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59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docx

高一化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化学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一(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0分)

1.(4分)右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

饮用天然水理化指标

矿物元素测定结果

钙≥4.0mg/L

镁≥0.5mg/L

钾≥0.35mg/L

钠≥0.8mg/L

偏硅酸≥1.8mg/L

pH(25℃)7.1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

考点:

元素.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农夫山泉中的钙、镁、钾、钠指元素的含量.原子和分子都是微观粒子,难测定,农夫山泉中不存在单质,则不会是单质的含量.

解答:

解:

A、是微观粒子,很难进行测定,故A错误.

B、是微观粒子,很难进行测定,故B错误.

C、钙、镁、钾、钠是活泼金属,能和水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所以水中不可能含有这几种单质,故C错误.

D、农夫山泉含有钙、镁、钾、钠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应熟悉生活中常见饮料中的含量是指测定元素的含量,能用化学知识生产、生活知识,学以致用.

 

2.(4分)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

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2(OH)2CO3]

B.

硝酸  烧碱  绿矾[FeSO4•7H2O]

 

C.

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

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结合物质的元素构成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硫酸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是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孔雀石[Cu2(OH)2CO3]属于盐,故A错误;

B、硝酸属于酸,烧碱碱属于碱,绿矾[FeSO4•7H2O]属于盐,故B正确;

C、醋酸属于酸,乙醇不属于酸碱盐,碳酸钙属于盐,故C错误;

D、盐酸是混合物不是酸,熟石灰属于碱,苛性钠即氢氧化钠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概念辨析,题目难度不大,要充分理解酸碱盐的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3.(4分)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是(  )

 

A.

2KClO3

2KCl+3O2↑

 

B.

NH3+HCl=NH4Cl

 

C.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

Ba(OH)2+MgSO4=BaSO4↓+Mg(OH)2↓

考点: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包含: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为化合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为分解反应;

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与新化合物,为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

A.为分解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A不选;

B.为化合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B不选;

C.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有三种,生成物既有单质也有化合物,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C选;

D.为复分解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分类依据及反应物、生成物类别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4分)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uO→Cu(OH)2

B.

CuSO4→Cu

C.

CaCO3→CaO

D.

MgSO4→MgCl2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CuO与水不反应,无法通过化合反应得到Cu(OH)2;

B.Fe和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

D.MgSO4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Cl2.

解答:

解:

A.CuO与水不反应,无法通过化合反应得到Cu(OH)2,故A选;

B.Fe和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故B不选;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故C不选;

D.MgSO4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Cl2,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解答须熟练掌握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题目不难.

 

5.(4分)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稀硫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考点: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专题:

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

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很方便地区别它们.

解答:

解:

A.测定密度,铜锌合金密度小于黄金,测定密度时会发现二者密度不同,密度小者为假,故A正确;

B.放入稀硫酸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而黄金与稀硫酸不反应,故B正确;

C.放入盐酸中,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黄金与盐酸不反应,故C正确;

D.观察外观,由于二者的颜色基本一致,所以难于比较为真假,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真假黄金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进行.

 

6.(4分)下列有关摩尔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molO

B.

1molO2

C.

1mol氧分子

D.

1摩尔苹果

考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分析: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只能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解答:

解: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只能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故D错误.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应用,注意物质的量只能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7.(4分)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

1 

②它们所含的O数目之比为1:

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

3

④它们所含的C数目之比为1:

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

11.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nNA计算微粒数目.

①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

②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分别为1个、2个;

③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个、3个;

④1个CO和CO2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都是1个;

⑤CO和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4个、22个.

解答:

解:

①由于N=nNA,所以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故①正确;

②CO和CO2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分别为1个、2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由于N=nNA,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1:

2,故②正确;

③CO和CO2分子中所含原子数分别为2个、3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由于N=nNA,所含原子数之比为2:

3,故③正确;

④CO和CO2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都是1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由于N=nNA,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

1,故④正确;

⑤CO和CO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4个、22个,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22=7:

11,由于N=nNA,所含电子数之比为7:

11,故⑤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有关公式的利用.

 

8.(4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B.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

9.8gH2SO4含有NA个H2SO4分子

 

D.

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A、质量的单位为g等,g•mol﹣1是摩尔质量的单位;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C、9.8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解答:

解:

A、质量的单位为g等,g•mol﹣1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故A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故B错误;

C、9.8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有0.1NA个H2SO4分子,故C错误;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98g,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9.(4分)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

8

B.

16

C.

64

D.

160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根据n=

计算0.8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

计算该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而确定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

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

0.8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

故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10.(4分)已知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

32g/mol

B.

64

C.

64g

D.

64g/mol

考点: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依据题意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计算物质的量,结合质量计算摩尔质量,

解答:

解:

在标准状况下448mL某气体物质的量=

=0,02mo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

=64g/mo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应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换算应用,注意摩尔质量的单位.

