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052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导论

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 ,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科学主要回答自然事物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是改造和控制  自然。

3、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

1、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和地理大发现   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物理学   和   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近代科学史上物理学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

第一次是牛顿力学    、第二次是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   理论。

4、17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  ,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5、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元素  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

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  ”,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6、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

1785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电学 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7、在科学方法上,培根   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   推崇理论思维。

伽俐略 提出理想实验方法。

惠更斯  阐述了假说的作用。

牛顿  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8、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  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为重要标志。

9、1709年,英国的比达 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  发明了火车。

10、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  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11、19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  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英国人赫歇尔  发现了天王星,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12、19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   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

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13、1865年,德国的克劳修斯提出了“熵  ”的概念。

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  ”。

14、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  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人阿佛伽德罗    提出了分子论。

1828年,德国人维勒成功合成尿素  。

李比希提出基团理论奠定了有机化学  基础。

15、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于1839年先后创立了细胞   学说。

16、关于进化论,法国人拉马克的进化原则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

英国人达尔文的进化理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7、1885年德国的戴姆勒和本茨    以汽油机为动力制成了最早实用的汽车。

1888年英国人发明了充气轮胎。

1913年美国人福特  发明了流水汽车生产线。

1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科学与工业的紧密结合,有机化学之父 李比希创办了吉森实验室,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大发明家爱迪生  创办的。

19、在工程管理和军事国防系统中系统工程   侧重处理战略性的全局问题,运筹学  侧重战术性的具体问题。

20、美国的重大发明有:

1793年惠特尼发明轧花机  。

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

1831年麦考密克和赫西发明马拉收割机   。

1844年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  。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滑翔机   。

1906年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  。

1910   年建成第一个电台。

1929  年发明彩电。

1945   年莫尔小组成功试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8  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

1960    年梅曼发明激光。

第二篇  第二篇  现代自然科学

第五章 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

1、1887年美国的迈克尔逊和莫雷    实验否定了绝对静止的以太存在,导致了相对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狭义相对性   原理和光速不变    原理;广义协变原理是说自然定理对于任何参照系   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等效原理是说,非惯性系   可以用一个内部存在一均匀引力场的惯性系等效。

3、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是洛仑兹变换   。

狭义相对论认为同时是相对   的,运动的长度缩短   ,运动的时钟变慢   。

狭义相对论推出质能公式为E=mc2    公式。

4、19世纪末,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  假说,解决了黑体辐射现象   这朵乌云,宣告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5、光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能量E动量P与频率ν和波长λ的关系是:

E=hν        ;P=h/λ        

6、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         实际上是对玻尔的互补原理的定量化,是说有些物理量不能同时    精确测定,因此在微观领域引用宏观量(经典概念)会引起冲突。

这导致一件非常有趣而又费解的事,即微观      粒子的轨道概念无意义。

7、根据量子力学,原子中的电子状态需要有四个量子数n、l、ml、ms      描述,电子的能量由量子数n     确定。

8、化学键有三种基本类型: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

其中共价键的本质乃是电子云   的重叠。

第六章 宇观世界探索

1、太阳质量m☉=×1030        kg,1AU=×1011          m。

1pc=×105          AU=          ly

2、哈勃定律为v=H0r              。

类星体是所谓目前观测到的具有最大红移的天体,因此离我们最遥远              。

宇宙的年龄约为150       亿年。

3、1948年伽莫夫       提出了大爆炸宇宙论,其预言了背景辐射      ,被观察所证实,但目前奇点         问题仍未解决。

4、哈勃把星系分成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三大类。

5、当恒星中心温度达到700万     K以上时,开始氢聚变为氦,形成了正常的恒星,进入了主序星          阶段。

6、恒星的归缩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白矮星       ;质量大于它小于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中子星       ,再大的恒星变成黑洞        。

7、太阳系大小为40   AU。

行星运动具有:

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      ,距离分布符合波特定则   。

第七章 深入微观世界和追求物质的统一性

1、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      。

2、一切粒子都有反粒子,反粒子的质量、寿命、自旋  等性质是相同的,只是电荷或磁矩    相反。

3、强力:

电磁力:

弱力:

引力=1:

10-2:

10-5:

10-40     。

4、强力的传播子是胶子  ,弱力的传播子是中间玻色子            。

,电磁力的传播子是光子         。

5、强子由夸克组成,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      组成,重子是由三个夸克     组成。

6、1954年杨振宁       和米尔斯提出了规范统一场理论,目前弱电      统一理论已取得成功。

强弱电三者的统一理论称大统一       理论;四种力的统一理论称超大统一        理论。

7、对称性是指物理规律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       ,往往与时间空间的某种属性有关。

时间和空间具有均匀性。

时间平移       的不变性导致能量守恒定律,空间旋转      不变性导致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八章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

1、地球系统    科学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反作用的系统,研究其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

1992年联合国《21世纪议程》将它作为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科学基础之一。

2、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理论认为:

进入任何一个营养级的物质和能量只有一部分转移到次一级生物即十分之一           定律。

将光、食物这样高效能量降低为热     这样的低效能量。

3、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三大目标是①保护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     ②保护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③保护现有物种,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4、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  系统,只有物质、能量的输入和熵     的排出,开放系统便可维持平衡。

第九章 生命科学与智能探索

1、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孟德尔       ,摩尔根系统论述了      基因理论。

在量子力学的创立人薛定谔         发下,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DNA模型。

2、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         的过程,以及DNA的复制,刻划了基因调节和控制的机制这被称为“中心法则         ”。

3、超循环    理论说:

生命体系中,蛋白质是代谢        物质,核酸是遗传       物质。

离开了核酸的信息蛋白质不能合成,离开了蛋白质,核酸不能完成复制。

它们形成了封闭循环。

4、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RNA自身可以起蛋白质        的作用,可以在没有蛋白质的帮助下自我复制       。

5、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而成的。

估计地球上蛋白质种类可达1010~1012         种。

6、64种密码中,3个是合成蛋白质的终止密码它们是UAG、UAA、UGA               。

另一个AUG       是合成蛋白质的起始码。

7、人脑有1000亿       个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              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突触      ,该处输送化学递质分子。

8、人工智能理论的奠基人是英国的图灵    ,人工智能主要有两个学派:

符号主义    学派已取得很大成就,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成熟是其标志;而“脑型”计算机是联接主义     学派理论的产物。

分布性、并行性和连接性     是这种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第十章 系统科学与探索复杂性

1、系统论创始人贝塔郎菲认为“系统”即有相互作用     的元素的综合体。

系统的功能即取决于系统的要素     ,又取决于系统的结构     。

2、有生命活力的系统必备的基本原则有:

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

3、运用系统方法研究问题,霍尔提出三维结构方法,这三维分别为逻辑维、时间维和知识维   。

4、信息本质上讲是标志事物存在及其关系    的属性,就认识意义而言,信息是认识主体接收到的可以消除对事物认识不确定性        的新内容和新知识。

5、控制论中反馈主要是负反馈    ,它是通过输出返回输入反抗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使系统趋于稳定     。

6、自组织理论刻划客观事物的结构化     、有序化  的过程。

系统可能实现自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非线性   的相互作用。

7、只有开放  系统,才能从外界输入负熵流        来抵消系统本身的熵增。

才可能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或使系统保持有序状态。

8、协同学认为自组织的形成是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       作用实现的,有两种协同作用一是序参量与其他参量之间       的合作关系和作用,一种是序参量之间        的合作关系和作用。

9、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

①内在随机性     ,②初值敏感性        ,③非规则的序     。

10、点、线、面、体分别可看成0、1、2、3    维的。

根据维数的定义式D=lnk/lnλ       ,D为分数称为分维。

(λ为线度放大倍数,K为体积放大倍数)

