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844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4.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ocx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保密★2年

申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二○○九年十二月

保密★2年

Adissertationsubmittedto

TongjiUniversityinconformitywiththerequirementsfor

thedegreeofMasterofPhilosophy

TheResearchOfTheDesignforThePublicSpaceofTheLargeRailwayStation)

 

December,2009

书脊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XX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摘要

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和铁路客运站建设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特大型客运站。

公共空间作为特大型客运站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关系客运站的使用情况,也关系到以旅客对于整个城市的印象与归属感。

公共空间是反映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

探求和分析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的特征,并寻求合理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文章首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概括性总体研究。

包括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三方面。

并通过比较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异同,以此得出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特点。

随后对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及结构组织做了具体分析。

接着选取了全国的3个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其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结构组织、空间模式,与其他功能系统的关系,得出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

然后结合上述案例分析,从人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物质因素三方面得出了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整体性、开放性、不定性、主题性的设计原则。

最后对公共空间的量、形、界面、联系、标识与导向几方面对案例进行定量、定性比较和类型归纳,总结出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案例研究,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ABSTRACT

Atpresent,China'srailwaytransportandrailwaystationisfacinganunprecedentedperiodofgreatdevelopment,especiallythelargeoneswhichmakeanimportantroleinthecity.Thedesignofpublicspacewhichplaysanimportantpartinthelargerailwaystationjustbehindthetrafficorganizationfunctionimpactsnotonlytheuseoftherailwaystationbutalsoforthepassengers.

First,thedissertationhasasummarizedandgeneralresearchaboutthementionedtopic;includingthelargerailwaystation,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andpublicspaceof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TheresearchoncharacteristicofthePublicspaceisbasedoncomparisonbetweenthepublicspaceofe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andthecity.ThenfollowsthedetailedanalysisforthecomponentsofthePublicspacefor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anditsorganizationstructure.

ThenextPartisthesurveyon3oftherelativelymaturedlargerailwaystationarea:

theanalysisoncomponentofthePublicspace,organizationstructure,spaceandtherelationshipwiththeotherfunctionsystems.

Then,incombinationoftheanalysisfortheabovetopics,raisestheinfluencefactorforthepublicspaceof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including:

humanfactor,socialandeconomicalfactor,physicalfactor.Raisethedesignruleofintegrity,openness,inconstancyandmotiffromthePointofurbandesign.

ThelastisconclusionofthecharacteristicanddetailedarchitecturedesignmethodforthePublicspaceof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basedonthecomparisonandstyleinductionofcases.

KeyWords:

Thelargerailwaystationarea;PublicSpace;ResearchandAnalyze;DesignRule;DesignMethod.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缘起

城市客运交通由多种交通方式构成。

人们的出行,往往是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过程。

对比于水运(海运、河运)、汽车、航空等客运方式,铁路客运因其安全、速度、运量、分布面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而被广泛选择。

但铁路客运带来了庞大的客流,尤其是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一票难求、人群拥挤、设施服务不完善等因素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巨大的客流量的形成直接来源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大城市吸纳的大量外来人口,以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出行需求的绝对增长,但是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运输能力相对不足,是影响出行效率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国的传统习俗、休假制度等对这一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1.1我国日益发展的火车站建设,来源:

互联网

我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2020)》和铁路跨越式发展规划中,客运专线设置方案作为解决当前运输能力不足和运输质量不高的有效办法,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目前已经按照规划如火如荼地展开,“客货混跑”这一制约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解决之后,铁路客运站作为联系客流和铁路的门户,将在城市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塑造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铁路客运站作为主要的交通建筑类型之一,从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

从铁路客运产生,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国家大规模发展客运业务,再到20世纪60年代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影响到运输方式和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进而影响到铁路客运站的建筑形态和内部空间组合,以及客运站周边地区的城市形态。

同时,除了铁路运输技术本身,建筑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的进步也对客运站建筑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图1.2世界铁路旅客数量统计,来源:

