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431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docx

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统计分析报告

 

2004年度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

统计分析报告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2005年6月)

 

目录

前言

一、全国生产力促进系统机构概况

(一)基本情况

1.中心数量

2.中心性质、组建方式、业务范围及地域范围属性分析

3.中心开展标准化服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4.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各省及区域的分布

(二)从业人员状况

1.从业人数增加

2.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数量增加

3.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

4.职工培训

(三)资产状况

(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生产力促进工作的投入

1.政府支持

2.社会其他方面支持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的服务

(一)咨询服务

(二)技术服务

(三)信息服务

(四)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

(五)人员培训服务

(六)培育科技型企业

(七)集成社会资源,拓宽合作渠道,提高服务能力

1.联系科研机构和专家

 2.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八)各类服务发生总项次及近年对比

三、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绩

(一)服务企业数量

(二)为企业和社会增加效益情况

(三)中心总服务收入及各类服务收入分析

1.历年中心总服务收入及人均服务收入

2.各类服务收入历年对比

四、示范/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与作用

(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1.中心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获得政府投入

  2.开展服务及服务收入分析

  3.服务效益

(二)国家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

1.中心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获得政府投入

2.开展服务及服务收入分析

3.服务效益

(三)重点省建设

 

前言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历史使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4年,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鼓励各地方、各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领导和指导、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心发展的环境和政策、积极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加速发展。

意见中提及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总体发展目标为:

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组织、开拓能力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带头人,培养一支能够满足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能力、能跻身于国际竞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及其联盟,形成服务规范、特色鲜明、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把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建设成全国科技中介机构的骨干力量。

意见的出台对于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快速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为使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目前全国生产力促进工作有更好的了解、认识,以便在制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方面有参考依据,现根据2004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一、全国生产力促进系统机构概况

(一)基本情况

1.中心数量:

截止2004年底,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家数比2003年底又增加了147家,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18家。

这些中心划分为:

省级中心27家、地市级中心261家、区县级中心647家、国家行业中心80家、地方行业中心194家,此外,还有9家乡镇中心。

各级各类中心中,以区县级中心和地方行业中心增加较多,其中区县级中心增加88家,地方行业中心增加48家。

地方行业中心中也有相当一批中心为依托区县科技资源成立的,依托区县科技资源成立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占全部中心数量的至少53%。

图1所示为2000至2004年五年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家数增长情况。

可见中心数量每年在持续稳步的增长,2004年增长幅度趋缓。

2.中心性质、组建方式、业务范围及地域范围属性分析

2004年7月,我会对当时全国1156家中心的法人注册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本次法人性质统计结果如下:

表1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法人注册情况

(截至2004年7月底)

中心注册信息

法人类别

数量(家)

占全部独立法人或非独立法人中心数量比

占全国中心(1516家)数量比

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总计1156家

生产力促进中心名称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的中心数量(家)

事业法人

519

82.3%

44.9%

企业法人

84

13.3%

7.3%

社团法人

1

0

0

民办非企业法人

27

4.2%

2.3%

小计

631

100%

54.6%

生产力促进中心名称未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的中心数量(家)

依托区县科技局

325

61.9%

28.1%

依托事业单位

114

21.7%

9.9%

依托企业

79

15.0%

6.8%

依托其他

7

1.3%

0.6%

小计

525

100%

45.4%

可见,至2004年7月底,全国1156家中心中,超过半数(54.6%)的中心使用生产力促进中心名称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其中事业法人占全部已注册独立法人单位的82.3%,企业法人占13.3%,民办非企业法人占2.3%;其余45.4%的中心仍作为某个单位的内设机构在运作,未注册为独立法人单位,这其中,有325家中心依托在市区及县的科技局,占非独立法人中心数量的61.9%,依托单位为事业法人的114家,占非独立法人中心数量的21.7%,依托单位为企业的79家,占非独立法人中心数量的15%。

全国1156家中心中,60%均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或完全属于某个单位的内设机构;40%的中心是新组建的独立机构。

从中心的业务范围属性分析,以开展多样化的服务为主、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中心,占全部中心数量的74%;以开展行业服务为主,业务属性为行业性的中心占全部中心数量的19%,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专业化中心占全部中心数量的6.7%。

从中心服务所涵盖的地域分析,约有15%的中心服务于全国范围,16%的中心服务于中心所在地的省区域范围,22%的中心服务于中心所在地的地市区域范围,45%的中心服务于所在地的区县域范围。

