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895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docx

利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控制器设计

学号1322010119

天津城建大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

设计说明书

 

利用数码管显示的倒计时控制器设计

起止日期:

2016年05月30日至2016年6月10日

学生姓名

杨德虎

班级

电气

(1)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6月10日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

(1)班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

设计题目:

利用数码管显示的倒计时控制器设计

完成期限:

自2016年5月30日至2016年6月10日共2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相关外围芯片的外特性,控制方法。

3.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了解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从事相应开发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认真认识设计的意义,掌握设计工作程序,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技术参考资料,并培养科学的设计思想和良好的设计作风。

2.提高模型建立和设计能力,学会应用相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方法。

3.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应用训练。

4.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5.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要求见《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附表1。

三.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a)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b)原理图及PCB设计

1.原理图设计要符合项目的工作原理,连线要正确。

2.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要合理选用,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要正确标明。

3.原理图要完整,CPU、外围器件、外扩接口、输入/输出装置要一应俱全。

4.设计完成上述原理图对应的PCB图。

c)程序调计

1.根据要求,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根据总体要求及分解的功能模块,确定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完整的程序流程图。

d)程序调试

1.编写相关程序,并进行仿真。

2.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进行运行调试。

e)设计说明书

1.原理图设计说明

简要说明设计目的,原理图中所使用的元器件功能及在图中的作用,各器件的工作过程及顺序。

2.程序设计说明

对程序设计总体功能及结构进行说明,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较详细的描述。

3.画出工作原理图,程序流程图并给出相应的程序清单。

四.设计任务

STC12C5A60S2(引脚排序及基本功能同AT89S51)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利用数码管显示定时倒计时。

一、设计利用PNP驱动LG4042BH(或同型号共阳极)数码管,显示倒计时;二是利用单片机I/O口驱动继电器的控制输出电路设计;三是设计出在到达定时时间给出1s的继电器动作信号(时间因为是四位数码管,可自行设定时间的格式,设定的时间根据自己能力可扩展键盘设定或提前设定好)。

 

指导教师(签字):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摘要

在生活和生产的各领域中,凡是有自动控制要求的地方都会有单片机的身影出现;从简单到复杂,从空中、地面到地下,凡是能想像到的地方几乎都有使用单片的需求。

现在尽管单片机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但仍有许多可以用单片机控制而尚未实现的项目,因此,单片机的应用大有想像和拓展空间。

 单片机的应用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环境,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保证安全等。

本篇论文讨论了简单的倒计时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 ,本系统采用STC12C5A60S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一款的倒计时器,该倒计时器能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的时间,时间可由按键进行设定,通过控制按键进行选择59s-0s、开始值由人工输入的特点。

首先检测按键,当相应的按键按下时,定时中断二十次后即一秒后,初值自动减一。

当初值减到零后,计时停止。

关键字:

stc12c5a60s2,数码管倒计时,继电器输出

 

2.3总体设计流程图3

4.4继电器电路7

第五章仿真电路图与PCB设计8

总结10

参考文献11

附录12

附录一原理图12

附录二源程序12

第一章设计任务和要求

1.1单片机课程设计内容

STC12C5A60S2(引脚排序及基本功能同AT89S51)作为主控芯片,设计利用数码管显示定时倒计时。

一、设计利用PNP驱动LG4042BH(或同型号共阳极)数码管,显示倒计时;二是利用单片机I/O口驱动继电器的控制输出电路设计;三是设计出在到达定时时间给出1s的继电器动作信号(时间因为是四位数码管,可自行设定时间的格式,设定的时间根据自己能力可扩展键盘设定或提前设定好)。

1.2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

1.能实现倒计时的显示;

2.可扩展用按键设置倒计时时间功能;

