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1489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docx

强烈推荐框构涵顶进项目施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

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学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10日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年级

08春

层次

本科

专业

土木工程

姓名

廉利萍

题目

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

选题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框构涵顶进施工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本论文文献材料收集详实,所得数据合理,图表运用得当,数据正确,有创新见解。

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成绩评定:

良好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14日

评阅教师:

年月日

答辩小组负责人:

年月日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级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

设计(论文)题目:

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一、设计(论述)内容:

结合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针对立体交叉框构涵顶进施工的特点,研究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如何组织好框构涵施工顶进,保证立体交叉框构涵施工科学合理。

二、基本要求:

从工程实际出发,通过对框构涵的自然状况,工程概况的了解,对框构涵施工提出人力组织要求及职责、施工方法和各项保证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从而保证框构涵合理工期内,安全、高质的完成施工,并且保证投资合理性。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结合施工实际,研究框构涵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

重点是施工、顶进过程中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施工中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如何保证营业线施工安全、行车安全。

四、主要技术指标: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2.开题报告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

3.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搞要、关键词(3至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参考文献、附录等;

5.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慨述等)、论文主体、结论。

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文字应在15000字以上;

6.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

7.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有关图纸、计算机源程序,如果安排有毕业实习,需提供毕业实习报告等。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论文要用统一的毕业论文用纸,用中文打印(B5)或手写。

手写每页20行,每行20-22字,用黑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

对字体和字号的要求如下:

题目用一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黑体字;第一层次

(一)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

(一))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

(1)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

(1))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以下标题和题序与第四层次同。

下达任务日期:

2010年01月19日

要求完成日期:

2010年05月10日

答辩日期:

2010年06月5日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题目:

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报告人:

2010年2月26日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兴起,列车速度越来越快。

为了不影响行车,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原有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立体交叉改造施工框构涵顶进是主要的施工方法。

合理框构涵顶进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框构涵涵体质量,保证行车安全上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和工程概况,对框构涵顶进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人员组织机构及职责,顶进框构涵的施工方法,及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保证措施。

重点是涵体预制、涵体顶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及保证行车安全的保证措施。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在框构涵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描述,对施工作业起到个了指导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施工组织者合理的调配人员,指导作业人员按照科学标准的施工方法施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合理,从而保证工程在合理的工期内,安全、高质的完成,保证投资最合理化。

三、研究方案

本毕业设计研究框构涵顶进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涉及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框构涵预制、顶进的施工施工方法,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保证措施。

1、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项目部所需人员,并对各岗位人员提出岗位职责。

2、对底板和后背墙,箱体的底板、边墙、顶板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等的技术要求,以及既有线路加固,顶级等整个过程提出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3、对涵体预制和顶进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既有营业线行车安全、施工进度、文明施工等作出各种保证措施。

四、进度安排

1月19日-2月25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月26日-4月19日

划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撰写论文。

4月20日-5月10日

划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五、指导教师意见:

题目符合当前铁路的发展要求,研究方案可行,进度安排合理,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

指导教师:

赵莉

中期报告

题目:

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

报告人:

一、总体设计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在既有线平交道口改成立体交叉,为保证铁路运营的正常进行和行车安全,预制框构桥顶进是主要的施工方法。

针对立体交叉框构涵顶进施工的特点,研究框构涵顶进施工组织设计,如何组织好框构涵施工顶进,保证立体交叉框构涵施工科学合理。

重点是施工、顶进过程中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和施工中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如何保证营业线施工安全、行车安全。

二、框架(框图)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述

3、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责任和权限

4、施工进度安排

5、施工方法

6、管理措施

7、各种图表

三、进展情况

已经完成框构涵预制、顶进等施工方法,其他部分还在进行资料搜集汇总,基本部分成形,后面还需继续努力。

四、指导教师意见

论文按照进度计划进行,确定的整体思路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框架结构合理,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

结题验收

一、完成日期

2010年5月10日

二、完成质量

论文基本上符合要求,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

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结合铁路企业特点完成论文,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如能多增加实际运用中具体案例说明问题会更好。

