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175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习指导书市政.docx

实习指导书市政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

实习指导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

二零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青云水厂实习指导3

一、取水水源3

二、取水工程3

三、净水工程4

四、输水、排水工程8

五、青云水厂附图18

第二章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实习指导27

一、污水处理构筑物27

二、污泥处理构筑物29

第三章长陵水厂实习指导31

一、取水水源31

二、取水工程32

三、净水工程32

四、输水工程34

五、长陵水厂附图36

第四章牛行水厂实习指导37

一、折板反应池38

二、平流沉淀池38

三、V型滤池38

四、清水池38

五、送水泵房39

六、水厂平面及高程布置39

第五章朝阳污水处理厂实习指导40

一、粗格栅40

二、进水泵房40

三、细格栅41

四、多尔沉砂池41

五、氧化沟41

六、二沉池41

七、均质池41

八、污泥脱水间42

九、出水泵房42

第一章青云水厂实习指导

目前,南昌市青云水厂投产供水规模为40万m3/d,分两期建成,每期20万m3/d,第3期工程也将于2004年下半年投产,规模也为20万m3/d。

三期工程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常规净水工艺:

赣江水源—沉井泵房—管道混合器—折板、隔板回流絮凝反应池-平流沉淀池-双阀滤池(第2期为普通快滤池、第3期为V型滤池)—清水池—吸水井—送水泵房—城市管网—用户。

第三期工程净水工艺流程见附图1。

一、取水水源

经过对水源水量和水质等的反复比较筛选,青云水厂选定赣江水作为取水水源。

同时,青云水厂一、二期工程从取水泵房到净水厂,都为三期工程预留了20万m3/d规模的发展余地,所以第三期工程的取水水源也为赣江水。

赣江是江西省第一大河流,属鄱阳湖水系,干流紧靠南昌市西侧,纵贯全市区,南昌段全长14Km,一般洪水时河宽500-1000m,最大洪峰流量21200m3/s,最小枯水流量172m3/s。

取水口位于赣江南昌段上游,不受南昌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据水厂一、二期工程运行多年的实践证明,赣江水量充足,水源水质符合要求。

二、取水工程

青云水厂一、二期取水工程为一次设计,一次建成。

两期工程整个取水工程包括斜板取水头部,自流进水管,圆形沉井泵房,引桥,切换井,浑水输水管(见附图2)。

(一)取水头部

钢制斜板取水头部设计平面尺寸为8.9×23.7m,其中斜板部分为4×2.00×10.7m,斜板斜长3m,钢板厚3mm,板间距47mm。

一、二期斜板内水流上升流速为0.125m/s,增加第三期后,斜板内水流上升流速将增大为0.188m/s,取水含沙量也将略有上升。

(二)引水管

一、二期引水管为两根D1600×16钢制虹吸引水管。

经论证,三期工程仍可利用该两根引水管引水,但需要在取水泵房内再增设真空泵两台。

(三)取水泵房

取水泵房为圆形,并与吸水井合建,其内径25m,筒体深15.7m。

泵房内装有4台水泵机组:

32SA-19B及VENUS1-800·700型水泵各2台,取水能力为40万m3/d。

为使其能满足第三期工程增加20万m3/d取水量的要求,将2台32SA-19B型水泵都更换为VENUS1-800·700型水泵,并对配电设备作了相应改造。

(四)原水输水管道

自取水泵房切换井至水厂的原水输水管道一期工程采用两根D12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PCP),布置在水厂路中间,二期工程再铺设了一根D16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布置于水厂路的北侧与一期工程平行铺设,单根管长3.5Km。

三期工程又增加一根D1600钢筒钢筋混凝土管(PCCP),长约3.5Km,管道布置于水厂路南侧,四根管道并联运行。

D1200输水管流速为1.05m/s,D1600管道流速为1.29m/s。

三、净水工程

(一)水厂总体布局

净水厂建在靠近水厂路的象湖洼地上,厂区共占地317亩,东西长约530m,南北宽约400m。

西北角为厂附属建筑区,西南部为厂区排泥池用地。

一期、二期和三期净水构筑物呈对称布局,三期工程的构筑物布置在一、二期工程生产区的西侧,由南到北布置絮凝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及送水泵房。