 

11.(4分)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从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质量换算为物质的量,结合离子所含电子数计算;

C、质量换算为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原子数;

D、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析计算;

解答:

解: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不是0.5mol,故A错误;

B、1.8g的NH4+离子物质的量为0.1mol,1molNH4+中含电子为10mol,所以0.1molNH4+中含电子数为NA,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48gO3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故C正确;

D、2.4g金属镁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Mg失去0.2mol电子形成镁离子,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电子数目的计算,注意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12.(4分)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3gH2

B.

1molSO2

C.

36gH2O

D.

6.02×1022个N2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n=

计算氢气、水的物质的量,根据n=

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标况下,水为液体,物质的量相差不大情况下,其体积最小,相同条件下的气体,其物质的量越大,占有的体积越大.

解答:

解:

3g氢气物质的量为

=1.5mol,

36g水的物质的量为

=2mol,

6.02×1022个N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标况下,水为液体,其体积最小,氢气、二氧化硫、氮气中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大,氢气的体积最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等,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

 

13.(4分)分析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2H2+O2

2H2O 

②Ba(OH)2+H2SO4═BaSO4↓+2H2O

③NH4HCO3

NH3↑+H2O↑+CO2↑

④2CO+O2

2CO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①2H2+O2

2H2O,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②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③NH4HCO3

NH3↑+H2O↑+CO2↑,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④2CO+O2

2CO2,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来分析解答即可,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常见反应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14.(4分)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

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

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

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

C、红褐色沉淀是生成的氢氧化铁,不是胶体;

D、气溶胶具有丁达尔现象;

解答:

解: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选;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B不选;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C选;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丁达尔现象,熟练掌握胶体性质是解题关键,较简单.

 

15.(4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

凡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可以导电

 

D.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液态氯化氢也能导电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A.电离不需要通电;

B.酸是指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C.能导电的物质含有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液态氯化氢不存在自由电子,也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答:

解:

A.氯化钠溶液中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不是电流作用,故A错误;

B.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但是属于盐,故B错误;

C.固体氯化钠不存在自由电子,也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故C正确;

D.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但是液态氯化氢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熟悉酸的定义、电离的条件、物质导电的条件是解题关键,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属于电解质.

 

二.填空题:

(每空3分,共30分)

16.(9分)0.2molNa2SO4含有 0.4 molNa+, 0.2 molSO42﹣,约含有 4.816×1023 个O原子.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硫酸钠由钠离子与硫酸根构成,由硫酸钠化学式可知,n(Na+)=2n(Na2SO4),n(SO42﹣)=n(Na2SO4),n(O)=4n(Na2SO4),根据N=nNA计算O原子数目.

解答:

解:

n(Na+)=2n(Na2SO4)=0.2mol×2=0.4mol,

n(SO42﹣)=n(Na2SO4)=0.2mol,

n(O)=4n(Na2SO4)=0.2mol×4=0.8mol,则O原子数目=0.8mol×6.02×1023mol﹣1=4.816×1023,

故答案为:

0.4;0.2;4.816×1023.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掌握.

 

17.(3分)已知16克A和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摩尔C和32克D.求:

C的摩尔质量?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根据质量守恒计算C的质量,再根据M=

计算其摩尔质量.

解答:

解:

16克A和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摩尔C和32克D,根据质量守恒知,C的质量为4克;

=

故答案为100g/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公式M=

计算即可.

 

18.(12分)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乙醇 ②MgCl2晶体 ③蔗糖 ④铜 ⑤食盐水 ⑥BaSO4固体,请填空回答(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④⑤ .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②⑥ .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①③ .

(4)以上物质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④⑤ .

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1)据物质导电的原因分析,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

(2)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3)根据非电解质的定义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4)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答:

解:

(1))④铜中含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导电;⑤食盐水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答案为:

④⑤;

(2)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②MgCl2晶体在水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其水溶液能导电,故MgCl2晶体是电解质⑥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故答案为:

②⑥;

(3)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①乙醇、③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

①③;

(4)④铜、⑤食盐水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答案为:

④⑤.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硝酸钾溶液;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硫酸铜晶体,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19.(6分)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Ca(OH)2:

 Ca(OH)2=Ca2++2OH﹣ ;

②KHSO4:

 KHSO4=K++H++SO42﹣ .

考点: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①氢氧化钙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②硫酸氢钾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

解答:

解:

①氢氧化钙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Ca(OH)2=Ca2++2OH﹣;

故答案为:

Ca(OH)2=Ca2++2OH﹣;

②硫酸氢钾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KHSO4=K++H++SO42﹣,

故答案为:

KHSO4=K++H++SO4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清电解质的强弱,明确电解质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硫酸氢根在水中应拆成离子形式.

 

三.计算题:

20.(4分)标准状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n=

计算标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

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则2.24L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答:

标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1.(6分)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3g锌的物质的量为0.2mol,锌与盐酸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氢气体积.

解答:

解:

13g锌的物质的量为

=0.2mol,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则:

Zn+2HCl=ZnCl2+H2↑

11

0.2moln

所以n=0.2mol

故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答:

标准状况下最多可收集氢气4.48L.

点评:

考查学生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掌握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