四、结论

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态度较认真,基本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总结现场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与老师联系、沟通。

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初稿的写作,并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基本上达到了论文的写作要求。

经检查可以结题。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10日

中文摘要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铁路六次大提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大量平交道口改为立体交叉,在既有线平交道口改成立体交叉,为保证铁路运营的正常进行和行车安全,预制框构桥顶进是主要的施工方法。

框构涵中心定至辽溪线DK27+737.709,下穿既有辽溪线,对应既有辽溪线里程为K24+090.509。

本段线路位于辽溪线辽阳至安平区间。

框构涵为1-5m,全高6.68米,顺公路方向主体长12.4米。

框构涵主体建筑材料:

采用C35混凝土,钢筋用HRB335(Ⅱ级)钢筋及Q235(Ⅰ级)钢筋。

工期为2010年3月10日至2010年6月30日。

涵体预制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涵体的施工质量。

选择合理的顶进设备,通过对线路进行加固,顶进挖土时合理组织保证顶进不至于“扎头”“抬头”,保证顶进安全,行车安全。

通过对框构涵的自然状况,工程概况的了解,对框构涵施工提出人力组织要求及职责、施工方法和各项保证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从而保证框构涵合理工期内,安全、高质的完成施工,并且保证投资合理性。

关键词:

提速平改立施组质量安全

EnglishAbstract

Chinarailwaygreat-leap-forwarddevelopment,especiallytherailwaysixtimesgreaterspeed,trainfaster,toensurethesafeoperationofthePingJiaoDaoKouinsteadofexistinginPingJiaoDaoKouinterchanges,interchanges,toensurethechangeofnormalrailwayoperationandsafety,prefabricatedframestructurebridgeintoisthemainconstructionmethod.

FixedframeculvertCentertotheLiaoXilineDK27+737.709,undertheLiaoXiline,correspondingwiththeLiaoXiroutestoK24+090.509.Frameculvertto1-5m,6.68metersRoadinthedirectionofprincipallong12.4m.Theframeofthemainbuildingmaterials:

useoftheculvertC35concrete,reinforcedwithHRB335(IIB)reinforcedandQ235(reinforced).Forthe2010March10to30June2010.

Theconstructionofprecastconcreteculvertmethodsandtechnicalrequirements,ensuringthatthequalityofconstructionofthetunnel.Selectingtherightequipment,byjackingonlineforstrengthening,ofjackingdiggingtimereasonableguaranteejackingnot"tiedup"a"surveyofunderstanding,onframeconstructionproposedorganizationrequirements,constructionmethodsandthevariousmeasures,suchasconstructiondesigncontent,therebyensuringthatframeculvertreasonableduration,security,,andensurethatinvestment.

Keyword:

speed,Flatchangemade,Constructiongroupknowndesign,Quality,safety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述-1-

2.1  工程概况-1-

2.2  自然地理特征-2-

2.3  主要工程数量-2-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和权限-3-

3.1  组织机构表:

-3-

3.2  项目经理部人员职责及权限-3-

3.2.1项目经理职责及权限-3-

3.2.2项目副经理职责及权限-4-

3.2.3技术负责人职责及权限-4-

3.2.4安全、质量负责人职责及权限-4-

3.2.5物质负责人职责及权限-4-

3.2.6设备负责人职责及权限-5-

3.2.7计财负责人职责及权限-5-

3.2.8工(班)长职责及权限-5-

3.2.9操作人员负责人职责及权限-5-

第四章施工进度安排-6-

4.1开、竣工日期-6-

4.2总体进度安排-6-

第五章施工方法-6-

5.1施工准备-6-

5.2基坑开挖-7-

5.2.1工作坑开挖-7-

5.2.2基坑降水-7-

5.3滑板及后背-8-

5.3.1滑板-8-

5.3.2后背-9-

5.4框构涵涵身预制-9-

5.4.1底板-9-

5.4.2边墙-10-

5.4.3顶板-12-

5.4.4施工缝-13-

5.4.5框构涵混凝土养护-13-

5.4.6框构涵防水层施工-13-

5.5线路架空-14-

5.5.1挖孔桩施工-14-

5.5.2便梁安装-15-

5.6顶进施工-17-

5.6.1千斤顶的选用-17-

5.6.2顶进设备安装-17-

5.6.3试顶-19-

5.6.4顶进前准备-19-

5.6.5顶进-20-

5.7线路恢复-22-

5.8附属工程-23-

第六章管理措施-23-

6.1质量管理措施-23-

6.1.1组织保证措施-23-

6.1.2严格执行标准方针-23-

6.1.3过程控制-24-

6.1.4检验与实验措施-24-

6.1.5强化施工管理措施-25-

6.1.6重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6-

6.2安全管理措施-27-

6.2.1安全目标-27-

6.2.2安全生产保证系统-27-

6.2.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7-

6.2.4工程施工安全要点-28-

6.2.5行车安全-29-

6.2.6人身安全部分-29-

6.3工期控制措施-30-

6.4环境保护措施-31-

6.4.1环境保护措施-31-

6.4.2地下、下上管线及电缆保护措施-31-

6.5文明施工措施-32-

6.6雨季、夜间保证措施-32-

附表1-34-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34-

附表2-35-

施工任务划分及劳力配置表-35-

附表336

施工进度横道图36

参考文献3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依据沈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关于《辽溪线DK27+737.709平交道口改建框构涵施工图设计》文件;

2.依据铁道部《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3.依据铁道部《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4.依据铁道部《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5.依据铁道部《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

6.依据铁道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7.采用铁道部《铁路桥隧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

8.采用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9.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10.《沈阳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化办法》(沈铁总发[2009]75号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  工程概况

1、框构涵位置:

框构涵中心定至辽溪线DK27+737.709,下穿既有辽溪线,对应既有辽溪线里程为K24+090.509。

既有线为II级铁路。

本段线路位于辽溪线辽阳至安平区间。

2、框构涵结构形式:

框构涵为1-5m,全高6.68米,顺公路方向主体长12.4米。

3、框构涵主体建筑材料:

采用C35混凝土,钢筋用HRB335(Ⅱ级)钢筋及Q235(Ⅰ级)钢筋。

4、施工方案:

框构涵采用现场预制,架设加固线路,顶进就位的方法施工。

2.2  自然地理特征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坡积与洪积地层,主要地层分三层:

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

黑色,多以粉质粘土为主,硬塑状态,包含物多为建筑与生活垃圾,絮状结构,此层底埋深在0.3~1.1米间,此层分布普遍,厚度不均匀。

2、粉质粘土:

黑色,湿,硬塑状态,包含物为少量砾石与植物腐蚀根须,絮状结构,无光泽反映,干强度较大,中等韧性,此层底埋深在1.0~1.7米间,此层分布普遍,厚度不均匀。

地基承载力σ0=120kPa。

3、圆砾:

黄色,卵石和砾石含量大于50%,各种粒径齐全,级配良好。

此层顶面埋深在1.0~1.7米间,分布普遍,此层较稳定。

地基承载力σ0=350kPa。

2.3  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里程

孔径(m)

涵长(m)

顶进长度(m)

涵身砼C35(m3)

备注

1

DK27+737.709

5

12.4

18.877

147.95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和权限

3.1  组织机构表: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

物质负责人

计财负责人

设备负责人

3.2  项目经理部人员职责及权限

3.2.1项目经理职责及权限

具体执行质量体系要素与质量活动内容,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对项目经理部的单项工程及特殊过程的产品生产、负责按施工指导文件,施工规范标准,合理配备所需资源,对生产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责生产所需机具设备的平衡管理,保证生产正常有序进行;负责安全质量管理及安全技术装备的使用管理;负责产品交付前的防护及保修期间服务;负责提报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计划。

3.2.2项目副经理职责及权限

协助项目经理负责施工组织与过程管理,并对施工生产的指导、协调、平衡、确保质量要素得到正确执行,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负责施工组织与方案的执行,协调工区班组生产衔接,监督工区操作质量与作业纪律的管理。

