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29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校管理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案例.docx

《学校管理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案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管理案例.docx

学校管理案例

学校管理案例

【案例一】变味的签到王校长在巡视校园时,发现总有个别人或早退,或找不到人的现象,就制订了签到和签离制度。

制度刚开始执行时,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制度好象,慢慢“变味”了。

现象一:

上班时间还差15分钟,校长室的门还是紧锁着,教师办公室里已是炸开了锅,这边一句“让我们签到,他们人都没有,他们要不要签到。

”,那边又来一句“干脆把名字写在他们的门上。

”这一句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大家拿出粉笔在校长室门上签了起来,没大会儿,门上已满是各式各样的签名。

第二天,签到表到了教师办公室里,签到方便了,然而校长室的门还是像往常一样在上班时间到之前一点点才打开。

现象二:

中午上班时间还早,但每天安排了一个写字课,提前二十分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提前二十分钟来校,如果你今天没有课,按照正常上班时间到校,就算迟到,然而每次在写字课下的时候,总会发现校门口出现王校长的身影……现象三:

为了赶上签到,杜老师总是早早来校签上一个名,然后就放心大胆地去一个固定的地方睡觉去了,更有甚至,在下班的时候就把名字签好了,因为签了名了,就不会算迟到了。

如果今天来迟了,他也会把时间写的早早的,让领导无据可查。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反映的是管理制度在实行中的细节,但从细节处见管理的全貌,管理者为了对下属的不良行为进行管制,而采取的签到制度,确实这样的制度能够对被管理者的不良行为得到抑制,但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态度令被管理者觉得难以接受,从而做出过激的举动,如现象一中,教师的签到竟然签到校长室的门上,这是教师对管理者的行为的不满,是一种对强权的挑战,由此也就开始了管理矛盾的开端。

管理者的对人不对己,人我不一的态度,只会造成管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现象二就更能体现管理者在对待自己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人我不一的不平等现象,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才会导致出现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正如现象三中的那位老师把签到当成了签名表,只要上面有名了就算签到了,根本不把管理的制度放在眼中,这样签到又有什么效果呢?

管理的有效性的结果就这样定局了。

管理有效性的体现只有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时位于同一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体现公平,这样也才能让管理真正有效。

管理者千万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强调自己是管理者的身份,从而凌驾于制度之上,而忽视了自己同时也是制度的管理对象。

这样既不利于管理者自身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被管理者是以管理者作为榜样的,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被管理者,即使被管理者屈服于管理者的管理威严之下,但管理者不一事同人,对人对己搞两样,而强压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一群都会群起而激之,到时学校管理将一塌糊涂,无法正常开展下去而只流于形式的。

久而久之,这样流于形式的管理方式,将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会使教研的管理成为形式。

【案例二】上课成了另类的“合并单元”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所谓“合并单元”,走过A校的一些班级,可以发现教室里人特别的多,超出了一个班级的人数,黑压压的一片,教师则成了镇压暴动的警察,而另一个班空无一人,细看两个班的课程表,好象不是同样的一种课,怎么会在一起上呢?

据知情老师透露,这是一些副课老师想出来的办法,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而进行的合并上课,这个老师下午有两节课,另一老师下午也有两节课,那么第一节课我去把两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你就可以在办公室里休息,下节课你去把两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我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分析】:

教学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课程表,教师按找自己的课表上课,这是走进教师之门第一天就必须知道的,即使有特殊情况也不能让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合并啊,这是对学生的极大不负责,老师是轻松了一节课,但学生就要受累两节课,甚至是一辈子。

对于合并出来的课,我不敢苟同它的质量,可以是毫无效果。

如果教师这样上课可以的话,那么到街头随便找个人来就能上出这样的课。

对于教师师德的规范要求是势在必行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

管理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决不是某个人的错,而应该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的失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管理者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从这样的例子中也能体会到管理工作的无效,由于长期的管理工作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管理,造成了教师习以为常的应对心理,在上课时也是只做撞钟和尚,过着混的日子,让教学工作真正走上无效之路。

 【案例三】学校“病态月查”面面观自从学校抓教学工作以来,每月都得开展一次月查,或检查备课、或检查作业、或检查听课和教育随笔,甚至还进行相应的听课,本应觉得这样的形式不错,能够促进教学工作,但最近这项工作却好像“生病”了,而且还挺厉害的。

病态如下:

病态一:

“病历乱写病”。

检查者A对检查者说,“你们检查的东西呢?

