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170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docx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

高中生物学易混概念辨析

1.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的内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以维持细胞的膨胀状态。

细胞内液是指动物体液中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于细胞外液而言的。

细胞内液也含有各种物质,且细胞中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细胞内液中进行的。

细胞外液是指人体或高等动物细胞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

2.生长素、生长激素和生长因子

生长素:

是植物激素,又名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酸。

产生的部位主要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在趋向衰老的植物组织和器官中很少。

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枝条生根、发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表现出两重性:

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生长激素:

是动物激素,是一种蛋白质。

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流向全身。

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动物生长,此外还能影响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生长因子:

是指微生物营养中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

3.芽、芽体和芽孢、孢子:

芽:

是植物体处于幼态还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虽然也可发育成新植物体,但它不是新一代的个体,是母体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马铃薯芽眼中的芽。

芽体:

在低等生物(水螅、酵母菌等)的出芽生殖中,从母体的一定部位上长出的幼小个体,芽体长大以后,就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芽体与母体相比较只是个体较小,形态结构与母体相同。

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性休眠体。

芽孢是细菌的原生质的浓缩,含水量低,具有极强抗性,可度过不良环境。

芽孢不是孢子(进行孢子生殖的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不是繁殖体,也不是营养体(只有被子植物才有营养生殖,而进行出芽生殖的都不是植物,因此植物体上长出的是芽,而不是芽体)。

4.单倍体和一倍体

单倍体是指由某一物种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如蜜蜂中的雄蜂就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

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马铃薯是四倍体,它的单倍体植株就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一倍体则是指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两者的关系是:

一倍体属于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都是一倍体。

5.原生质和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的总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类。

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和细胞壁构成。

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它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两部分,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6.肾上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肾上腺激素是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包括肾上腺髓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又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包括糖皮甾醇激素、盐皮甾醇激素和少量的性激素。

可见,肾上腺素只是肾上腺激素中的一种,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

*7.胚囊和囊胚

胚囊是被子植物胚珠的重要部分,位于胚珠的中心部分,呈膨大的囊状结构,其中有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三个反足细胞和两个极核。

囊胚是动物个体发育中受精卵裂后的一个发育阶段。

一般受精卵要经六次分裂形成囊胚,细胞间出现的较明显的腔叫囊胚腔。

囊胚时期无胚层出现,也无细胞的分化。

8.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局部运动。

由于植物器官各部分所受的刺激不尽相同,使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各部分细胞生长速度不同,引起植物某些部分的趋向生长,表现为向性。

植物的向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和向肥性等。

感性运动是植物由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如温度变化、光线明暗、机械刺激等)所引起的局部运动。

感性运动一般可在瞬间完成,这与向光性不同。

如含羞草的叶片在受到外界刺激后闭合;合欢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的张开或闭合。

9.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是一种无管腺,其腺细胞的分泌物不经导管而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其他腺体,如胰岛、甲状腺。

外分泌腺是一种有管腺,该腺体的腺细胞分泌物需通过导管排出到腺体以外的环境中,如唾液腺、汗腺和乳腺等。

10.骨髓和脊髓

骨髓是高等动物骨的结构之一,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质地柔软,富含血管。

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红骨髓呈深红色,由网状组织及充满其中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和少量脂肪细胞构成,是造血原场所。

人在六岁以前,骨髓内都是红骨髓,六岁以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成黄骨髓,但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红骨髓终身保存。

患白血病的病人就可通过骨髓移植进行治疗。

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椎的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一腰椎的下缘。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其功能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传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它是脑与躯干和四肢的感受器、效应器发生联系的本枢纽。

脊髓通过上行纤维束将脊神经分布区的各种感觉冲动传至脑,通过下行纤维束和脊神经将脑发出的冲动传至效应器,从而对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发生反应。

反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来自内、外刺激所发生的不随意性反应,如膝跳反射。

脊髓内具有内脏反射的低级中枢,当脊髓受到损伤时就会引起排尿、排便、发汗等功能的障碍。

11.极体和极核

极体是指高等动物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一起形成的三个小的细胞。

极体最后要退化消失。

极核是高等植物大孢子母细胞在胚囊内先经减数分裂再经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同时的两个细胞核。

两极核的基因型和卵细胞相同,双受精时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结合。

12.质粒、质体和基粒

质粒:

是指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区DNA之外的,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它上面常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如抗药性基因等。

现在基因工程中常用大肠杆菌的质粒作为目的的基因的运载体。

质体:

是指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一些膜围成的特殊结构,分为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白色体是植物细胞贮存淀粉的地方。

基粒:

是细胞内细胞器中的结构,叶绿体上的基粒由许多类囊体堆叠而成,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的场所。

