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酒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2286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西方酒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方酒文化.docx

《中西方酒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酒文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方酒文化.docx

中西方酒文化

中西方酒文化

一。

、酿酒的起源

(一)中国酿酒的起源

中国酒史十分久远,向上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证,酿酒在我国原始社会已经很盛行了。

中国文人借酒抒情言志,酒已成为中国历代文人的吟咏的对象。

《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诗句等,表明我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影响人们数千年,

在我国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

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

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

酒之起源,说法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

上天造酒说、仪狄酿酒说、杜康酿酒说。

(二)西方酿酒的起源

西方则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据传,酿酒在西方,首先是在波斯,后来传到了当时希腊的克里特岛,然后才传到了法国等地。

在西方,酒的产生有着美丽的传说:

据说,有一位古波斯国王,把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并写上“毒药”字眼,以防他人偷吃。

国王日理万机,很快便把这收藏给忘记了。

这时有位妃子被打入冷宫,生不如死。

凑巧看到这“毒药”的瓶子,便有轻生之念。

打开后,里面颜色古怪的液体也很像毒药,她就喝了几口,在等死的当儿发觉不但不痛苦,反而有种舒恬陶醉的飘飘欲仙之感。

于是她将这事呈报国王,国王大为惊奇,一试之下果不其然。

这当然是个美丽的传说,但葡萄酒的发现的确提高了人类的享受。

二、酿酒技术()中国白酒酿造的关键技术:

1.制曲。

曲是酒之魂,好曲才能出好酒。

高温曲酒香但用曲量大,中低温制曲用量少酒香清淡。

2.蒸煮糊化。

蒸粮适当,土话就是八分熟,酥而不烂。

3.发酵。

掌握发酵技术是酿造白酒的基础工程,主要是实践得来的结果。

前期缓升温,中期挺得住,后期缓降温。

4.蒸馏出酒。

掐头去尾,小火出酒,大火追尾。

5.勾兑。

如果自酿自饮,这一步就省了。

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二)西方啤酒和葡萄酒

1.啤酒酿造技术

啤酒酿造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麦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发酵制成。

含有丰富的CO2和少量酒精。

由于发酵工艺与一般酒精生产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营养物,从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

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为15度,或更低。

2.葡萄酒

选择成熟前15~20天未喷洒农药的葡萄,放在大盆里,用双手在盘里用力揉搓葡萄,挤出葡萄汁。

在已准备好的罐或陶瓷缸的口部放上竹筛子,将挤出的葡萄汁滤到罐或缸里,除去葡萄梗。

竹筛上的葡萄皮、肉等,用纱布包好,用力挤压出残余的果汁。

将装有葡萄汁的缸、罐静置12~20个小时,用乳胶管或无毒塑料管将上清液用虹吸法吸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发酵。

经过两昼夜,葡萄汁开始发酵,发酵完成后即可饮用。

三、酒杯的不同

(一)

中国古代酒器以瓷器、青铜器和漆器闻名。

中国酒器以形象优美,装饰众多而著称。

而且中国古代酒器大多是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二)

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确切的说是他们喝酒的玻璃杯分工明确。

虽说西方酒杯的使用有一项通则,就是不论喝红酒还是白酒,都必须使用透明的高脚杯。

透明的高脚杯适宜人们在喝酒的时候做到真正的品酒,不仅品其味,更做到观其色,闻其香。

杯子在品酒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只有使用正确的杯子,酒的特性才能被显露无疑。

每一种酒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杯子。

如鸡尾酒杯,白兰地酒杯,香槟浅碟杯,酸性酒杯,白葡萄酒杯等。

四、品种

()中国十大名酒

中国十大名酒,是指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西凤酒、贵州董酒、剑南春。

等十大白酒品牌。

中国名酒为国家评定的质量最高的酒。

国内曾先后五次进行白酒国际级评比,茅台酒、五粮液等酒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

()

西方八大名酒,有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士忌、苏联的“伏特加酒、法国的“香槟酒、荷兰的“杜松子酒、意大利的“苦艾酒、牙买加的“劳姆酒、日本“清酒。

法国“白兰地”,色泽金黄,具有香甜醇和风味。

英国“威士忌”,呈琥珀色,符合大众口味。

苏联的“伏特加酒”,无色、无味,是配制鸡尾酒的最好酒种之一。

法国的“香槟酒”,香槟原是法国一个古老的地名,该地所产的葡萄酒因起泡而闻名,故叫它“香槟酒”。

荷兰的“杜松子酒”,酒色透明有特殊的杜松子香气。

意大利的“苦艾酒”,即“味美思”,因以草药为香料,而有一定药用价值。

牙买加的“劳姆酒”(一译“兰姆酒”),通常是透明的,也有长期贮存积酿而呈琥珀色或加蔗糖染出颜色的。

日本“清酒”,呈浅黄色或无色而有光泽,芳香味正,利于佐餐。

五饮酒礼仪

()