3.能实现到达定时时间给出1s的继电器动作信号。

1.3设计总体思路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的倒计时器。

主要是以单片机来控制,用按键来设定倒计时初始时刻的值,按键来进行倒计时初值的选择。

本系统采用STC12C5A60S2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一款的倒计时器,该倒计时器能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的时间,时间可由按键进行设定,4位数码管做显示,通过控制按键进行选择59s-0s、开始值由人工输入。

首先检测按键,当相应的按键按下时,定时中断二十次后即一秒后,初值自动减一。

当初值减到零后,计时停止。

当计时停止后,继电器输出1s。

 

 

 

第二章设计方案

2.1总体设计方案说明

1.程序设计及调试

根据单片机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完成Protues仿真电路的设计和用Keil软件编写程序,并进行仿真模拟调试。

2.硬件调试

根据仿真电路图完成电路板连接,并进行软、硬件的调试,只到达到预期目的。

3.后期处理

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完成设计报告。

2.2总体设计框图

图2-2设计框图

 

2.3总体设计流程图

图2-3流程图

第三章主要器件及简介

3.1主要器件

1.STC12C5A60S2单片机;

2.LG4042BH数码管;

3.键盘

4.继电器

3.2主要器件简介

1.STC12C5A60S2单片机简介

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是宏晶科技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

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250K/S),针对电机控制,强干扰场合。

STC12C5A60S2是STC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

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2路PWM,8路高速10位A/D转换,针对电机控制,强干扰场合。

各管脚功能如图2所示。

1.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的CPU;

2.具有布尔处理能力和位处理能力;

3.采用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各自独立,便于程序设计;

4.相同地址的64KB程序存储器和64KB数据存储器;

5.0-8KB片内程序存储器(8031无,8051有4KB,8052有8KB,89C55有20KB);

6.128字节片内数据存储器(8051有256字节);

7.32根双向并可以按位寻址的I/O线;

8.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8052有3个);

9.一个全双工的串行I/O接口;

10.多个中断源的中断结构,具有两个中断优先级;

11.片内时钟振荡器。

图3-1STC12C5A60S2引脚图

2.LG4042BH数码管简介

LG4042BH就是一个8段共阳极四位一体式数码管,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3.键盘

S6~S21为16个矩阵键盘,8条线分别与单片机的P1口相连, 其中矩阵键盘的4行分别与单片机的P1.3~P1.0相连,矩阵键盘的4列分别与单片机的P1.7~P1.4相连.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4.继电器

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继电器模块由一个SN74HC573ADW芯片接了一个ULN2003L芯片,P2.4口为其锁存端口,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4.1最小系统

复位时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只要给RST引脚加上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信号,就可以使STC12C5A60S2单片机复位。

本次采用的是1M晶振,按钮复位电路。

图4-1最小系统接线图

4.28段四位共阳极数码管

数码管ABCDEFGDP分别与P1.0~P1.7相连,实现段选,数码管的位选口34分别与P3.1与P3.0相连,实现位选。

图4-2数码管接线图

4.3键盘输入电路

本次设计采用矩阵键盘,S6~S21为16个矩阵键盘,8条线分别与单片机的P1口相连, 其中矩阵键盘的4行分别与单片机的P1.3~P1.0相连,矩阵键盘的4列分别与单片机的P1.7~P1.4相连.

图4-3按键输入电路

4.4继电器电路

继电器的作用为在倒数完成后产生相应动作信号,LED在继电器工作时点亮。

继电器与单片机P2.4口相连。

图4-4继电器电路

第五章仿真电路图与PCB设计

用Keil和Protues进行仿真调试,仿真结果完全达到预期目的。

图5-1仿真电路图

根据原理图,用proteus自动生成PCB图,PCB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5-2PCB平面电路图

图5-2PCB3D电路图

 

总结

通过自己的努力,老师的耐心指导,同学们的帮助,本次单片机课程设计顺利完成,通过这次设计不仅学会了如何去查找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查找资料和翻阅书籍学到了不少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知识水平。