线粒体基粒是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小颗粒

13.自养和自生

自养是自养型的简称,相对于异养型,它们属于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两种方式。

自生相对于共生,是指能够独立生活的生物的特性。

如根瘤菌是共生生物,代谢类型属异养型;圆褐固氮菌是自生生物,代谢类型也属异养型;植物是自生生物,代谢类型属自养型;大多数动物和细菌也是自生生物,但代谢类型属异养型。

*14.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人工建立的种植各种农作物的生态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种植的各种农作物。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整个生产农副产品的生态系统,包括农田中的农作物种植,以及非农田中家畜的养殖等等。

其主要成分是人工种植的农作物和人工养殖的动物等等。

所以,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

15.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是指某些具有能运载物质等功能的蛋白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是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16.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

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的细胞。

细胞分化是指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

结果细胞数目并没有增加。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概念

原因

结果

意义

特性

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的过程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发展的不平衡

(2)细胞核与细胞质发展的不平衡

一般生成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同的细胞

(1)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是单细胞生物的生殖过程

局部性和周期性

细胞分化

同一细胞的子细胞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1)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和完善

(2)组织和器官的修复

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17.脱分化与再分化

脱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是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和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18.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是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于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细胞系是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

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9.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硝化细菌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是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各种反硝化细菌),在土壤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成游离氮的过程。

20.转氨基作用(或氨基转换)与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一种氨基酸的氨基经转氨酶(GPT)催化转移给a–酮酸,形成新的氨基酸。

(该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人和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不能通过细胞内转氨基作用获得。

脱氨基作用是把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也可合成糖类或脂肪。

21.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是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将动物的组织提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等使组织分散成音个细胞,然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再将该细胞悬浮液放入培养瓶中,在培养瓶中培养。

这个过程称为原代培养。

也有人把第1代细胞的培养到传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是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个过程称为传代培养。

22.寄生、腐生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得营养的方式。

如蛔虫与人。

腐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死亡了的生物遗体,分泌物、排出物中获得营养的方式。

如作为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等。

23.转录、逆转录与反转录

转录:

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

逆转录与反转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以RNA为摸板合成DNA的过程。

但逆转录是发生在被RNA病毒侵染的细胞里,如艾滋病病毒、某些致癌病毒侵染细胞后,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病毒RNA为摸板,以宿主细胞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相应的DNA。

而反转录是在生物体外人工合成基因的过程,是基因工程中获得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

即首先把细胞中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分离出来,再以此为摸板反转录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基因。

24.灭菌和消毒

灭菌是用剧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消毒是用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75%的酒精就是常用的消毒剂。

25.DNA突变和基因突变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突变发生在无遗传效应的DNA序列,则不属于基因突变。

26.尿糖、高血糖和糖尿病

在空腹时,血糖浓度超过130mg/dL的人,叫做高血糖患者。

而血糖浓度要超过160mg/dL~180mg/dL时,才会出现尿糖现象。

正常人如果一次食糖过多(相当于200g以上的葡萄糖),由于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偶尔也会出现暂时性的糖尿,而糖尿病患者的尿糖现象是持续性的。

27.培养液和培养基

培养液即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动物细胞,也可培养微生物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培养基一般是指固体培养基,可用于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也可培养微生物以观察其特征或鉴别种类等。

以上过程中,培养液和培养基中都必须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一些特定成分。

而植物个体的培养,既可用培养液也可用培养基,但其中没有有机物。

28.转氨基和脱氨基

转氨基即氨基转换作用,是指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利用原来的氨基酸合成新的氨基酸。

经过该作用,氨基酸的种类增多,即提高了氨基酸的利用率,但氨基酸分子的总数不变。

氨基酸分子经过脱氨基作用后,可形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

含氮部分在肝脏形成尿素,再由肾脏排出体外。

不含氮部分可以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糖类。

转氨基过程和脱氨基过程都发生在组织细胞内。

29.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其细胞最重要的特征是没有核膜,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生生物是指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

30.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

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中心部分,对信号起着分析和综合的作用,可以位于脑或脊髓。

中枢神经是相对于周围神经而言的,包括脑和脊髓。

31.心率和心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其不正常状况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心律中的“律”可以理解成“规律”的意思,包括心率、舒张期、收缩期、心电图等是否正常。

32.向光性和趋光性

向光性是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茎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导致背光一侧的生长快于向光一侧,从而表现出向光性。

趋光性属于昆虫的一种先天性行为—趋性,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包括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等,都与神经调节有关。

33.硝化作用和消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硝化细菌将NH3氧化生成HNO2和HNO3,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消化作用是指单细胞动物在细胞内、多细胞动物在消化道内,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相关的小分子物质。

34.抗原和过敏原

能引起机体产生正常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一般有抗原决定簇、分子量大于1000、异物性的特点(癌细胞可以成为抗原,但没有异物性)。

