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4963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docx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毛概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业

调研名称:

闽南古厝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调研类别:

一般类别

一、闽南古厝简介…………………………………………………3

二、选题依据

选题背景………………………………………………………3

选题意义…………………………………………………………4

3、可行性分析………………………………………………………5

四、研究思路和方向…………………………………………………6

五、调研过程…………………………………………………………7

六、调查结果

访谈结果与分析………………………………………………8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10

7、研究结论…………………………………………………………13

8、我们的建议………………………………………………………15

九、附录………………………………………………………………17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一、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

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

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二、选题依据

(1)选题背景:

1、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

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宗族文化。

现在的古厝也仍然发挥着这样的作用,许多已经移居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的闽南人,因挂念古厝上的祠堂,在老去之前仍会回到家乡看望。

四周封闭式闽南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

一般来说,一进为门厅,二进为迎客厅或祖先牌位厅(闽南人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厅两侧居室和后落均住人,有一定的私密性,外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

门外有一排木桩,由于古代女子不得“抛头露面”,因此用其来遮掩女性,这也是古代男女尊卑的体现。

进前有左右两厢房,一般用作厨房和储存草料工具等。

进两旁外侧,通常各建一条狭长的房子,称为"护厝",也叫护龙。

厅堂多为三间七架(间,面宽的单位;架,进深的单位),间架多寡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进与护厝之间有过水廊连通出入,结构完整。

大门进去,有前院,深井(闽南语译过来的,和表面意思不一样,指的是天井,采光的一个地方)两边是护廊,穿过天井就是正厅,左右是东西两厢,是正房。

大厅后面就是后院。

闽南古厝都有两个“飞檐”,上面常雕有龙、凤等形象,其雕刻精致。

在这些古厝中还存有一些着名的“豪华”古厝,如果杨氏古厝、王式古厝、宏琳厝……

(精致的雕刻让人赞叹)

(在厝内的厅廊间有金箔木雕花)

2、建筑遭受破坏:

古厝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是闽南文化的杰出代表。

古厝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建筑精美的古厝散落乡间,不为人知。

一方面,由于政府能力和资金的缺陷以及认识的不足政府并不重视古厝的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古厝属于私人财产,政府无法直接干涉,并且大部分古厝拥有者对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差,往往忽视对古厝的维修机保护。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新兴建筑业体系的日臻完善,一些掌握古代建筑技术的民间艺人、泥水师傅、木匠师傅、绘画师傅的老化、衰亡。

将造成具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汉体式”闽南阳宅建筑文化不知不觉的消失。

(摘自—闽南古建筑概述理论)这样的情况下,对古厝的保护与闽南文化的传承带来很大的不利。

(2)选题意义

1、古厝“申遗”:

继2008年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县土楼申遗成功后,闽系红砖建筑捆绑“申遗”也正在进行中。

但令人担忧的是,红砖古厝的“申遗”之路将是漫长而久远的一是古厝和土楼两者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活的建筑文化,都是多地地捆绑“申遗”;二是由于古厝保护不力等客观原因,这都给古厝“申遗”带来不利。

在古厝“申遗”的背景下,对闽南古厝的保护以及开发是对古厝“申遗”的支持。

2、中国仅存的传统古建筑之一:

闽南古厝不可不说是中国古民居的奇葩,它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统、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从闽南古厝的建筑上看,其红砖红瓦、燕尾山墙,细处的精美雕刻和壁画,还有以土、木、石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与当代的水泥钢筋建筑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古大厝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气息是当代人们考察的价值所在。

这也正是闽南古大厝值得保护与开发的方面。

只有对闽南古厝的保护和开发才能使它的价值和蕴含文化永存。

3、可行性分析:

1、建筑文化遗产优势:

闽南古厝作为中国的一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

保护和利用好文化建筑遗产是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我们应该保护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

而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推动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

所以闽南古厝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应当给予保存和维护,使古厝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力量。

古厝将会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让更多的后人通过它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

2、调查地优势:

福建作为我自然文化遗产大省,建国以来福建省的自然文化遗产事业得了很大的发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全省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体系。