3.中心开展标准化服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在科技部的倡导下,全国各中心纷纷开展标准化服务,通过制定服务标准,规范中心的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截至2004年底,已有占全国中心总数近20%的中心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另有15%的中心正在进行。

已通过认证的中心中近90%均进行了年度审核工作并获通过。

4.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各省及区域的分布

表2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省及区域的分布

(含辖区内行业中心)

区域名称

省(自治区、

直辖市)名称

区域内

中心数量

上报2004

统计年报

中心数量

中心数量

占全国比重

东北地区

辽宁省

44

31

3.6%

吉林省

41

41

3.4%

黑龙江省

90

90

7.4%

小计

175

162

14.4%

西部地区

内蒙

21

15

1.7%

广西

89

63

7.3%

重庆

24

20

2.0%

四川

135

124

11.1%

云南

3

2

0.2%

贵州

9

9

0.7%

西藏

2

2

0.2%

陕西

45

45

3.7%

甘肃

6

6

0.5%

青海

2

2

0.2%

宁夏

6

6

0.5%

新疆

10

10

0.8%

小计

352

302

28.9%

中部地区

山西

88

83

7.2%

安徽

17

17

1.4%

江西

27

27

2.2%

河南

58

48

4.8%

湖北

30

29

2.5%

湖南

37

34

3.0%

小计

257

238

21.1%

东部地区

北京

46

35

3.8%

上海

8

7

0.7%

天津

21

19

1.7%

河北

41

38

3.4%

山东

62

58

5.1%

江苏

53

53

4.4%

浙江

53

53

4.4%

广东

69

62

5.7%

福建

80

72

6.6%

海南

1

1

0.1%

小计

434

397

35.6%

全国中心

总计

1218

1099

可以看出,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各省、各区域分布非常不均衡,数量差异很大。

四川省拥有中心数量最多,共135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县级市及县,而海南、西藏、青海则分别仅有1-2家。

(二)从业人员状况

1.从业人数增加

据对109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报的2004年度统计数据汇总分析,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系统现有从业人员15268人,比上年增加1070人,增长7.5%。

图2反映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数近年增长情况。

可见,从业人数持续增长,但2004年增速趋缓。

2.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数量增加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源源加入。

15268名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12743人,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7783人,分别占总数的83.5%和51.0%,比上年略有增加;2004年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为262人,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共增加70人,较上年增长36.5%。

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902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9.1%。

显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队伍保持较高的整体素质。

图3显示了从业人员的学位状况及历年比较。

图4显示了从业人员的中、高级职称状况及历年比较,可以看出,高级职称人员增幅始终高于中级职称人员增幅。

 

3.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

从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人员占41.0%,35~50岁的人员占47.3%,两者共占总人数的88.3%,见图5,且多年一直维持这样的高比例,表明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队伍年富力强。

4.职工培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心所认识。

各中心不仅积极吸纳人才,还纷纷将培养业务骨干、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

2004年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达5.3万人次,是上年的1.5倍,合人均3.5次。

其中参加过科技部培训的达12351人次。

图6反映了从业人员年参加培训人次逐年增加情况,显示出逐年稳步增长态势。

(三)资产状况

全国109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的资产总额达77.1亿元,比上年增加10.1亿元,增长15.1%。

其中流动资产31.0亿元,比上年增加5.4亿元。

图7显示了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拥有资产总额增加趋势。

显示出资产总额一直保持持续增长,2002年较之2001年有一个飞跃。

图8显示了人均拥有资产额变化情况。

可见变化是不规律的,04年比03年人均资产额增加3.3万元。

反映出资产增长幅度大于从业人员增加幅度。

图9反映了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基础设施增长情况。

2004年,用于开展技术服务等活动的技术装备台数已达3.40万台,合人均2.2台,其中电脑1.8万台,合人均1.2台,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拥有办公面积达96.9万平方米,合人均63.5平方米,基础设施人均数量保持了去年的水平。

(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生产力促进工作的投入

1.政府支持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各级政府对中心的投入每年都有稳步的增长。

图9显示了历年来政府对中心的投入总额情况。

可以看出,2004年各级政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又有大幅增加,总额达10.9亿元(包括实物折款),比上年增长29.8%。

政府投资额占中心资产总额的14.1%。

2004年各级政府对中心的投入构成情况见图10。

2004年度科技部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占政府投入总额的7.7%;省、地市、区县等地方政府的投入占政府投入总额的90.3%,达9.3亿元,其中以地市政府投入最大,占全部政府投入的62%。

