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927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docx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十二个班,我担任初三1——6班的信息课教学。

据了解,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又经过七、八年级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本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培养起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同时,由于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

[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

 [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

[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

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如下知识的学习(对感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的学习),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为以后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初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时周数日期

第一单元:

感测技术

第1课:

感测技术概述         2 课时1-29.1—9.12

第2课:

感测技术的应用    1 课时39.15—9.19

第二单元:

控制技术

第1课:

控制技术概述 1课时49.22-9.26

第2课:

控制技术应用2课时5-69.28-10.11

第三单元:

通信技术

第1课:

通信技术概述3课时7-910.13-17

第2课:

通信技术的应用       2 课时10—1110.20-24

第四单元:

智能机器人

第1 课:

认识机器人      1课时1210.27-31

第2 课:

欢迎进入AS——MII的世界 1课时1311.3-7

第3课VJC1.6编程软件简介1课时1411.10-14

第4 课:

让机器人动起来 1课时1511.17-21

第5 课:

让机器人走四边形         1课时1611.24-28

第6 课:

让机器人具有智能    1课时1712.1-5

第7 课:

程序的基本结构1课时1812.8-12

第8 课:

高级编程      1课时1912.15-19

||第9 课:

机器人比赛项目1课时2012.22-26

复习考查2课时21-212.29-1.14

 

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教案

 

宁阳二十五中学李加营

 

第1单元 感测技术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

2、了解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4、了解感测技术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5、了解感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识别身边的感测技术;

2、能够了解几种传感器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感测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对感测技术的兴趣;

3、初步建立在生活中应用感测技术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3课时

单元教学构想

1、感测技术作为同学们身边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从身边的事例入手可行。

2、注重应用,开动学生大脑,开发信息技术的源头。

第1课 感测技术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了解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

能够识别身边的感测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感测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对于感测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传感器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常见的自动门导入

二、新课讲解

(一)什么是感测技术

1、感测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主要研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见电量的测量方法和常见非电量的电测法。

2、检测技术既包括定量的测量,也包括定性的试验。

就被测对象而言,工业上需要测试或检测的量有电量和非电量两大类,非电量种类比电量的种类多得多。

非电量电测法涉及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怎样用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二是怎样对电量进行测量。

因此非电量电测法同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感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测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发展和突破是以测试技术的水平为基础的。

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三大支柱:

一是信息的采集技术(感测技术),二是信息的传输技术(通信技术),三是信息的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

3、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感测技术实现的,因此感测技术实质上也就是信息采集技术。

4、现代感测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共用的基础技术,现代感测技术也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支柱。

自动检测系统

被测对象-传感器-信息变换处理-显示和记录

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器

被测对象-传感器-信息变换处理-显示和记录

三、活动与探索

学生例举出生活中需要测量的量,采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有没有感测技术在里面?

四、小结

五、作业

第3页“练一练”

 

总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感测技术的定义

二、讲解新课

(三)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

电五官   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传感器是将力、热、磁场、电气、超音波等外界的变化善检测出来,并转换成电信号的元件。

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实现现代化测量和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又是信息社会赖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技术基础。

目前,每一项现代科学研究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几乎无一不与传感器和传感器技术紧密联系。

(四)传感器技术发展展望

当前传感器的现状:

1、电五官落后于电脑的

2、许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都离不开传感器。

3、传感器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传感器将会在社会各处领域普及,具有良好的销售前景。

传感器发展的趋势:

1、开发新型传感器

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小型化

2、传感器的集成化

3、传感器的智能化

4、开发智能传感器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

网络教室,连接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感测技术的应用

2、传感器的分类、图片、功能等

3、小组讨论、总结出感测技术的应用。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

组织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五、活动与探究

讨论生活中的传感器应用

六、小结

七、作业

 搜集生活中传感器的应用

 

第2课 感测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感测技术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了解感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能够掌握各种传感器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感测技术的重要性;初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感测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各种传感器的作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感测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自动吸排油烟机

工作原理:

利用气敏传感器来检测污染气体的浓度,并且向控制电路传递信号。

2、便携式缺氧监视器

工作原理:

利用没氧传感器来监测氧气的浓度,当氧气浓度低于标准值18%时,蜂鸣器就开始报警。

3、自动烹调湿度检测系统

工作原理:

湿敏传感器安装在烹调设备的排气口,检测烹调食品时产生的湿气。

依据湿度变化来控制烹调过程。

(二)感测技术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1、灭火机器人

机器人灭火比赛

任务:

由计算机和谐控制的机器人在一间模拟平面结构的房间里运动,找到一根燃烧的蜡烛并尽快将它扑灭。

这个竞赛项目模拟现实家庭中机器人处理火警的过程。

燃烧的蜡烛代表房间里的火源,机器人必须尽快找到并扑灭火源。

工作原理:

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感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有则转弯,直到找到火源,利用红外传感器辨别火焰的位置,并使用小型电机风扇吹灭火焰。

2、足球机器人

是以足球为载体的前沿高科技研究和高技术对抗项目,集中反映出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任务:

机器人在特制的比赛场地中寻找足球,并将球踢入对方球门。

分类:

进攻机器人,防守机器人

工作原理:

3、应用在机器人上的传感器

接触式传感器

  需要与目标接触才能启动传感器。

接触传感器

滑动传感器

力传感器

非接触式传感器

不需要与被测物接触即可测得目标存在与否。

近接传感器

光传感器

听觉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

网络教室,连接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灭火机器人比赛

2、查询世界机器人足球运动会

3、查询感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查资料,利用感测技术设计我们的教室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视

组织各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将设计好的组展示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三、活动与探究

本课由学生先读课文,教师再点拨

四、小结

五、作业 

  设计智能化的黑板并命名

第2单元 控制技术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控制技术的概念;

2、理解控制的分类;

3、了解控制技术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4、了解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区分程序控制和反馈控制;

2、能够主动利用身边的控制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控制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2、培养主动利用控制技术的意识;

3、树立开发新的控制技术的远大理想。

单元课时安排

3课时

单元教学构想

1、控制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巨大

2、程序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分上有难度

3、培养主动利用控制技术的意识

第1课 控制技术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控制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控制技术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

能够区分程序控制和反馈控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控制技术的价值;

2、培养主动利用控制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程序控制和反馈控制;

2、控制技术的作用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

区分程序控制和反馈控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四课时

一、导入

蒸汽发动机

二、教学过程

(一)控制与控制技术

1、控制:

2、控制技术:

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

控制技术的作用是根据输入的指令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实话干预,即信息施效。

(二)控制的分类

1、按控制系统的构成分类

开环控制:

环路开启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号只能向右方流动。

―――控制器-控制对象――

闭环控制:

环路闭合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信号从右到左的逆向流动

―――控制器-控制对象――

2、按控制对象的种类分类

程序控制:

让一个事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下去的过程。

程序控制包括顺序控制、条件控制和时间控制。

反馈控制:

利用反馈的原理来进行管理控制的一种控制方式。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包含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因此,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的普遍应用

反馈控制在人体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企业管理

三、活动与探究

本课两种控制系统的分类较难区分,学生先阅读全文,师点拨难点,以事例讲解。

抓住两种反馈的关键。

如反馈控制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修正,最后达到目标。

画图法较有效。

四、小结

五、作业

画出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控制流程图

 

第2课 控制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

能够主动利用身边的控制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控制技术的巨大作用;

2、树立开发新的控制技术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五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控制的分类与区别

二、讲解新课

(一)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是指用自动装置或系统控制来管理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

从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分散式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进行单参数自动调节,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二)农业自动化

1、环境控制自动化

指的是家禽家畜的饲养环境控制和植物生产环境的控制,可以实现提高生产率和节能的双重目的。

2、果实筛选自动化

3、喷灌自动化

4、水库灌区管理自动化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

网络教室,连接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反馈控制的应用

2、查询程序控制的应用

3、查询反馈控制和程序控制的区别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组织各组讨论,将其成果分别展示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五、活动与探索

工业自动化,特别是农业自动化对农村学生来说联系颇多,这里费着口舌是应该的,让学生明白农业自动化的应用过程。

六、小结

七、作业

25页想一想

 

总第六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说说农业自动化

二、讲解新课

(三)办公自动化

本质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各种自动化机器设备来有效地处理和运用种类办公信息,提高办公效率。

办公自动化设备:

文字处理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缩微存储设备、电子会议系统、电子邮政、文件自动阅读机和计算机翻译系统等。

办公自动化设备加快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以及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四)家庭自动化

利用计算机、传感器及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实现家庭环境、生活、信息、医疗保健、家庭财务、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全面自动控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

网络教室,连接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

2、查询控制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应用

3、查询控制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4、查询控制技术在家庭自动化中的应用

5、查询控制技术的其他应用

6、查资料,利用控制技术优化第一单元时设计的教室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将各组设计的教室比较,将设计好的组展示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五、活动与探究

本课内容浅显,宜学生自学,各组分工,15分钟后,各自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小结