中国的饮酒礼仪讲究身份的尊卑,也讲究喝酒的气氛。

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

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

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

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

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

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

宴会场合,西方人的习惯是注重开始和结束的酒仪,即在正餐开始前,由主人举杯欢迎每一位客人,在正餐结束、上甜点前,主人再次举杯向贵宾(主客)单独表达敬意。

对于西方人来说,普遍的做法是,干杯时只需举起酒杯,适量即可,不能喝酒的,可以用非酒精饮料来代替,只需要把举杯相祝的诚意表达出来即可。

在西方的商务宴请中,如果你是这次宴请的贵宾,当主人单独向你敬酒时,你不用起立,也不用喝酒,这是一种谦卑的表示。

接下来,拿起酒杯,祝贺另一位客人,以表示不敢独享主人的敬意,而更愿将其分享传递。

但在东方的宴会上,当主人向贵宾敬酒时,贵宾一般都站起来表示感谢,并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以表示接受敬意,随后,再向其他人敬酒。

六,饮酒目的的区别

()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酒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酒经常被当做一种抒发胸臆的工具。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知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

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

中国人对酒自古至今确实拥有着独特的感情。

()

对于西方人而言,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醉翁之意就在酒,在酒的“味内之味”。

美酒当前,却不懂得如何品尝和欣赏,那样不仅辜负了美酒,更有失风雅。

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大部分人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酒的种类、酿造和品鉴方法。

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

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篇三: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1.前言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的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包括酒的酿造工艺和酒人文精神等的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精神。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地理环境、物产、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且有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的不同,但也不外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只要密切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中国和西方酒文化发展的脉搏,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扬光大。

研究意义

酒被认为是酒神赐予人们的礼物。

酒文化源远流长。

酒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生

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规范等的不同,东西方(甚至国与国之间)的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

对东西方酒文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颇有意义。

中西方的酒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内容丰富、了解不同民族的酒文化,有助于人们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3.研究对象及方法

3.1研究对象

中西方酒文化(对比差异)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特别是酒文化对中西方影响的差异。

3.2.2问卷调查法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建议下,自主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在深圳少年宫共调查35位市民(男性17人,女性18人)。

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为100%。

4.结果分析

4.1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了解到中西方酒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地方都因它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主要异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料与品类

中西方酒在种类上的差异也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在农耕时代初期,中西方由于地理及气侯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华夏文明的起源中,主要的农作物是米类,黄河流域以种植抗旱耐瘠薄土壤的粟(小米、谷子)为主,而长江流域多栽培性喜高温多湿的稻(大米),古代的华夏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沃土良多,极适宜农作物的耕种,因此米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人们一直用小米、大米等谷物制造米酒,因此,中国盛行的是“米

酒文化”。

与之不同的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中,主要的农作物是麦类,众多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远古时代,巴比伦人就已用小麦制成啤酒,远古埃及人也有如何酿造啤酒的记载,且西方国家大多以畜牧业或者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许多地方的气候和土壤等不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却对葡萄的生长非常有利,因而,在西方国家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都首屈一指。

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的人们可以大量地用葡萄酿制并享用葡萄酒,所以古代西方盛行“啤酒和葡萄酒文化”。

可见,中西方酒种类之不同,反映出的是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农耕文化。

直到近代,中西方的酒品才通过文化的交流而为相互所知并传播接受。

二、酿造工艺的差异

4.2.1西方

西方主要以葡萄为原料,则重在讲究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

西方酿酒常用的葡萄本身富含糖分和酵母,在12℃~30℃的温度下便自然发酵、生成酒精,果皮和果肉经过果汁浸泡则释放出葡萄酒的色素和持久的劲力,种子释放出单宁,赋予葡萄酒特有的涩味。

这些刚经过酒精发酵的葡萄酒富含单宁酸,不能立刻饮用,还要贮藏在橡木桶和酒窖中,使风味逐渐变得成熟、完美。

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起最重要的主导作用,人的劳动则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西方人常说,好酒出自好葡萄。

葡萄的品种和质量,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特色和主要香型。

酿酒时对葡萄的选择,除了品种,还要看产地和年份,这意味着土壤、气候、产量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

相对贫瘠的土壤和适当地限制产量,是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即使同样的葡萄品种,气候不同,所酿酒的品质也不同。

用寒冷地区的葡萄酿的酒,品质秀雅;用温暖地区的葡萄酿的酒酒力较强、酒体丰满。

在完成了对葡萄的精心选择后,葡萄酒的酿造大多进入葡萄去梗破皮、压榨、发酵、培养、装瓶等阶段,而起重要作用的是橡木桶、酒窖和酿酒师的技术。

橡木桶是发酵和培养葡萄酒的最经典容器。

其木材多孔,外界的氧气缓缓渗入,包括酒精在内的挥发物质部分蒸发,使酒变得更加细腻、芳香;橡木释放出的辛香和单宁酸,给葡萄酒增添华美复合的润饰,使酒质不断成熟、稳定。

酒成熟以后就必须离桶、装瓶,但无论装瓶前的培养阶段还是装瓶后的贮藏期间,只要没有饮用,酒窖都是葡萄酒最好的栖身之所,决定着葡萄酒的最终品质。

任何好酒都需要

经过较长时间的藏酿,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的陈化不是全部过程,要达到最佳饮用状态,更需要继续贮存、陈化。

