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184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

这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第1篇

1、2.0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6700毫升=()立方分米=()升()毫升

8升400毫升=()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填上单位名称:

操场面积是400()汽车车厢高度是1.3()

油箱的体积是45()一箱苹果重25()

3、一正方体棱长总和48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4、把五个棱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用()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能拼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大正方体。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棱长和扩大到()倍。

表面积扩大到()倍。

体积扩大到()倍。

7、一个棱长1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个。

这些小正方体摆成一排长()米。

8、一个长8分米、宽7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体纸盒,最多能放()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木块。

9、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10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11.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与原来比()。

表面积与原来比()。

12、一只长方体木箱,长10分米,宽6.5分米,高2分米,做这只木箱至少要用()平方分米的木板.

13、用一条长()的绳子能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二、1、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体水箱里,水深多少分米?

2、一个教室长9米,宽7.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前、后黑板面积共6平方米。

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长方体无盖水箱,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水箱可以容水多少升?

4、一块长方体铁皮,长20厘米,宽15厘米,从四个角切掉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长方体盒子,这个盒子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盒子的容积为多少毫升?

5、包装3盒磁带,每盒磁带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2厘米,将3盒这样的磁带包装在一起,至少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6、一个长方体容器,长是16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3厘米,里面装有2.5厘米深的水,现将一块石头浸没水中,水面升高了1.5厘米,这个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将一根长方体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9分米,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8、修路队运来60立方米的黄沙,铺在长120米,宽5米的一段马路上,可以铺多厚?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第2篇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小学数学”五年制课本第十册第3~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指出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

  2.出示长方体教具,讨论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揭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二、揭示课题:

  平面图形是研究同一个平面内的多种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立体图形研究的是在若干个面内的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评:

从复习平面图形导入立体图形,开门见山的导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思考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

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相对的棱长短怎样?

  (3)3条陵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评:

学生带着思考题去实践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

  2.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长方体物体,通过看、摸、数,回答思考题的问题,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师提问①:

长方体有几个面?

你是怎样数的?

老师注意比较学生的不同数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按顺序数面的个数,使学生清楚知道长方体的面是由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组成。

  【评:

教者表扬了按顺序又对又快地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的同学,很快地原来漏数或重复的同学,也能正确地数出面的个数。

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师提问②:

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认识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或者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提问③:

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通过度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宽,真正认识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通过师生对话,板书长方体面6个都是长方形或其中有两个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老师通过对相对两个面和相交两个面的比较,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并让学生说出哪两个面相交得到棱(如前、右两个面相交有一条棱。

……)提问①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数棱时可以按顺序分三组数或者按相对的棱分三组数,长方体有12条棱。

  【评:

教者再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可以看出,教者善于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提问②相对的棱长短怎样?

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由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说明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并板书:

棱12条相对棱长相等。

  (3)老师通过对相对的棱和相交的棱的比较,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并提问: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顶点8个。

  【评:

学生通过手摸、眼看,手眼并用地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对平摆、竖摆的长方体进行观察、触摸、按顺序地数获得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并且师生共同小结了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学习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者创造情景恰到好处地演示了实体和框架长方体模型,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使用长方体学具。

  

(二)画长方体立体图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教具,知道不管在哪一个位置上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从而揭示长方体的画法。

  【评:

从美术课静物写生入手,导出长方体的画法,提高学生看立体图形的能力。

  (三)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让学生观察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一定有3条棱。

  (2)三条棱中任两条一定是同一个面的长和宽,指出这两条棱也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另一条称为长方体的高。

并在图上标出长、宽、高。

  (四)正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长方体框架(或幻灯片),变动长方体正面的长,使之与宽的长度相等,再变换长方体的高,使之与长、宽的长度相等,从而揭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并出示正方体的实物图及画出立体图,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

教者吸取电脑软件的长处,动态地在幻灯屏幕上把一个长方体变为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映入每一位同学的眼帘,其结论便水到渠成。

  (2)正方体的特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面(包括:

个数、形状、面积大小)、棱(包括:

条数、长短)、顶点(个数),归纳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归纳特征后,老师小结并板书其特征。

板书:

正方体面6个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棱12条长度都相等顶点8个。

  【评:

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点上来,他们手拿正方体学具,边看边摸边数边讲,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五)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通过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知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所有的特征,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并不是每个长方体都具有。

如果把长方体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评:

利用子集思想揭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辩证关系启蒙教育,自然不生硬,易被接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

  2.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每条棱长是5厘米。

  3.说出下面各图形的长、宽、高(课本练一练第4题)

  4.下面是一个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的部分图,说出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并试说哪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评:

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及布置作业

  老师通过补充板书:

学生通过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结合板书,说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标在了这个长方体哪个位置。

从而加深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认识。

  【评:

总结的板书设计新颖,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眼前,给人铭刻记忆,久久难忘。

  【总评】:

  1.注重把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即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思想(子集思想)、数学方法(按顺序地观察、摸、数物体的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恰到好处的演示实体的或框架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映出动态的长方体图形变为正方体图形;画出形象直观的图文表结合的图形,以及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监控、调节自己的策略,从不规则地看、摸、数,到按照顺序地看、摸、数,最后全班同学都能正确地边看边摸边数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使学生能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

  3.学生手脑并用,左、右脑协调配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开发。

此外,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易操作;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不拘一格;板书设计新颖,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演示动作果断、敏捷、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

长方体和正方体典型错题第3篇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几张图片,了解身边的物体,引入长方体的学习。

  1、师:

画面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

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3、师:

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

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

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练习。

  请你判断对错。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

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12条棱可以分成6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

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怎样求总棱长?

  

(2)师:

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巩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

(汇报后板书)

  小结: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1)这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这个长方体中棱长是5厘米的棱有(8)条。

  (3)这个长方体的右面是什么形状?

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体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状?

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长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