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134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docx

竹笋罐头的生产工艺doc分析

 

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山楂罐头的生产工艺

 

系(院)名称: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2012食品质量与安全

(1)班

学生姓名:

李俊平

指导教师姓名:

杨卫军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2010年4月

1.3竹笋制品市场需求日趋旺盛4

2原料处理5

2.11竹笋的加工意义3

1.1竹笋含的物质3

1.2充分利用资源4工艺流程5

2.2工艺操作要点5

2.2.1原料选择5

2.2.2原料采收5

2.2.3 挑选分级6

2.2.4 原料清洗6

2.2.5 原料去皮6

2.2.6原料切段7

2.2.7 预煮冷却7

3 装罐8

3.1空罐准备8

3.1.1工艺要求8

3.2灌汤8

4排气8

5 封口9

6杀菌冷却9

7冷却9

8 保温储存9

9芦笋罐头的质量改进10

9.1芦笋罐头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10

9.1.1风味不足10

9.1.2硫化铁的产生10

9.1.3胀罐10

9.1.4 氧化颜色11

9.1.5杀菌方式的影响11

10 芦笋罐头生产面临问题11

10.1建立自己的罐藏优良品种原料基地11

10.2改进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11

11.小结12

 

引言

竹笋,别名笋,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食用部分初生、嫩肥、短的芽或鞭。

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山珍海味分为上、中、下八珍,竹笋为下八珍之一。

竹笋肉厚、色白、质嫩、气香、味鲜,古时就有寒士山珍之称。

竹笋营养丰富同时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用佳品,他色香味俱全,鲜爽可口,备受人们喜欢。

竹子是森林植物的一大类群,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生长快、质量高、栽培容易等特点。

竹子的化学组成中不含有毒物质,符合食品对原料化学成分的要求。

因此,竹子是生产天然食品的理想资源。

近年来,在想竹笋的生产加工、竹子食用菌、竹汁以及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方面有较大进展。

1竹笋的加工意义

1.1竹笋含的物质

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

每一百克(19.00千卡)·蛋白质(2.60克)·脂肪(0.20克)·碳水化合物(3.60克)·膳食纤维(1.80克)·硫胺素(0.08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0.60毫克)·维生素C(5.00毫克)·维生素E(0.05毫克)·钙(9.00毫克)·磷(64.00毫克)·钠(0.40毫克)·镁(1.00毫克)·铁(0.50毫克)·锌(0.33毫克)·硒(0.04微克)·铜(0.09毫克)·锰(1.14毫克)·钾(389.00毫克。

同时竹笋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竹笋性味甘寒,有滋阴补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等功能,适用于浮肿、急性肾炎、咳嗽、糖尿病等患者。

近年来还发现竹笋有减肥、防肠癌、降血脂、抗衰老等功能,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

1.2充分利用资源

我国竹笋资源丰富,但由于竹笋本身的性质,纤维老化速度快,鞭笋存放一周即老化变质,春笋存放半日,冬笋存放一个月即腐败变质,但竹笋季节又比较集中,因此如何防止纤维老化或延长老化时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竹笋保鲜加工的主要生产意义在于延长老化时间或防止老化,进而延长保鲜及加工时间,达到延长竹保质期及笋商品期的目的,减少损耗和浪费,提高竹笋的利用率。

1.3竹笋制品市场需求日趋旺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竹笋的药用与食用价值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物结构也有了改变,笋的销量日益增加。

当前,一个全球性的“食笋热”方兴未艾。

2原料处理

2.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挑选分级清洗整理/切分预煮装罐/

注液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检验包装

成品

2.2工艺操作要点

2.2.1原料选择

生产芦笋罐头所用原料要求新鲜芦笋的笋体呈白色或乳白色,笋茎长度在10~16cm,粗细以茎部平均直径在1.0到3.8为好,笋尖色泽为白色或淡紫色,无开花或轻微开花,不带病虫、锈斑、损坏,不空心、开裂畸形的为原料。

2.2.2原料采收

芦笋的采收一般为早晚各一次,特别是每日清晨幼茎破土时用掘笋刀进行采收。

采后立即放在阴凉处。

若产地距工厂较远,应将芦笋放于2℃∼5℃下冷藏,环境相对湿度不应低于98%,一般用湿麻布覆盖芦笋筐。

芦笋切取后一般组织老化很快,其采收到投入生产的时间不宜超过24h。

最好在6小时之内完成全部加工工作。

对于来自于非原料基地的原料,首先应检查其产地证明和原料笋的感官质量。

如有隔夜笋或水泡笋一律拒收。

2.2.3 挑选分级

原料进厂后首先要进行粗选,即剔除霉烂及病害果实,对残次及机械损伤类原料要进行分别加工利用。

然后再按大小、成熟色泽进行分级。

原料的合理分级不仅便于操作,提高生产率,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得到均匀一致的产品。

