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798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docx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

2、以下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C〕。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4、内环境稳态是指〔B〕。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

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

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C〕。

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D〕。

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E〕。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

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C〕。

A、兴奋性B、生殖C、新陈代谢D、兴奋E、抑制

11、以下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D〕。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

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D〕。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

三、多项选择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CD〕。

2.以下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

〔BE〕。

3.以下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ADE〕。

 

四、填空题。

1、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反应的基本形式有兴奋和抑制。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五、问答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阈电位:

是指能够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的临界膜电位值。

二、单项选择题

2和CO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A〕。

2、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的是〔E〕。

A、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和入胞E、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3.细胞兴奋的标志是〔C〕。

4.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

 A.阈值   B.动作电位C.静息电位  D.反应强度E.刺激强度变化率

5.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E〕。

A.受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载体蛋白E.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6.正常状态下,细胞外分布最多的离子是〔B〕。

++2+-E.Na+和Cl-

7.正常状态下,细胞内离子分布最多的是〔A〕。

++2+-E.Na+和Cl-

8.静息电位的特点〔A〕。

A.细胞内负外正B.细胞内正外负C.细胞内外均为正

—70mV变为—50mV时称〔B〕。

10、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

A、包括上升和下降B、上升是内流,下降是外流C、具有可扩布性

D、随传播距离发生改变E、不会随距离而改变

11.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C〕。

+-+2+内流E.Na+和Cl-

12、产生动作电位下降相的离子流是〔A〕。

+-+2+内流E.Na+和Cl-

13.兴奋-收缩藕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

++2+-E.Na+和Cl-

14、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

+-+2+E.Na+和Cl-

15.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E〕。

16、细胞内的K+向膜外扩散属于〔B〕。

17、某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当电位由—70mv向—90mv变化,称为〔E〕。

A、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

18、某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当电位由—70mv向—30mv变化,称为〔B〕。

A、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

19、以下与极化具有相同意义的是〔A〕。

A、静息电位B、内正外负C、抑制D、动作电位E、兴奋

20、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都属于〔D〕。

A、单收缩B、强直收缩C、不完全强直收缩D、完全强直收缩E、都不是

21、阈电位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B〕。

++2+-E.Na+和Cl-

三、多项选择题

1、K+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有〔BC〕。

2、易化扩散的特点包括〔ACD〕。

四、填空题

1、静息电位的是K+内流形成的。

2、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有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双向传导。

五、问答题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是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二、单项选择题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C〕。

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A〕。

﹢和Cl﹢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A〕。

2+

4、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D〕。

2+

5.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C〕。

126

6.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D〕。

7.唯一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B〕。

D.因子

E.因子

8、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C〕。

A、大于血浆B、小于血浆C、相近或等于血浆渗透压

D、10%葡萄糖溶液E、0.35%NaCl溶液

9、某患者甲状腺素术后伤口不断渗血,考虑可能是〔D〕。

2+ⅧⅢ

10、异型输血一般一次不超过〔C〕。

11、红细胞放在以下哪种液体中会破裂溶血〔D〕。

A.5%葡萄糖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0.9%NaCl溶液

12、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A〕。

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

13、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B〕。

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

14、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D〕。

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

15、O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E〕。

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

16、能与B凝集原混合使红细胞凝集的是〔B〕。

A.A凝集原B.B凝集原C.A凝集素D.A凝集原和B凝集原E.B凝集素

17、能与A凝集原混合使红细胞凝集的是〔C〕。

18、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哪个器官产生〔C〕。

19、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B〕。

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C.球蛋白D.纤溶酶原E.凝血因子

20、急性化脓菌有感染时,显著增多的是〔E〕。

A.红细胞  B.血小板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

21、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凝血因子是〔D〕。

D.因子

E.因子

22、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凝血因子是〔B〕。

D.因子

E.因子

23、血量是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A〕。

A、70ml~80mlB、80ml~90mlC、50ml~60mlD、40ml~50mlE、60ml~70ml

24、大量失血是指失血量占总量的〔E〕。

A、5℅B、10℅C、15℅D、20℅E、30℅

三、多项选择题

1、血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包括〔ACDE〕。

A.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B.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C.维持酸碱平衡

2、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组成包括〔ABDE〕。

Ⅲ〔PF32+Ⅲ

3、关于红细胞的正确说法有〔ABDE〕。

C.主要功能是吞噬、杀菌、参与免疫反应D.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可逸出

E.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ABD〕。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B.凝血酶的形成C.纤维蛋白溶解

四、填空题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浆蛋白分为清〔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和参与生理性止血与凝血。

4、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有铁和蛋白质。

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

五、问答题

1、简述血液凝固的过程有哪些?

