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2724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docx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十多年了,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等方面论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应用价值,以推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因此,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

学案导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

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

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

”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

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置的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尝试的机会。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

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

“学案导学教学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要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建模理念认为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

在导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其次,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案导学、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导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七、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由于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观点适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八、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30、实施学案导学的目的是什么?

(1)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知道下的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传统权威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互相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2)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实力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4)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才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自尊、自信、自强,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5)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具备教育教研能力的新型教师,能够将教学作为创造性的事业,从教学过程中体会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与学生同提高共发展。

31、开展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业,学生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的行为。

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来一套学生租住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2)著名教育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

学生的学习应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事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里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地探究者,教师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志气谁用。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以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现行组织者策略。

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悉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通话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这一自主探究并不是盲目的随意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义、有目的的自主探究学习。

现行教材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编排的,学生在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具有自主探究尝试成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理解新知识,是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得以改造或重组。

4)心理学表明,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探究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

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思维有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知道。

一般年级越低,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年级越高,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

这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学案导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教学过程、活动过程设计,针对性的开展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随机备课,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及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

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学案导学还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布鲁姆目标教学法中的目标设计和和谐教学法中的纲要信号对知识网络的处理等有益部分。

3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

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知道,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3、学案导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如何安排?

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

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

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

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

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

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

其次方式要精。

要有启发性。

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要应在教师指示方法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

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4、学案导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那些?

实践中大致采用三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诱导模式:

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模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作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存在的问题。

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啊规律性的结论。

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

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

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

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性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试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模式:

技能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

教师或者学生的师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

评价环节是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从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从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5、学案导学是怎样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

首先,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了动态的开发使用。

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提前呈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教材,突出了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

其次,学案把教学重心前移,课前充分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思考和理解,获得知识,发现问题,对一些学习方法进行探索。

学案导学,使学生又准备的面对开创昂,而且使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把教师领着学生学变成了学生盼着学,突出了学生是自我的发展的主体。

第三,学生经过课前的学习活动和充分的思考。

课堂上,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从自己已经思考的角度积极参与。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看法和收获,解决学生自学和预习中的问题成为学案导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

学案导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36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应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将学案一体化?

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

这事因为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同学段班级设计和编制的。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在备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次备课的一般步骤是:

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个人在学案上备课。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等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

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

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

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

37、使用学案导学应注意把握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学生使用学案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是:

预习

-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巩固训练——拓展迁移。

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跟上指导和服务,特别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和服务。

为了提高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指示方法——学生学习——反馈展示——启发点拨——作业训练——反馈展示——在点拨——在训练,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必须重点把握:

意识提出问题,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二是启发与点拨,这是教师主导的关键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保障、三维目标的达成都依靠它来实现,所以说点拨启发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点拨、巧点拨,点拨到位。

38、在实施学案导学的不同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学案导学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区分。

就整个实施过程来讲,一般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

在低年级或模式试行初期,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钻研教研教材的方法。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39、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

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作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

在完成学案时做到:

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

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0、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有那些?

1)教师应认真知道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在布置课外作业。

2)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方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41、学案导学中教师如何做到精讲解释疑问?

精讲解释疑问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就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作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是可以说讨论的继续。

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解释疑问的心里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2、学案导学中如何做好反馈展示活动?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展示,是学案教学实施的核心。

展示目标:

1)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其他学生的听讲、更正、补充、拓展,实现对知识的再一次认知。

2)通过展示,尽可能的将学生在预习、交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暴力出来,以待修缮。

3)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个性化的展示,使劲可能多的学生从中提样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学生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基本要求:

1)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展示的全过程。

2)展示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认真听讲、更正、补充、拓展。

3)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及时点拨、总结、拓展、调控和激励作用。

4)展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相互鼓励,积极创造团结和谐的展示氛围。

43、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将学习目标变成自我学习计划,督促学生以学习目标作为导向,调节、监视、控制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最后,结合评价反思和当堂检测题,引导学生总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44、如何让课堂练习起到好的效果?

课堂练习能否起到好的效果主要抓好两方面的落实:

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

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

45、学案导学中完不成任务的原因有那些?

学案导学中完不成任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预习作业检查力度不够,在课前不能明确知道多数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预习检查环节超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备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备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的针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

3)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量偏大,个别题型书写量大,耽误了一些时间。

4)不能完全放手,过于依赖到学案,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羁绊和束缚。

5)学生进行互助小组讨论、质疑等所用时间超出预想。

解决的办法: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根据具体的学生理解及预习效果,设计合理的题型,精选练习题,控制练习量,加强限时训练。

3)上课少讲的同时,学生的自学、小组互动时间也要控制时间。

4)在学案使用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

46、教师如何结合学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开展学案导学,基础好、自学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