整个呈直线型布局,并与二期工程构筑物相邻。

这样布置,厂内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较为集中,便于今后的运行管理。

整个水厂布局协调一致、合理,工艺流程顺畅。

一、二期净水构筑物之间建成宽广绿化带和塑胶区,该区前端为厂区大门及广场,后边为四层楼的水厂指挥中心调度楼。

整个净水厂宽广明快,活泼简洁,充满现代气息。

净水厂原地面标高为14.5m,常年被湖水淹没,为了解决内涝水淹,将整个厂区用砂填至21.2m标高,然后用土填至22.0m标高。

厂区北侧和西侧是湖堤,东侧和南侧修建一条长1.1Km,平均宽0.45m,平均高2.0m长城般的钢筋混凝土墙,水厂四面环水,从空中看去宛如一座水上花园。

(见附图3)

(二)净水构筑物

一)加药间

加药间布置在一,二期反应沉淀池进水端,加药间中部为两层,下层为溶解池,上层为溶液池设备室和操作值班室,两端为单层药库。

总建筑面积为302m2,可供日处理40万m3使用。

一、二期工程加药系统采用进口设备,每期安装2台西德ProminentMAKROTZ26—HMD10—1500PP双头加药计量泵,一备一用,单台控制流量3000L/h,配电机1.5KW,另外配备控制加药泵的变频器,用于检测混合絮凝效果来指示加药计量泵的加药量。

游动电流检测器的取样点设在絮凝池三分之一地段部位。

加药泵通过电脑控制装置根据絮凝池的进水流量和流动电流检测数据自动调整加药量,通过几年的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加药量合理,水质完全得到保证。

絮凝剂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浓度10%,平均投加量15mg/L,最大投加量30mg/L。

四只溶液池总容积为82.8m3。

三期工程加药间可以利用现有的加药间,仅需增加2台双头柱塞式隔膜计量泵即可,计量泵的设计参数为Q=2×500L/h,H=3bar。

二)混合器

根据赣江水源的特点和该厂的实际经验,三期工程混合都采用钢管内螺旋形GJH—II型管式静态混合器,第一期为DN1200mm两只,每只长6m,水头损失为1.03m。

第二期为DN1600mm一只,长6m,水头损失为1.1m。

两期加药点设在混合器进口处,使之形成快速混合,混合时间为3—5s,从使用情况来看,混合效果良好。

第三期也为一台DN1600mm管式静态混合器。

三)絮凝池和沉淀池(见附图4、5)

三期工程的絮凝沉淀均为合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成折板隔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前部为折板隔板絮凝池(水力絮凝池),后部为平流沉淀池。

每期分成两组四座,每组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m3/d。

在两池中间设置配水井。

排泥渠设置在两组沉淀池中间。

1.折板隔板絮凝池

第一期单组折板,隔板絮凝池尺寸为24×27×4m;折板絮凝时间为15min;起端水流速为0.5m/s;隔板絮凝时间为15min;末端水流速为0.2m/s。

单组折板,隔板絮凝池尺寸为19×32×4.1m;折板絮凝时间为15min;起端水流速为0.5m/s;隔板絮凝时间为15min;末端流速为0.2m/s。

折板隔板絮凝池排泥方式为穿孔管气动快开阀,所有气动阀都装在池外,存在排泥效果差的问题。

2.平流式沉淀池

第一期单组平流沉淀池尺寸为100.5×27×3.5m;水平流速为15mm/s;池中水停留时间为1.9h。

出水为齿形钢板出水槽。

排泥方式为桁架移动泵吸式排泥,桁架跨度为27m,桁架上安装8台立式污泥泵,排泥量为40m3/h,配套电机功率为1.5KW,由微机控制自动定时排泥。

从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平流式沉淀池出水与滤池进水水位差设计偏小,造成平流沉淀池集水槽提高20cm后还是淹没进水,失去齿形槽均匀进水的作用。