11、具有分数维      的形状称为分形,它具有无穷嵌套自相似       结构。

第三篇  第三篇  当代高技术

第十一章 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及其特点

1、高技术是指比其它技术更高的科学输入        的某些技术创新。

2、比较公认的六大高技术领域有信息、能源、材料、空间、海洋和生物     新技术领域。

3、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       的建立成了现代高新技术的标志。

第十二章 略

第十三章 生物技术

1、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     能力的蛋白质;酶工程主要利用酶来催化化学反应高效地获得所需的产品的一门技术,其中固定化酶技术     是酶工程的核心。

2、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     来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主要有菌体细胞以及其代谢产物      的利用。

3、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的速度比植物快500        倍,比动物快2000        倍。

因此利用发酵工程进行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前景十分诱人。

4、细胞工程分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和细胞亚结构移植     。

5、目前已经证实植物  细胞具有全能性。

克隆泛指无性繁殖     。

目前动物克隆技术实际上属于细胞亚结构移殖   技术。

6、获得目的的基因方法有:

①从生物基因组中分离,一般用限制性内切酶   切下目的基因的DNA片断;②逆转录合成    ;③人工合成         。

7、基因疗法主要有:

①跟踪体内细胞    ,②治疗疾病          ,③预防疾病  。

其中,由于基因长期表达产物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基因疫苗            技术可能最早成熟。

第十四章 新材料、新能源技术

1、新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光电材料     。

2、高分子合成材料可分:

化学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三类。

3、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3个时期,即柴草、煤炭和石油    时期。

新能源指两类,即①刚认识的能源   ,②用新技术开发的古老能源   。

4、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能量为8×1013         KW。

目前全世界总能耗约为5×109          KW,相当于石油近100亿          吨。

非晶硅薄膜            很可能成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主体。

5、约有2%         的太阳能变成风能,风力发电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投资小,无污染、资源丰富   。

6、每年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相当于约700亿   吨石油。

生物能的利用除了直接燃烧生物质外,还有利用微生物   制酒精、沼气和氢。

氢燃料电池    将是绿色汽车首选能源。

7、海洋能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       。

8、非再生能源近100%   是核聚变能。

将海水中的氘全部利用可供人类使用数十亿    年,而石油只供约40     年,天然气约60  年,煤可供约500  年,铀可供几万年。

9、核能的利用目前已占世界能耗的60%,核反应堆分热中子和快中子  堆。

10、实现核聚变的可能方式有磁约束   和惯性约束     两种。

著名的托卡马克装置就是磁约束   装置。

第十五章 海洋技术与空间技术

1、地球半径约为6400KM,表面积共亿   平方公里。

其中海洋占%  

2、海洋资源开发主要有:

矿产、生物、化学元素、能源     技术开发。

3、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

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   。

4、空间是人类的第4  环境,可利用的资源有:

      高位置、微重力、高真空和低温等。

(说出三个以上)

5、运载器有多级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  。

6、火箭主要由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制导系统   三大部分组成。

7、极地轨道卫星可以观察地球的全貌,因此用于侦察 、导航  等等。

第四篇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十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1、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途径有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引进  。

2、科学技术研究有三种类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

3、技术创新需要巨大的投入,高校        和科研所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大企业        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

科学技术和经济       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4、现代社会劳动   密集型产业将基本消失,资本     密集型产业将相对下降,智力      密集型产业将占主要地位。

5、知识经济定义是:

以知识    为基础的经济。

它本质是以智力资源为其第一      要素。

第十七章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1、温室效应引起是最主要灾害是南极冰雪融化以及海水膨胀    造成的海平面升高。

2、厄尔尼诺        现象原指秘鲁附近海域较冷的上升洋流不规则的减弱,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异常。

3、臭氧层臭氧层破坏是因为在光化学反应作用下,氟氯烃        中的氯原子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减少的结果。