芦笋一般按其直径大小和笋尖质量进行分级。

芦笋罐头加工中笋尖为全白者为品质最好,紫头淡绿尖和轻微开花者可适当采用,绿尖笋应拣出。

芦笋按其平均直径可分为特大(21 mm∼26 mm)、大(16 mm∼21 mm)、中1(12 mm∼16 mm)、中2(9 mm∼12 mm)、小(7 mm∼9 mm)5种级别。

2.2.4 原料清洗

分级后的原料要用饮用水清洗,除去原料表面附着的灰尘、泥沙和大量的微生物及部分残留的化学农药。

这对芦笋罐头的杀菌效果、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

芦笋的清洗一般采用常温喷雾洗涤法,即将芦笋在含氯量为30∼100ppm的水槽里浸泡5∼10min后送到冲洗输送机,使芦笋受高压流动水喷淋。

这种洗涤便于使叶片张开,吸取尘土和叶片包住的泥沙。

洗涤的效果根据洗涤水的流量与时间综合决定,但喷雾压力高会使芦笋笋体受到损伤。

洗涤时间要缩短,最好在采收后1小时内完成。

避免芦笋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

2.2.5 原料去皮

  果蔬(除大部分叶菜类以外)外皮一般口感粗糙、坚硬,虽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但口感不良,对加工制品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芦笋的外皮纤维质,不可食用,因而一般要去皮。

前期笋和新鲜笋应从距离笋尖4 处开始去皮。

从笋尖向底部去皮。

采后时间长的或后期笋以及笋尖不好的应从距离笋尖2 处开始去皮。

去皮后的芦笋应接近圆形,并且应把去皮后的芦笋放在含氯量为3~5ppm的冷水中,其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产生二层皮,防止氧化等。

剩余部分不应少于三分之二。

在芦笋罐头加工过程中,有占原料重30~40%的笋皮和老茎等下脚料,一般都售于其他厂家,用以制作芦笋粉、芦笋汁等产品。

2.2.6原料切段

将去皮后的芦笋原料按照不同的产品规格进行切段。

切段方法有两种即手工切和机械切。

机械切时将手工分级后的芦笋平整地放于切段机输送带上,按规格笋的长度调整机器后进行截切。

手工切时将芦笋平整地放于截切盒内,进行截切。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截切方式都应注意断面整齐,清洁,不能斜切、切碎,不带尾稍。

长度一般为9.5~10.5cm带笋尖的笋条,9cm以下则切成4~6cm的段,用锋利的刀切取剩余部分。

2.2.7 预煮冷却

罐头加工中预煮是一个重要工序。

整装芦笋一般采用预煮法。

预煮时笋体应倾斜,笋体煮2.5min,笋尖煮0.5∼1min,时间因笋的大小而进行适当调整,以煮透为主,一般温度为85℃∼95℃。

煮透的标准为笋肉由白色变为乳白色,微透明稍软,富有弹性。

放入冷却水中,快速冷却到36℃,慢慢下沉为佳,冷透为止。

上浮为预煮不透,快速下沉为预煮过度。

预煮水中可以添加0.05~0.1%的柠檬酸调整PH到5.5,可起到护色作用。

3 装罐

3.1空罐准备

使用前必须对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以保证卫生,提高杀菌效率。

金属罐空罐一般先用热水冲洗,玻璃罐应先用清水(或热水)浸泡,后用高压水喷洗,再用100℃沸水或蒸汽消毒30∼60min,然后倒置沥干水分备用;对罐盖或瓶盖也进行同样的处理。

洗净消毒后的空罐要及时使用,不宜长时间搁置,以免生锈或重新污染微生物。

3.1.1工艺要求

  分选好的芦笋笋尖一律向上,段装芦笋粗细搭配,笋尖占20%以上,要留顶隙,一般要求3~8 。

罐内顶隙的作用很重要,所以顶隙要留的适当。

顶隙过大,会引起罐内食品装罐量不足;顶隙过小,则会在杀菌时罐内食品受热膨胀,内压过大而造成罐盖外凸,甚至造成密封性不良,或形成物理性胀罐。

3.2灌汤

芦笋罐头加工中采用的汤汁为盐液,汤的主要成分浓度是盐水2.0%、柠檬酸0.05%、乳化钙0.03%、维生素C是0.05%、食糖0.8%,配制时按直接法按要求准确称量,加水煮沸过滤即可。

芦笋罐头汤汁温度一般要求保证在85℃以上,并尽量加满,留6~8mm。

4排气

不是芦笋罐头生产中的主要工序,一般排气指标:

温度:

85-90℃;时间:

2min;顶隙:

2-4mm,排气后应立即封口。

热排气当中心温度在70~75℃时封罐。

5 封口

罐头食品之所以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除了充分杀灭能在罐内环境生长的腐败菌外,主要是依靠罐头的密封,使罐内食品与外界完全隔离而不再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6杀菌冷却

