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490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docx

江苏专用学年高中地理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学案鲁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用书P67])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

(3)

(4)存在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5)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

②措施

a.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b.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

2.中游地区

(1)优势: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

商品农业基地、制造业基地。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问题:

洪水灾害。

②原因

a.自然因素:

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外排入长江。

b.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

(4)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②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b.搞好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

3.下游地区

(1)优势

(2)突出的环境问题: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②措施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核心应是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一、判断题

1.长江中游河段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  )

2.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缓解华东、华中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

(  )

3.长江上游地区整治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建设。

(  )

4.长江中游地区整治的重点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  )

5.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6.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几率增加

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解析:

选B。

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特别是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

7.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全流域分工协作。

下列属于长江流域上游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A.加高大堤

B.平垸行洪

C.封山育林

D.退田还湖

解析:

选C。

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全流域分工协作,长江流域上游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所以C正确。

下图表示某河流流域范围,读图完成8~9题。

8.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气温

C.降水D.地形

9.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及其流域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区域河段宜开发水电

B.Ⅱ区域河段宜引水灌溉

C.Ⅰ区域内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D.Ⅱ区域内宜发展耕作业

解析:

第8题,图中流域内Ⅰ区域主要是山地,Ⅱ区域主要是平原,二者的差别主要是地形差异。

第9题,图中Ⅰ区域为山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宜大力发展林业,该区域河流落差大,因此宜开发水电;Ⅱ区域为平原地形,宜发展耕作业,河流宜引水灌溉。

答案:

8.D 9.C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学生用书P68]

【合作探究】

 

1.读长江三峡图(见教材P80图4-1-7)和三峡工程示意图(见教材P81图4-1-8),探究下列问题。

(1)三峡坝址为什么选择在三斗坪?

(2)三峡水库蓄水后能够改善长江哪一段的航运条件?

怎么改善?

提示:

(1)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工程建设方面看,该地河面较宽,河中有江心岛,便于施工。

(2)川江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流速减缓。

2.读长江荆江段图(见教材P84图4-1-14),探究下列问题。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荆江段除了河道弯曲外,还存在哪些隐患?

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

(1)长江荆江河段河道弯曲严重,有“九曲回肠”之称,使河流流程加长,流速减慢,水流不畅,从而造成泄洪不畅,容易出现洪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2)从图上看,堤防之内有一些村镇,如新厂、石首等,发生洪水时势必引起行洪不畅。

分洪区内建设有村镇,导致在分洪时不能及时撤离,造成巨大损失。

3.读日益萎缩的洞庭湖图(见教材P84图4-1-15),探究下列问题。

(1)读图,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洞庭湖湖面缩小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危害?

提示:

(1)湖泊面积大幅度萎缩,表现为原来湖边的地区现在已不在湖边了,如图中的南县;原来距湖近的地区现在距湖远了,如图中的公安。

(2)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减小造成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同时对湖区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核心归纳】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为例)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资源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

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依据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现状

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跟踪训练】

长江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位于长江上游的________水电站。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造成长江中游洪灾多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

③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④修建水库、退田还湖

⑤陡坡开荒、围湖造田

(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简述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措施。

解析:

(1)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长江上游地区因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长江中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角度分析。

(3)从防与治两方面分析。

答案:

(1)三峡 落差大 水量大

(2)①③⑤

(3)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控制环境污染等。

      [学生用书P69])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案例展示】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

但是因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清水秀,森林繁茂。

自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

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方法总结】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下表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具体影响。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主要依赖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需水季节变化相矛盾

修建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水文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变化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2.流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

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针对练习】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解析:

(1)根据甲图中M河的位置判断为田纳西河,乙图中N河(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长江。

(2)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3)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从流量和落差两个方面分析。

(4)长江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田纳西河的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

(2)梯级开发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河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的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资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 气候:

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学生用书P71]

 

材料一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国曾是前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材料二 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季

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

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

38%

32%

30%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河流的水文特征。

(3)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4)流域开发及影响。

 

(1)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3)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

(1)地势特点可从地势起伏和倾斜方向角度回答。

(2)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从此角度分析即可。

(3)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机械化、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可结合两地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4)从表中数据可知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特别是农作物耗水量大的夏秋季节河流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结合田纳西河开发的意义回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

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学生用书P71])

 

对点练一 长江上游的开发与整治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金沙江流域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河段的航运价值小于京杭大运河

B.金沙江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华东地区能源短缺

C.水库建设不利影响:

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D.河流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2.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水能开发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金沙江该河段的航运价值小于京杭大运河,水库建设不利影响是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河流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第2题,金沙江主要流经横断山区,该流域处于我国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且区域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小,加之水能开发可能诱发自然灾害等使得水能开发较晚。

答案:

1.B 2.C

河流不同河段优势和存在问题不同,因此开发重点和治理策略不同。

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4.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

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

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

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3题,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可发展水电工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发展旅游业,但其经济落后,资金、技术是其限制因素。

第4题,长江上游地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恢复当地植被。

答案:

3.D 4.B

 

对点练二 长江中游的开发与整治

 

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5~7题。

5.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7.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解析:

第5题,南五洲位于荆江中心,属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成。

第6题,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较缓,河床被上游带来的泥沙抬高,而且上游有大量河水汇入,使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第7题,分、蓄洪区土地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A项禁止开发忽略了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没有考虑生态效益,且对分、蓄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D项工程量过大,不易实施;B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最好。

答案:

5.A 6.C 7.B

 

对点练三 长江下游的开发与整治

 

8.近年来太湖水质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有(  )

①农用化肥、农药排入②工业污水排入

③乡镇企业排污④生活污水

⑤海水倒灌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解析:

选C。

太湖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污染严重。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读宜昌—重庆航道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B.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C.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2.下列无法体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是(  )

A.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

B.高耸的水库大坝可用于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C.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缓解洪水对重庆市的威胁并减轻对鄱阳湖的淤积

解析:

第1题,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三峡库区,险滩被淹没,水流变缓,水深加大,通航船舶吨位增加,通航条件明显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第2题,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中下游地区。

答案:

1.D 2.D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3~5题。

3.乌江流域(  )

A.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C.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4.开发乌江流域应(  )

A.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B.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

C.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第三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D.在中上游退耕还牧,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5.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解析:

第3题,乌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第4题,开发乌江流域应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第5题,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所以C正确。

答案:

3.D 4.A 5.C

(2019·河南十校联考)埃塞奎博河位于南美洲圭亚那中部,纵贯南北。

其发源于圭亚那与巴西交界处的阿卡里山脉西北坡,河流向北流,上、中游多瀑布、险滩,在乔治敦以西20km处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014km。

下图为埃塞奎博河流域水系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据此回答6~7题。

6.埃塞奎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双选)(  )

A.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下降

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自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D.煤炭、锰矿资源丰富

7.埃塞奎博河流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需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退耕还林,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减少污染

D.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埃塞奎博河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流,说明该河流域地势南部、西部高,北部、东部低,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下降;图中自然植被有两种,自然植被分界线以西为热带草原,以东和以南为热带雨林,且面积广大,该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流域内铝土矿和锰矿资源丰富。

第7题,埃塞奎博河中上游流域水能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该河流域资源开发的重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土保持和减少污染的工作。

答案:

6.AB 7.C

8.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的钢铁工业基地名称:

①____________市,②______________市。

(2)图中③是________(最大水电站);④是________市。

(3)该工业地带的能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其人为原因是:

长江上游________破坏严重,降低了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____,降低了湖泊蓄洪、滞洪能力。

(5)为保证此工业地带今后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

人口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