4、全球荒漠化面积近地球陆地面积的1/3        。

酸雨指pH值小于        的酸性降水。

目前森林的覆盖率不到1/3        ;热带雨林 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

5、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世代    公平性和区域     公平性。

第十八章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1、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实证     方法和理性     方法,

来源: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_我的研究生生涯_新浪博客

2、罗伯特·默顿提出科学的行为规范是: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性       。

3、对科技的滥用不是靠科技自身进步能解决的,而需要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文化     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4、两种文化指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     。

斯诺认为,两种文化的分裂最主要是我们对专业化教育    的过分推崇。

5、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一切科学发现中都包含了非理性        因素。

自组织理论沟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社会开始了定量研究。

二、      单选题

1、STS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以____C___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

  A、科学、技术                 B、社会、技术

  C、科学、技术、社会       D、技术、社会、文化

2、生产力=__A______×(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A、科学技术 B、文明  C、精神  D、道德

3、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B_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

4、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标志了_A____的诞生。

  A、分子生物学    B、遗传学    C、基因理论     D、生态学

5、世界各地的垃圾只有_A______可以进入自然循环,像塑料、玻璃等很难被微生分解。

而生态系统的循环本来是无“废物”的。

 A、1/3   B、1/4   C、2/3    D、3/4

6、信息具有独特的___D______,因此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为人类发展的三大资源。

 A、独占性   B、优越性  C、知识性 D、分享性

7、细胞工程是一门在__C____上改良生物和创造新生物的技术。

主要有:

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克隆技术等等。

  A、分子水平    B、大分子水平   C、细胞水平   D、微观层次

8、现代物理的两大理论支柱是___D___。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天文学

    C、天文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9、爱因斯坦提出__A___具有波粒二象性;

    A、光    B、电子  C、原子     D、物质

10、德布罗意提出__D___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A、光    B、电子  C、原子     D、物质

11、奇怪吸引子是一种__D____。

    A、黑洞  B、黑体  C、带电体   D、分形

12、混沌与分形是__B________的。

    A、完全不同  B、内在一致  C、外在相似 D、实质不同

13、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提出了“零增长模型”。

零增长是指不增长___A_______。

    A、人口  B、科学知识  C、经济   D、财富

14、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突触,该处输送__C________-。

    A、电信号   B、光信号   C、化学递质分子   D、蛋白质

15、__A_____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

    A、强子     B、轻子     C、传播子    D、基本粒子

16、轻子是指_____D_____作用的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

    A、只有弱   B、只有引力   C、只参与电弱   D、不参与强

17、耗散结构认为自组织的形成必要条件是①系统应当_A_____平衡态,②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③涨落导致有序。

    A、远离    B、靠近   C、处在   D、不在

18、通信卫星常采用___B____轨道。

   A、极地     B、静止     C、太阳同步  D、任意

1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英雄德国的__C________,1867年发明的自馈式发电机并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工业实验室。

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结合。

   A、瓦特  B、爱迪生 C、西门子 D、贝达郎菲

20、19世纪未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

它们是__A____________。

A、 A、X射线、天然放射性、电子  B、电子、中子、质子

C、X射线、α粒子、电子       D、电子、光子、反粒子

21、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 a )

A、1957-1958  B、.1956-1957  C、1955-1956  D、1958-1959

22、不少学者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次革命,这三次是_D_____。

 A、电磁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混沌理论B、牛顿力学;电磁学;混沌理论

 C、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混沌理论

23、几种核苷酸中任意几个决定一种氨基酸。

(___B____)

  A、5,3    B、4,3    C、3,3    D、5,4

2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为    D    。

相当于全世界目前总能耗的一万多倍。

       A、×1014kW     B、8×1014kW     C、×1013kW    D、8×1013kW

25、若把海水中的×1013t氘全部利用起来人类可使用    B    之久

    A、100亿年    B、10亿年    C、1亿年    D、1000万年

26、在人类征服宇宙的历程中,    B    被称为航天之父。

    A、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