其它部委投入占2.6%。

2.社会其他方面支持

除政府支持外,生产力促进中心继续得到了社会其他方面的支持。

2004年共得到非政府投入3.3亿元,较上年有大幅度增加,增加额1.2亿元,较上年增长57.1%。

其中原依托单位共向中心投入2.3亿元,社会其他方面投入0.99亿元,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稳步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的服务业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联系政府、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的桥梁,其服务对象是多方面的。

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培育科技企业等各项服务蓬勃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服务业绩。

(一)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始终是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的主业。

图12显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咨询服务的情况及与前两年的对比。

2004年所开展的技术咨询服务为51271项次,仍居各项咨询服务之首,比上年增长了38.2%;管理咨询达19006项次,比上年增长57.2%;其他咨询服务达13254项次,与上年持平;协助企业申报计划为12938项次,比上年增长75.9%。

(二)技术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技术服务情况及近年对比见图13。

可见,各项技术服务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技术开发服务发生项次比上年多近一倍;技术推广较上年有所增加,增长约18.6%;产品检测服务数量比上年增长幅度达49.8%。

(三)信息服务

从图14可见,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2004年无论在采集信息、还是提供信息、获取信息服务收入方面,均较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共采集信息4838万条,提供信息2323万条,分别较上年增长33.3%和62.2%。

(四)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

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向企业导入技术、引进人才,并通过组织技术交易活动以提供技术成果交易转化的机会。

从图15可见,上述三项中介服务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2004年共向企业导入技术2206项,与上年持平;引进人才13363人,是上年的2.36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组织交易活动2404项,比上年增长56.4%。

(五)人员培训服务

为中小企业及社会各界培养培训人员,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人员就业,已成为相当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主导业务。

图16反映了近年来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培训服务的情况。

可见,培训服务培训人次在逐年稳步增长,且增长幅度很大。

2004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培训各类人员17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

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中,技术培训参与人次仍居榜首,达135.1万人次,较上年增加19.3万人次;管理培训为21.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7.5%;其他培训16.5万人次,较上年增幅达25%。

图17显示了历年各类培训参与人次情况。

(六)培育科技型企业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要业务之一。

图18显示了中心在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2004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培育企业7298家,比上年增长39.1%。

其中尚在培育中的企业5312个,已毕业企业1986家。

(七)集成社会资源,拓宽合作渠道,提高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各生产力促进中心注意加强国内、国外的广泛联系,发挥科研机构和专家的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1.联系科研机构和专家

2004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共联系科研机构10436家,联系专家23451名,分别较03年增长14.6%和13.8%。

图19显示出近年来联系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增长趋势。

2.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2004年,全国中心与国外机构和企业合作,进行人员交流21893人次,引进项目1096项,引进资金51.7亿元。

图20显示出近三年人员交流、项目引进和引入资金情况比较。

2004年除人员交流有一定减少外,其他两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八)各类服务发生总项次及近年对比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各类服务及近年对比见图21,可见近年各项服务变化不太规律,但2004年各项服务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增幅最大,达134%;其次为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条数增幅为62.2%;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育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幅接近,分别为42.3%和40.4%;培训服务培训人次增幅最小,也达18.5%。

三、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业绩

(一)服务企业数量

图22所示为近年来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可见,除03年有所下降外,服务企业数量基本上曾逐年增加趋势。

2004年共为9.21万家企业提供了各种服务,比上年服务企业家数增长了42.8%。

(二)为企业和社会增加效益情况

通过接受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企业也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23显示了近年来的服务效益情况。

可以看出,无论是为企业增加销售额,还是增加利税,或者是为社会增加就业方面,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2004年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为所服务企业增加销售额、增加利税、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次方面分别较上年增长幅度为:

34.6%、33.5%和16.7%。

(三)中心总服务收入及各类服务收入分析

1.历年中心总服务收入及人均服务收入

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为企业、研究院所、政府提供服务,也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4年服务总收入为18.7亿元,合人均创收12.2万元,总收入较上年增长37.5%,人均创收较上年增长27.1%。

历年中心服务收入变化情况见图24。

2.各类服务收入历年对比

图25显示了各类服务收入近年对比情况,可见,各类服务收入随年度变化呈不规律变化,技术服务收入一直占据各项服务收入的榜首,其次为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收入始终处于最低状态。