福建省的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体系是建国后经过半个世纪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的,福建的遗产保护事业在全国开始得较早,遵照国务院《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神福建省人民委员会确定第一批56个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57年,福建成立了我国第二个自然保护区“万木林保护区。

1978年后福建遗产事业进人了新阶段,事业规模快速扩大遗产体系逐步建立,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旅游风景区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从无到有,尤其是自然保护区在“早划多划先划后建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方针下数量迅猛增长规模居华东地区之首。

四、研究思路和方向

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是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闽南古厝也踏上“申遗”之路的背景下,研究闽南古厝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为闽南古厝今后的保护和开发方向提出我们见解和建议。

希望为闽南古厝的发展献一份力。

(一)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随着近代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代替了古厝的存在。

大多闽南古厝都在经受着风雨的侵蚀。

闽南古厝的现状到底如何?

我们将深入了解闽南古厝的现状、古厝今后发展的外部优势以及其如果要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主要障碍。

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建议。

(二)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我们针对闽南地区和非闽南地区的人士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一方面调查

古厝在闽南人民中的影响度如何?

闽南人民是否真正了解古厝蕴含的文化?

是否有传播和弘扬闽南古厝文化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针对非闽南地区人士进行调查,了解闽南古厝在非闽南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度,寻找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及方向。

(三)数据分析

在对各方的调研完成后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筛选、整理、分析,并根据现实状况,建立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闽南古厝发展的潜力和方向,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见解和措施的回归模型。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法叙述

本次调查过程我们采用结合调查问卷、电话访谈和个案访谈的方式。

我们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两大大群体—闽南地区人士及外省人士,通过这两大群体调查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为古厝的保护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主要以闽南地区和武汉地区高校、社会人士为主;电话访谈主要针对闽南地区的政府人员、闽南古厝私有者、闽南博物馆人员和一些老者,通过访谈了解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个案访谈我们选取的与闽南古厝相近的福建土楼“申遗”成功的案例。

主要步骤包括:

文献参考—问卷设计—发布问卷—电话访谈—收集问卷和访谈结果—资料处理—撰写报告

(二)调查过程

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时间:

5月5日——5月8日

为充分做好本次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首先到图书馆进行了对于闽南古厝的历史文献的收集,同时通过网络等等形式力求找出最全面、最具体的相关史实。

在将所得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与讨论后,我们精心设计出了一份问卷。

2、电话访谈与记录

时间:

5月10日——5月12日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特别针对一些较为专业的问题进行了电话访谈,对象主要为闽南地区的政府人员、闽南古厝私有者、闽南博物馆人员以及当地的老居民。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准确掌握当今闽南古厝的现状,实际了解到对于保护古建筑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时间:

5月12日——5月21日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各教学楼发布了纸质问卷。

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问卷星”网站、微博、人人等多媒体载体在网络上进行了同步问卷调查。

并多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图像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表现当今大众对于保护古厝的认识与看法。

4、资料集成与整理

时间:

5月22日——5月25日

在结束调查与访谈后,我们对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最终得出完整的资料合集。

5、完善调研报告

时间:

5月25——5月30日

我们成员对本次调查进行了汇报总结,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本次实践调查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与反思,最后完成整改并形成报告。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采访背景

闽南古厝今后的保护与开发需要以当今现状和不足为基础,因此我们小组决定通过电话连线泉州地区的相关政府官员、博物馆工作者、民间老者,来了解目前的状况。

并且要保护与开发古厝必须倚助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这两大群体,为此我们想通过采访来了解这二者对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有利和不利。

(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政府在保护和开发古厝上有利的措施?

1、(泉州南安市码头镇书记***)如我们所知的,目前福建省正在为闽南红砖

古厝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申遗”这一举措,势必将有一批被遗忘的

红砖古厝,得到更好的保护,重焕活力。

2、正是有了“申遗”项目,上级政府拨款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古厝的维修和

保护提供了物资条件,现在一些遭到破坏的古厝已经慢慢地得到重修。

3、泉州南安市文管办副主任***认为,闽台有望联手“申遗”,而一旦成功的

话就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建立两岸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和方式,这就会给

今后闽南古厝的保护和开发带来很大的好处。

“首席总建筑师黄汉民也认

为,闽台本就是一家,既然跟脉相连,就必须整合资源,共有的文化才能

完好延续。

--摘自人民网”

·政府在保护和开发古厝上的不足和局限?