另外,平流沉淀池中水平流速为15mm/s偏高,池长为105m,矾花还难于沉到池底,大量矾花进入集水槽流进滤池,沉淀出水最少在5度以上,给滤池过滤造成很大负担。

而据其它水厂运行经验,池中水平流速为10mm/s,池长只有70m,也没有矾花进入集水槽,大量矾花在池的前半段就沉到池底。

第二期平流沉淀池设计吸取了第一期的经验,将每组池加宽,使池中水平流速降低为10mm/s,池长96.8m,池中水停留时间为2.5h。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沉淀效果良好,大量矾花在池前三分之一地段就沉到池底,没有浮矾花现象,沉淀水浊度长时间在2度以下。

排泥方式仍采用桁架移动泵吸式排泥,排泥泵为荷兰进口泵,每组8台,每台泵排泥量(40m3/h)和扬程(5m)与一期相同。

第三期平流沉淀池水平流速为11mm/s,沉淀时间为2.4h,沉淀池有效水深3.5m。

采用桁架移动泵吸式刮泥机排泥,刮泥机共两台,单台刮泥机跨度为32.6m。

絮凝沉淀池总平面尺寸为72.16×123.35m。

四)滤池(见附图6、7、8)

第一期工程采用双阀滤池,共24格,分两排布置,中间设室内管廊。

进水、排水虹吸管设在池的外侧,并做廊道挡雨,便于操作管理,立体和平面布局协调美观。

单池平面尺寸为7.3×8.1m;单池过滤面积为48.6m2;过滤速度为8m/h;过滤支承层厚度40cm;砂滤层厚70cm;砂粒径为0.6—1.0mm;滤池采用水泵反冲洗,反冲洗强度为15L/(s·m2),每隔16小时冲洗一次;滤管采用ABC塑料多孔滤管。

反冲洗水泵两期工程共用3台,一用二备或二用一备。

其中两台为国产泵,一台为荷兰进口泵,单台流量都在2340—3420m3/h,扬程都在17.5—18.0m之间。

国产泵配套电机功率为180kw,电压380v,进口泵配套电机功率为200kw,电压380v。

滤池进水、排水虹吸管采用真空泵抽真空并通过电磁阀控制进气和抽气运行。

出水和反冲洗水通过二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国产对夹式气动蝶阀运行。

第二期工程采用普通快滤池。

滤池进水排水采用进口电动闸板控制,出水和反冲洗水采用进口电动蝶阀控制。

滤池反冲采用水泵反冲洗。

滤池运行通过差压变送器和压力式液压变送器测定滤池过滤状况。

二期滤池单池面积和设计参数以及滤管与一期相同。

该期滤池设计为室内滤池,24格分两排布局,中间为管廊,布局美观合理。

第三期工程采用V型滤池,共12格,单排布置,单格滤池过滤面积90m2,总过滤面积1080m2,设计滤速为8.3m/h,采用均粒石英砂滤料,粒径0.9-1.2mm,滤料层厚为1.2m。

采用气水同时冲洗方式,先气冲洗,冲洗强度17L/s·m2,冲洗历时2min;后水漂洗,冲洗强度为6L/s·m2,冲洗历时6min;气水同时冲洗时,气冲强度17L/s·m2,水冲洗强度3L/s·m2,冲洗历时3min。

为了使冲洗时表面污物能更好地消除,增设表面扫洗,扫洗水强度取用2.2L/s·m2。

该滤池配套设置气水冲洗用风机及水泵。

采用罗茨鼓风机两台(一备一用),其技术参数为风量Q=92m3/min,出口风压为4mH2O,水泵选用三台(二用一备),其技术参数为流量Q=970m3/h,扬程10m。

