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5081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15

 

解决问题

一一乘除问题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3标准版小学数学教材

二年级(上册)乘法解决问题、二年级(下册)除法解决问题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除法解决问题与加减法解决问题的不同。

知道乘除问题中三个关键量和三个关键量在具体题目中的含义;会灵活运用三个关键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乘除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关键词、关键量、关键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层层深入的探究并总结出三个关键量之间的关系。

再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进行巩固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情景中加减乘除4道题作为切入点,并以学生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来解决生活中的乘除问题。

通过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基础之上感受乘除问题中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含义及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体会关键量的关系在解决问题中是如何灵活运用的。

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习历程,对加减乘除解决问题都有一定的基础。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加减问题与乘除问题的不同,掌握乘除问题三个关键量含义与关键量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运用;但学生在三个关键量的理解层度及三个关键量关系的应用方面有待加强,解决问题凭借直观感觉,所在在教学上要予以重视。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问题中三个关键量的含义,加深理解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三个关键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运用关系进行解题。

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有效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

白板课件、道具板书、微课

学具:

作业纸、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全局角度,初感乘除数量关系:

师: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乘除法。

回顾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习历程,我们也已经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了。

小猪佩奇,请我带来4道问题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1号本快速列式。

1、出示:

4道问题:

(师: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快速解题)

(1)一个热气球上有4人,另一个热气球上有5人,2个热气球上一共有几人?

(2)每个热气球上有4人,2个热气球上一共有多少人?

(3)有8根棒棒糖,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组分的几根?

(4)有8根棒棒糖,分给2组,第一组分到3根,第二组分到几根?

师:

好请哪位同学说说1-2题答案

生1:

4+5=9(人)、4×2=8(人)

师追问:

1-2题求的都是一共,为什么

(2)可以用乘,而

(1)却不能呢?

生1:

因为第二题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

师小结:

可以发现一个关键字是“每”当每份同样多时,求一共,可以用乘法

师:

好,现在哪位同学说说3-4题答案

生2:

8÷2=4(根)、8-3=5(根)

追问:

3-4题求的都是分东西,为什么4不能用除?

(平均分)

师:

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什么事平均分的概念

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小结过渡:

一年级我们学了加减法,现在我们学习了乘除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对乘除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

通过4道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旧知。

并通过关键字帮助学生发现乘除解决问题与加减解决问题的不同,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分析,乘除联系

1.关键词的探索

下面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

跳绳

(1)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3个问题,现在我们逐条朗读一下并说说每条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生1:

第一题条件是每组4人、有5组,问题是:

一共多少人

生2:

第二题条件是一共20人、每组4人,问题是:

可以分为几组

全班:

第三题条件是一共20人、平均分为5组,问题是:

每组几人

师:

现在大家分清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了吗?

生:

清楚

快速判断上面3题,分别是用“×÷”哪种方法,并说说你可以通过哪几个关键词进行判断的。

生1:

乘法(“每”这个关键字)生2:

除法(“每”这个关键字)生3:

除法(“平均分”这个关键字)

师追问:

如果把每组改成每“行、排、列、圈.....”所用的乘除法会变成加减法吗?

小结:

当题目中出现“每”或是“平均分”这写字眼时,代表每份分得是同样多。

2.关键量认识

过渡小结:

一年级的加减法问题,他们离不开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乘除中也有相应的数量关系。

我先来介绍乘除法问题中的三个量它们是:

总数、份数、每份数,什么叫做总数?

份数?

每份数呢?

师:

还是刚才这3题,老师举个例子,

(1)中“每组有4人”叫每份数,“有5组”叫份数,“一共多少人”叫总数。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请同桌互相说说

(2)(3)中分别有什么量?

3.关键量关系探索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先思考再小组讨论:

在乘除法中这三个量有什么关系吗?

你可以用算式将这种关系表示出来吗?