七、作业 

  利用控制技术优化第一单元时设计的黑板

第3单元 通信技术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通信和通信技术的概念;

2、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3、掌握通信技术分类;

4、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熟知身边的通信技术;

2、能够利用身边的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通信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合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

1、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意义。

2、加强学生利用身边的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意识。

第1课 通信技术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通信和通信技术的概念;

2、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史;

3、掌握通信技术的分类。

技能目标

能够熟知身边的通信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通信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信技术的概念;身边的通信技术

教学难点

通信技术的概念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7课时

一、导入

从泰坦尼克号沉船有没有救导入

二、讲解新课

(一)古代通信方式举例

1、马拉松比赛的起源

公元前490年,跑完42195米的路程,。

2、邮驿

我国古代,称骑马送信为邮驿。

商朝开始有了邮驿,在送信路途中,每隔一定距离设一个驿站,

3、烽火传军情

世界上最早的烟火报警通信装置----烽火台。

夜间点燃柴草,白天点燃狼粪,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故而称烽火为狼烟。

(二)通信与通信技术的概念

1、通信和通信技术

A通信:

是信息的处理、传输与交换过程,也就是信息的交流过程。

B通信技术:

是研究如何将信息通过传输媒介,高效、安全、迅速、准确地传送到受信者的技术。

C通信技术分类:

根据传输介质不同:

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根据传输信号类型不同:

模拟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

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

是指在通信领域中,实现通信的全部技术设备和设施。

通信流程:

信源---信--息--发送变换器---信--号---信道---信--号---接收变换器---信--息---信宿

三、活动与探索

学生对模拟与数字概念模糊,可举例说明之。

四、小结

五、作业

32页第3题

 

总第8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通信系统的组成

二、讲解新课

(三)通信技术的早期发展

1、电报机:

莫尔斯1835年制作了第一部电报机。

2、电话:

贝尔1875年发明电话。

3、无线电通迅:

马可尼1898年发明。

4、人造卫星:

1957.10.4,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光纤: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出低损耗光纤。

光纤通信是高速度、大容量传输信息的最佳通道。

(四)通信技术的近期发展

1、近期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交换技术、大容量传输网络技术和接入网技术三个方面。

2、传输网:

通信网的基础设施。

现代通信网的核心网由光纤传输网和数字交叉连接或光交叉连接设备构成,以满足用户对系统通信容量日益高涨的要求。

3、无线接入:

4、互联和融合:

是当前通信网发展趋势的最大特点。

因特网

(五)通信技术发展展望

三、活动与探究

通信系统的流程部分由学生模拟完成,其他部分学生先自学,再教师点拨。

四、小结

五、作业

设想未来通信工具有的新功能,通信技术发展展望。

 

总第9课时

上机练习

练习环境:

网络教室,连接因特网

练习内容:

1、查询莫尔斯、贝尔的详细资料

2、查询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有关资料

3、查询光纤通信的原理

4、查询雷达分类、工作原理等。

上机过程

一、进入网络教室,按固定位置坐好

1、检查学生穿戴鞋套情况

2、学生检查微机

3、开机

二、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和其他注意的问题

1、教师启动电子教室软件

2、布置练习内容

3、上网注意事项

三、学生上机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各组完成上机作业后,在电子教室平台上展示

四、整理微机

学生关机,整理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摆放好凳子。

第2课 通信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技能目标

能够利用身边的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身边的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10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1、通信与通信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2、通信系统工作流程

二、讲解新课

(一)通信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1、远程医疗:

电子医务数据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传输,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

优点:

(1)使用远程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成本。

(2)可以良好地管理和分配偏远地区的紧急医疗服务,这可以通过将照片传送到关键的医务中心来实现。

(3)可以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从而有利于临床研究。

(4)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

2、远程会诊

所谓远程会诊,就是利用电子邮件、网站、电话、传真、卫星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

(二)通信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1、现代远程教育

定义:

现代远程教育:

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交互式学习。

网络化的现代远程教育涵盖信息源、网络传输、多媒体终端和网络教学管理四部分。

现代远程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基本模式:

(1)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

(2)以个别为基础的远程教育

2、“家校通”系统

“家校通”的开发应用,为学校、家长、孩子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了一种经济便捷、高效及时的沟通方式。

实现方式:

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轻松实现家长与老师间双向交流的系统平台,是现代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整合。

利用学生佩戴的感应卡和安装在学校内的读卡器向学生家长发送学生在校的有关信息。

家校通设计方案:

(1)采用近距离感应卡

(2)采用远距离感应卡

(三)日益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1、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

3G是3rdGeneration的缩写,代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通信网络的主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