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3992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x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和价值

①完善教育心理学中有关中学生名著阅读心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建;

②强化和完善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体系;

③逐步建立起适合农村中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教育纲要。

2、实践意义和价值

①提高农村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水准和效果,提高他们对各种读物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进而促进其个体素质的优化。

②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阅读目的,培养阅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

③促进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生读书活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

④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农村中学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找到学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存在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原因所在。

2、在课外名著阅读指导中,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阅读文本,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优化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注重课外名著阅读的有效性。

使每一次,每一天的阅读都有真正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家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现状,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开展课外名著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包括:

(1)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2)研究新课改对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与新课改要求之间的差距及补救措施。

2、深入研究课外名著阅读和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迁移,探究课外名著阅读对学生成长过程各方面的积极影响,推动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健康开展,切实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课文阅读的要求。

3、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出开展课外名著阅读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相关建议。

包括:

(1)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

(2)读写互动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3)课外名著阅读的时间、地点、方式对阅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阅读形式、过程的监控的研究。

(4)学校图书馆及班级、家庭图书对课外阅读的促进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课外名著阅读既要数量又要质量,不把课外名著阅读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

要让学生高兴地读,愉快地摘抄,提高课外名著阅读的质量,加大课外名著阅读的数量。

方法:

1、调查法。

广泛地开展家访及问卷调查,对本地区农村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准确了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现状。

2、个案研究法。

3、对比分析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设计手抄报。

让学生在阅读名著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采蜜集”、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以丰富写作素材。

(3)开展读书交流会。

利用每周晨会主题,开展读书交流会,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每班抽出一两个学生到台前,交流读完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

(4)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多记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小知识,并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同时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及交流的平台,如文集汇编、征文比赛等。

此外,各年级组还结合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开展名著故事大比拼、评选阅读之星、名著演讲等活动,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

五、课题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X年4月-201X年5月)

1、课题申报。

2、确定课题组成员。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X年7月-201X年4月)解读课标,确定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行动研究,构建读书型校园。

1、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和课题理论学习。

2、进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3、探索尝试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4、反思、完善课外阅读方法。

5、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X年5月-201X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结题,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课题实验的效果,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完成课题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等。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课题负责人:

高书芬,38岁,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教研组长。

负责调查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及撰写调查报告。

程海青:

42岁,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负责八年级学生名著阅读。

张永丰:

39岁,中学语文一级教师,负责九年级学生名著阅读。

任治国:

37岁,中学语文二级教师,负责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

郭俊霞:

36岁,中学语文二级教师,负责七年级学生名著阅读。

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201X年4月—201X年5月调查分析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调查报告负责人:

高书芬201X年9月—201X年10月心得汇编开展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的理

篇三:

201X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201X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课题编号:

GHKT201X06主持人:

徐萍主持人单位:

汉滨区大竹园初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现状:

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刘如正:

《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

《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

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

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

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

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

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三、课题研究思路本课题预定研究:

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方案准备阶段(201X年09月-201X年11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③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④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X年11月-201X年12月)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第

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X年12月-201X年01月)

1.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及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3.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4.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5.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

(201X年02月--201X年03月)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1)201X年06月--201X年12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

(2)201X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上的升华提炼而成的。

是形象化的优美语言。

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能够极大的唤醒学生的感情。

采用以下的方法。

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徐萍:

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袁宝玉:

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

李应斗:

负责提供后勤服务,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蒋玉洁:

负责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提问问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张美玲:

负责介绍作者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剖析标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郁会涛:

负责联系实际导入法、故事诱导导入法、激情感染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唐弟敏:

负责提供理论资料,问卷调查,管理课题档案。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

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成果呈现方式:

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附送:

初中课前演讲稿三分钟演讲

初中课前演讲稿三分钟演讲

篇一:

初中课前三分钟演讲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的课前演讲,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个女孩,在月台上追赶一张被风吹飞了的纸。

热心的人们看见她万分焦急的样子,以为那是一张对她十分重要的纸,便纷纷加入追赶的队伍,可那张纸仿佛要存心捉弄大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来,像附了魂一样。

越是这样,女孩追它的决心就越大。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那张纸乖乖地就范了。

那个追到纸的人,得意地将战利品递给女孩。

女孩优雅地向大家道谢,然后拿着纸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个垃圾筒跟前,将它塞了进去,回过身,她微笑着对大家说:

好了,现在它终于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你会诧异于女孩的举动,也许你会怀疑于故事的真实。

好了,先放下这些都不说,同学们,让我们一同回忆: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垃圾从同学的手中滑落,成为路面上醒目的感叹号?