拿出来给我检查。

”然而被检查者却反驳道:

“拿什么呀,你随便写点就行了,反正只要优秀就行了。

”无奈,于是检查者A开始了海阔天空的编写,所有被检查者的等第都为“优秀”。

病态二:

“检查人情病”。

检查者B拿着检查表问被检查者,“你作业做了多少次了?

随笔写了多少篇了?

”当被检查者报出数目之后,检查者B填写完检查表相应栏目,这时被检查者说,“还是给你看一下吧?

”“不用看,我和你是谁跟谁啊?

还用看吗,我相信你!

”于是两人哈哈大笑……病态三:

“检查盲目病”。

检查者C对被检查者们说:

“你们准备好作业和随笔,我过来看。

”于是被检查者都把作业和随笔准备好放在桌上等待检查。

检查者C来了之后,对每个被检查的对象认真的翻阅,并作了详细的记录。

这本应该是很认真的检查者了,但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人深省,在检查随笔时,一教师是自己写的随笔,字数达到了2万多字,且篇篇都充满了真情实感;另一教师随笔是下载网上的,字数也达到七八千了,的确每篇也不错。

对于这两个检查对象的随笔,不用看也可以肯定他们的等第了,然检查者C打出的等第是前一位教师是“良好”,后一位教师的等第是“优秀”,并且检查者C还对后一位教师说,“你写的这么好为什么不把这些发到网上再投稿呢?

”而那位教师只是淡笑着……病态四:

“病历自填病”检查者D的检查方法似乎有些离谱,把所有被检查者叫到跟前,每人发了一张表,说:

“你们自己去把表填好,自己酌情处理吧!

”于是被检查的几位老师拿着表,刷,刷,刷……填好了表,个个都是“优秀”。

然这其中有我们比较熟知的老师,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去写什么随笔,自己填了,当然都是一样“优秀”。

【分析】月查是教研管理中的一项必要工作,是对教师一个月以来的各方面的工作情况检查,使教师通过检查得出得与失并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个促进作用,也才能使教研工作得以扎实开展。

学校教研工作需得实实在在的进行,而不是沿袭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从上述的四种病态月查中可以发现教研工作在某些学校中一直采用的是浮、花、燥、空的形式进行的,这也难怪学校的教研管理工作怎么能有效呢?

学校工作是需要认认真真地去开展的,管理工作更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实施,缺少了认真、扎实的管理,如何能保证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呢?

不管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还是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的相辅相成,任何环节都不能随心随意地进行,而应该公平、公正、认真扎实地开展,并确保它的实效性,只有这样,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

【案例四】这份考核细则该如何修改

又快临近年终了,随着教师待遇的逐年提高,教育局发放的年终奖也一年比一年多,对于学校奖金分配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教育局向学校提出年终奖发放原则:

不许按大锅饭平均发放。

于是,为了能让大多数教师的年终奖拿得心服口服,学校必须制定出的一份与年终奖发放挂钩的考核细则,学校领导先参考了很多学校的考核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个别酝酿,再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讨论,然后召开教职工大会,分教研组讨论并由教研组长将组员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合(讨论后意见、建议少得出乎意料),最后校长再次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针对所有教研组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讨论,纳入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就这样折腾了近一个月,《某某学校年度考核细则》终于尘埃落定。

绝大多数教师对这份考核细则无异议。

学校领导对考核细则整个制定过程如此顺利感到十分满意。

很快,教育局的年终奖拨到了学校的帐户上,就等着学校考核发钱了。

考核流程严格按《某某学校年度考核细则》中规定的“个人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考核组终评”操作。

最终,根据分数的高低,按比例,将年终奖分成了四等进行公示。

没想到考核等第一公示在教师中引起轩然大波,似乎每位教师都有话要说。

有的找校长,有的找书记,有的找工会主席,更多的是走门窜岗地挤在一起“说三道四”(时下,期末考试已结束,学生不在校,老师们有的是时间)。

一时真可谓是“虾有虾路,蟹有蟹路”,都活动开了。

老教师认为自己比青年教师更敬业,可考核等第却不如年轻人,面子上下不去;数学教师觉得数学的合格率比语文难抓,而考核时却没考虑;低段教师反映高段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多,师生成果得分就高,机会不均等;语数教师则认定对综合学科的教师考核太宽松……议论来反映去的,不管考核得了几等的教师都不高兴了——青年教师说:

敬业不等于贡献,考核得看所得的成绩,又不是论资排辈的;语文教师说:

同样的学生为什么到数学老师手里就不合格了呢?

高段教师说:

难道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不用花心血的?

哪有这等坐享其成的好事儿?

综合学科的老师说:

我们平时课时量就比语数老师多……听听都有道理,等问之“当初讨论时为什么不提?

”一句话“当初没想到呀!