3.2.3技术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负责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按施工设计,文件图纸做好现场调查,实际测量、定位,技术交底,下达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方法,负责执行结果及原始资料记录的填写;负责各工序的衔接,跟踪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有权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对施工生产过程形成的成品、半成品,项目经理部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制定搬运方案。

对违反规范要求,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有权制止或越级上报。

3.2.4安全、质量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具体安全质量标准的检验与监督;负责生产过程中检验和试验、检查、测量和试验设备;检验状态的具体操作控制,填写各种记录;对发现不合格报单,报送有关领导和部门。

3.2.5物质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负责所辖范围内物质管理工作;按各自分工权限负责物资采购工作;负责产品搬运,贮存及不合格品的管理,并对产品验证检验,计量及可追溯性的操作,填写相关记录;对到达生产现场的物资进行检验,按照《检验试验程序》办理;负责所需专用的管理。

3.2.6设备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负责所辖范围内在用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完好,满足质量要求;负责设备的一、二级保养及维修;负责设备管理相关文件资料、记录的管理。

3.2.7计财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负责所辖管理范围内成本管理及核算,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2.8工(班)长职责及权限

负责各岗位按照施工技术交底、操作规范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搞好工区(班组)的日常生产管理,确保生产有效有序进行;针对施工生产中影响产品的各种因素,按照施工生产变化及流程要求,操作波动及检验、试验、计量结果,及时调整操作,确保施工生产产品质量标准;写各种原始记录。

3.2.9操作人员负责人职责及权限

按照施工规范及作业指导书进行岗位操作,实施工序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在所有工序中符合标准要求。

第四章施工进度安排

4.1开、竣工日期

计划开工:

2010年3月10日

计划竣工:

2010年6月30日

4.2总体进度安排

施工准备2010年3月10日-3月19日,工作坑开挖2010年3月20日-3月24日后背及滑板2010年3月25日-4月14日,涵身预制2010年4月15日-5月24日,线路架空2010年5月25日-5月26日,框架顶进2010年5月27日-6月3日,线路恢复2010年6月4日,翼墙及附属2010年6月5日-6月30日。

第五章施工方法

该框架涵从辽溪线左侧顶进,即在辽溪线左侧设置工作坑,在工作坑滑板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涵,借事先修筑好的后背,采用千斤顶一次顶推框架涵身前进。

在顶进涵身预制完成28天后,架空既有辽溪线。

在涵身顶进就位后,进行东西两端翼墙施工。

5.1施工准备

根据施工图利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对DK27+737.709框架涵涵位进行放样,根据现场放样结果调查周围地形情况。

根据该涵的涵位确定挖孔桩及工作坑位置,并修建好施工便道,解决施工用水用电问题。

5.2基坑开挖

5.2.1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是为了顶进桥涵而设置的临时性建筑物,是预制砼箱身和顶进的工作基地。

为确保既有线安全拟定在线路中心线左侧4.0米开挖工作坑。

工作坑土体开挖时,边坡按照1:

0.75~1:

1.5的坡度(靠线路侧为1:

1.5,采用喷M10水泥砂浆支护;其余侧为1:

0.75)进行控制。

并且根据工作坑底部尺寸及边坡坡度确定上口开挖线后进行开挖。

工作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挖土,自卸式汽车运。

工作坑底部0.1m以上部分采用挖土机开挖,0.1m以下部分(含地锚梁开挖)采用人工挖除。

5.2.2基坑降水

框构主体施工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的开挖面以外,设大口井降水,水位降至工作坑底面以下0.5—1m,在基坑的外围设观测并每天专人用仪器观测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并描绘水位变化曲线,为基坑土方开挖观测水位变化提供依据。

拟建框构主体周围布置沉降观测点,监控降水对周边土体沉降的影响,周边土体总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需控制在lOmm之内。

5.3滑板及后背

5.3.1滑板

1、滑板本体

滑板中心线与顶进框架设计中线一致。

滑板为10cm碎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