是否有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在风中“翩翩起舞”?

是否会在厕所洁白的墙壁上看到几个刺眼的脚印?

同样的,在你的周围,是否有人大声叫嚷,让你的耳膜阵阵发聋?

是否有人口出脏话,污言秽语,招来人们鄙视的目光?

是否有人唏嘘起哄,吹口哨,叫人不可思议,令人费解?

当发生这一切的时候,在它们主人的身上其实是丢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财富世代相传,它应该在你的身边:

她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与关怀;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进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抛乱扔时的主动制止;是走廊内的轻声慢步;是宿舍里暖融融的家的感觉。

它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受人尊敬的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绿树红花,朗朗的读书声,暖人的话语,整洁的仪表,那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所以当有人离文明远去的时候,请你温馨地提醒他:

你掉了一样东西。

谢谢大家!

篇二:

魅力语文,从课前三分钟开始有关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策略的研究魅力语文,从课前三分钟开始——有关初中语文课前演讲策略的研究和实践(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兴宁中学项嵘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同时,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在这四种能力中,“说”则是一种最主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

古人云: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他们以精妙绝伦的言语力破群雄的故事至今传颂不绝。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学生面对一两个人会说,甚至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面对比较多的人或于大庭广众时,他们就“噤若寒蝉”,“三缄其口”了。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魅力、受欢迎的人,应该成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之一。

而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一种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很好训练方式,它也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对于演讲,初中阶段的教材中少有涉及,只是在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个演讲的主题。

也只是就演讲提供了几个主题(微笑面对失败、善待他人、学会合作),对于写好演讲稿也只是短短两三百字的介绍,至于具体怎么演讲,则是一字未提。

而在具体的课文设置上,很少有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的演讲稿,以前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也从初中教材中消失了。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遗憾。

不过幸运的是,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里所说的“课程”不一定是某篇既定的“课文”,也不一定是某本特定的“教材”,它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创作者和开发者。

在这种理论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自己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八条阶段性目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具体做法

1、确定演讲内容。

课前三分钟演讲一般采取了即兴演讲和非即兴演讲相结合的形式。

即兴演讲的内容由所有学生学期开始时讨论确定话题,然后形成话题库,演讲前由学生抽签决定演讲话题。

非即兴演讲的内容则是在演讲前一个星期告之。

演讲内容根据学段的不同而不同,如初一阶段话题偏重于记叙性文体:

“童年拾趣”、“我生命中最值得感谢的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一本好书”等。

初二年级偏向议论型、鉴赏型,如“答记者问”、“经典电影配音”、“原创作品品评”、“中外优秀诗会展播”、“心灵漫步”、“话题辩论”等。

初三年级则会配合中考复习,如“诚信”、“成功与失败”、“挺起胸膛走路”、“讲究效率就是延长生命”、“享受每一天”“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为了让学生关注时事,加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还会安排一些专题性演讲。

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抗震救灾的专题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做好时间安排。

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没有一种天天坚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所以我把“课前三分钟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

在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里,“课前演讲”都有明确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开展形式。

初一至初二年级四个学期每节课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课前演讲,初三年级主要进行专题性课前演讲,使演讲得到了充分保证。

3、搭建有效平台。

说的能力能影响写作能力,但演讲毕竟不是写作,要想把演讲能力直接转化为写作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搭建一个有效转换的平台。

先让每位要参加演讲的学生把演讲的内容事先写出来。

然后教师对演讲内容进行面批,对演讲技巧进行面授。

在经过教师的文字指导和演讲指导后再进入课堂,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而每周的阅读摘记和随笔也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积累,往往同一个话题内容既读又写,并为说做了铺垫,读、写又是说的落实、巩固和延伸。

这样的友情链接,既提高了说的能力,又培养了读的兴趣,更提高了写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扩展了分析问题的广度,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使活动走向深化学生说话能力有了提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把课前演讲向高层次拓展,以展示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成果,形成一种动力,不断激发学生演讲热情,开发说话潜能。