互联网

我国是铁路运输大国,据铁道部统计中心2007年3月15日公布的《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至200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发送量288285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发送量125656万人,比上年增长8.9%,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着中国铁路跨越式的发展,每年全国均有大量的客运站新建和改扩建工程。

图1.3拥挤的旅客,来源:

互联网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铁路大国还不是铁路强国,尤其是铁路客运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典型的“高低并存,以低为主”,既有比较先进的运用现代技术的在建高速和己建成的准高速线路,也有仍然大量存在并占目前我国铁路总里程绝大部分的普速线路。

同时,由于许多其他因素,诸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原因的影响,决定了由此带来的客运状况复杂,问题繁多且矛盾重重的现状。

基于这种现状下的客站建筑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绝不仅仅再是平面布局和流线关系。

深入地探寻和思考,会发现许多需要在设计中迫切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从铁路客运站的设计上说,作为疏散节点,应该考虑怎样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疏散客流。

许多发达国家的客运站没有大型候车厅,没有大型售票厅,就是出于对这一基本原则的实现。

以各种大大小小的候车室为中心建立客运站,很容易使客流在客运站这个节点无限制集结,造成栓堵,滋生不良社会问题,增加管理负担,也不利于运输正点率的提高。

1.1.2研究的目的

面对高速铁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关于它们的研究近两年也成为热门,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交通与商业空间方面,或者把它概括进城市结构大体系中。

而笔者身处中国这个交通建设发展最迅猛的国家,因而得以对己建成或在建中的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有最直观的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了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存在的诸多不足。

而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却几乎尚未涉及。

另一方面,国内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可以说举不胜举,然而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广场、公园、街道等独立的公共空间,对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层面的公共空间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决定以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的对象。

1.1.3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相应的火车站地区及其公共空间作为物质载体,使研究具有了必要性,现状的火车站地区公共空间不足使研究具有了现实性。

国内对火车站地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使研究具有了开创性。

1.1.4相关研究

1关于特大型火车客运站的研究

由于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地区点突出的交通性质,对其对研究与认识往往容易停留在“交通”这一层次上,速度与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

部分著作如《交通枢纽与港站》(胡列格、刘中、杨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潘海啸、杜雷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加藤晃、竹内传史编著江西省城市规划研究所译),《现代铁路旅客站规划设计》(于文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将其研究的范畴集中在城市交通的功能性上,而且其空间范围常常界定于轨道线、站房、集散广场等有限的建筑要素

2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简·雅各布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出的论点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我们研究雅各布的观点显示着对人的高度重视和“人”的意识的重新觉醒,这是研究火车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必须的立场。

罗伯特·克里尔在《城市空间》一书中,从类型学的角度,将城市空间归纳为三原型并以变形、融合、重合、集合、切除、变角等方式演变为更多样空间,给后来的研究以类型学启示。

芦源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提出了许多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并深入分析了其要素、设计手法及空间秩序的建立,提出了“逆空间”、“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空间秩序”、“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概念。

书中提到的外部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日趋完备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提供了客观的物质载体,但同时也存在着刻板的功能分区和非人性的大尺度的设计缺陷。

随着新一轮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到来,对于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研究也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在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研究上,我们往往更为关注规模、交通性和效率,却在大部分情况下忽略了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使用者的一个重要需求——对于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的需求。

同时目前国内外对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研究较为透彻,然而却较少对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有着集中而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日益强调特大型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在特大型客运站地区设计出具有人性化的规模、流线、边界以及标识性的公共空间将至关重要,而这点恰恰在目前的研究中尚属空白,因此笔者打算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将来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1.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以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包括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组织结构、公共空间与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其他功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1.2.2研究方法

1论文研究框架

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因此首先对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及创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相关概念及特点进行了概述,为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的研究作铺垫;接着从理论上分析了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结构组织及空间模式,形成了对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的概念上的认识;之后对国内较为成熟的三个案例加以调研,分析其公共空间的现状及特点,比较其异同,得出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主要影响因素及设计的启示。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空间设计手法。

2论文研究方法

1)类型学的方法:

“类型学”在现代词汇中更加强调其方法论的特征,是当代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的许多观点与结论都是通过对案例的类型学的总结得出的。

2)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研究学习与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建设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系统分析特大型客运站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各个方面,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为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同时,在论文的前期准备和写作过程中,笔者还对中国很多特大型客运站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精心选择了3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搜集了第一手资料,包括图片、照片、调查报告等。

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也尽可能的抽时间考察。

3)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对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公共空间的研究中,以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设计方法论、城市设计学为主要的理论支撑点,还涉及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4)对比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是说明问题,得出结论的重要方法。

在文献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将不同案例通过分析比较,提炼出相同的研究要素,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得出准确的结论。

本文的中的很多论述都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特大型客运站地区的比较来完成的。

重庆站地区

北京西站地区

地区

南京站地区

结语

导向与标识

空间的联系

空间的界面

空间的形

空间的量

阐释课题概念,说明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背景,引出研究问题分析研究背景,’引出研究问

绪论

组成及结构

定义

相关概念

相关概念及论述

案例研究

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

公共空间的整体控制

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

3论文结构图

第2章相关概念与论述

2.1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综述

2.1.1特大型铁路客运站概念

铁路客运站在铁道交通定位为只供旅客服务的车站,有别于其他专业车站,如货站、编组站、危险品站和混合型车站,一般设于大中型城市。

根据其旅客的最高聚集人数分为四种,其中最高聚集人数在10000人-20000人的为特大型,2000人-10000人的为大型,600人-2000人的为中型,50人-600人以下的为小型。

[1]

2.1.2特大型铁路客运站发展历史

图2.1米兰火车站,来源:

互联网

建造铁路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运送货物,运送乘客是后来才有的想法。

19世纪40年代,乘客运输的潜能才被挖掘出来。

人们需要建设一个可以等车,有干净休息室能够躲避风雨的车站,直到这时铁路客运站的建设才日趋成熟。

在当时许多主要的客运站里,都修建了站台棚用来为乘客遮风挡雨,站台棚修建的够高才能使烟和蒸汽从等车乘客的上方排走。

车站建筑还为车站工作人员提供住处,而且,大多数的车站还提供带火炉的候车室。

通常,重要的客运站都会为转车的旅客提供豪华的旅馆以及就餐场所。

随着火车速度的提升以及附加了更多的卧铺车厢和餐车,这些一流的车站建筑逐渐废弃不用了。

图2.2伦敦车站,来源:

互联网

在伦敦车站、波士顿车站(1837年)、帕丁顿车站(1838年)、滑铁卢车站(1848年)等重要车站中都有为长途旅客提供食宿的地方,而且还建有储藏货物的仓库。

欧洲其它比较重要的车站还有科隆车站、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和莱比锡车站。

19世纪后期,随着铁路客运量的迅速增大,客运站的建设也日趋成熟,站房的室内功能亦划分详细,等级有序,形成了以大跨度的结构覆盖站台和路轨,并以华丽的候车大厅为主体的布局模式,此时商业功能开始进入了客运站的内部空间,如法国巴黎的法兰克福总站,华盛顿总站和意大利的米兰中央车站。

图2.3华盛顿火车站,来源:

互联网

美国车站的发展模式与欧洲不同。

美国是在火车站周围发展城市,而不是在城市周围修建火车站。

早期许多重要城市的车站都是较矮小的建筑。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希望通过客运站来展示他们的城市,这就使得这些矮小的建筑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

作为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修建了一个与它的地位完全吻合的火车站,一个长234米,宽105米,用花岗岩建成的白色建筑物。

现在,这个车站的大部分地方已经变成了大型购物中心,但余下的部分仍作为车站。

这一时期客运站内部空间在学院派形式主义思潮的引导以及欧美大国思想的主导下,强调纪念性和宏伟性,往往采用大跨拱顶覆盖的模式,空间虽然统一完整,但是也有光线暗淡,噪音巨大的缺点。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方面受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此期间内欧洲城市交通的发展和火车速度的提升,客运站有从“候车式”大厅向“通过式”大厅的转变,分等级候车向统一大空间转变的趋势,所以这一时期的客运站内部空间追求简化、紧凑和高效率的功能性,摆脱了早期繁琐的空间划分和细部刻画,如新新那提中央站、罗马第二总站和纽约第二总站。

