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84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docx

江苏省南京市届高三政治考前训练题

南京市2010届高三政治学科考前训练题

2010.05.15

使用说明:

1.本资料为南京市2010届高三政治学科考前训练题,供各校在最后阶段复习使用。

2.本资料围绕九大热点问题,提供相关背景材料,提出若干问题与参考答案,并给出思维拓展。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对本资料进行加工完善;要重视过去复习过程中没有关注的考查角度。

本资料仅提供可能的考查角度和解题思路,不要视为今年高考的猜题押宝。

3.本资料请各位教师注意保密,不得外传!

最后阶段复习建议:

1.务必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要求学生落实每一个考点尤其是核心考点的掌握!

教师要督促检查!

2.教师要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结合本资料和市四次考试试题、外地经典试题,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审题和解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3.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笔做题,同时给予规范性指导和考试技巧指导,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4.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重点人群;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一、转方式、调结构

【背景材料】

1.从2009年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重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主导2010年宏观调控思路。

2.经济结构内涵(是什么?

):

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结构等。

3.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投资、消费、出口比重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科技投入少,缺乏核心技术;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等等。

【问题设计】

(1)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④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三个转变”)

⑤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

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结合材料,有针对性地回答)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耕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㈠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苏北和苏中经济发展,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㈡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努力缩小收入差距;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增强消费信心;㈣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④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低碳产业);苏北沿海三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政府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⑤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对外开放发展战略;

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⑦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促进作用,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思维拓展】

(1)解题提示:

解决上述问题涉及到的《经济生活》主要考点:

价值规律;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司经营;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内涵+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举措(具体措施)”。

注:

答题时,应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存在的问题生成答案。

(2)运用《生活与哲学》或《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上述问题。

二、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背景材料】

1.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年满60岁)的全覆盖。

2.新华社2009年4月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3.200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

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

4.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修改。

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问题设计】

(1)我国政府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学依据。

(为什么?

①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①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苏北、苏中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温总理说: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请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经济生活》: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政治生活》:

①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公平正义,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政府依法行政,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思维拓展】

(1)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所体现哲学道理.

(2)“新农保”实施后,有人认为:

“国家养老了,‘养儿防老’这一传统思想已经过时了”,请运用《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三、发展低碳经济

【背景材料】

1.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代表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2.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大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

此承诺对中国和世界人民负责,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政府要抛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治污思维,让民意对环境评价具有发言权,甚至否决权;今后一些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如果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不会被批准。

4.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

5.“地球一小时”活动:

2009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问题设计】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

①国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扶持低碳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②企业: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③个人:

树立正确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方式。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依据。

(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有履行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既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外经济的主动权。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括在节能减排等问题上中国政府所展现出的国际形象。

①中国政府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积极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努力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形象;

②中国政府是对各国人民以及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政府,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节能减排上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世界赞誉;

③中国政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节能减排上,谋发展、促合作,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4)草拟“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依据: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依据: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⑤实现低碳生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经过努力最终会实现;依据: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其它如树立全局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也可)

(5)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及其理由。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社会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思维拓展】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说明在全球减排问题上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运用政府职能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四、加强民族团结

【背景材料】

1.2009年7月5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即:

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3.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4.国务院2009年9月27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

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题设计】

(1)请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经济、文化等各项职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或:

如何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好各项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分裂行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关心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小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或: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④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以下四点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中,对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大家可以作为补充):

1.要始终坚持用党和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青少年,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科学发展,都要求必须切实维护民族团结。

在新形势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2.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自觉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

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决定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边防巩固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

3.大力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党的十七大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不断提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

(5)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怎样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要加强民族团结就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各种活动,增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的感情;

②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要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德修养,教育公民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⑤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

(6)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能够团结统一的原因。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能为民族团结统一提供物质保证;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中华文化,使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思维拓展】

(1)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胡锦涛讲话蕴含的哲理。

(2)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道理,分析说明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请大家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角度,分别归纳、整理与民族团结、民族关系相关的知识点,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好!

五、民主与法制建设

【背景材料】

1.“同票同权”:

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8:

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适时修改《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2.“同命同价”:

《侵权责任法》。

3.拆迁条例:

“强行拆迁——强制搬迁”;“征求意见”。

4.“钓鱼执法”事件。

5.“活得更有尊严”: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问题设计】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何政治意义?

①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②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政治权利,更好地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有利于优化代表的结构比例,更好地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⑤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

(2)修改《选举法》,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决定了我国需要对按城乡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出调整;

②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国选举人大代表按城乡人口比例作出调整是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人口比例结构以及人口素质等情况变化作出的;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人口比例结构以及人口素质等情况的变化决定了对按城乡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作出调整。

(其它答案:

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也可)

(3)政府为什么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政府必须要履行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4)政府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注意:

用背景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论证)

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

②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好各项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④政府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⑤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同票同权,同工同酬、同命同价”,体现《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