反冲洗泵房与滤池合建在一起,总平面尺寸为24.5×123.35m。

五)加氯间

三期工程共用一个加氯间,加氯间与滤池反冲洗泵房,水厂中心调度化验室合建为一栋四层楼建筑,底层北侧为反冲洗泵房,南侧为氯库和加氯机房,二层为反冲洗泵房、滤池、反应沉淀池的总变配电和自动化子站室,三层为一级化验室,四层为水厂中心调度控制室。

氯库平面尺寸为23.4×7.2m,面积168.2m2;加氯机房平面尺寸为8.4×3.9m,面积32.8m2。

除风机和氯瓶起吊环行桁车设备以及14只容量为500kg的氯瓶为国产外,整个加氯系统成套引进。

氯库中布置有两组氯瓶的氯源管路,每组并联7只容量为500Kg的氯瓶,两组氯瓶用切换装置联接,工作时一备一用。

加氯机房中安装4台先进牌4034C型复合环自动加氯机,二用二备,备用加氯机在源水有藻类时用于滤前加氯。

加氯机容量为10—40kg/h,配有两只DN50mm的pvc水射器单元。

在液氯投加点安装两台柜式美国先进牌余氯分析仪,用于对后加氯工序反馈测定,这里装有一套完整的分析单元显示装置,输出脉冲信号系统和电源设备。

在加氯点后适当距离装有一台美国取样泵,流量为0.6m3/h,扬程为25m,功率为0.75kw。

氯库内装有用于两个测试点的漏氯报警器和一台进口漏氯中和塔。

原水预加氯(即滤前加氯)的控制,按流量预置加氯量进行投加。

滤后水加氯的控制,在一、二期按流量比例前置投加都没有成功,现已停用,只是用余氯设定投加。

三期工程另增设两台加氯机和两台液氯蒸发器。

六)清水池

清水池调节容积按设计规模的10%计为20000m3,每期清水池容量为2×10000m3。

三期均采用10000m3的现浇筑矩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两座,清水池尺寸54×54×3.5m。

无梁楼盖底板结构,成十字形设胶带止水沉降缝一刀。

池顶盖上回填土1.0m厚,土层上满铺马尾草皮绿化,在池的对角对称线上建造蘑菇亭,在池的周围设置条形花坛。

每座清水池安装有进口水位计一支,水位计信号除用作记录显示外,还是一级泵站的启停水泵的主要控制参数。

四、输水、排水工程

(一)吸水井及二级泵房(见附图9)

一、二期工程共用一座吸水井和一栋二级泵房,一次设计一次建设。

吸水井共分三格成一字形排列,总长44.6m,宽4m,水深5.53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级泵房为半地下式,深3.75m,主平面52.4×12.0m,一端设检修平台面,另一端设值班操作室。

泵房与厂区变配电间连为一体。

泵房共安装7台水泵机组,其中:

第一期工程安装4台国产泵。

2台32SA—10型卧式离心泵,单台流量900—1600L/s,扬程45—36m,配y630—10型水冷式电机,功率800kw,电压10kv,转速595rpm。

另外2台24SA—10A型卧式离心泵,单台流量550—850L/s,扬程46—34m,配y500—8型水冷式电机,功率355kw,电压10kv,转速743rpm。

第二期工程安装3台荷兰进口VENUS1-500·650卧式离心泵,单台流量为4700m3/h,扬程为40m,其中2台水泵配AMA450L6L定速电机,功率710kw,电压10kv。

一台水泵配AMA400L6L调速电机和SMAL1000F660变频器,功率为710kw,电压660v,以稳定出厂水水压。

当清水池处在低水位时,水泵还采用抽真空启动。

整个泵房的水泵机组,液压蝶阀,真空泵都由子站进行自控运行。

另外在泵房内还安装了一台起重量为10t的LD—A型电动单梁桁车。

在泵房外3根出水输水总管上安装一台φ1600mm进口电磁流量计,一台φ1000mm和一台φ1400mm国产电磁流量计。

第三期工程单独建二级泵房。

选用四台水泵机组,三用一备,其中一台调速。

水泵的技术参数为Q=3500m3/h,H=48m。

泵房间平面净尺寸为10.0×29.0m。

泵房内另设置起吊设备及排滞水泵。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水泵采用抽真空引水启动方式,减少泵房深度。