而过敏原的分子量较小,必须再次遇到已免疫的机体时,才引起过敏反应。

35.基因自由组合和基因重组

基因自由组合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不仅包括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形,还包括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叉互换;以及人类的基因工程技术。

36.糖蛋白、脂蛋白和球蛋白:

三者都是蛋白质。

糖蛋白是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有保护和润滑作用,且与细胞识别有关。

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脂蛋白与脂肪肝和肝硬化有关。

球蛋白是指只由氨基酸组成的简单蛋白质,如抗体。

糖蛋白和脂蛋白的合成场所主要是内质网,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7.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

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

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

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

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8.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是对细胞内的膜结构的总称。

而生物膜系统则是一个包括生物膜在内的结构体系,包括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液泡,内质网,溶酶体等。

39.核孔、胚孔与珠孔:

核孔;细胞内核膜上的小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某些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它进出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

*胚孔;动物胚胎发育到原肠胚时期,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孔道。

*珠孔:

植物胚珠上端珠被未完全闭合而留下的孔隙,是花粉管进入胚珠内的通道

40.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

遗传信息:

指子代从亲代处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发育的讯号,一般指存在于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

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类型的直接信息,存在于信使RNA(mRNA)上,即信使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是翻译的模板。

密码子:

mRNA的单链结构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样的三个碱基叫做密码子。

41.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光能利用率:

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与照射到此地的光能总量的比值;

光合作用效率: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从计算公式比较,两者的分子是完全相同的,而分母不同。

光能利用率的分母要远大于光合作用效率的分母,因为照射到某地的光能有的根本没有照在植物体上,而是照在裸地上,就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光能而言,也不会完全被植物所吸收,有的被叶片反射掉了。

从农业生产上看,我们要提高粮食产量就要设法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其方法是:

总之,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之一,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4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植物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借用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以及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等环节。

植物杂交是指非同株植株即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的过程。

43.胚、胚乳与果皮、种皮:

子房发育成果实时,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都没有参与受精作用,是由母体的体细胞发育而来的。

胚和胚乳则是由双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

这就决定了两者的差别:

胚和胚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父母双方都有关,而果皮和种皮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则完全等同于母本。

44.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相对与真核生物):

就是指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常见的如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而原生生物的细胞器是比较齐全的。

原生生物:

是单细胞生物,所有既不是动物、植物或真菌的真核生物就是原生生物,包括纤毛虫,变形虫,疟原虫,粘菌,浮游生物,海藻和营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游动微生物,如眼虫等。

它们的细胞内具有细胞核和有膜的细胞器。

比原核生物更大、更复杂。

45.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系与细胞株是体外培养细胞的常用术语。

细胞株:

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细胞系:

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

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46.干扰素、抗生素

抗生素:

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干扰素:

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47.生长、生殖和发育:

生长:

是生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生长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发育:

是生物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高等动植物中,是指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过不断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性机能成熟的过程。

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分化。

所以生长是量变,发育是质变。

二者总是相伴而行,相辅相成,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起点。

生殖:

是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

生物体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到一定阶段即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有生殖能力。

生物产生的幼小的下一代个体经生长而长大,经发育而成熟,成熟后再生殖,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48.赤道板和细胞板:

赤道板:

是一个象征性的抽象结构名词,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由于这个平面与纺锤体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的赤道位置,故称为赤道板。

这只是假想平面,并不真实存在。

细胞板:

是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上,由于高尔基体小泡的运动(排列和合并)及纺锤体物质向赤道板集中,最终连成一片形成的一个结构,称为细胞板。

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49.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

是只让溶剂分子透过而不让溶质分子透过的薄膜(如膀胱、玻璃纸、肠衣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

是指气体、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细胞生命活动不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

选择透过性膜的关键是具有选择性,其结构基础是其上面具有各种载体。

由于不同的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细胞膜对物质透过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

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成为全透性膜。

例如细胞膜、液胞膜和原生质层都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50.无丝分裂和二分裂:

二分裂:

原核生物进行的一种最原始的细胞增殖方式。

无丝分裂:

是一种发现最早的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往往发生在真核生物高度分化的细胞中。

例如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

51.渗透和扩散:

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

例如气体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运动等。

就生物而言,扩散作用指扩散物质的运动没有膜作为屏障的分子运动。

渗透:

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作用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例,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方式称渗透吸水,简单地说,通过半透膜扩散作用称为渗透,只不过气体(如O2、CO2等)通过半透膜的现象通常称为扩散作用。

52.激素和酶:

 

激素

性质

有些是蛋白质,有些不是(如固醇类)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产生

内分泌腺细胞

机体所有活细胞

作用部位

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

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受pH、温度等因素制约

53.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

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组成中心体。

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

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54.非编码区和非编码序列:

在原核基因中,有的区段能够编码蛋白质,称为编码区;有的区段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称为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由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DNA序列组成。

真核基因中,也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组成,但比原核细胞复杂。

主要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