答: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搏出量:

是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又称每搏输出量。

2、血压:

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心动周期:

是指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或〔是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二、单项选择题

1、正常成人心率平均为〔A〕。

A、75次∕分B、80次∕分C、90次∕分D、100次∕分E、120次∕分

2、心脏射血发生于〔B〕。

A、心房收缩期B、心室收缩期C、心室充盈期D、等容舒张期E、全心舒张期

3、等容收缩期〔B〕。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关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开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开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4、等容舒张期〔B〕。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关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开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开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5、射血期〔D〕。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关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开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开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6、充盈期〔A〕。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关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开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动脉瓣开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动脉瓣关

7、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E〕。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射血期心室内压C、等容收缩期室内压

D、等容舒张期室内压E、动脉血压

8、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A〕。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射血期心室内压C、等容收缩期室内压

D、等容舒张期室内压E、动脉血压

9、关于心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

A、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

B、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

C、第一心音音调低,时间长;第二心音音调高,时间短

D、第一心音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第二心音在主、肺动脉瓣区听得最清楚

E、一般可听到三个心音

1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证表现在〔C〕。

A、4期B、3期C、2期D、1期E、0期

11、自律细胞有自律性,是由于〔E〕。

A、0期去极化速度B、0期去极化幅度C、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

D、复极化时间的长短E、4期自动去极化

12、心肌兴奋性的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低于正常,〔A〕刺激可能引起反应。

A、阈上刺激B、阈下刺激C、阈刺激D、任何刺激无反应E、任何刺激可反应

13、心肌兴奋性的有效不应期,兴奋性〔C〕。

A、低于正常B、超过正常C、为0D、等于正常E、都不对

14、心肌兴奋性的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B〕刺激可引起反应。

A、阈上刺激B、阈下刺激C、阈刺激D、任何刺激无反应E、任何刺激可反应

15、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关系是〔D〕。

A、房缩期长于室缩期B、整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C、收缩期与舒张期相等D、整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E、心室舒张长于心房舒张期

16、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在〔A〕。

A、窦房结B、房室交界区C、浦肯野纤维D、左心室E、右心室

17、窦房结称为心脏的起搏点的原因〔E〕。

A、0期去极化速度快B、动作电位无明显平台期C、3期复极化快

D、动作电位幅值小E、4期自动去极化快

18、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B〕。

A、心率B、心排出量C、中心静脉压D、动脉血压E、静脉回流量

19、心室收缩,血压升高,最高值称〔B〕。

A、舒张压B、收缩压C、脉搏压D、平均动脉压E、脉压

20、心室舒张,血压降低,最低值称〔A〕。

A、舒张压B、收缩压C、脉搏压D、平均动脉压E、脉压

2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B〕。

A、外周阻力B、足够的循环血量充盈C、大动脉的弹性

D、血流动力E、以上都是

22、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是〔D〕。

A、保持血管充盈B、保持静脉回流C、防止血管硬化

D、保证器官的血液供给E、减轻心肌前负荷

23、微循环的总闸门是指〔A〕。

A、微动脉B、后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真毛细血管网E、微静脉

24、微循环的后闸门是指〔E〕。

A、微动脉B、后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真毛细血管网E、微静脉

25、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是〔B〕。

A、淋巴液回流B、回收蛋白质C、吸收脂肪重要途径

D、具有组织灌流作用E、清除组织中的细菌具有防御功能

26、心输出量是〔C〕。

A.一次心搏由两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B.每分钟由两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C.每分排出量=心率乘×每搏量D.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的心排出量大

E.麻醉情况下心排出量增加

27、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错误的选项是〔B〕。

A.心肌的前负荷相当于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血量

B.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减少

C.临床输液要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防止发生心肌前负荷过大而出现急性心力衰竭

D.心肌的后负荷是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即动脉血压

E.同等条件下,心肌收缩性增强,搏出量增多

28、关于动脉血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

A.舒张压是心室收缩时动脉压升到的最高值

B.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到最低值称为收缩压

C.大动脉弹性是形成动脉压的前提

D、心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遇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2个基本因素

E.足够的血量对动脉血压具有缓冲作用

29、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在〔D〕。

A、脊髓B、大脑皮质C、脑桥D、延髓E、都不是

30、心电图纸上,每一横格代表,每一纵格代表〔A〕。

A、0.04s,0.1mvB、0.01s,0.4mvC、0.20s,0.1mv

31、关于减压反射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A、属于正反馈B、属于负反馈C、通过反射活动可使动脉血压降低

D、防止或缓冲动脉血压的搏动E、能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32、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