(二)排水泵房

全厂沉淀池、滤池排出的污泥水排入规划中的污水池,污泥在水中自然沉淀。

在第三期工程建设时建立污水回收泵房进行回收。

厂区内的生产废水和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雨水由厂区东侧的排出口直接排至抚河,生产废水由排水泵房抽升后,直接抽排至赣江。

五、

青云水厂附图

附图1第三期工程净水工艺流程图

附图2一级泵站布置图

机组

编号

水泵

配套电机

型号

流量(m3/h)

扬程

(m)

转速

(r/min)

效率

(%)

吸程(m)

型号

电压(V)

电流(A)

功率(Kw)

转速(r/min)

cosφ

1#4#

Venus1-800·700

9000

24

750

90

7.0

AMA500L8

10000

56

800

750

0.85

2#3#

32SA-19B

4700

20

730

90

8.3

Y500-8

10000

27.4

355

742

0.80

附图3青云水厂平面布置图

附图4一期折板隔板反应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折板隔板反应池

平流式沉淀池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池数

2组

池数

2组

尺寸

27.25m×24m×4m

尺寸

100.5m×27.25m×3.5m

前部反应时间

15min

水平流速

15mm/s

后部反应时间

15min

停留时间

1.9h

排泥方式

穿孔管气动快开阀

排泥方式

桁架移动泵吸式

设计处理能力

20万m3/d

设计处理能力

20万m3/d

附图5二期折板隔板反应池和平流式沉淀池

折板隔板反应池

平流式沉淀池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池数

2组

池数

2组

尺寸

32.8m×19m×4.1m

尺寸

32.8m×96.8m×4m

前部反应时间

15min

水平流速

10mm/s

后部反应时间

15min

停留时间

2.5h

排泥方式

穿孔管气动快开阀

排泥方式

桁架移动泵吸式

设计处理能力

20万m3/d

设计处理能力

20万m3/d

附图6一期工程双阀滤池平面和剖面图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池数

24格

过滤层

支承层40cm、砂滤层70cm、粒径0.6-1.0mm

单池尺寸

7.3m×8.1m×3.5m

反冲洗强度

15L/m2·s

过滤面积

48.6m2/池

反冲洗方式

水反冲

过滤速度

8m/h

处理能力

20万m3/d

 

附图7二期工程普通快滤池剖面和平面布置图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池数

24格

过滤层

支承层40cm、砂滤层70cm、粒径0.6-1.0mm

单池尺寸

7.3m×8.1m×3.5m

反冲洗强度

15L/m2·s

过滤面积

48.6m2/池

反冲洗方式

水反冲

过滤速度

8m/h

处理能力

20万m3/d

 

附图8三期工程V型滤池剖面图

 

附图9二级泵站剖面和平面布置图

机组编号

水泵

配套电机

型号

流量(m3/h)

扬程

(m)

转速

(r/min)

效率

(%)

吸程(m)

型号

电压(V)

电流(A)

功率(Kw)

转速(r/min)

cosφ

1#2#

24SA-10A

2700

39

730

90

5.9

YKS500-8

10000

27.4

355

743

0.8

3#4#

32SA-10A

4660

40.9

585

90

5.4

YKS630-10

10000

62.2

800

595

0.79

5#6#

Venus1-500·650

4700

40

1000

86

6.8

AMA450L6L

10000

50

710

1000

0.85

7#

Venus1-500·650

4700

40

1000

86

6.8

AMA400L8L

660

74.8

710

1000

0.85

第二章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实习指导

南昌市红谷滩污水处理厂位于南昌市昌北红谷滩新区凤凰村,是由新加坡亚洲环保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昌鹏鹞水务有限公司以BOT模式建设。