1、现在闽南地区的大部分古厝分布都很零散且没有规则,一来给寻找的时候

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二来给施工的时候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增加维修成本。

2、闽南的古厝许多都是属于大家族(好几代家庭组成)所有,若政府想要开

发古厝的话,就必须得到物主的同意,但是往往不能得到物主的统一意见

(大多闽南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根源”,因此不愿让其有任何改动)

3、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来保护古厝,但缺乏统一的保护机

制和机构,政策在实施上容易产生偏差,往往力道不足,不能真正和全面

的保护古厝。

·古厝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会是怎样的?

一方面,当然是“申遗”工作的继续,若能“申遗”成功,为古厝的保护和开发也会带来更加实质上的好处;另一方面,在开发上,我们要对现有的古厝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改造,使古厝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政府必须建立一个专门保护和古厝的专门机制和机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才能有效做好保护和开发古厝的措施。

2、“古厝的保护和开发要遵从科学合理的原则,才能使闽南古宅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延续,像九一街‘鬼屋’重获新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对于闽南古大厝的生态问题,从事多年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提出这样的建议和观点。

——摘自人民网

3、在进行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同时,保存和保护好古厝这一闽南文化的载体。

有了这么多的物质载体,还要将闽南精神生活文化引入其中,例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戏曲资源和本地小吃,通过现场表演的方式,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

4、保留古民居,以一种商业形态使古厝获得“新生”。

采取‘修旧如故’、‘新旧结合’、‘全新建筑’的三种建筑理念对古民居进行改造,古民居的外观将得到还原,而室内功能将得到重新利用,古民居内部,将是一个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格调的新空间。

可以邀请肯德基、国美、沃尔玛、凤皇堂、阿度台湾特色茶餐厅、德氏咖啡馆等品牌商家加盟,并使其经营模式与古厝建筑相适应,消费者逛累了可以休憩,喝上一杯咖啡,同时欣赏厦门独具特色的闽南红砖厝古民居,这样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相结合,就可以充分挖掘闽南古厝的休闲旅游价值。

(2)采访记录和分析——社会公益组织

1、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财富值急剧增长,间接地带来了中国的社会公益不断发展。

到2009年,中国的基金会已达到了1843个,慈善捐赠已达到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元GDP的%。

由此看来,闽南古厝今后的保护和开发,社会公益组织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谷歌举办“益暖中华”公益活动,通过给大学生一个平台,让大学生提出项目,而由谷歌提供资金实施。

这样的活动给许多更多亲近社会并且怀有一颗公益之心的机会,去真正实施他们的梦想。

2、因此我们采访到今年我们学校通过谷歌“益暖中华”的小组。

他们的项目是保护和传播“闽南南音”。

他们说,“通过这一次谷歌的支持,在闽南地区开展对闽南南音的传播,将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南音文化,而且也有促使政府和群众提高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

(2)采访记录和分析——民间老者

·闽南大厝与现今的“钢筋水泥”的区别在哪?

古厝从来就不只是普通意义的居住房子而已,除了居住以外,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它是维系几代人、一个家族血亲关系的纽带。

另外它不同现今的钢筋

水泥材料,它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都是与现代不同的,并且具有文化历史价值。

·闽南大厝的现状如何?

