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089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ocx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录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1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5

“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大纲9

“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11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3

“医学实用软件(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5

“医用近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7

“神经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2

“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4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大纲26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MedicalGenetics

课程编码:

BASM3022

学时:

48学分:

2.5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五、七年制、法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李璞主编,《医学遗传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

它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近年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医学遗传学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索遗传病的发生机理,从个体水平探索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从家族或群体水平探索预防遗传病的策略。

医学遗传学的进展带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使对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成为可能,为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治疗开辟了光辉的前景。

因此,医学遗传学在医学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门课程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未来在基础和临床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的知识与能力;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同时能灵活地运用到医学实践中。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医学遗传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解释遗传病发生、传递规律,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遗传病的方法。

3.学会初步运用基本遗传规律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学实践问题。

掌握分析将来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复杂遗传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发展中所确立的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单元目标】

1.掌握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特征;遗传病的种类

2.了解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性质及其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医学遗传学的分科及其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授课内容】

1.医学遗传学概述:

概念、主要内容、分支学科与发展

2.遗传病概念及特点:

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

3.遗传病分类:

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第二章遗传信息的结构与功能

【单元目标】

1.掌握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

外显子,内含子,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

掌握基因组结构特征:

单一顺序(结构基因);重复序列:

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小卫星与微卫星)中度重复序列(SINE:

Alu家族;LINE:

KpnⅠ家族),倒位重复;多基因家族、超基因家族、拟基因。

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表型效应:

碱基替换(转换与颠换),同义突变,错义突变与无义突变;缺失与插入(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2.熟悉基因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基因表达的特征:

mRNA的转录与加工:

hnRNA、戴帽、加尾、剪接(GT-AG法则);翻译和翻译后修饰;

3.了解DNA多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RNA编辑与遗传印记;DNA损伤的修复。

【授课内容】

1.DNA的结构与特征

2.人类基因组的特点

3.核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与调控

4.遗传信息的传递

5.突变和修复

第三章染色体病

【单元目标】

1.掌握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组;正常人类核型模式图以及核型、核型分析定义和意义;常用符号意义。

了解人类染色体多态及其应用,介绍高分辨染色体及其表达方法。

常见异常核型的书写方法;

2.掌握人类染色体带型概念及命名原则,掌握G、Q和R带型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了解其它带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3.掌握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结构异常的定义、类型,发生机理、描述方法及其遗传效应。

4.掌握平衡易位的配子发生;了解倒位携带者配子发生;讲述四射体、倒位环形成的原因及遗传后果。

5.常染色体疾病中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以易位型为重点、难点,掌握常染色体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生的机理,以及分型。

简介18三体、13三体、5p-综合征。

6.性染色体疾病中以47,XXY和45,X0为例,重点讲述性染色体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

简介XYY、XXX及多X综合征。

介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概念。

两性畸形的概念、分类及发病机理。

7.了解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预防;介绍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与方法。

【授课内容】

1.染色体的数目与结构

2.研究染色体的方法与命名

3.染色体畸变

4.染色体发病概况

5.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疾病,性染色体疾病

第四章单基因遗传病

【单元目标】

1.掌握单基因病的概念,系谱常用符号,各种单基因病的系谱特征;肯定携带者与可能携带者的识别方法;单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包括Bayes计算法),熟练确定家系中成员的再发风险;影响单基因病发病风险的因素

2.熟悉AD各种类型的特征,可变表现度、不完全外显率在单基因病识别上的作用;近亲婚配的危害;遗传异质性的临床意义;

【授课内容】

1.单基因病概念及研究方法,系谱绘制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X-连锁显性遗传病

5.X-连锁隐性遗传病

6.连锁显性遗传病

7.ayes计算法

第五章多基因遗传病

【单元目标】

1.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多基因病再发风险的计算方法:

Edward公式,家庭中患者数目、病情轻重程度、性别与再发风险关系。

2.掌握阈值学说;遗传率的计算方法;群体发病率、阈值与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3.了解多基因病的研究趋向:

主基因与微效基因的相互作用;探索主基因和分析环境因素的方法。

【授课内容】

1.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2.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3.遗传率、易感性、易患性、阈值

4.群体发病率、阈值与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5.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6.多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估计

7.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进展:

关联分析、连锁分析;用于致病基因定位的遗传标记

第六章群体遗传学

【单元目标】

1.掌握遗传平衡定律及其应用:

基因频率的计算,群体遗传平衡状态的检测;

2.掌握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突变、适合度与选择系数;突变率的计算方法;掌握亲缘系数和近婚系数概念及计算方法;选择压力增强与放松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3.遗传漂变与迁移(基因流)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近亲婚配的有害效应;遗传负荷及其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4.了解平衡多态现象;建立者效应。

【授课内容】

1.群体的概念

2.遗传平衡定律及其应用

3.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第七章生化遗传学

【单元目标】

1.掌握分子病的概念;通过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机理、类型掌握单基因病发病的分子机理

2.掌握地中海贫血发生机制、类型

3.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和遗传控制;血红蛋白病的遗传基础:

单个碱基替换、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密码的缺失或插入;融合基因;α和β地中海贫血。

4.了解先天性代谢病的主要类型及发病机理。

【授课内容】

1.分子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类型

2.血红蛋白病

3.先天性代谢缺陷:

主要代表性疾病

第八章线粒体遗传病

【单元目标】

1.熟悉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与核DNA比较);线粒体基因的功能(主要编码的酶系)和遗传特征(半自主性、密码子差异、母系遗传、遗传瓶颈概念、阈值效应、突变率等)。

2.了解线粒体突变与疾病:

Leber病、线粒体心肌病等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理。

【授课内容】

1.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2.线粒体遗传系统的特点

3.人类线粒体疾病

第九章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

【单元目标】

1.了解药物反应的遗传差异和药物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药物基因组学。

第十章免疫遗传学

【单元目标】

1.掌握ABO、Rh等红细胞血型的遗传与胎母血型不相容的关系,了解新生儿溶血症的产生原因。

2.熟悉HLA超基因的分子结构及抗原的表达;HLA配型与器官移植排斥的关系;HLA与疾病的关联;讲述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遗传控制,理解基因重排是抗体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3.了解T细胞受体的基因结构和重排;补体的遗传方式。

【授课内容】

1.红细胞抗原遗传与血型不相容

2.白细胞抗原遗传与器官移植

3.抗体的基因结构及其基因重排

第十一章肿瘤遗传学

【单元目标】

1.掌握肿瘤发生的遗传基础;肿瘤干系、旁系、标记染色体等概念;恶性肿瘤发生的二次突变学说,克隆起源学说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多步损伤学说;

2.掌握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及其激活的机制;癌基因的功能;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3.熟悉单基因遗传的肿瘤和遗传的癌前病变;染色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染色体的数目异常与结构异常;

4.了解染色体不稳定综合症和脆性部位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简要介绍或自学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

【授课内容】

1.肿瘤发生的遗传因素

2.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3.癌基因的激活机制,主要抑癌基因

4.癌发生的多阶段模式学说

第十二章临床遗传

【单元目标】

1.掌握系谱分析对遗传病诊断的意义;细胞遗传学检查对染色体病诊断的作用;熟悉基因诊断的方法及意义;了解生化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胎儿镜检查对遗传病检查的意义。

2.了解基因治疗的特点及意义,基因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

反义核酸,自杀基因,多药抗药性基因,抑癌基因等。

了解遗传病的普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与遗传登记过程和方法。

1.了解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内容与目的

2.了解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了解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内容与目的

4.了解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人类基因组学

【单元目标】

1.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医学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四张图:

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序列图;遗传图制作中的遗传标记、物理图制作中的序列标记部位(STS)、邻接克隆群(contig);表达序列标记(EST)在基因确认中的作用;

2.了解基因组DNA大规模测序、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现状与后基因组计划的的未来发展;功能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授课内容】