酒窖的理想温度是10℃~15℃,湿度是70%左右,要求背光、阴凉、通风良好等,因此常常显得阴暗、潮湿。

置身于酒窖中的葡萄酒,常用软橡木做瓶塞,瓶口稍微向下、横放在酒架上,以防止瓶塞干燥开裂,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在整个酿酒过程中,酿酒师的技术贯穿始终,其高超技艺主要体现在对原料演变过程中的最佳时机把握上。

当葡萄成熟时,必须看准时间尽快采摘、精心挑选,然后压榨和取汁、使其直接发酵;而当发酵过的酒装入橡木桶培养以后,要定时、准确查看桶中酒质的变化,不能出现丝毫闪失;一旦发现葡萄酒在桶中培养成熟,就要立即装瓶、小心贮藏,同时密切注意酒窖的状况,为葡萄酒创造最好的贮藏环境。

如果说,中国粮食酒的生命是各种原料组配、化合而成,酿造者如同一位化学大师的话,那么西方酿造葡萄酒,则是由胚胎孕育而成生命:

葡萄好似孕育生命的胚胎,橡木桶如同母体,酒窖是使幼小生命成长、成熟的地方,而酿造者则是精心呵护生命成长、壮大的保育员。

4.2.2中国

在酒的酿造工艺上,中国主要以粮食为原料,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

五谷杂粮是固体物质,不能直接发酵,必须通过对粮食的浸渍、蒸煮、加入水和酒曲等,使淀粉糊化后再进行糖化、发酵而制成酒,在这过程中人的创造性劳动基本上起着主导作用。

在中国流传着这样的俗语:

料为酒之肉,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

它形象地说明了酿造粮食酒的三个关键:

其一是原料。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五谷杂粮与酒的品类、质量密切相关,如用糯米酿造的黄酒味醇厚、品质最好,用高粱酿造的白酒味很香,且酒精度和出酒率都比较高;而在白酒中,用玉米酿的甜,大米酿的净,大麦酿的冲。

此外,人们还注意到,选用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原料,对酿造风味独特的名酒至关重要。

如四川古蔺的郎酒,最理想的原料是当地出产的古蔺高粱,因为它皮薄壳少、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大,能酿出高品质的郎酒。

关键之二是水。

“美酒必有佳泉”,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酒的品质、风格等,为此人们特别注意识水性、知水味、选好水。

宋代窦苹《酒谱》载,北魏时期,“魏贾锵有奴,善别水,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不过七八升,经宿颜如绛,以酿酒,名昆仑觞,香味妙绝”。

到近代以后,绍兴黄酒,常常用运水船到鉴湖中心取湖心

水来酿造,因为这种水的水质清澈、硬度适宜、含适量盐类,是优质酿造用水。

茅台、郎酒、泸州老窖则离不开赤水河及河边甘甜、清冽的泉水。

关键之三是酒曲。

它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与酶类,不仅是糖化发酵剂,而且能赋予酒特殊的风味和品质,是中国酿酒的重要而精妙之处。

原料要充足,酒曲供应、制作要适时,浸泡、蒸煮要清洁,水质要清冽、无杂质,酿造器具要精良,蒸煮时的火力要适当。

中国的酿酒技艺高超而精湛,巧夺天工,各种名酒各得其妙。

如关于郎酒的民谣言:

“郎酒好,有四宝:

美境、郎泉、宝洞、工艺巧”。

其巧妙的工艺在于2次投料、8次堆积糖化发酵、9次蒸煮、7次蒸馏、原酒在洞中贮存3年后进行勾兑等。

然而,无论各种酒的酿造技艺多么千差万别,大都有浸渍、蒸煮、多次投料、固态及半固态发酵等特点,而这正是中国粮食酒酿造技艺的突出特色。

三、酒具的差异

4.3.1西方器具

西方的酒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讲究透明,这样才能观察出酒的档次高低。

西方酒器轻巧方便,现在已被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所使用。

西方人注重喝什么酒用什么酒具。

在欧洲,尤其是以美酒和浪漫著称的法国,饮用什么样品类的美酒,配用什么样相应的酒杯。

一般一套完整的酒具应包括一直酒樽,一套水杯,一套香槟杯,一套白葡萄酒杯,一套烈性酒酒杯。

至今最受欧洲人欢迎的酒杯还是纯净剔透的水晶杯。

每一只不同杯口及杯身形状,不同杯壁厚度,不同花饰及不同设计家族的水晶杯,似乎都代表一份美丽的心情。

4.3.2中国

中国酒器以青铜器、漆器和瓷器文明。

中国酒器以外形优美,装饰华丽著称。

而且中国酒器大多都是成套出现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器中的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礼器一应俱全,就像现在的茶具一样。

后来的漆器、瓷器上面的花纹也是十分美丽动人。

另外还有一些很奇特的酒器,如:

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壶、渎山大玉海等等。

在现代,中国大多数家庭使用的酒具都是瓷器或者是西洋酒器。

四、饮酒的习俗

4.4.1西方饮酒条列

在西方,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酒俗。

在澳大地亚,只有在下午6时后,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