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355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宁波三中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隘(ài)纤(qiàn)夫疏浚(jùn)供(gòng)不应求

B.编辑(jí)须臾(yú)浸渍(zì)汗流浃(jiā)背

C.翌日(yì)粗糙(zào)解剖(pōu)飞来横(hèng)祸

D.譬(bì)如拓(tà)片笃(dǔ)定不依不挠(rá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两千余名深孚众望的各界人士,佩戴着红色的代表证件,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履行人民赋与的神圣职责,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B.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廷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它受到了观众的亲睐。

C.成群结对的轮滑少年,在马路上有说有笑地联袂而行,有的甚至在车流中穿梭,逞能炫技,使本已十分复杂的城市路况平添了交通隐患。

D.本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除夕夜,这一家人却为着平常掉在眼前都懒得弯腰捡拾的几毛钱不停地摇手机、戳屏幕,心无旁骛,忙得不亦乐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新年伊始,中央一再号召各级党组织务真求实,让广大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春节长假不仅提供了家人难得团聚的机会,也导致一些沟通磨合能力不强的夫妻劳燕分飞。

C.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OOO元:

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福建人与福建企业的鱼贯而入,形成了福建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的大量外流,业内人士测算,眼下福建至少有数千亿民间资金流向外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欧盟委员会去年底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O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十分悬殊。

B.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人才柔性流动是指人才通过兼职、承担委托项目、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在为其他单位提供短期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迁移行为。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________这仍然是移情作用。

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①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②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③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

    ④但是如果把它勾销,艺术无由产生,宗教也无由出现。

    ⑤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A.①②⑤③④B.①④⑤②③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③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A.对偶比喻借代

B.对比拟人反语 

C.反复拟人反语

D.反复比喻反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儿之成,则可待乎

其皆出于此乎仰观宇宙之大

C.足以极视听之娱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8.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之二虫又何知?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重为乡党所笑

C.彼且奚适也?

D.遂去,不复与言。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安能以皓皓之白

C.但以刘日薄西山D.流俗之所轻也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飞鸽传书,老马识途。

人类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很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导向能力,纵使万水千山,无论阴晴雨雪,这些神奇的动物总能知道路在何方。

人类当中也不乏这样的认路高手,它们的脑海中似乎嵌入了“GPS”,怎样都不会迷失方向。

它们是怎样做到不迷路的呢?

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对一些脑外伤患者的研究了解到,建立记忆的过程和大脑中一块被称为“海马”的脑区密切相关。

实验也佐证了这样的观点:

我们知道,像老鼠之类整天在错综复杂的洞穴中穿行的动物,天生就拥有极为强大的导向能力,然而如果科学家人为地去切除大鼠或小鼠大脑中的海马,它们也会一下子变成“迷途的老鼠”。

1971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约翰·奥基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先在大鼠的海马中植入了一个记录电极,然后将大鼠放置在一个空旷的房间中让其自由活动,发现了构成记忆体系的第一组成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们在纷乱错杂的神经信号中分离出了一组独特的信号,而这组独特的信号则来自一类以发放电信号方式实现功能的独特的神经元。

奥基夫将这类神经元命名为“位置细胞”。

位置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活跃程度只和大鼠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当大鼠待在某个特定区域时,某几个特定的位置细胞就会变得特别活跃;而当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就会有另外一批位置细胞活跃起来。

虽然位置细胞的总数量并不算很多,但是他们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包含海量的信息。

每种特定的位置细胞的组合对应一个特定的区域,当大鼠进入这个区域时,该组合的位置细胞就会活跃。

在奥基夫对位置细胞超过30年的研究中,他们了解到位置细胞能够和海马中其他的细胞合作,将那些来自大鼠感觉器官当时所处环境的特征信息,与过往记录到的不同位置的特征信息加以比对,通过这种方法,大脑将特定的特征信息与特定的空间位置联系起来,形成了空间位置记忆。

位置细胞在空间位置记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如果用某些实验方法杀死大鼠脑中的位置细胞而保留别的细胞,那么这只大鼠的空间位置记忆就会受损但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记忆。

和别的记忆一样,这种空间位置记忆既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加强,乃至终身保留,但是这种记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定的可塑性:

当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这些记忆也可以根据环境改变作出一定的修正,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能在周遭环境不断变化时,依然可以准确地记住那些地点。

“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我们想去另一个地方,还需要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

2005年,一对科学家夫妇另辟蹊径,把主要研究对象从海马体转移到与海马体联系最紧密的“内嗅皮层”,发现了“内嗅皮层”中存在着一种“网格细胞”,这些细胞在空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坐标轴”作用,从而使大脑可以回答“从哪里出发”的问题,并知道“要到哪儿去”这些发现使他们与奥基夫共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下列对文中“位置细胞”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一些动物形成空间位置记忆的独特的神经元。

B.它活跃的程度只和一些动物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关

C.是一些动物大脑中专门用以导航的神经细胞。

D.它总数有限但用不同组合方式能包含海量信息。

11.下列说法符会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将大脑“海马”中的位置细胞切除,老马识途、飞鸽传书就不一定会出现,人将可能会变成路盲。