1.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遗传学

2.基因组作图和DNA测序

3.功能基因组学

4.疾病基因组学

5.我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现状与展望。

四、实践环节

实验名称

参考学时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和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4

G显带技术与识别

4

C显带技术与识别

4

染色体银染技术

4

五、课内学时分配

内容

参考学时

1

绪论

2

2

遗传信息的结构与功能

4

3

染色体病

6

4

单基因遗传病

6

5

多基因遗传病

3

6

群体遗传

2

7

生化遗传病

2

8

线粒体遗传病

1

9

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

10

免疫遗传

2

11

肿瘤遗传

2

12

临床遗传

13

遗传流行病学

14

人类基因组学

2

大纲制定者:

陈萍执笔

大纲校对者:

陈萍

大纲审定者:

俞小瑞

大纲批准者:

吕社民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harmacology

课程编码:

BASM3023

学时:

64学分:

4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五、七年制、法医学、预防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库宝善主编,《药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3]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为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通过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作为药物治疗学的基础,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新药研究和申报过程中新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是评价药物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药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进展也为阐明生物机体的正常活动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常用名词概念。

2.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及药动学的概念。

2.了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在新药开发中的地位。

第二章药效学

1.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2.掌握药物量效关系的特点、意义及有关的名词概念,如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最大效应、效价强度、ED50、LD50、治疗指数等。

3.掌握受体、配体、亲和力、内在活性、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

4.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构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

第三章药动学

1.掌握体液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

2.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意义、影响因素及有关的名词概念,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过消除、再分布、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肝肠循环。

3.理解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掌握常用的有关名词概念,如峰浓度、达峰时间、AUC、一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血浆清除率、血浆稳态浓度。

4.了解药物跨膜转运的规律和特点,房室模型。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掌握下列名词概念: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耐受性,高敏性,依赖性等。

2.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3.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常见因素。

第五章抗微生物药物概述

1.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掌握化学治疗、抗菌药、抗生素、化疗指数等概念;理解化学治疗药物、抑菌药、杀菌药、抗菌谱、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等概念及其意义;了解抗菌药后效应概念。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熟悉抗菌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影响胞浆膜通透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核酸合成和抑制叶酸合成5个可能作用环节。

3.细菌对抗菌药的抗(耐)药性:

掌握交叉耐药概念,理解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以及医药工作者避免其发生的措施。

第六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

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谱、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及其防治;理解其抗菌作用机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了解青霉素的“单位”概念。

熟悉各型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及其主要临床用途。

2.头孢菌素类:

了解头孢菌素类发展概况,理解各代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3.其他β-酰胺类:

了解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氧头孢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特点及其代表药物;熟悉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几种常用复方制剂。

第七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

1.大环内酯类:

掌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基本抗菌机制,掌握红霉素临床应用,熟悉其常用制剂及不良反应;熟悉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的抗菌特点与临床应用。

2.林可霉素类:

掌握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的抗菌特点及临床应用;理解其基本抗菌机制,熟悉其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治疗措施。

3.万古霉素类:

熟悉万古霉素常用的几种代表性药物,理解其抗菌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其以及由此决定的主要临床适应证。

第八章氨基糖苷类及多粘菌素类

1.氨基糖苷类:

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掌握链霉素、庆大霉素的临床适应证及主要不良反应;理解庆大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合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用法;了解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特点。

2.多粘菌素类:

了解多粘菌素抗菌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其主要临床适应证。

第九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1.四环素类:

熟悉天然和半合成四环素类常用药物名称,理解其抗菌机制及抗菌谱,理解多数四环素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可受某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掌握四环素的主要临床适应证、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熟悉其他四环素类药物的主要特点。

2.氯霉素:

理解抗菌机制及抗菌谱,掌握其主要临床适应证、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第十章人工合成抗菌药

1.喹诺酮类:

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概况,理解其抗菌机制,掌握抗菌谱;熟悉常用各种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2.磺胺类:

掌握抗菌谱、临床适应证、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理解其抗菌机制及用药注意事项;熟悉药物分类及常用药物名称特别是英文缩写

