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1588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工业园区道路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工业园区道路延伸段等工程

**咨询评估公司

二〇〇八年七月

 

**县工业园区茶场片区联场中路延伸段等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市评估公司

总经理:

工程师

审定:

工程师

审核:

工程师

编制:

造价师

 

二○○八年七月

一、总论…………………………………………………。

5

1.1项目概况………………………………………………5

1.2项目建设背景…………………………………………5

1.3项目编制依据…………………………………………7

1.4项目编制原则…………………………………………7

1.5主要结论………………………………………………8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

三、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1

3.1项目选址………………………………………………11

3.2项目建设条件…………………………………………11

四、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13.

4.1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3

4.2项目建设方案…………………………………………14.

五、环境影响评价………………………………………19

5.1环境质量标准…………………………………………19

5.2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19

5.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4

六、项目实施进度及项目管理…………………………27.

6.1项目进度安排…………………………………………27

6.2项目管理………………………………………………27.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29

7.1投资估算……………………………………………29

7.2资金筹措方案…………………………………………30

八、社会效益评价…………………………………………32

九、研究结论及建议………………………………………33

9.1结论……………………………………………………33.

9.2建议……………………………………………………34

附:

**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启动县工业园区茶场片区联场中路延伸段等工程建设的批复

 

一、总论

 

项目名称:

**县工业园区茶场片区联场中路延伸段等工程;

项目业主单位:

**县三江生态工业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

**县城关镇张家村、罗坞口及青联村;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新建市政道路两条,总长度1489米,总面积25056平方米,铺设通讯和雨污管道各1500米。

建设内容包括挖运土石方、平整场地、路基整理及强夯、路面浇筑、铺设雨污水管和通讯管道等。

项目建设背景

**县位于**省母亲河——钱塘江源头,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界于东经118°01′15″~118°37′50″,北纬28°54′30″~29°29′29″k㎡㎡,占85%;耕地164k㎡,占7%;素有“江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辖18个镇,449个行政村,1388个自然村,总人口34.5万人。

**县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

2006年,全县国有生产总值35.9亿元,人均1080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3;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其中地主财政收入1.75亿元,而财政总支出达5.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

为尽快摆脱欠发达的被动局面,**县委县政府决定于2001年3月创建县生态工业园区(后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已征用土地近4699亩。

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1.8亿元,2004年底已基本完成青联工业区的道路,水、电、电信、电视及亮化、绿化等工程,为投资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工业园区茶场片区是**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园区于2005年下半年启动了茶场片区土地征用工作,现征用工作已全面完成,而且总投资13200万元**金西园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10月进入该片区,预计今年10月将竣工投产,有5个企业也准备进入该片区投资出厂。

现征用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急需完善该片区的场地平整、道路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项目编制依据

本项目的编制依据有:

(1)《工程咨询服务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6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

(5)《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若干规定》(1986年);

(6)《**县县城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1999年8月);

(7)《**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11月);

(8)《**县城城市排水工程专业规划》(2004年3月);

(9)《**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5月);

项目编制原则

(1)符合规划原则。

项目建设将严格按照《**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及《**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合理布设市政基础设施,突出规划的指导功能。

(2)符合实际需要原则。

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的选择,将紧密结合园区布局及适应区上企业生产的需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

(3)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原则。

项目的决策和建设综合考虑我县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县级财力,不上形象工程。

主要结论

主要经济指标

(1)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市政道路两条,总长度1489米,总面积25056平方米,铺设通讯管道和雨污管道各1500米。

(2)项目总投资:

674万元。

(3)项目资金来源:

全部资金由项目业主自筹。

主要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实惠“城——华对接”重要环节,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到城城市总体规划,并将成为**县的主要工业集聚区及县城经济增长点。

茶场片区是**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期市政道路工程及场地平整等的建设,将为茶场片区发展提供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本项目选址符合《**县县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城市政总体规划》及《**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的建设得到**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设资金全部由三江生态工业投资有限以司自筹。

项目建筑材料有保证来源,水、电施工队伍等施工条件有保障。

因此,建设本项目是可行的。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是实现**县城市规划的需要。

根据《**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及《**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建设“城——华组团式城市”、实现“城——华对接”的重要环节。

