述的是老牛去世了,牛郎听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

3.学习第3-6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

织女私自下凡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很生气,于是来到凡间带走了织女。

牛郎靠着老牛留下的皮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了,王母画出了一道银河隔开了牛郎织女。

从此牛郎和织女就只能隔河相望。

请大家结合词语:

“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说一说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习第7-8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结尾部分。

织女和牛郎两个人的执着最终让王母妥协。

于是每年七月七日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之上相会,这就是“七夕”或者是“乞巧节”。

七夕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诗人留下了诗篇来表达了情思。

比如像林杰的《乞巧》、杜牧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等。

5.让学生再整体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牛郎织女一》,说说故事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提示:

牛郎、织女和王母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四)归纳课文主旨 

六、说板书设计

婚后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

(1) 

11*.牛郎织女

(二) 老牛死了,牛郎留下了牛皮

(2)                  

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用天河隔开牛郎织女 (3—6)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7、8)

追求幸福敢于斗争  

《牛郎织女

(一)》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

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

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

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

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11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4.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民间故事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2.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了解民间故事。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

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

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四、了解故事,复述练习

师:

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

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复述时应注意:

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点评。

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课后练习。

五、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听写词语,订正。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2.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是如何认识的。

二、精读课文,感知形象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板书:

牛郎织女)

感受人物形象:

1.牛郎的哥嫂是个这样的人?

2.牛郎是个怎样的人?

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师小结:

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3.织女是个怎样的人?

师:

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

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4.语用训练:

哥嫂有一天遇到了牛郎和织女,他们会有什么表现呢?

三、拓展延伸,完成练习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

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个完成)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牛郎织女

(二)》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

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

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复述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搜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

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

二、初读感知,解决字词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内容。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三、精读课文,感知形象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

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小结:

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2.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生总结,交流:

3.阅读5——8自然段,思考:

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

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四、体悟情感

教师引导:

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

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六、课后作业

(任选两个完成)

1.学习《乞巧》《秋夕》《鹊桥仙》;

2.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