3.甲氧苄啶:

理解其抗菌特点(含作用机制)及与其他抗菌药特别是中效磺胺类合用的依据。

4.其他:

理解硝基咪唑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了解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1.抗真菌药:

了解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2.抗病毒药:

理解基于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分类(研发思路),了解常用抗病毒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1.抗结核病药:

掌握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作用特点(含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熟悉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吡嗪酰胺等药的抗结核作用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理解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第十三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理解预防性应用适应证。

2.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理解抗菌药物联用的原则。

3.抗菌药在肝、肾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

熟悉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的抗菌药。

第十四章抗寄生虫药

1.抗疟药:

复习疟原虫的生活史,理解各类抗疟药的作用环节;掌握氯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特别是其抗疟作用特点;熟悉青蒿素、奎宁、甲氟喹、咯萘啶抗疟作用特点;掌握伯氨喹和乙胺嘧啶的抗疟作用特点(含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用途;理解抗疟药用药方案。

2.抗阿米巴病药:

复习阿米巴原虫的生活史,理解抗阿米巴病药的分类;掌握甲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特别是其抗阿米巴作用特点;熟悉替硝唑、卤化喹啉类、依米丁、氯喹、二氯尼特的作用特点和应用;理解抗阿米巴病药用药方案。

3.抗滴虫药:

掌握甲硝唑、乙酰胂胺抗滴虫感染用药方法。

4.抗肠蠕虫药:

熟悉主要抗肠蠕虫药的驱虫谱及作用特点,掌握各型肠蠕虫病的选药原则特别是首选药物。

第十五章抗恶性肿瘤药物

1.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理解各类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与生化机制以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2.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熟悉药物分类及主要药物,了解常用药物适应证及主要不良反应。

3.抗恶性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

理解抗恶性肿瘤药的常见毒性反应,掌握联合用药原则。

第十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1.了解传出神经药物的解剖分类及生理功能,突触、递质、受体和效应器的概念,递质(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代谢。

掌握各型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及兴奋时的生理效应。

2.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环节;根据药物作用的效应与机制掌握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

第十七章拟副交感神经药

1.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氨甲胆碱与卡巴胆碱的应用

2.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3.了解胆碱酯酶的分类,水解乙酰胆碱的步骤;掌握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毒扁豆碱、他克林及加兰他敏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4.掌握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制、急性中毒的表现(M、N样作用及中枢症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的解毒机制以及二药合用的理由。

第十八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1.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2.掌握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对外周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眼、腺体作用的区别,熟悉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3.熟悉合成扩瞳药对眼扩瞳作用及调节麻痹作用的差异、合成解痉药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N胆碱受体阻断药对心血管、胃肠道、眼和膀胱平滑肌的影响。

5.了解除极化型肌松药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肌肉松弛的机制。

了解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中毒解救、禁忌证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

2.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对受体的选择性、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区别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及其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十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熟悉α受体阻断药及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2.掌握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妥拉唑啉、酚苄明、哌唑嗪、育亨宾)和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阿普洛尔、氧烯洛尔、吲哚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拉贝洛尔)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第二十二章镇静催眠药

1.掌握苯二氮草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主要不良反应、体内过程;理解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水合氯醛,甲丙氨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第二十五章抗精神失常药

1.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泰尔登、氟哌啶醇,舒必利及碳酸锂的作用特点;丙咪嗪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地昔帕明药理作用及应用。

2.了解氯丙嗪的药动学、奋乃静、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的作用特点;五氟利多、氯氮平的作用特点;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的药动学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二十六章镇痛药

1.掌握镇痛药的概念和分类:

吗啡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可待因的作用与应用特点;哌替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与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美沙酮、喷他佐辛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第二十七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1.掌握本类药物的概念和共同的基本作用;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理解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了解阿司匹林的药动学;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动学;保泰松与吲哚美辛的药动学;布洛芬及非诺洛芬、美洛昔康的作用特点。

第二十九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的药物

1.了解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的类型、结构及其功能

2.了解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药物的分类、作用及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