(2)是实现**县工业集聚发展的需要。

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使其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增长点、优势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及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茶场片区是其重要组成部份。

本期及前后市政工程的建设,使园区形成有效的以国道和主干道为联接主体、以支路及次要道路为区块的内部沟通性交通系统,可为入园工业企业提供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3)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工业园区的建设,能显著改善当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供就业机会,改变农民收入结构、就业观念及精神面貌。

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区内农村新气象渐成锥形,正朝着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镇的方向发展。

这一发展模式为**县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1)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

市政道路和其它配套工程,是以间接的社会效益为主、直接的经济效益为辅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建设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于历年城镇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用事业附加费及土地出让金及银行贷款等。

(2)建设材料来源有保障。

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钢材可从本地或**采购,水泥可由县内水泥厂或常山、江山生产企业提供,砂、砂砾和碎石本地能供应,各种材料来源有充分保障。

(3)施工条件有保障。

**地处江南,无霜期较长,冬季仍可正常施工。

工程地址紧接园区建成区,施工所需水、电供应有保证。

**有着多年的公路建设和市政建设经验,具有一支合格的建设队伍,且施工设备配套,能够适应市政道路建设的要求。

 

三、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本项目选于**县城关镇张家村、罗坞口及青联村,又称**工业园区茶场片区。

茶场片区规划为园区的主要工业区,区内土地征用工作已完成,急需平整场地和建设连接已建成区的沟通性主干道,为今后工业企业的入园创造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关镇与华埠镇的中部,是“城——华组团式城市”的连接枢纽,205国道衢(州)黄(山)干线穿境而过。

北距县城3km,南离华埠镇5km。

.2气象与水文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均降水量1762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雨量一般集中在4-6月份。

无霜期约250天。

马金溪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但季节变化明显,春末夏初水量大、秋冬流量少。

.3地质

本区域地势起伏不平,属浙西山地区陵区。

土质以黄壤为主,主要属粘质土。

地震烈度为6度。

社会经济条件

现有43多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其中38家已建成投产,建成高标准厂房15万㎡。

企业实际投资累计超过10亿元,其中引进县外资金6亿多元。

2006年,区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92亿元,入库税金5千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

全年农业总收入3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9元。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内新农村气象渐成雏形,农民收入结构、就业观念及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园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到2010年,计划基本建成工业新城,使工业园区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增长点、优势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及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同时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市化和农村城镇化。

 

四、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新建市政道路两条,总长度1489米,总面积25056平方米,铺设通讯和雨污管道各1500米。

建设内容包括路基整理及强夯路面浇筑、铺设雨、污管,铺设通讯管道及场地平整等。

项目建设方案

采用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2000);

(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8)《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91);

(12)《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63-94);

(1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9);

(15)《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市政工程设计前期工作一般规定》(1993年)。

道路建设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道II级和城市支路III级。

(2)设计车速:

20-30km/h。

(3)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4)设计年限:

混凝土路面20年。

道路建设方案

.1总体方案

新建道路全长1489米,其中联场中路延伸段长777米,等级定为城市干道II级,宽24米(车行道宽15米,人行道宽两侧各4.5米);另一条青张路712米,宽9米。

道路标准横断面方案全线都为一块形式。

.2道路纵断面

根据**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中心线各交叉口点标高及目前地坪的实际标高情况,本着有利于排水及尽可能节省土方工程,以及纵断面线形起伏平缓、行车舒适、安全等原则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

.3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按照规划的形式,结构为:

(1)24m宽路段:

人行道+车行道15m+人行道=24m;

(2)9m宽路段:

车行道9m。

人行道上每间隔7m布-1m见方的树池。

.4路基

拟建路段内地势起伏较大,标高在117.5-130.0之间。

对于路基填方段,必须控制分层压实度,对路基沉降进行观测,待路基沉降满足施工要求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也可在路基填筑一定高度后,采用强夯处理。

当路基两侧地块填筑没同步进行时,,需加强两侧边坡的防护,防止雨水过度冲刷,从而影响路基稳定。

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分层压实,要求密实、均匀、稳定,有足够的强度及水稳定性。

路基土要求达到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填土高度0-80cm,压实度≥93%;

填土高度大于80cm,压实度≥90%;