B.凭借感官收集的环境信息,位置细胞就可以将它们与过往信息比对、联系,进而形成空间位置记忆。

C.空间位置记忆可以随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训练而加强,这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D.“网格细胞”的发现,弥补了对“位置细胞”研究的缺陷,从而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12.简要概括科学家破解“飞鸽传书,老马识途”秘密的两大成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

倾听与诉说

王小妮

80年代末,我到东北的乡下去过,当地的官员说,山东人跑进了关东,都变懒了。

东北农民每年11月到2月是“猫冬”的。

封门的大雪,把人们关在火热的炕上。

北欧和格陵兰岛上的人患有“冬天幽闭症”。

白夜和寒冷使人发疯,这种症状,起码在寒冷的中国东北我没有见过!

每一扇家门,都结了十来厘米厚的白霜。

这种门是永远也不上锁的。

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

拉过笸箩来抽烟,捏一撮带花的茉莉茶叶冲水。

人们无休止地说东道西,火炕上永远有绵绵不尽的话题。

  中国这么一个大农业国,没有足够的心理医生。

许多事情就靠着树下的风和炕洞里的火调解着,疏导着。

广大的国土上,有着无数全身投入的诉说人,也自然有无数的倾听者。

这是中国人排解忧郁的特有方式。

  地球在转暖,北方的风刃,由利变钝。

整个国家都搅动起来了。

就因为这些,倾听与诉说,都在悄悄减少吗?

  去年,从欧洲回来了一对中国夫妇。

他们背着大大小小的羊羔皮袋子。

他们本想在中国生活一段,而且刚回到北京,还曾经去八达岭一带看了公寓楼的销售处。

但是一个月后,他们便果断地返回了欧洲。

经深圳去香港的时候,在我们家,他们吐露了全部的失望。

  那丈夫是我们很熟的朋友,仍保持着他在大陆时的风度和矜持。

而他的妻子却因为百感交集而加倍真实起来。

她说这次回来非常失望。

六年的漫长,使中国成了他们唯一寄托着心思的地方。

多少次想回来,坐在朋友当中,温上一坛黄酒,把奔波和悲怆讲给朋友。

他们实心实意地把中国当成了一只遥远又温情的耳朵,以为故乡可以盛得下他们满肚子的诉说。

人真的回到了中国,才发现朋友们各自东西,繁忙无序。

最亲近的朋友,也先问你持有哪一国的护照,然后就问:

“在外面,钱好不好赚?

”唯一能陪他们坐到深夜的,第二天一早就来敲门,送上个人资料简历,影印了一大包东西,说给哥们儿也想想出去的办法。

  朋友的妻子连连摇着两个闪烁的大耳环。

她说,这样也好,从此断了再回来的念头。

  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里,人们不再愿意细说自己的内心,更不想为他人去悉耳静听。

  在这里,你想说你没有工作,你想说你的住处已经丢啦,你想说你和老板关系紧张……你的酸甜苦辣是没人想听的。

我听你的干什么。

谁还不是一样。

谁还不是在同一个地球上。

我凭什么拿出时间来听你。

  倾听的消失,不止在深圳。

  北京一个年轻的社会博士,作出了一件令中国人瞠目的事。

有一天,一个外省的崇拜者登门造访,想请博士谈谈对当前某某问题的看法。

博士说:

人的智慧是有代价的。

那是我的结晶,你懂吗?

你拿走了我的结晶,我要收费。

一个小时,你应当付给我200元!

  当时我在场,我以为这个场面会非常尴尬,而令我意外的是,来人居然丝毫不犹豫。

双方坐定,开始谈。

两小时的述说与倾听,气氛平静。

临行前,听者取出400元,认真地付给了说者。

  在倾听与诉说之间,隔断它们的是今天冰冷板结的世界。

仿佛蜜蜂与花朵之间突然立起了玻璃的暖房。

蜂、花和玻璃暖房,可能全都是合理的。

  在前年的春天,有一个人,站到了我的门口。

  我说,你要找的这个人已经不在了。

他茫然地看着我,然后在黄昏里不回头地走掉。

  我不想同人交谈,更不想谈诗。

诗,是比赚钱、比经营策略、比生意门路更加纯粹的个人活动。

有人想听全世界的自言自语吗?

  现代社会就是不倾听。

倾听的,似乎只有弱智;诉说的,只适合于失意者。

这孤落的幽灵,徘徊在全世界的上空,郁闷成疾。

这是世纪之病。

  人的尾巴已经退化了,再过几百年之后,人的发音功能和听力,也会逐渐地丧失吗?

  13.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东北“猫冬”的情形?