通过这次设计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从仿真电路的设计,源程序的书写和修改以及调试中都遇到了不少问题,并且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课程设计需要很大的耐心,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不是感到急躁,而是耐心地寻找解决的办法,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

我在设计过程中还不断提出自己的疑点以及新的想法,联系实际应用,将课本上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这些都令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单元设计和系统设计巩固了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己真正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徐爱钧,徐阳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毅刚,彭喜元。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4]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

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1

 

附录

附录一原理图

附录二源程序

程序代码:

#include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we1=P3^0;

sbitwe2=P3^1;

sbitk1=P3^4;

sbitdq=P2^4;

uchartable[]={0x90,0x80,0xf8,0x82,0x92,0x99,0xb0,0xa4,0xf9,0xc0};

ucharnum;

ucharfg=2;

ucharsg=0;

ucharj=0;

uchargw=9;

ucharsw=9;

voidchushi();

voiddelay();

voiddelay2();

ucharkeydown();

voidmain()

{

chushi();

k1=1;

dq=0;

while

(1)

{

if(fg==2)

{

switch(keydown())

{

case(0):

gw=9;break;

case(4):

gw=8;break;

case(8):

gw=7;break;

case(12):

gw=6;break;

case

(1):

gw=5;break;

case(5):

gw=4;break;

case(9):

gw=3;break;

case(13):

gw=2;break;

case

(2):

gw=1;break;

case(6):

gw=0;break;

case(10):

sw=8;break;

case(14):

sw=7;break;

case(3):

sw=6;break;

case(7):

sw=5;break;

case(11):

sw=4;break;

}

we1=0;

we2=1;

P0=table[gw];

delay();

we1=1;

we2=0;

P0=table[sw];

delay();

if(keydown()==15)

{

delay2();

if(keydown()==15)

{

fg=1;

j=0;

}

}

}

if(fg==1)

{

if(j==20)

{

j=0;

gw++;

}

if(gw==10)

{

gw=0;

sw++;

}

if(sw==10)

{

fg=0;

j=0;

}

we1=0;

we2=1;

P0=table[gw];

delay();

we1=1;

we2=0;

P0=table[sw];

delay();

}

if(fg==0)

{

dq=1;

fg=3;

j=0;

gw=9;

sw=9;

we1=0;

we2=1;

P0=table[gw];

delay();

we1=1;

we2=0;

P0=table[sw];

delay();

}

if(fg==3)

{

if(j==21)

{

dq=0;

}

gw=9;

sw=9;

we1=0;

we2=1;

P0=table[gw];

delay();

we1=1;

we2=0;

P0=table[sw];

delay();

}

}

}

voidtime1()interrupt1

{

j++;

TH0=0x3c;

TL0=0xb0;

}

voidchushi()

{

TMOD=0x01;

TCON=0x10;

IE=0x82;

TH0=0x3c;

TL0=0xb0;

}

ucharkeydown()

{

chara;

P1=0x0f;

if(P1!

=0x0f)

{

delay2();

if(P1!

=0x0f)//测试列

{

P1=0x0f;

switch(P1)

{

case(0X07):

num=0;break;

case(0X0b):

num=1;break;

case(0X0d):

num=2;break;

case(0X0e):

num=3;break;

default:

num=17;

}

P1=0xf0;//测试行

switch(P1)

{

case(0X70):

num=num;break;

case(0Xb0):

num=num+4;break;

case(0Xd0):

num=num+8;break;

case(0Xe0):

num=num+12;break;

default:

num=17;

}

while((a<50)&&(P1!

=0xf0))//检测按键松手检测

{

delay2();

a++;

}

a=0;

}

}

returnnum;

}

voiddelay()//误差0us

{

unsignedchara,b,c;

for(c=1;c>0;c--)

for(b=142;b>0;b--)

for(a=2;a>0;a--);

}

voiddelay2(void)//误差0us

{

unsignedchara,b;

for(b=4;b>0;b--)

for(a=248;a>0;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