挖方路段0-30cm,压实度≥93。

.5路面

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形式。

红线宽度为24m的路段,车行道结构为20cmC30混凝土面层,18cm5%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20cm级配砂砾(碎)石垫层。

人行道结构为5cmC20人行道辅装板,2cmM10砂浆座底,15cm3%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总厚为22cm。

原地面压实处理后土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2Mpa,路面垫层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35Mpa。

.6给水

根据**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用水由**县来自水厂统一供给,供水管道沿205国道接入城区,在所有道路各布置一根给水管。

给水管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管道口以柔性连接为主,橡胶圈接口。

本方案道路路幅均小于60m,根据规范,沿道路一侧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

.7排水

本方案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排放

根据**县工业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污水处理厂建在工业园区东南面。

芹江北岸区域内污水管道收集后,排至茶场一路等污水主管,由西往东排至205国道的污水总干管,再排至污水处理厂。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排入马金溪。

雨水排放

全区的雨水经由园区的雨水管西往东直接排入芹江。

雨水管径d300-d1500。

管位安排:

本方案道路雨水管均全线安排在道路中心线处。

管材:

排水管直径400㎜以下的采用PVC-U市政排水管,500-1200㎜的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500㎜以上的采用丹麦管,橡胶圈接口。

.8电力、电信

根据规划,独山硅工业小区内有35KV变电所一座,10KV开闭所二座,电信、有丝电视机房各一座。

区内电信、广电、移动、联通等弱电线路同管道敷设,电力、电信管道均采用地下敷设。

电力主管道采用双壁波纹管,弱电管道采用蜂窝管。

.9道路照明

道路照明度标准

平均照度E=8-15LX;

亮度均匀度U>0.4;

眩光控制指数G=4-6。

照明灯具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周围环境及明暗条件等综合因素,选用外观新颖、防护等级高、便于维修的半截灯具,灯具内附有整流器、触发器、电容器,经补偿后使灯具的功率因数达到提升。

照明淘汰:

采用光效高、使用寿命长、显色性与透雾性均接好的高压钠灯为光源。

照明装置设置方式

24m宽路段,灯杆设置在两侧人行道绿化带上,采用交错布置方式,灯杆选用八角锥形钢管,杆高13m,间距35m,道路弯曲部分间距25-30m,功率250W,单挑,悬臂长度,仰角为10度,以电缆方式供电。

16m宽路段,灯杆设置在两侧人行道上,杆高10m,间距30m,悬臂长度,其他同24m宽路段。

路灯控制

可采用自动控制(定时控制、光电控制)或人工控制方式,各种控制方式可切换选择,在日常运行时采取自动工作方式,在调试、检修或应急处理时采用手动工作。

(1)定时控制: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统计一年四季的日照长短,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部编制一张表,使路灯的开关时间随日照长短而变化。

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精度为每日1分钟。

定时控制设有掉电保护系统,不会因掉电而丢失数据。

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光照情况,设置提彰量和滞后量。

(2)光电控制:

系统配有光照度检测仪。

光电探头根据光照度强弱,输出信号到可编程控制器,经处理后,可编程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开启或关闭照明灯。

照度检测仪的调节控制范围为1-999LX。

长期使用后,若探头灵敏度改变,可编程控制器会输出报警指示信号,这时应请操作人员维护。

(3)道路照明电缆敷设:

照明线路均采用VV22铠装塑用力电缆尚绿化带直埋敷设,埋深1m。

变配电所的设置

各变电站高压均以一路10KVA干式变压器一台,RM6-230型高压环网配电装置一套。

变电站内均设置低压计量装置,总供电容量为200KVA。

接地制式:

本方案接地系统采用TN-S制式,变压器中性点、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均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灯杆的接地保护由各变电所引出PE干线连接。

五、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将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以施工期影响为重,因此有必要事先做好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空气标准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控制;

(2)雨水排放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控制;

(3)噪声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场标准(GB3096-1993)》进行控制。

环境保护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标准执行;

(2)施工期噪声按《建筑施工场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执行。

标准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1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土方工程中的挖土、填方、临时堆等将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占用便道的碾压也会造成植被破坏,这种破坏一般具有毁灭性。