(3分)

  14.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4分)

  ①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

  ②在倾听与诉说之间,隔断它们的是今天冰冷板结的世界。

仿佛蜜蜂与花朵之间突然立起了玻璃的暖房。

  15.分析第三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6.请分点概括“倾听与诉说”消失的原因。

(4分)

  17.指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悟。

(5分)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18分)

任光禄①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②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

“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

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③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

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吾重有所感矣。

 

注释:

①光禄:

官名。

②绝徼(jiào):

极远的边地。

③偃蹇孤特:

高傲而独立不偶。

 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千钱买一石                           或:

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

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

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

随便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②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B. 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C. 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②君为我呼入 

D. 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

2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一、二段以京师人贵竹与江南人贱竹,京师、江南人喜好奇花异石与边远、海外人轻视奇花异石作对比,从而得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结论。

B.文中写舅父任君身处贱竹之乡,却在自己园中“遍植以竹,不植他木”,并以“竹溪主人”自名,既交代了写作缘由,又为下文展开议论作了铺垫。

 

C.这篇以“记”命题,实则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借助对竹的生长特征及一般人对其喜好不同的描述,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趋炎附势的陋习。

 

D.本文构思富有特色,先从京师、江南、海外谈起,再记舅父爱竹之事,由远及近,层层推进,最后通过议论,赞美了偃蹇孤特、不谐于俗的高尚品格。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2)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3—24题。

(6分)

京口

(唐)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发迹于京口。

 23.颈联采用_________手法写古渡口_________的特点。

(2分)

 24.“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句话。

(4分)

四.默写(10分)

(1)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撕。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

(4)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

(5)老当益壮,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

(6)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拥有的所有好处。

——白岩松《阅读与人生》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卢梭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宁波三中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答案

1.BA供(gōng)不应求C.粗糙(cāo)D.譬(Pì)如不依不挠(náo)

2.D.A.赋与——赋予B.亲睐——青睐C.成群结对——成群结队

3.BA“安居乐业”与前面的“生活”意思重复。

C."叹为观止"是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不符合句意D不合逻辑,“鱼贯而入”形容如鱼头尾相接般连续进入,应改为“鱼贯而出”。

4.CA“十分”和“悬殊”语义部分重复B主宾搭配不当“话题”不能“采访”D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应互换

5.D.③总结性的句子应放在开头。

④中的“它”指③中的“移情作用”,⑤是对④中的“艺术”和“宗教”的具体阐述,①中的“它们”指代艺术和宗教,横线后的“这仍是移情作用”中的“这”指代②中的“神秘主义”,②应在最后。

6.D

7.D且:

将要A其..其还是...还是;大概,表推测的语气B主谓之间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C用来;凭借...身份

8.C宾语前置句

9.B形作名,洁净的东西这里指高尚的品德ACD形作动

10.CC项说的是“海马”,不是“位置细胞”。

11.AB“位置细胞就可以将它们与过往信息比对、联系,进而形成空间位置记忆”错,“形成空间位置记忆”的不是“位置细胞”,而是“特定的特征信息与特定的空间位置联系起来”形成的C强加因果,原文“这种空间位置记忆既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遗忘,也可以通过反复训练来加强,乃至终身保留。

但是这种记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一定的可塑性”D“从而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新的高度”无中生有。

12.破解空间位置记忆机制,发现起“空间坐标轴”作用的“网格细胞”。

(答对1点给2分,2点给3分)

13.自然而然引出“倾听与诉说”的话题,说明投入的交流在不久以前是普遍存在的;并与下文倾听的消失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主题。

(3分,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

14.

(1)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动词“裹挟”“跨”“跺”“长坐”,准确生动地写出了以前岁月中人们的坦诚、热情、无拘无束。

(2)将隔断诉说与倾听的冰冷的现实,比作影响蜜蜂和花朵交流的玻璃,透明却无情,形象生动,使人思考回味。

(4分,每句2分,语言形式与表达效果各1分)

15.内容上由地球转暖语带双关地说到整个国家搅动起来,说明社会浮躁,生活节奏加快是倾听与诉说减少的原因;结构上,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作用。

(4分,内容和结构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6.工作繁忙,生存压力大缺少闲暇时间;过于追求功利,以金钱为衡量标准;轻视情感交流,把倾诉看作软弱失意;现代人注意私密性,对个人活动不想透露也不愿打听。

(4分,写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7.人类的听说能力如同尾巴的退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丧失吗?

这是作者面对当今只顾功利,忽视情感交流的社会现实产生的深沉危机感。

警示人们,要放慢脚步,多关注精神生活,多作诉说与倾听,恢复人的本性。

感悟,只要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5分,内涵3分,感悟2分)

18.C胜:

美景

19.B竟然,却。

A表承接;表转折C表被动;替,给D介词,在;被。

20.C“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趋炎附势的陋习。

”此句无中生有。

21.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22.⑴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罗致)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以:

因为1分致:

寻觅罗致1分语句通顺1分)

⑵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宝:

意动用法1分不胜:

受不住、不尽1分语句通顺1分)

23.对比冷清

24.“自”字。

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1分)以野草兀自茂盛生长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1分)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深切惋惜和无奈之情。

 (2分)

  (答“借景抒情”且之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25.略

【参考译文】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

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

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

“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

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

而江南人中有人讥笑他们说:

“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 

呜呼!

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

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

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俗语说:

“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

”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

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

他偶然对我说:

“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