等大家该反映的反映了,该讲的道理也讲了,该做的思想工作也做了,校长开口了:

“这份考核细则是经过教工大会审议通过,虽然到了真正实施时,还有很多老师有意见,但,本年度的考核还得按这份考核细则实施。

等下学期开学再对考核细则进行修改。

”教师毕竟是知识分子有素质,大家听了这一席话,也就接受了。

随之,年终奖也打进了教师的工资卡。

学校领导可把修改考核细则的事放在了心上,放寒假的前一天,给学校中层干部及教研组长布置了一个任务:

再好好研究研究《某某学校年度考核细则》,想想该如何修改,下学期一开学就组织全体教师讨论修改。

很快,新年过去,新学期来临,等学校开学工作落实好,在工会委员的张罗下,再次分教研组讨论修改《某某学校年度考核细则》。

分组讨论伊始,就有老师说了:

“考核都过了,还讨论、修改什么?

”有的老师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现在让大家讨论,大家就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这可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到定稿后再说也就没多大意义了。

”工会主席的一番话才使得各个教研组动了起来。

会后,各教研组长再次将组内的意见、建议整理好交上来。

每个教研组的意见、建议相当集中,集中在上一次考核得分拉开差距的“师生成果考核”这一块。

本来,意见、建议集中是件好事,可细看每个教研组送上来的东西:

数学组——学生想在“华杯赛”、“奥赛”中得奖很不容易,不能与语文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征文等相比,数学类得奖的分值应比语文的高;语文组——学生的作文五星级小能手不能与美术、音乐、体育类的五星级小能手相提并论……说白了,每个组都提了一些只利于自己组的意见、建议。

按理,这也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的事,可是很明显,每个组还以贬低别的组来提高自己的考核分数。

制定考核细则的本意是打破大锅饭,能者多酬,使奖金发放更公平、合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落实民主管理,考核教师的细则教师自己参与讨论制定。

可是,根据这些意见、建议该如何修改这份考核细则?

学校领导犯难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又临近年终了。

【思考题】

1、这份与年终奖挂钩的考核细则该如何修改?

2、身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为什么在讨论考核细则的修改意见时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3、学校领导该如何引导教师把考核细则看作是促使自己积极进取的量表?

【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中提到的教师对年终奖分配不满意的情况,很多学校领导都遇到过。

年终奖发放一向来是很头痛的事,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奖金,更何况是一年中最大一笔奖金,教师当然特别较真,稍一不慎就会造成很多教师闹情绪。

本案例中出现的两种在教师队伍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目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利己”现象较严重。

这种“利己”现象的出现首先与当今社会风气有关。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已被许多人信奉为“人生哲理”,以致于两位民工兄弟捡到四万元钱还给失主,被很多人“口诛笔伐”为傻瓜(这件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事,曾在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教师毕竟不是神,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而许多青年教师在踏入教师这个岗位之前对“利己”主义就耳染目睹了。

碰到一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当然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其次与教师待遇底有关。

虽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教师待遇逐年提高了,但许多教师都有与自己同学历的同学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情况:

教师往往是工作时间长,付出的心血多,而得到的回报少。

教师待遇提高总是慢一步的,教师又没有第二产业,当然对一年中最大一笔奖金

——年终奖斤斤计较了。

再则是教师的“爱面子”心理在作怪。

此案例中,在考核结果公布后,许多教师提出异议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不是为了钱的多少,只是不好意思自己的等级低于别人。

“老教师认为自己比青年教师更敬业,可考核等第却不如年轻人,面子上下不去”。

教师向来是“爱面子”的人群,为了“面子”,不管事实本身,都要争一争。

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弱。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次讨论考核细则都极其冷清。

从考核结果公布后的情况看,不是没有意见、建议,而是:

第一,教师“明则保身”意识强。

“又不是只考核我一个,我不提,总有人会提的”一碰上“请提意见、建议”之类会议,首先做到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则保身),不做出头鸟,“自我保护意识”可谓强矣。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老师,因为有相当部分领导就喜欢“绵羊式”的人。

第二,过多的“表面民主”使教师失去了信心。

当社会上刮起“强权”主义、“独裁”主义风时,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涤荡,再加上有些校长有意歪曲“校长负责制”,民主管理形同虚设,教师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如同过往云烟。

久而久之,“说了也白说”的想法慢慢沉淀在心里,一切“看开了”。

据了解,这些现象在许多中小学校存在。

教师是促使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学校领导应在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方面下下工夫,教师也要在主动融入到学校管理方面花花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

案例五:

新任校长的困惑

贾校长根据局里安排,调到问题较多的第三中学来当校长。

局里对他能迅速改变这学校的落后面貌寄予厚望。

贾校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校纪校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

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

原来学校里规定,本学校干部和教师,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

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

因为干部们发现自己可能来不及了,便先去局里或商店兜一圈再来学校,有个堂而皇之的因公晚来借口免于受罚,教师则无借口可依。

学校200来人,近半数是女教师,孩子妈妈,家务事多,早上还要送孩子上学或入园。

本学校未建家属宿合,教师散住全市各地,远的途中要换乘一两趟车。

碰上塞车、停渡,尤其雨、雪、大雾,尽管提前很早出门,仍难免迟到。

有的干部提醒他,莫轻举妄动,此禁一开,纪律松弛,不可收拾;又说别的学校还设有考勤钟,迟到一次扣l0元,而且是累进式罚款,第二次罚20元,三次罚30元。

我学校才扣l元算个啥?

但贾校长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l元钱虽少,教师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于是在3月末召开的学校职工会上,他正式宣布,从4月1日起,教师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

这项政策的确引起了全学校的轰动,

教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过贾校长又补充道:

“迟到不扣奖金,是因为常有客观原因。

但早退则不可原谅,因为责在自己,理应重罚;所以凡末到点而提前去吃饭或者回家者,要扣奖金”,贾校长觉得这条补充规定跟前面取消原规定同样公平合理,但教师们却反应冷淡。

新校规颁布不久,发现有4名教师提前10分钟至30分钟不等去吃饭或者回家。

办公室请示怎么办,贾校长断然说到:

“照学校规扣她们奖金,这才能令行禁止嘛。

”于是处分的告示贴了出来。

次日中午,贾校长偶过学校门口,遇上了受罚教师之一的小郭,问她道:

“罚了你,服气不?

”小郭不理而疾走,老贾追上几步,又问。

小郭悴悼然扭头道:

“有什么服不服?

还不是你校长说了算!

贾校长默然。

当天下午,贾校长让工会主席老梁与在四个教师谈话。

原来这四个教师中,有一个教师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尿湿了裤子,提前去了幼儿园;另外有一个教师因为肚子不舒服去了医院;怀有一个教师因为爱人生日去了一下花店;最后一位教师什么也没有说,认为罚就罚了吧,认了!

下一步怎么办?

贾校长皱起了眉头。

分析:

学校管理让不该困惑的“困惑”走开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之中一定会遭遇许多困惑。

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困惑,甚至是思考、困惑、痛苦……这些,并不是面对教育的一个个问题的束手无策,而是一种求索,是一种攀越,是寻求最简洁最科学最人性化达到教育管理的理想境地的一种思想炼狱。

因此,我们不排除困惑。

然而,学校管理之中也会存在多余的“困惑”。

不客气地说,我们有的学校管理者庸人自拢。

因此,有必要提出来:

学校管理,让不该困惑的“困惑”走开。

案例之中,贾校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校纪校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

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震动的突破口,并能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

他终于选中了一条——原来学校里规定,本学校干部和教师,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

斟酌再三,这条一定得改,因为l元钱虽少,教师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于是他正式宣布,教师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贾校长的改革到最后让他自己“皱起了眉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贾校长的“困惑”就是不该有的困惑。

管教师的上下班,早已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学校管理。

教师的工作不是计时计件的工作,在时间上管束教师不是教育管理的重心。

因此,我们是不主张在上下班上“管死”教师的。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一些边皮小事上对教师大做文章,再为这些文章做得不好而“困惑”,实属不必。

学校管理管什么?

一句老话,应该抓牛鼻子。

比如我们在教学管理这一块就着力抓集体备课基础教案和课堂作业纸。

抓集体备课基础教案,从集体备课时间上的提前,主备人与全学科组所有教师的初备课,集体研讨反对形式主义、提倡“顶真较劲”,主备人试教与对基础教案的个性化修改,执行主备教案定稿的严肃性,到集体备课电子档案的建立……我们一着不让,管出实效。

抓课堂作业纸,从选题到布置,从作业无抄到导师式辅导,我们着力于精化、美化、优化……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校管理者困惑的内容是很多很多的。

而这些困惑才真正是值得困惑的事情。

还有一个“怎么管”的问题。

高度的管理应该是刚性与弹性的和谐统一。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如对教师上下班迟到、早退进行考勤管理,也应该析原因,区别对待。

这一方面其实早就有过经典的案例。

两位老师同样都迟到了半个小时,一位教师到校后立即主动找校长,早已经满脸羞得通红,解释自己家里有事而耽搁了;另一位教师到校后却若无其事,等校长找到他,他才毫不当回事甚至振振有辞地表明自己是家里有事而耽搁了……如此情况,如果你作为管理者只注重执行制度的“刚性”,不“困惑”才怪呢!