但当外界破坏因素完全停止后,道路两侧植被会向破坏之前的类型恢复。

恢复和变化的速度取决于外界因素作用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情况道路竣工后三、五年内植被可基本恢复,15年后植被可恢复原貌。

本工程的建设,将使该区域由原来的农村环境特征被城镇环境所替代,损坏了土地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施工过程中开挖移动、填筑土石方较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方开采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加剧了原有的水土流失,这种现象在雨季更为严重。

水土流失会带走土粒、泥砂,影响耕地土质,污染水体,易淤积抬高河床,影响排洪,并可能淤塞河道,影响水资源质量。

.2建设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用地征迁包括道路征用土地以及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场地、便道、项目部等临时性用地。

临时性用地具有暂时性,一般施工结束采取措施后1-2年内即可恢复原有土地功能;道路征用土地则具有永久性,被占用的土地将丧失农业产出功能。

工程所经之地,为山坡缓地,有一定的农业经济价值。

道路建设征用土地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

但由于拟建工程是园区规划中的工业区,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因此,耕地面积的减少不至于对居民生活带来明显影响。

.3建设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建设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工地扬尘。

(1)施工扬尘

在整个建设施工阶段,如土地平整、打桩、挖土、铺浇路面、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中都存在着扬尘污染,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严重。

据调查,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来自汽车行驶扬尘、堆料场的起风扬尘以及施工作业扬尘(混凝土搅拌和水泥、沙石料装卸),其中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影响范围大。

如果施工阶段对主要施工场地进行洒水作业(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气中扬尘量减少70%左右,并能使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内。

(2)搅拌扬尘

根据类似道路施工灰土拌土现场的扬尘监测资料分析,当采用路拌工艺施工时,路边50m3,储料场灰拌合站附近相5m3,相距100m3、相距150m已基本无影响。

(3)场地扬尘

堆放场地的风吹扬尘的影响范围一般在100m以内。

在施工阶段,在选择临时车道和建材加工场时应避开村庄和人群集中地,另外对易散失、冲刷的建材(如水泥、石灰等)不能在露天堆放,尽量减少扬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来自:

施工作业开挖、钻孔等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黄沙、浮土、弃土方等产生的地表径流。

道路施工中填、挖土方等均产生大量的泥沙和粉尘,经雨水冲刷后产生地表经流。

由于施工期往往缺乏完善的排水及处理设施,其污水直接排放影响施工地段周围受纳的水体,使水体中泥沙会计师有所增加,虽水量不大,但影响时间较长,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

此外,施工期间,由于施工人员和机械大量进入,施工人员将产生生活污水,清洗进出工地车辆泥土将产生冲洗废水,这些废水的直接拜谢也将加重对附的水域水环境的影响。

.5建设期噪声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施工期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音,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在筑路施工现场,随着工程进展不同,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

如在路基阶段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土机和大吨位的装载汽车等;在路面施工中有搅拌机、压路机、摊铺机、切缝机等。

由于这些施工多在露天作业,大部分机械又经常移运,不能采用较正规的隔声措施,再加上施工噪音具有突发性、撞击性的特点,容易引起人们的烦恼。

.6建设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筑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淤泥渣土以及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等。

建设施工人员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如管理不善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和鼾,将会使垃圾长期堆积,发出恶臭,蚊蝇孳生,致使致病细菌蔓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道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方若不处理妥当,一方面将占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将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遇到降水则会污染水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对农田、植被、水利工程及附近河流产生潜在危害,同时也会影响沿线景观和居民出行等。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营运期间的污染源主要为大气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噪声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噪声。

由于汽车行驶产生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成分为THC、CO和NOX。

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与车流量、车速、不同车型的耗油量及排放系数有一定关系。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汽车不断更新换代、各项性能不断提高,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道路汽车行驶产生的尾气对该区域空气环境虽有一定影响,但对总体空气环境质量而言,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但若大量的尾气超标汽车在该路段上行驶,将对该区域空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本工程建成后,在营运初期交通量预计较少,但随着道路沿线两侧土地的开发及建设,交通量半逐步加大,并发展成为次干道,据估计劳动期噪声影响范围大约在距道路50米范围内,规划道路两侧地块主要为工业用地,因此只要合理布置,预计本项目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1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本工程的填方应从现有的道渣开采点取土,以减少对新的山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