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228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docx

《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B.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既节能又环保

C.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煤炭等燃料

D.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

1

D.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硫酸铜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B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镁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D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

A.AB.BC.CD.D

4.根据如图的微型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B.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尾气处理可用点燃法或收集

D.为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应先停止通气再熄火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D.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作用

6.在点燃条件下,甲、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数比为1∶1B.一定条件下,丁可转化为乙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反应中只有氢的化合价不变

7.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Fe+Fe2(SO4)3=3Fe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Ⅱ、Ⅲ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B.A~E中,含有铁、铜两种元素的是AC

C.步骤Ⅲ中所加稀硫酸外可以用稀盐酸代替

D.整个流程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三种

8.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溶解氢氧化钠固体B.稀释浓硫酸

C.镁条与稀盐酸反应D.溶解硝酸铵固体

9.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CO与Fe2O3的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固体的颜色由红棕色变成了银白色

B.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NaOH溶液应改为Ca(OH)2溶液以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该实验装置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g镁和18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生成36g氧化镁

B.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C.百炼成钢原理:

使生铁中碳等杂质的含量降低,达到钢的标准

D.单质仅含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11.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2.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所有的金属常温下都是固体;②天然气和煤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使用乙醇汽油可以防止“温室效应”;④不锈钢和生铁都是合金;

⑤海水经过滤、蒸发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⑥烧碱和纯碱都是碱.

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⑤⑥B.④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13.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14.某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准确测定出某混合气体中(成分:

CO、CO2、H2)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实验时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继续实验(已知:

3H2+Fe2O3

2Fe+3H2O.实验中供选用试剂:

①NaOH溶液,②澄清石灰水,③浓硫酸。

且装置中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中依次盛装试剂①、试剂③、试剂②

B.实验时,应先打开活塞K,再用管式炉加热

C.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D.测得装置甲、装置丁反点前后的质量差即可求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5.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块薄铁片,足够时间后,铁片上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不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B.滤出的不溶物中有铜,也可能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但不可能有铁

D.如果滤出的不溶物有铁,则一定有铜

二、填空题

16.Cu、Al、Fe、Ag、Au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学习交流。

请你参与交流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在对上述金属分类时,根据金属的某种化学性质相似,将“Au、Cu、X”划分为一类,你认为X是。

(2)为一次性验证Cu、Al、Fe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你能选用的试剂是溶液,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3)上述金属中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王亮同学查阅到以上五种金属还能开采的年限:

Ag—16年,Au—26年,Cu—42年,Fe—195年,Al—257年,请你结合资料,提出一条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17.

(1)下图是一种家用电热水壶,所用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

(2)学习化学需要在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建立联系。

1个CO2分子由_____构成。

在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三种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____,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中pH<7的是______。

(3)A~G七种物质之间具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已知:

A是一种含铁的矿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B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C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F可溶于G的稀溶液并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理想燃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已知A转化为B时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

②B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③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④B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18.铁作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厨房用的炊具有许多是以铁为主要原料的不锈钢材质的,炊具主要利用该材质的性质有()

A.硬度大、熔点低B.耐腐蚀C.导电、导热性好

(2)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成分中有铁粉。

在脱氧剂脱氧过程中,主要发生两个反应,铁粉首先转化成氢氧化亚铁,第二个反应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结合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写出第二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元素在该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分别为②。

这种铁粉常被用在防寒热贴中,热贴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为③。

19.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Fe、Al几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请参与并回答问题:

(1)在空气中____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生活中往往在上述金属或金属产品上涂上一层油漆以防止锈蚀。

涂油漆能防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Al、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多种方案,每种方案所需的试剂如下:

①Al、FeSO4溶液、Cu;②Al(NO3)3溶液、Fe、CuSO4;

③Fe、Cu、Al(NO3)3溶液;④Al、Fe、Cu、稀盐酸

认为可行的方案是________(填序号)。

20.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

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D_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__。

(2)反应①③④⑤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B、D、E、F所属物质类别均不相同。

A、G均为黑色固体,A、C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单质,D是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F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是_____,G是_______(均填化学式)。

(2)写出物质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C:

_____________,B→F:

_________________。

(3)E的水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E与F的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2.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

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

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写出连线③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四、实验题

23.同学们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1)

分别向盛有NaOH溶液、KOH溶液的A,B两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

两支试管均有  沉淀生成

不同的碱溶液都含有  (填化学符号)所以不同的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稀  和浓  于白纸A,B上,片刻.

白纸A没明显现象;白纸B变黑(生成了炭)

同种酸,由于  不同,它们性质不完全相同

(3)另一个同学利用铜丝、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等三种药品以及试管,完成了一个探究实验.请将相应内容填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2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有关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组装好装置A后,必须首先____________。

(3)若A与B连接,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用_____法收集该气体。

(4)图C:

把干燥的紫色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5)图D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一种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出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6)图D:

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要制取H2且不影响生成H2的量,下列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b.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五、计算题

25.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2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了0.4g氢气。

(1)参加反应的锌粒的质量为_____;

(2)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_____;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6.向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0g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

称得剩余固体质量3.7g。

求:

(1)该样品中含锌的质量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