污水厂占地面积17.67公顷,总投资1.85亿(人民币),规划服务面积为106.9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为107万人,服务范围包括南昌市红角洲片区、红谷滩中心区、红谷滩周边地区、凤凰洲片区、长堎片区和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

收集管网主干管长约80.25公里,污水主干管提升泵站六座。

规划总规模为40万吨/日,一期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

一期工程项目于2002年12月通过江西省环保局审批,2005年5月1日奠基开工建设,2007年11月8日竣工正式通水运行,2008年2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该厂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了A/A/O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二级处理,处理后尾水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其主要流程为:

原污水——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生物反应池——二沉池——紫外线消毒槽——出水。

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出水排入瀛上河。

污泥采用浓缩脱水外运处置,一期污泥采用机械浓缩脱水,脱水后污泥作土地利用或卫生填埋;远期进行稳定处理,拟采用污泥浓缩、厌氧一级中温消化、硝化污泥机械脱水工艺。

一、污水处理构筑物

1、粗格栅井及进水泵房

土建按一期建设,进水泵房与格栅井合建,平面尺寸为28.3×12.8m,地下部分深度为10.5m,地上设起吊门架及出水渠。

格栅井内按要求设宽度为2000㎜的钢丝绳格栅除污机2套,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流物,被截留的物质为栅渣。

栅前水深为2.00m,栅条间隙为b=20mm,栅渣通过设在格栅后的螺旋输送机输送及螺旋压榨机脱水后外运处置。

为了方便格栅除污机的检修,在格栅除前后各设2100×4000手动渠道闸门4套。

进水泵房内一期设污水潜水泵4台(3用1备,其中1台为变频),单泵性能:

Q=3611m³/hr,H=13.5m,N=180KW。

2、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

细格栅井与曝气沉砂池合建,分期建设,一期1座2池,远期增建1座。

每座细格栅井内设2套3000㎜、栅距10㎜的回转式机械细格栅,耙齿采用不锈钢,安装角度60°,栅后设螺旋输送机及配套的螺旋压榨机各1套,用于细格栅栅渣的输送和压榨,便于外运处置。

为便于细格栅和沉砂池的检修及分组运行,在细格栅前后设置渠道闸门。

污水经过粗、细两次格栅后,纤维和一些生活垃圾都能得到很好的捞捕、去除。

沉砂池采用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呈平流型式,在池的一侧充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恒定速率,使流速不因流量变化而变化。

通过曝气,使流态呈漩涡状,使砂粒沉降,有机物保持悬浮状态。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在于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水流的旋转速度,使除砂率较稳定。

红谷滩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1座2池。

沉砂池单池平面尺寸B×L=6.0×25.0m,沉砂量0.15m³/h,砂含水率为60%,容重为1500kg/m³。

每座沉砂池内设行车式吸砂设备1套(包括行车设备及砂泵等),另设砂水分离器1套(Q=201m³/s,N=0.37kw),经过砂水分离后的砂粒储在砂筒内,定期外运。

3、生物反应池

根据征地情况、进水水质及出水要求等特点,红谷滩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目前较常用且工艺成熟并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的A/A/O工艺。

A/A/O工艺是一种典型的除磷脱氮工艺,其生物反应池由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组成。

该工艺是一种推流式的前置反硝化型BNR工艺,其特点是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功能明确,界线分明,可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条件,人为地创造和控制三段的时空比例和运转条件,只要碳源充足(TKN/COD≤0.08或BOD/TKN≥4)便可根据需要达到比较高的脱氮率。

由于该厂的进水水质相对较淡,因此,处理工艺中省却初沉池,以防止污水中的C/N下降,从而达到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

红谷滩污水处理厂生物反应池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期建设,一期建设1座2池,远期另建1座。

每池由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组成,其中厌氧段分为2格,缺氧段共为4格,每格平面尺寸均为21.0×21.0m,为使池内污泥保持悬浮状态,并与进水充分混合,每格设1套立式搅拌器,共6套/池。

好氧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