关于人文化管理,或者人性化管理,也不是你管理者一厢情愿的事情。

有很多的时候,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处理了教师,还要“人文关怀”一下,非得“逼”着被处理者心服口服。

比如案例中的贾校长。

如此心态,平时的一些人文关怀也就被深深打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

关心教师的疾苦,本来应该是作为管理者理所当然的事儿。

比如,某位教师生病住院,学校管理者代表学校去看望一下;或者某位教师家庭遇上了困难,作为学校管理者代表学校送去了温暖……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往往就是期待被关心的教师对他们感恩戴德,似乎这些人总欠着他们以及欠着学校的帐似的。

当这些人再有违反校规的时候,学校管理者往往深感失望,甚至大为光火

……这往往也是管理者不刻困惑的“困惑”。

  其实,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至少应该明白:

教师的个性各异,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一。

在如今这个“人情”缺失的年代,你投之以桃,他(她)却不报之以李,这也很正常。

再则,你所投之的,你以为是“桃”,教师却不一定以为那是“桃”;也就是说,尽管你很“人文关怀”,难而也会有投错“桃”的时候。

比如,你听说一位教师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儿,你特意抽出时间去和他谈谈,极尽关怀之能。

然而,这样教师此时此境却不需要你的交流关心,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是很烦心了,你却又更是烦他。

比如,一位教师很“随意”地跟你说,他来了几位要好的朋友,晚上想请你一起过去吃个饭,给他“长长脸”;你却因为手头正好有没有忙完的事情,很不当回事的就回绝了他其实是很在意的邀请。

其实,你正放弃了“人文关怀”的一切机会。

再比如,在学校教师面前,你对某教师赞不绝口,而在这位教师家属面前,你却闭口不谈他(她)的先进事迹。

前者你的貌似“人文关怀”,其实是为了让其他教师效仿;后者你的不应该的“忽略”,其实正是教师需要你为其对家庭“不负责任”开脱的。

作为当事人的教师,他是感到了“人文关怀”呢,还是认为你把他(她)当猴儿耍呢?

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记住:

会管理的,管教师的“心房”。

我们需要有价值的困惑,而应该让不该困惑的“困惑”走开。

案例六:

由说普通话说起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在开会的时候,作为教导主任的小Z提议学校年轻的三位教师在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如果违反了,就进行点小小的惩罚,此举得到了支持。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坚持得比较好,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

因为年老的教师,从来就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就算是制定什么制度,他们宁愿扣积分、罚款也不愿说普通话,所以小Z没有要求他们也参加,但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就出现了语言上的盲点,年轻人想说的话无法用普通话来表达,而他们听年轻人说话也是一知半解,语言的交流居然也成了一个影响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因素。

原来想提高素质的一项措施也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年轻人想说普通话,但又无法坚持,现在就又干脆不说了。

遇上这种事,这该怎么办?

分析:

“一枝独放不是春”,看来,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素质,就不应该有年龄上的差异,都是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提高教师素质上搞“一校两制”是不科学的。

就说普通话而言,关键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而这种语言氛围靠几个人是无法形成的。

推广开来,学校的任何工作,如果搞双重标准是很难成功的;只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利、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对教师的发展有利,那就不要考虑几个人的小利益而损了学校的大利益。

案例七:

“六一”前的风波

小月老师是六

(1)班班主任,是位才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

平时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平等相待,班级管理非常的民主,事无大小都与学生商量,充分征求学生意见。

因此,她深受学生的喜爱。

可“六一”前排练节目却让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大伤脑筋。

事情是这样的,按小月老师的打算,班上要排练一个舞蹈,平时四个爱好文艺的女同学马上就自告奋勇的承担了这个任务,小月老师看着自己带出来的学生,不禁笑了。

两天过去了,她们的舞蹈已经初具雏形了。

不过,小月老师发现要是这个再加一个人效果会好得多,她把这个打算告诉了领头的学生小A,这个平时表现好,在老师心中一直是个“乖乖免”的学生这次却不买她的帐了。

她们在众多学生面前拒绝接受小月老师的这一正确建议,并且态度很不友好。

让小月老师在学生面前觉得很尴尬,她忍住了心中的怒火,再一次向学生解释了她的意图,结果,小A还是不接受,并且态度比前面还要不友好,于是,小月老忍不住了,她对小A说:

“‘六一’节目,我们有你的节目不多,无你的节目不少!

”她当下对学生宣布,在“六一”节目中取消小A这四个同学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