早期巨大浮夸的前工业陈腐老调此时已让位于空间的人性化。

即使是老站如英国古都的老站跨棚里,也建起了小巧的咖啡、酒吧等商业休闲空间。

随着连接欧洲各大主要城市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火车站在城市生活中扮演了日益增强的作用,同时使旅客对火车站各项设施的便利与延伸性依赖更大,因此促使许多欧洲都会的大型火车站不惜投注大笔资金,大刀阔斧地进行整修或翻新,通过整合各项资源,大幅改善与提升都市的环境质量。

除对原有火车站进行改建外,欧洲各国还积极建设综合多种交通工具和功能的大型铁路交通枢纽,如德国柏林雷特火车站、法国戴高乐机场高速火车站、马赛滨海火车站、普罗旺斯高速火车站等。

这些颇具规模的欧洲城市火车站提供的商业服务,除了一般的传统服务项目如淋浴、厕所、行李寄存、租车、电信、旅客服务中心、外币汇兑、行李推车、书报摊之外,更有其他的便利设施与贴心服务。

因此,今日的欧洲火车站已不只是交通枢纽,而是都市生活的核

图2.5里尔欧洲之星火车站,来源:

互联网

图2.4戴高乐机场高速火车站,来源:

互联网

心、城市的心脏。

图2.6老北京火车站,来源:

互联网

我国铁路客运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1876—1948年:

这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开创时期和发展缓慢时期。

这期间内比较重要的客运站有京汉铁路的起点站北京火车站,终点站汉口大智门车站,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火车站,中原商业中心郑州火车站,以及青岛火车站、杭州火车站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些早年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建筑物已经承载不了运送旅客的重任,已逐步退出铁路运输的舞台,但是作为历史性建筑仍然在城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如大智门车站计划改建为武汉车站历史博物馆,青岛火车站也于1991年完成了改建。

早期铁路运输量小,因此在空间规模上,这些客运站难以与现在的大型客运站相比。

2)

图2.7北京火车站,来源:

互联网

1949—1978年:

此时我国铁路网的骨架已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桥梁,客运站也有了大型化的发展趋势。

北京站是此期间内最早建成的大型客运站。

1958年1月开工,当年9月竣工。

车站主楼建筑面积约4.67万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为12,000—15,000人。

设有自动扶梯,6座站台,12条股道,站前广场4万平方米。

此期间内重要的铁路客运站还有南京站、武昌站、广州站等大城市省会客运站。

3)

图2.9沈阳北站(改造后),来源:

互联网

图2.8广州东站,来源:

互联网

1979—1999年:

此期间内铁路运输能力增强,客运站建设速度加快。

1982年5月成都新站开工,1984年10月建成,车站大楼建于原站旧址,站前广场2.84万平方米。

1984年西安新站开工,1985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工,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1984年9月上海新站开工,1987年12月开通使用,站舍面积约4.5万平方米,候车大楼横跨站台之上,全站共有7座站台,15条股道,共计9万平方米。

1987年天津新站开工,1988年10月1日开通使用,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车站中央为直径40米的圆顶大厅,外部设钟塔高70米,站台6座,股道11条。

1986年11月沈阳北站开工,1990年12月22日建成,站房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有自动扶梯及高架候车室。

进入90年代,随着大规模列车提速和线路运营的调整,又先后完成了沈阳北站、长春车站、郑州车站、南昌车站等大型或特大型车站的改造,以及了广深高速线路上的广州东站、深圳站的建设。

4)

图2.10上海南站夜景

2000年至今:

跨入21世纪,先后进行了南京站、福州站、昆明站、海口站、广州站、大连站、上海二客站、武昌站等车站的改造设计,同时也完成了上海南站(AREP+上海华东建设设计院)、新武汉站(AREP+铁四院)、北京西直门车站综合体(AREP+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