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54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1.docx

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1

2017届人教版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解析 起初摩尔根对孟德尔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和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

摩尔根利用白眼果蝇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证明了以上两个观点。

故A、B、C正确。

D项,该结论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即中心法则无关,故错误。

答案 D

2.(教材改编题)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为芦花性状,雌性均为非芦花性状。

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应该在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

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而隐性性状在雌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

F2中芦花鸡雌性只有ZBW,雄性只有ZBZb,它们交配产生的F3有四种:

ZBZB、ZBZb、ZBW,ZbW,四种鸡各占1/4,芦花鸡占3/4。

答案 C

3.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但染色体组成为XXY是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A.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解析 染色体组成为XY和XXY的人都为男性,所以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染色体组成XX和XXY的果蝇都为雌性,所以果蝇的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目。

答案 C

4.(2015·肇庆模拟)人类的红绿色盲是典型的伴X隐性遗传病。

下列有关伴X隐性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通常为女性

B.儿子的患病基因一定是由其母亲传递的

C.父母正常,女儿可能是患者

D.双亲若表现正常,则后代都正常

解析 人类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子Y染色体来自父亲,位于X染色体上的患病基因一定是由其母亲传递的;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双亲表现正常,但儿子有可能患病。

答案 B

5.(2015·广州模拟)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图谱。

据图可作出的判断是

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

C.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

D.3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解析 根据图解,无法判断该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和位置,A错误;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1可以为杂合子,3为纯合子,4为杂合子,C项错误、B项正确;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是携带者,D错误。

答案 B

6.(2015·全国课标Ⅰ)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解析 本题考查了位于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分析应用能力。

据题干可知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一般无区别,A错误。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必患病,B正确。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通常多于男性患者,C错误。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

答案 B

7.(2015·浙江理综)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和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假设乙病基因用A、a表示,甲病基因用B、b表示。

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生下的女孩Ⅲ1患乙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3和Ⅱ4不患甲病而生下的男孩Ⅲ7患甲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可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由图可推知Ⅱ1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Ⅲ5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故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错误。

Ⅱ3(AaXBXb)与Ⅱ4(aaXBY)的后代中基因型有2×4=8(种),表现型有2×3=6(种),故C错误。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这是由异常的卵细胞(XbXb)和正常的精子(Y)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故D正确。

答案 D

8.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1中雌雄不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C.F2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解析 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F1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AaXBXb正常翅红眼雌果蝇、AaXBY正常翅红眼雄果蝇,A项错误;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B项错误;F1杂交后代,F2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只需考虑Aa×Aa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即可,C项正确;同理,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比例是3∶1,D项错误。

答案 C

9.(2016·长春调研)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致病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6号和7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1/8

C.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1/4

D.如果6号和7号的第一个孩子患该遗传病,那么第二个孩子还患该病的概率为1/4

解析 由遗传图谱可知,“无中生有”为隐性,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推断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号基因型为XBY,4号基因型为XBXb,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2。

6号基因型为1/2XBXB、1/2XBXb,7号基因型为XBY,若6号和7号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6号基因型为XBXb,那么第二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 C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种人类遗传病进行了调查,根据家庭成员发病情况分为四种类型,结果如表所示。

据此可推测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成员

类别    

父亲

母亲

儿子

+ -

+ -

+ -

女儿

+ -

+ -

+ -

(注:

表中“+”为患病,“-”为正常)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由类别Ⅳ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父、母正常,子女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女儿不可能患病。

答案 B

11.我国发现的世界首例双基因突变患者是位女性,该女性同时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马凡氏综合征,这两种病分别由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该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4号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来自其母亲

B.4号的马凡氏综合征基因很可能来自其父亲或母亲变异的生殖细胞

C.若3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男孩一般不会患病

D.若4号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女孩一般不会患病

解析 由题意可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故4号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来自其母亲。

马凡氏综合征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4号患病而1、2号均不患此病,故此病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致病基因很可能来自其父亲或母亲变异的生殖细胞。

3号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男孩的情况下,3号提供的含Y染色体的精子中不带有致病基因,子代一般不会患病;若生女孩,其提供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中带有致病基因,子代患病。

若4号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女孩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卵细胞中既可以携带抗维生素D佝偻病致病基因,也可以携带马凡氏综合征致病基因,因此子代有可能患病。

答案 D

12.如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可能有四种基因型

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解析 因为Ⅰ1和Ⅰ2产生了不患甲病的儿子Ⅱ6和患两种疾病的女儿Ⅱ4,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

如果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Ⅱ4的父亲Ⅰ2应该是乙病患者,这与题目条件不符,所以可排除乙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结合题意可判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就甲病来说,因Ⅱ6不患甲病,Ⅰ1就是杂合子,所以Ⅱ4的基因型有两种(纯合或杂合)。

如果Ⅲ8是女孩,当Ⅱ4为纯合子时,Ⅲ8有两种基因型;当Ⅱ4为杂合子时,Ⅲ8有四种基因型。

因为Ⅱ7不含致病基因,所以Ⅲ10只能从Ⅱ6得到致病基因,且只能是乙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则不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1/3=2/3。

答案 C

13.将果蝇进行相关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四种情况。

实验时,将经相关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为隐性突变,则F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

B.若不发生突变,则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

C.若为隐性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1∶2

D.若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解析 由题意可得,

 P:

♂X-Y×XBXB♀

     ↓

 F1:

XBX-×XBY

     ↓

F2:

XBXB XBX- XBY X-Y

如果其X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则X-为Xb,则F2中表现型比例为3∶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

如果不发生突变,则X-为XB,则F2中表现型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

如果为隐性致死突变,则X-Y不能存活,则F2中雌∶雄=2∶1。

如果为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X-Y部分存活,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答案 C

14.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3/4与1∶1      B.2/3与2∶1

C.1/2与1∶2D.1/3与1∶1

解析 雌兔为(XTO),雄兔为(XtY),两兔交配,其子代基因型分别为XTXt、XtO、XTY、OY,因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只有XTXt、XtO、XTY三种基因型兔,且数量之比为1∶1∶1,子代中XTXt为褐色雌兔,XtO为正常灰色雌兔,XTY为褐色雄兔,故子代中褐色兔占2/3,雌雄之比为2∶1。

答案 B

15.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EeXeY

C.Ⅱ7和Ⅱ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几率为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后代两病皆不患的几率为

解析 女儿(Ⅲ10)患病而父母(Ⅱ5、Ⅱ6)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则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Ⅲ10患甲病,基因型为dd,Ⅱ6基因型为Dd,又Ⅰ1患乙病,Ⅱ6不患乙病,所以Ⅱ6基因型为DdXEXe;Ⅲ13患甲乙两病,Ⅱ7有乙病,所以其基因型为DdXeY,B错误;由于Ⅲ13两病兼患,所以可知Ⅱ7和Ⅱ8的基因型为DdXeY、DdXEXe,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

,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

×

,C错误;Ⅲ11基因型为

DdXEY、

DDXEY,Ⅲ12基因型为

DdXEXe、

DDXEXe,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

×

,患乙病的概率为

×

,则生出病孩的概率为

×

,后代两病皆不患的几率为

,D正确。

答案 D

16.下面是探究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的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结论: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解析 从方法设计上讲,方法1达不到设计目的,因为不管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

方法2的设计是正确的。

假设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纯合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Xa×XAYA→XAXa、XaYA,则得出结论①,假设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XaXa×XAY→XAXa、XaY,则得出结论②。

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题述探究任务。

答案 C

1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

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将F3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 本题考查鸟类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

难度中等。

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说明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上。

假设芦花由b控制,非芦花由B控制,F1中的基因型为ZBZb,ZbW。

二者随机交配,F2中基因型有ZBZb,ZbZb,ZBW,ZbW。

则雄鸡和雌鸡的表现型都是两种。

答案 C

18.(2015·江西八校联考)正常情况下,同一动物体中染色体组数一定相等的细胞是

A.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B.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有丝分裂其他时期的2倍,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细胞中的一半,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2倍,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均与体细胞的相同,D正确。

答案 D

19.(2015·江南十校联考)如图为二倍体雄性田鼠(2n=54)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且数量为2a时属有丝分裂后期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则a=54,且数量为2a时着丝点数目是108

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a时是次级精母细胞

D.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末期又恢复正常,田鼠为二倍体,所以图中a=2且数量为2a时属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数目为108,子细胞内染色体恢复正常,数目为54,B正确;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数量为a时不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精子,C错误;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数量为a时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

答案 C

20.(2015·焦作模拟)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假使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雄鼠的精巢中,成熟的全部初级精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那么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个含有白色基因的精子

A.10B.20

C.30D.40

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进行了复制,20个黑色基因就代表有10个杂合类型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黑色基因和白色基因分离,最后形成40个精子,其中20个含黑色基因,20个含白色基因。

答案 B

21.下面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过程①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图中Ⅲ表示的a、b、c、d4个细胞可能是4种类型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则一定是过程②出现了异常

解析 图Ⅰ中每种形态的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均为2条,故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的概率较低,所以过程①不一定发生此现象;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图Ⅲ中的a、b、c、d4个细胞就可能是4种类型;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中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相同的染色体没有分开,即可能是过程①或过程②出现了异常。

答案 C

22.(2015·贵州六校联考)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乙所示细胞可判断,此生物为雄性个体

B.图甲所示细胞与正常的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目均加倍

C.图乙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有1个染色体组

D.在形成甲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解析 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因此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因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乙细胞均等分裂,可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为极体,故不能判断该生物的性别;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均加倍;图乙所示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甲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B

23.从蛙的精巢中提取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乙组中部分细胞在进行DNA复制

B.丙组中部分细胞在进行联会

C.乙组中部分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D.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生成

解析 动物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甲组中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乙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各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丙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不会发生联会,故B错误。

答案 B

24.(2015·烟台高三质检)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中,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在植物细胞分裂丁→戊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活动会加强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解析 甲→乙是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A项错误;丁→戊,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Ⅱ后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发生在末期,B项错误;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是自行分裂,D项错误;丙→戊可能是减Ⅰ前→减Ⅱ后期,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52分)

25.(2014·江苏高考)(10分)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

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

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

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

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____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_______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知,长翅与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因此P:

Vgvg×Vgvg→长翅∶残翅=3∶1。

棒眼与正常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P:

X+XClB×X+Y→X+X+、X+Y、X+XClB、XClBY(死亡),故棒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

F1正常眼雌果蝇(X+X+)与正常眼雄果蝇(X+Y)杂交,后代都是正常眼;F1长翅(1/3VgVg、2/3Vgvg)与残翅(vgvg)杂交,后代为残翅(vgvg)的概率为2/3×1/2=1/3,故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产生正常眼残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