一位孤独地住在古厝里的老人家如是说“现在的古厝基本上都没有人居住,很多是处于荒废状态的,这些房子若是真的荒废了,以后也建不出这样的房子来了。

也是因为这样现在的许多孩子都不了解真正的古厝,都住惯了现代房子,也不认识古厝不了解古厝了。

并且由于现今许多古厝无人看管,不仅常年遭受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古厝中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都被小偷盗走。

(3)采访总结

这次的采访,给了我们小组成员很大的启发。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了闽南古厝现状种种。

从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老者的口中,让我们对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有了更多的了解。

了解古厝目前的遭遇、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外界优势和不足。

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为下一步提出古厝保护和开发的解决措施奠定基础。

虽然在这次采访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由于成员的课业繁重,和被采访者的时间问题,但是我们终于还是挤出了每周五的时间采访到了每一位目标者。

得出了我们的采访结果。

2、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我们组将所制作的问卷调查表放置于网上“问卷星”网站,发布问卷。

一份是针对闽南地区的问卷调查,另一份是针对非闽南地区的。

最终我们分别收到了301份和396份问卷结果。

(1)在对非闽南地区的调查中,参与人中有%的人完全不清楚闽南古厝,甚至是没有听闻过。

有%的人知道一点闽南古厝,而只有%的人是比较了解古厝的建筑结构和文化,非常清楚的人没有。

说明了闽南古厝的闻名程度之限于厦漳泉闽南地区,而在这些非闽南地区并不为人所知。

但在下一问题“您认为是否有必要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吗?

”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人同意将古厝文化传播出去为人们所熟知,只有%的人不同意。

因此将古厝这一建筑及其古厝所蕴含的文化传播出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而在针对闽南地区人们的另一份调查问卷中,“您对闽南古厝及其它所蕴含的内在文化了解吗?

”一题中,作为闽南人,非常清楚和比较了解自己古厝文化的一共只占到%,而知道一点的人是占大部分%,甚至有%的人他们完全不了解古厝。

这似乎就是我们采访的民间老者所说的,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古厝都被钢筋水泥房子所代替,许多人也就已经不再接触古厝,不了解古厝。

由此保护古厝不受破坏,传播古厝建筑及其文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3)在对非闽南地区的调查有一题“如果有机会,您是否会一睹闽南古厝的风

采”中,有90%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一睹闽南古厝的风采,只有10%的人表示并不感兴趣。

在被问到为什么愿意观看古厝的时候,大多结果是“想去体验其中的文化色彩、领略闽南的风采和因为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等等”。

表明了古厝今后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应当将其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古厝了解古厝。

(4)有一题多选题中对群众询问到今后古厝的发展方向,古厝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什么,其中有40%的人认为可以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有80%的人认为最主要的是申请文化遗产成为政府受保护的对象;有%的人认为应当将其作为旅社,让人们可以体验居住在古厝的生活,领略闽南人民的生活气息;还有一部分持另类的看法。

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人都认为闽南古厝今后的发展方向当是,在受到保护的同时进行开发。

(5)“您认为在保护和开发闽南古厝的过程中,谁起的作用最大、最有效?

”我们在两份问卷中都同时提到了这个问题。

两份问卷的结果中都有60%以上的人认为主要应当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出台政策和成立专门的机构保护和开发闽南古厝;有%的人认为主要应该依靠社会组织发起活动,来唤起人们和政府保护的意识。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一、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闽南古厝的现状

闽南古厝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但近几年来。

随着居住古厝的人越来越少,加上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保护,许多闽南古厝都在遭受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甚至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因为无人看管而被盗窃。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像古厝这样的旧式房子,越来越少的人居住在古厝,社会又缺乏对古厝文化的传播,闽南古厝便“养在深闺不为人知”。

●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从我们得到的调查中发现,古厝的今后保护与开发一方面不仅有政府机构的帮助,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也将是促进古厝发展的推动力。

我们都知道随着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古厝的“申遗”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将使古厝得到政府的重视。

“申遗”项目有利于政府出台政策和组建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古厝,防止古厝遭受破坏和损失。

在从另一角度讲,由于“申遗”的需要,保护古厝也成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文化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重点强调的项目,闽南古厝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政府将会提供更多资金和精力,来支持古厝的建设和发展。

就目前,闽台有望联手共同探索建立两岸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和方式,这就会给今后闽南古厝的保护和开发带来很大的好处。

