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384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docx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

热敷与冷敷的区别

热敷冷敷,各有宜忌

  时机不对,热敷火上加油

  热敷是人们熟知而且简单易行的理疗方法(具体做法见下文)。

常被应用于某些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早期还没有排脓的疖肿、淋巴结炎、眼部的麦粒肿、牙痛、关节炎和尿潴留等病症。

  热敷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利于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止痛、减少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但热敷必须注意时机。

对于诸如挫伤、扭伤所造成的韧带撕裂、肌肉和软组织外伤而言,倘若刚受伤就用热敷,结果会事与愿违。

  热敷必须在伤后1~2天才能进行。

  早做冷敷,局部止痛消肿

  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有降温、止血、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冷敷应在受伤24小时内进行。

受伤后越早开始越好。

  许多读者来信提到一些电视现场直播体育竞赛的场面:

救护人员向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药,倒地的运动员立即神奇地站了起来,又生龙活虎地参加比赛。

究竟救护人员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这些“奇迹”就是通过“冷敷”创造出来的。

救护人员根据运动员的伤情,把化学致冷剂喷射到急性扭伤、拉伤的部位,迅速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温度,通过这种”冷敷”的作用,一时达到止血、消肿、镇痛的目的。

当然,受伤的运动员能不顾伤痞、奋力拼搏,与他们具备顽强的意志密切相关。

  冷敷热敷,如何具体实施

  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①干冷敷法。

在橡胶制成的冰袋[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隔开。

冷敷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每次敷20分钟,每日可效多次。

  ②湿冷敷法。

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流取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

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多次。

如果受伤的是手或脚,也可以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

  热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湿”两种:

  一是干热敷法。

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

将60~70℃的热水灌满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

将热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日3~4次。

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二是湿热敷法。

事先把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轮流取出并拧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

每日可敷3~4次。

  了解禁忌,还需注意整体

  上面已经说到,不失时机地冷敷和热敷,对于局部损伤来说,的确是一项简单易行、快捷高效的物理治疗措施。

但是,不论冷敷还是热敷,都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例如,当损伤的部位起水疱或有破损,形成“开放性伤口”时,就不适宜冷敷;对于对低温特别敏感或心血管系统有病的人,也要慎用冷敷;感染发烧的患者、诊断不明的急腹症、面部三角区感染、怀疑有脏器内出血的,禁忌热敷;软组织挫伤或关节扭伤的初期、皮肤湿疹、细菌性结膜炎等,也都禁忌热敷。

  此外,冷敷和热敷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物理治疗,在看到局部损伤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

例如,一个头皮血肿的患者,可早期进行冷敷,24小时后可改用热敷。

但同时应充分警惕患者有无颅内血肿、脑震荡或脑挫伤的情况,如发现有越来越明显的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意识逐渐丧失。

耳、鼻出血等症状出现,应马上急诊救治。

编辑本段

哪些疾病不可热敷

  热敷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热使皮肤的血管扩张,

  如果全身皮肤都充满血液的话,身体内1/2到2/3的血液都会积存在皮肤内。

  所以当热传到皮肤内的血液时,就会很快将热传送到身体的其它各部分,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内氧的含量增加,机体代谢率也随之加快,因而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热敷后肌肉内的废物也会被加快排除而减轻疲劳,防止痉挛使肌肉变得松弛而舒适。

因此很多家庭都利用热敷来治疗疾病,去除疲劳。

  但是有些疾病或软组织损伤时,使用热敷不但不会起到及时的治疗作用,反而加重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若遇到以下情况应慎重使用热敷。

  急性腹痛:

腹痛原因很多,如果是因为受凉而出现的胃肠道肌肉痉挛性疼痛,应用热敷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但是,在尚未确定腹痛的原因和性质时,就不应滥用热敷治疗,否则会掩盖病情的发展,使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治疗。

  面部三角区的炎症感染:

皮肤局部炎症感染用热敷治疗,可促进炎症的吸收,有助于疾病的及早治疗。

但是,面部三角区(指鼻根部与两侧口角连线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内的炎症就禁忌热敷。

这是因为面部三角区内不仅血管丰富,而且血管直接与颅内动脉相通,热敷时局部血管扩张,细菌和毒素就容易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进入颅内,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软组织损伤:

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禁忌热敷。

例如手或脚以及其它部位的软组织急性扭伤或损伤时,往往同时伴有软组织内出血肿胀,进一步加重疼痛。

正确的方法是在局部软组织损伤后第三天再热敷,才能收效。

  红眼病:

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眼球结膜发炎,往往同时有毛细血管的充血和出血,使眼睛发红,这时切忌热敷。

如果急于热敷,可使眼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出血加重,红眼睛越来越厉害。

其次因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增多,而会进一步加重眼病。

  另外,患有皮肤湿疹和怀疑内脏有出血的倾向时,也禁忌热敷,因热敷可使病情加重或出血增多。

编辑本段

眼部外伤后如何冷热敷

  冷热敷在治疗眼睛伤病的应用上,

  可以说是相当普遍,但具体何时该用冷敷、何时该用热敷,要视不同病变而定,并非千篇一律,否则,非但没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反倒使病情加重。

  *一般情况,急性期用冷敷(即:

冰敷),慢性期则用热敷。

眼睛外伤肿胀或眼皮手术后,应立刻冰敷,其效果极佳。

其目的一则消肿,二则可以止痛。

  *慢性眼睑炎、针眼、慢性角结膜炎等疾病时,则以热敷为佳。

因为热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放松眼部周围的肌肉,且具有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

  *冷敷是用冰冷的毛巾或者纱布敷于患处,时间一般为每次三十分钟,一天约四到六次,若是有伤口,在伤口上冷敷,就要保证毛巾干净,避免感染。

而热敷则是用毛巾浸在比洗澡水热一些的温水中,拧干后敷在眼皮上,待毛巾冷了后再换。

每次热敷五到十分钟,一天约三到四次。

若有眼药使用,则在热敷后点药,可增加效果。

  *冷敷和热敷只是辅助的简易方式,患有眼疾一定要看医生,请他们给予恰当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本段

头痛的热敷疗法

  热敷疗法可使用热水袋、热毛巾等。

热敷疗法可适用的头痛有:

  神经痛引起的头痛一般分为头侧部或头后部的神经痛和太阳穴至脸颊有窜痛感的三叉神经痛。

它们的主要表现为针刺般的剧痛。

哪怕用手触摸一下头发或脸部,都感到很不舒服。

可用热毛巾进行热敷的同时予以轻度的按压。

  疲劳引起的头痛过度疲劳时会产生一种头重、头沉的感觉,是因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的。

可对头后部进行热敷,或热水洗头,用吹风机做热按摩。

当然消除全身疲劳的方法是洗个热水澡。

  更年期头痛对于更年期引起的头痛,除可用热毛巾热敷10-15分钟外可用热水袋或电热宝加热到80度左右,用毛巾或浴巾裹上几层,热敷颈部和肩部。

  因胃肠不适引起的头痛当出现头痛伴有便秘或腹泻,同时有头热、脚冷的感觉时,往往是由于胃肠功能低下引起的。

这时,应热敷脚脖子以下部位。

如对脐部周围进行热敷,效果更佳。

编辑本段

姜醋汁热敷对付落枕

  很多人都有过落枕的经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按摩推拿科刘长信主任说:

“如果出现落枕的情况,症状轻的患者可以在家中尝试自己进行治疗,其中用醋和姜汁热敷就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

  中医认为,落枕是风寒之邪侵袭,经络痹阻不通,或劳顿扭挫伤及血淤气滞所造成的。

  醋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而捣碎的姜汁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两者合用对颈部进行局部热敷可有效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

准备一块纯棉毛巾,再取醋300-500克及姜汁100克,加热至沸腾后,将毛巾浸入其中,浸泡一会儿,感觉不十分烫手时,将毛巾拧成半干敷在颈部肌肉疼痛处,保持20-30分钟。

为了保持热敷的温度,可用两块毛巾轮换进行。

  热敷的同时,也可以配合按摩的手法,先按摩放松紧张的肌肉,再轻按痛点解除痉挛,最后在将头部微微上提的同时轻摇颈部以理顺经络,活动颈部,一般治疗1-2次,疼痛即可缓解。

编辑本段

毛巾热敷消除打针硬结

  祛除臀部硬结,可把毛巾叠成几层,在60℃左右的热水中浸泡后,取出拧干,轻轻敷在打针后起硬结的部位,每次30分钟,边热敷边揉,以促进硬结部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

或者把土豆切成1厘米厚片,敷在起硬结的地方,每次30分钟,直到硬块消退为止。

  此外,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50%的硫酸镁溶液(可在药房买到)与热水按5:

1比例配好,用毛巾蘸上药液,敷在硬结处,每次持续20分钟,每天敷2~3次即可。

这样既可使局部肌肉放松、扩张血管,又能使硬块变软、消散。

  如果采用热敷等方法仍难以消退硬结,可将雄黄1克,软松香9克,加入医用酒精(70%酒精)搅成糊状,涂抹在干净的布上,敷于硬结处,直到红肿消退。

 

热敷法的操作要领

  热敷能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它有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领

  

1.热敷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热水袋,水温是60-80℃,以用手背试温不太为度,将热水灌至热水袋的三分之二即可,排出袋内气体,拧紧螺旋盖,装进布套内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

也可把盐、米或砂子炒热后装入布袋内,代替热水带热敷。

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3-4次。

  2.另一种热敷法是把毛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

在热毛巾外面可以再盖一层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

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用两交替使用。

每次热敷时间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项

  1.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防止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疾、糖尿病、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2.热敷作为配合疗法适用于初起的疖肿、麦粒肿、肌炎、关节炎、痛经、风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

但是,当急腹症未确诊时,如急性阑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脓,各种内脏出血,关节扭伤初期的有水肿时,都禁用热敷。

  中药热敷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让患者在家自行治疗。

操作时可直接将草药放入大盆内煎煮,也可以将药物包入口袋内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后,可先用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适中时,用毛巾蘸取药液敷于患处,或直接将装药的口袋敷于患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

  热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

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还应注意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疗效卓著,但也有不宜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

编辑本段

中草药湿热敷疗法的护理

  中草药湿热敷是伤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关于应用方法和效果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其护理方面的阐述尚较少。

我们通过对颈腰椎疾病患者热敷过程的观察发现,中草药湿热敷的护理不是可有可无的。

高质量的护理既可保证治疗效果,又可避免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烫伤、过敏等)。

1 湿热敷前卫生宣教

  1.1 做好解释工作 热敷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及药物的作用机理等,使患者接受治疗。

  1.2 交待注意事项 局部皮肤破损者禁忌热敷,以免引起感染;急性软组织损伤3天内禁忌热敷,因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可反射性增加疼痛;热敷部位行封闭疗法后,应停止热敷1天,防止针眼处感染;另外,封闭药物多含有麻醉剂,其可掩盖病人对热痛的感觉,易引起烫伤,应用时要注意。

  1.3 教授热敷方法 对初次热敷的患者,护士应将热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亲自示范,使患者正确掌握。

具体方法:

①中药袋应直接与患处皮肤接触,不要用其它物品包裹,以免影响药物向组织渗透。

②热敷时间严格遵医嘱,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过久可引起局部组织变性。

  1.4 明确热敷部位 护士应了解患者病情,保证热敷部位准确。

若患者对热敷部位有疑问,护士应详细了解病情及查对医嘱后,向患者解释清楚,打消其顾虑。

如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仅有臀部或腿部症状,而该病的根源在腰椎,所以正确的热敷部位应在腰部,避免患者擅自更改而延误治疗。

  1.5 掌握药袋温度 药袋温度一般在38~42℃。

当皮肤受到45℃刺激时,开始有热痛感,大于45℃时不但痛感加重产生灼痛,还会引起组织不可逆损伤。

而神经组织受损的疾病,皮肤对冷热的敏感性下降,更易引起烫伤。

有些患者不能遵从护士的劝说,认为药袋越热疗效越好,结果造成烫伤。

因此,护士要特别强调药袋温度以引起患者注意。

2 湿热敷中检查指导

  发药袋后应及时巡视病房,检查患者热敷情况,发现热敷方法不正确或部位不准确者,应及时纠正。

如有些患者担心药袋弄脏衣被或皮肤,常用塑料布包裹药袋,认为如此同样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殊不知用塑料布包裹后的药袋,阻隔了药物有效成份向深层组织的渗透,严重影响疗效。

因此,检查患者热敷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 湿热敷后观察询问

  3.1 观察皮肤 每次热敷后都应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有无红肿痛痒、皮肤变色发硬以及皮疹,可以及早发现烫伤、组织变性和过敏者。

颈腰椎疾病患者皮肤感觉迟钝,极易引起烫伤,而热敷部位的皮肤情况患者本人难以观察,所以需要护士协助或发动同室病友互相观察,避免烫伤的发生。

  3.2 询问病情 护士应利用每次接触病人的机会(扫床、打针、发药等)询问热敷后的感受,若有疼痛加重或其它不适发生,应安慰病人,告之热敷引起的反应是暂时的,停止热敷后可自行缓解,消除其紧张情绪,避免患者对治疗产生怀疑或对疾病恢复丧失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