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704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作揖行礼”图,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2、《尚书·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3、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这说明了

①儒家学派是个备受争议的学派②文化内容由先秦时期的综合宽容转向单一专制

③汉朝重视文化教育④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汉书·董仲舒传》记载: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主张有利于

A、对君主构成一定的心理或道德压力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有效地约束君主专制权力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5、有一首诗中曾写道:

“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

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

灵。

”诗中描述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辩”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8、“其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

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A、受启蒙思想影响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D、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10、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11、苏格拉底说: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材料表明他: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主张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1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

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B、文人们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

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13、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的,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思想的自由B、人身的自由C、主权在民D、社会契约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脱离罗马天主教皇的管辖

15、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16、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D、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17、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A、进化论的提出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西方文明“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

一切虚文空想之无禆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可见陈独秀鼓吹西方学说的真正目的是

A、彻底颠覆中国的传统文化B、促进社会的全面革新和进步

C、实现穷思极解泛文空论的理想D、把西方文明融入中国儒学文化中

19、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

20、孙中山说: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1、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仅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而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而且还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历史记忆,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

”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22、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23、周恩来说: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4、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

此正确的理解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等人的探索已经彻底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理论渊源

C、邓小平创立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思想精髓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继承

25、明代著名文史家王世贞认为:

“夫士能博古固善,其弗通于今也,古则何有?

我以古而诮

人,人亦以今而诮我,其失究同也。

”这说明王世贞的治史思想是

A、主张薄古厚今B、反对厚古薄今

C、主张博古通今D、反对对先古历史借鉴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

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

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我是你养育的,是个血肉之躯,而且活得不错,仍还年轻,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

你都不该责备我有着青春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是受神秘力量支配的呀。

——《十日谈》

材料四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材料五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

……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

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

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4分)

(2)材料三和材料四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区别何在?

说明了什么?

(8分)

(3)比较材料二、材料五中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异同之处。

(4分)

27、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1917年1月1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

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

(2分)与他们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哪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3分)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

说明理由。

(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6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3分)

大庆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B

A

B

D

B

C

A

D

A

D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C

A

B

B

A

D

A

D

B

C

二、材料解析题:

26、(16分)

(1)不同: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

(4分)

(2)共同主题:

肯定人,讴歌人性(人文主义)。

(2分)区别:

前者强调人性的本能和欲望;后者强调人的理性以及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4分)说明:

对人性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文艺复兴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2分)

(3)同:

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

异:

荀子更强调礼仪教化;麦迪逊强调通过立法限制统治者,保障公共利益。

(4分)

27、(19分)

(1)“相通的地方”: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2分)

影响:

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

(4分)

(2)事件:

欧洲启蒙运动。

(2分)

意图:

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维护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分)

蓝图: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3分)

(3)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这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围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3分)

(4)赞成:

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他是站在反尊孔复古、反封建专制的立场上看问题的,也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

(3分)

反对:

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很不恰当。

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3分)

28、(15分)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

农商并重。

(6分)

(2)危害:

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6分)

理解:

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