2、在社会公益组织方面,随着中国公益事业不断发展,也有了更多体系完善和机构健全的公益组织,这些组织将有利于今后古厝的发展。

他们作为社会集体自发的组织,专门为公益事业做贡献。

尽管在规模上和深度上,不及政府的力量,但是由于不像政府要平衡各方利益问题,社会公益组织也是推动古厝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尽管闽南古厝正在“申遗”当中,但是由于与福建土楼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无疑将是一场漫长的较量。

后“世遗”时代,非“世遗”土楼的发展迷局仍无解答,各方利益博弈愈演愈烈,不禁令人担忧。

毕竟,两者有太多的相似——都是活的建筑文化,都是多地捆绑“申遗”,都有太多本身具备深厚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民居群,因为保护不利的客观原因,无缘“世遗”绚烂的光环。

2、修复难度大。

闽南古厝最初的建设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散落分布在各个地方,这不仅为闽南古厝的寻找带来麻烦,而且也不利于今后闽南古厝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

并且要修缮一座古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座古大厝的翻新费用达到上百万,闽南古大厝数量蔚为壮观,政府能扶持的数量极为有限。

因此,大部分散落乡间田野的古厝,保护工作仍是落在后人族裔身上。

3、目前的闽南大厝基本上是属于个人私有财产,若要统一保护和开发古厝,就必须先解决该问题。

这也将是一项并不轻松的工作。

二、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古厝的保护和开发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由于古厝正在遭受破坏,急需要政府和群体焕发起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古厝。

另一方面,在对人们的问卷中,我们发现许多受访者(包括许多闽南地区的本地居民)都不了解古厝及其蕴含的文化。

这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古民居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

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变得岌岌可危。

唤起古厝的活力和魅力,传播古厝文化,急需我们采取有效措施。

●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在政府方面,随着“申遗”工作的进行,这就为闽南古厝提供了资金和官方的支持。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参与问卷调查的人都表示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发展闽南古厝,许多外地人士尽管并不了解古厝,但是也对古厝充满兴趣和好奇。

这为古厝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市场潜力。

并且,闽南地区除了古厝之外,还有许多受人欢迎的民间文化,如具有闽南特色的布袋戏、高甲戏、南音和蛤蜊文化等。

这有利于将其和古厝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观赏。

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在许多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中,我们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和不足。

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必须走一条利用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成立保护基金会。

在保护上,不仅政府要重视适当拨款,民间组织也可发挥作用。

如欧美不少民间组织成立历史保护建筑基金会。

保护这些建筑,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技术方面。

因为是近现代建筑,当时造房技术精深,有历史特定时期的技术背景。

对此,可由基金会聘请有资质的单位,作出修复设计方案提供给业主或有关部门。

2、闽南古厝造型优美有特色,是较好的资源,具有文化、观光等价值,可以由此开发成旅游线路,并且可以结合周边景点如螺珠巷洋楼和西街宋宅等,形成一条线观赏点。

可将古厝改造成博物馆或是小茶馆,上海新天地就是由当地一片民居改造成精品店和高尚休闲屋,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第四部分我们的建议

一、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1、成立保护组织:

保护是开发的前提,甚至比“申遗”重要。

首先关键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和出台保护政策,通过政府力量唤起民众的保护意识,并且带动民众实施保护措施。

民间要成立保护基金会,由于闽南古厝数量较多,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一方面协助政府保护和开发古厝,另一方面又能够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保护工作的实施。

2、“修旧如旧+专款补助”:

修旧如旧就是在修复的过程中请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修缮,以保持古厝的完整性。

闽南古厝只要被列为古迹,房屋所有权人自己出资修缮且愿意遵循“修旧如旧”要求,就可向政府申请补助。

专款补助就是将红砖古厝按保护层级分为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补助标准。

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青少年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代言人,闽南古厝文化的主要传播责任也必然落在了青少年的肩上。

但是在调研中发现现在许多青少年并不了解古厝文化,甚至不知道。

因而传播古厝文化就要从青少年做起。

1、以学校为载体,在校内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借此传播古厝文化。

如组织当地中小学前往参观古厝并举办以古厝为主题的绘画大赛和模型制作大赛、在各个高校举办关于古厝文化的讲座和举行摄影、绘画等作品展览。

2、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社会大众的传播。

政府可以同邮政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