请一位小老师来分享成果

学生讲解:

首先我是通过这3个算式找到关键量之间的关系的,第一题这个5代表的是份数,4代表的是每份数,20是一共多少人。

所以得出的关系式是:

份数×每份数=总数;第二题这个20是总数,4代表的是每份数,5代表的是份数,所以得出的关系式是:

总数÷每份数=份数;第三题这个20是总数、5代表的是份数、4代表的是每份数,所以得出的关系式是:

总数÷份数=每份数。

小结过渡:

这位小老师说的真好,你们听明白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把总结出来的关系读一读。

(2)灵活应用总结出来的关系快速解题:

并回答应用是哪条关系?

(全班口答)

(1)2年级

(1)班有40名同学,每排站8位,可以站几排?

(2)妈妈买了4筐梨,每筐5个,一共有几个梨?

(3)把10个玩偶,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玩偶?

师:

学会了关系,看看大家能不能灵活运用,屏幕上的三道题请全班口答。

生:

第一题算式是:

40÷8=5(排)运用的关系是:

总数÷每份数=份数;第二题算式是:

4×5=20(个)运用的关系是:

份数×每份数=总数;第三题算式是:

10÷5=2(个)运用的关系是:

总数÷份数=每份数;

(3)微课进行乘除解决问题小结

师:

好,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小小微课来回顾刚才所学习的内容

小结过渡: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刚才的3个关系式了吗?

那现在你们敢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接受老师的挑战,那现在我们就进入我们的智力大闯关!

【设计意图:

通过关键词、关键量和关键量之间的关系层层递进的探索。

以老师讲授-独立思考-同桌互授-四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理解在乘除问题中这三个量代表什么含义,在总结出关系后通过三道题目立马巩固进行灵活运用,最后通过微课总结回顾使总数、份数、每份数三者的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加深印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趣味练习,加深理解

活动一:

看条件选问题

连一连,你能根据以下条件,选出合适的问题吗?

(1)有56只千纸鹤,平均分给7个人小红一共有几支铅笔?

(2)薯片每包4元,买了4包薯片买薯片一共花了多少钱?

(3)一共有36棵树,已经种了4棵每个人分到几只千纸鹤?

(4)每个花瓶可以插4枝花,一共有24枝花还剩几棵树没种?

(5)小红有3支红色的铅笔,有6支黑色的铅笔需要几个花瓶?

师:

请一位同学上来玩玩这个小游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观察是否正确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题目的条件与问题要相互关联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题目。

【设计意图:

通过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题目中实际上只有2个问题,给出了多个选项,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培养学生有效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面的梯度练习做准备】

活动二:

选条件和问题组题

师:

下面请看第二关,在学习单上找到相应的题目开始解题

请选择下列序号,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乘除问题并解答

1 动物园里一共有25只天鹅

2 每双手套5元

3 有4盘苹果

4 有10元钱

5 每个湖可以容下5只天鹅

6 每盘苹果有6个

7 需要几个湖?

8 一共有几个苹果?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上台展示(白板演示)

3)师生一起回顾分析并解题

师小结:

在选择时首先注意要在同一个情境,其次总数、分数、每份数,三个量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才能从已有的条件、问题中正确选出条件、问题组成一道完整的题目。

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见解、交流信息的平台,在补充、倾听、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活动三:

补充条件组题

你可以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使其成为一道完整的乘除法问题并解答吗?

(1),将这些蛋糕平均装到6个盘子里,每个盘可装几块蛋糕?

(2)把28个巧克力装在盒子里,每排装7个,?

(3)81包牛肉干,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成果(白板展示)

3)师生一同判断正误及解题思路(投影讲解)

点评:

在做题时我们要先思考题目给了哪几个量,缺了哪个量再根据情境补充。

【设计意图:

此题是在选条件与问题的基础之上设计的,难度上有所升级。

引导学生要想填写出正确的答案就要考虑:

1.先思考乘除问题中有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三个量,题目中缺少那个量2.填写的内容要与整道题目相互关联;并在师生一起判断学生答案的过程中,一起分析解题思路。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后感受,总结提升

师:

学习的欢乐时光总是很快就过去了,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

学习解决问题

生2:

知道了总数、份数、每份数这3个量

生3:

我知道了总数、份数、每份数这3个量的关系

师:

好那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这三个关系是什么。

五、课后拓展联系生活

课后作业:

你们现在可以自己设置一个情境,编一道乘除法问题吗?

(写在学习单上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体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