芦笋属于低酸性食品,通常采用高压蒸汽杀菌法,进行批量式操作。

所选用设备为卧式高压蒸汽杀菌釜或立式高压蒸汽杀菌釜。

杀菌操作时罐头初温不得低于30℃。

杀菌温度应该在121℃时间15~17分钟。

7冷却

罐头加热杀菌后应迅速进行冷却,因为热杀菌结束后的罐内食品处于高温状态,如果不立即冷却,罐内食品会因长时间的热作用而造成色泽、风味、质地及形态等的变化,使食品品质下降。

此外不及时冷却,较长时间的高温会加速罐内壁的腐蚀作用。

冷却(冷却到38-40℃)的速度快有利于食品的品质的保持。

采用反压冷却法,要求,以不烫手为宜。

此时罐头尚有一定的余热,以蒸发罐头表面的水膜,防止罐头生锈。

8 保温储存

打包好的罐头必须在干净阴凉的地方,在36±1℃下保温10天,以便观察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产品的检验,剔除、胖罐、漏罐等不合格,罐头食品加工中的保温储存是依据商业无菌的标准进行的。

9芦笋罐头的质量改进

9.1芦笋罐头生产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9.1.1风味不足

芦笋罐头普遍存在色、形较好,而香味较差的问题。

因此建议少用单一氮化肥,多用有机肥使芦笋在生长期养分充足,同时尽可能减少工艺流程中浸泡的时间,以防止成分流失过多影响风味。

9.1.2硫化铁的产生

因芦笋中有含硫蛋白质,易与罐内露铁部位反应,出现硫化铁黑斑点。

对此主要有两种防范措施,其一,要尽量选择涂料均匀,无任何划伤的空罐。

其二,汤汁柠檬酸的加入量不宜高,据对比试验证明,加酸量与罐内壁腐蚀程度成正比。

9.1.3胀罐

芦笋罐头的胀罐有物理性胀罐、化学性胀罐、微生物胀罐三种。

具体产生的原因如下。

9.1.3.1 物理性胀罐

发生物理性胀罐原因有:

① 罐头内容物过多,顶隙过小,加热使内容物膨胀。

② 加压杀菌后消压过快,冷却过快。

③ 储藏温度过高。

防止措施有:

① 严格控制装罐量。

② 将罐头的顶隙控制在3-8 。

③ 排气要冲分,使罐头封罐后形成真空。

④ 加压杀菌后消压不能太快。

⑤ 将罐头的储藏温度控制在0-10℃。

9.1.3.2 化学性胀罐

发生化学性胀罐原因主要有罐头中的有机酸与罐内壁发生反应,释放出氢气,使内压加大,从而形成胀罐。

所以要尽量选择涂料均匀,无任何划伤的空罐。

9.1.3.3  微生物胀罐

 发生微生物胀罐原因是杀菌不彻底或罐盖密封不严,微生物重新侵入罐内。

防止措施:

① 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清洗或消毒。

② 在保证罐头制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原料的热处理充分。

③ 在预煮水或汤汁中加入柠檬酸,将罐头的pH值降低,提高杀菌效果。

④ 严格控制封罐工序,防止密封不严而造成泄露。

⑤ 在罐头生产过程中,及时抽样保温处理,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

9.1.4 氧化颜色

由于笋发生变软甚至腐败,所导致,一般将其PH控制到4.7左右可以减少。

9.1.5杀菌方式的影响 

一般在121℃10分钟杀菌可有效的保证罐头的口感,纤维组织完整,软硬适度。

10 芦笋罐头生产面临问题

10.1建立自己的罐藏优良品种原料基地 

发展罐头工业必须有符合罐藏加工要求的优良品种,。

因此选育和培植罐藏优良品种,建立原料基地,对保证罐头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0.2改进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

芦笋罐头生产应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生产;装罐、灌汤、贴标和包装等工序也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生产,以提高罐头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而避免传统的人海战术。

如芦笋去皮时,

11.小结

芦笋罐头加工中首先要注重原料的新鲜度和卫生要求,进行清洗杀菌,然后预煮灌汤、封罐等过程,最后罐头杀菌,在这优化的过程中使罐头口感最好,营养最佳,减少了芦笋收获季节短,满足社会需要,所以芦笋罐头的工艺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芦笋罐头商业无菌快速检验,食品科学,2003,3:

119-121.

[2]赵丛枝,张子德,梁磊,芦笋采后处理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保鲜与加工,2000,2.

[3]李素云,纵伟,李昌文. HACCP 在芦笋罐头中的应用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业,2009,( 5) :

 40 - 42.

[4]扬博英,朱安定,孙建寨. 芦笋的加工[J].山西农业,2007,( 7) :

 52.

[5]邵中庆,陆春莲. 保鲜绿芦笋的加工工[J]. 江苏农业科学,2010,( 4) :

 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