A、心交感中枢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迷走中枢可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C、交感缩血管中枢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D、交感神经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E、迷走中枢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3、组织液生成的有效率过压,正确的选项是〔E〕。

A、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有效滤过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

C、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D、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34、关于中心静脉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

A、是指右心房和大静脉的血压B、可反映心脏的射血能力

C、可反映及静脉回流速度D、是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指标

E、正常值为4~12mmHg

三、单项选择题

1、具有4期自动去极化功能的结构是〔BCD〕。

A、心房肌B、窦房结C、房室交界区D、普肯耶纤维E、心室肌

2、心肌自律细胞〔ABCE〕。

 

3、关于心排出量的表达,错误的有〔ACD〕。

 

4、参与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有〔ABC〕。

+2+C.Na+D.Mg2+E.Cl-

四、填空题

1、外周阻力是指血流在小动脉和微动脉所遇到的阻力。

2、心电图的P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3、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心室的心动周期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5、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于Na+内流形成。

6、中心静脉压是监测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参考指标

7、第一心音到第二的时间为心脏的收缩期,从第二心音到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时间为心脏的舒张期。

五、问答题

1、动脉血压形成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

〔1〕动脉血压形成有:

1〕一个前提:

足够的循环血量充盈

2〕两个因素:

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血液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

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

〔2〕影响动脉血的因素有:

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2、影响心脏排血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搏出量:

1〕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前负荷〕

2〕动脉血压〔后负荷〕

3〕心肌的收缩力

〔2〕心率

3、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心收缩力

〔2〕重力和体位的改变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4〕呼吸运动

第五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每分通气量:

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肺活量:

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二、单项选择题

1、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

A、胸膜腔的密闭性B、两层胸膜之间有浆液C、呼吸肌收缩

D、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E、肺内有外表活性物质

2、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B〕。

A、缺O2B、一定浓度的CO2C、NaHCO3D、一定浓度的H+E、HCO3-

3、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C〕。

A.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B.呼吸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成

C.生理条件下,胸膜腔内压均高于大气压

D.胸膜腔负压可以维持肺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机体在新陈代谢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PO2降低,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A〕。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5、Pc02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B〕。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6、H+浓度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A〕。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7、能较好的评价肺的通气功能的是〔B〕。

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肺泡通气量D、潮气量E、残气量

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C〕。

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肺泡通气量D、潮气量E、残气量

9、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D〕。

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肺泡通气量D、潮气量E、残气量

10、以下呼吸的过程,错误的选项是〔B〕。

A、吸气初:

肺内压﹤大气压B、呼气初:

肺内压﹤大气压

C、吸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D、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E、都不对

1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指〔B〕。

A、肺内压和大气压之差B、呼吸运动C、肺的弹性回缩力

D、肺泡外表张力E、胸膜腔内压

12、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指〔A〕。

A、肺内压和大气压之差B、呼吸运动C、肺的弹性回缩力

D、肺泡外表张力E、胸膜腔内压

1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C〕。

A、平静呼吸的吸气B、深呼吸的吸气C、平静呼吸的呼气

D、深呼吸的呼气E、都不是

14、正常呼吸形式是〔D〕。

A、腹式呼吸B、胸式呼吸C、人工呼吸D、混合式呼吸E、用力呼吸

15、关于胸膜腔内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

A、通常情况下呈负压B、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C、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D、有利于肺的扩张

E、气胸是负压增大

16、关于肺泡外表活性物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

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可减小肺的弹性阻力C、使肺扩张,保证肺通气

D、防止肺水肿的发生E、可增大肺泡外表张力

17、肺泡通气量是指〔C〕。

A、每分钟吸入的气体量B、每分钟呼出的气体量

C、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量D、尽力呼吸时,每分钟吸入的最大气体量

E、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8、呼吸的基本中枢在〔B〕。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质

19、呼吸的调整中枢在〔C〕。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质

20、肺活量等于〔C〕。

A、潮气量+补呼气量B、潮气量+补吸气量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残气量E、潮气量+功能残气量

21、有关顺应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C〕。

A、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B、容易扩张,顺应性越大

C、与肺的弹性阻力呈正比关系D、肺炎、肺水肿时会减小

E、都对

22、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选项是〔B∕C〕。

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呈反比B、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呈正比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换气D、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不利于换气

E、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的分压差高低有关

23、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B〕。

A、物理溶解B、氧合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以上都不是

24、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C〕。

A、物理溶解B、氧合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以上都不是

三、单项选择题

1、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B〕。

A延髓B脑桥C中脑D脊髓E大脑皮质

四、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

五、问答题

第六章消化吸收

一、名词解释

1、胃排空:

是指胃内容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或〔是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