首先,演讲的当天请演讲人将演讲稿展示到学习园地栏内,和师生一起分享成果,并将优秀的演讲稿向相关的报刊、杂志投稿、发表,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还把每个学生的优秀演讲稿汇编成册,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瞬间。

其次,每次演讲都会请至少一位学生进行精心点评,说说如何围绕话题选择材料,如何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如何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提高演讲的质量、增强演讲的魅力。

三,为了调动全班演讲的积极性,每过一个阶段,请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出周冠军、月冠军,通过十进

五、五进三最终评出学期总冠军。

并赠上好书一本以资鼓励!

适时地开展全年级或全校的演讲比赛,让“课前演讲”中的姣姣者在更大的舞台中得以锻炼。

5、注重教师指导教师要对“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内容确定,话题提供,情景创设,组织安排,演讲方法上进行具体的指导,演讲过程中,还要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姿态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言传身教,自始自终应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的“演讲”,让演讲流于形式,从而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发现和点燃学生进步思想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二、几点体会

1、引导学生享受愉悦的阅读。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大量地读苏轼的诗文,以及有关评价苏轼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有三读《草房子》的;有四读《边城》的;有多读《活着》的更有关注司马迁的、偏爱张爱玲的、不忘莎士比亚的、敬畏鲁迅的我们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变换演讲的话题,切切实实地培养同学们对阅读的真正兴趣,并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门扉,就能实现课内外衔接。

2、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没有创意就没有生命力,要想在众多的课前演讲中脱颖而出显然需要同学们多费一些苦功,要把同样意思的话表达得好、表达得妙,首先就必须用心地琢磨:

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想方设法用最佳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并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首肯。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

通过演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只有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思维连缀,情节补充,语言润色、内容改编,主题创新,艺术加工等,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好充分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有创意的表达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的艺术。

话说的巧、说的到位,能让人心悦诚服。

语言表达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同样意思的话,这样说与那样说,效果有时会截然不同。

当然,我们反对“满腹经纶不言语,胸无点墨却滔滔”,更反对“嘴尖皮厚腹中空,胡言乱语弄是非”的说话方式。

3、引导学生总结说话的艺术学生课前演讲,在台上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又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如何揣摩听众心理,调动听众注意力,如果心理紧张,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演讲者必须要面对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如何演讲,那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与人交涉还会有畏难情绪吗?

演讲归根结底就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学好了,学生们就可以登上公众演讲的大雅之堂,一尝叱咤风云的滋味;踏入社会,凭三寸不烂之舌找一份人人眼热的工作自非难事;最不济,学个下乘,在日常生活中你亦可如鱼得水,仅靠动动嘴皮子也能把不少琐屑麻烦消弥于无形,真可谓功在课前,效在课内。

不过,一位演讲家曾说过:

“永远不能漠视这样一个事实,演讲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思考。

”教师可以教学生讲话的技巧、讲话的侧重点、讲话内容的选择,至于思考,便无能为力,只能赠学生一个忠告:

修行如何,就得靠你自己了。

4、引导学生孕育美好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我认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应重于情感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并把一种美好的情感内化于心,而课前演讲就是这么一种有益的方式。

通过课前演讲,使学生在投入表达和悉心聆听中,受到思想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使孩子们的话语变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范文澜)使孩子们懂得了练笔的重要性;“孝心就是美”使孩子们明白了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天职;“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

”(车尔尼雪夫斯基)使孩子们懂得了毅力于成功的重要;“不要埋怨苍天”使孩子们知晓了不需要去怨天尤人,全靠自己救自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当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的爱时,他就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

”(保·瓦西列夫)更使孩子们懂得了爱的伟大美好的情感是课前演讲的源泉,在演讲的土壤中孕育着一道美丽的风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演讲是一个整体规划、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但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而且可以通过“读──写──说──感”的有机结合,深深地激发学生自觉读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体味到了学语文的愉悦。

同时,使学生达到学习和做人的共同进步,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受欢迎的人,让教育真正走向全人教育。

(此论文发表于201X年第二期《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篇三: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活动的目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活动,目的是把写作与听、说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的内容课前三分钟演讲由演讲(用时3分钟)和评价(用时2分钟)组成。

三、活动的方式演讲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