2004年各项服务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收入有大幅增长,是03年的3.7倍;信息服务收入增加较多,增长幅度为上年的95.1%;咨询服务收入增长79.5%;培训服务收入增长27.3%;技术服务收入增长21.2%;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收入增幅最小,较上年增长7.8%。

图26显示出2004年各类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可见技术服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5%。

四、示范/重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与作用

全国总体

示范中心

重点中心

重点省

示范中心与全国比较

重点中心与全国比较

重点省与全国比较

中心家数(家)

1218

106

10

634

占8.7%

占0.82%

占52.1%

上报统计中心数量(家)

1099

105

10

576

占9.6%

占0.91%

占52.4%

统计上报率(%)

90.2

99.1

100

90.9

高出8.9

高9.8

高0.8

从业人员

总数(人)

15268

4597

751

6872

占30.1%

占4.9%

占45.0%

博士数量(人)

262

62

21

59

占23.7%

占8.0%

占22.5%

大专以上学历者所占百分比(%)

83.5

86.2

87.4

83.5

高2.7

高3.9

持平

学士以上学位者所占百分比(%)

51.0

56.6

59.4

47.7

高5.6

高8.4

低3.3

中级以上职称者所占百分比(%)

59.1

59.6

49.8

57.4

高0.5

低9.3

低1.7

资产

总资产(亿元)

77.1

24.5

5.5

23.4

占31.8%

占7.1%

占30.4%

人均资产(万元)

50.5

53.3

73.2

34.1

高2.8

高22.7

低19.2

投入

政府投入(亿元)

10.9

3.5

1.8

2.3

占32.1%

占16.5%

占21.1%

社会其他投入(亿元)

3.3

0.34

0.11

0.71

占10.3%

占3.3%

占21.5%

服务收入

总收入(亿元)

18.7

6.9

1.3

8.8

占36.9%

占7.0%

占47.1%

人均创收(万元)

12.2

15.1

17.3

12.8

高2.9

高5.1

高0.6

服务企业数量(家)

92133

56734

12617

50814

占61.6%

占13.7%

占55.2%

服务企业

效益

企业增加销售额(亿元)

642.3

288.9

43.7

328.7

占45.0%

占6.8%

占51.2%

企业增加利税(亿元)

88.1

46.7

8.4

44.2

占53.0%

占9.5%

占50.2%

服务社会效益

增加就业人数

(万人)

175.3

123.5

5.1

33.1

占70.5%

占2.9%

占18.9%

表3示范中心、重点中心、重点省的中心

基础条件和服务效益与全国对比

(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根据“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五’发展计划纲要”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五期间,科技部将重点建设100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鲜明的服务特色,显著的服务业绩,较强活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带动生产力促进中心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4年6月,科技部进行了第五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评审,再次认定了22家中心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至此,全国共有106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1.中心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获得政府投入

从表3可见,示范中心数量为全国中心总数的8.7%,上报2004年统计数据的示范中心数量占全部上报统计数据中心数量的9.6%。

尽管示范中心数量不足全部中心数量的10%,但示范中心的从业人员总数、2004年的总资产、获得的政府投入均占到全国总数的近1/3。

从业人员中,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人数占从业人员数的5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拥有的博士数量占全国中心博士数量的23.7%;人均拥有资产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万元。

上述数据显示出示范中心的人员、总资产和获得的政府支持方面要高于全国中心的平均水平。

2.开展服务及服务收入分析

2004年,示范中心所开展各类服务项数及与全国总数的对比见图27。

对数据分析可见:

示范中心开展的信息服务项次已占全国该项服务总数的81%,技术服务占全国该项总数的42.1%,其他各项服务项次占全国比重依次为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为34.2%、咨询服务31.3%、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26.1%、培训服务24.3%。

相对示范中心数量占全国数量比而言,示范中心所开展的服务数远高于各中心平均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图28反映了各类服务收入情况,通过对数值分析可见,示范中心各项服务收入中,以开展技术服务收入最高,占全部示范中心收入的43.4%,其次依次为咨询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服务、培训服务、培育企业服务及信息服务,分别占示范中心收入的26%、12.6%、8.4%、5.9%和3.7%。

3.服务效益

表3数据可见,上报统计的105家示范中心2004年共服务企业5.67万家,为企业增加销售额288.9亿元,增加利税46.7亿元,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61.6%、45.0%及53.0%;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123.5万人,占全国总数的70.5%;服务总收入6.9亿元,占全国总数的36.9%;人均服务收入15.1万元,比全国中心人均服务收入(12.2万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