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313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docx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考试科目

考试时长

考试满分值

语文

150分钟

150分

数学(文/理)

120分钟

150分

英语

120分钟

150分

理科综合

150分钟

300分

文科综合

150分钟

300分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试卷

题号

学科

分值

第I卷

选择题(单选)

120分

1—5

生物

30分

6—12

化学

42分

13—20

物理

48分

第II卷

非选择题

180分

21—24

物理

72分

25—28

化学

58分

29—31

生物

50分

二、分值比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

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

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

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

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化学知识内容表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考试内容

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2)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根据化学反应的的本质理解物质变化及其能量变化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4)了解化学能识别、改变和制备物质

II

II

II

I

2.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获取事实和证据并解释相关化学问题

(2)能用定性和定量、分类与比较等方法研究化学问题

II

II

3.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和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I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要求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识别分子、原子、离子(包括原子团)

(2)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如: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等

(3)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及其相互联系

I

II

II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元素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离子符号

(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方法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能根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计算

(7)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表示物质的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I

II

I

II

II

II

II

3.溶液和胶体

(1)了解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性等信息

(3)理解溶液的组成并能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I

I

II

I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一短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I

I

I

I

II

II

I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2)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

(4)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5)通过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及其重要应用

(6)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7)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并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在实际中的应用

(9)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10)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金属的防护措施

II

II

II

I

I

II

II

I

II

I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4)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进行简单计算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实例,了解催化剂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I

II

I

II

II

I

I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5)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pH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7)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重要作用

(8)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

(9)在理解离子反应本质的基础上,能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I

II

II

I

I

I

I

II

II

I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III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

(1)能应用金属的活动顺序判断反应并解释相关现象

(2)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3)通过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及其重要应用,了解合金与金属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II

II

I

2.常见非金属元素

(1)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II

I

I

3.结合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实例,了解运用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能实现物质间的转化

I

4.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I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III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要求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概念,掌握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4)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5)知道有机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

(6)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II

I

II

I

I

II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5)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II

II

II

I

I

3.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油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认识维生素、食品添加剂和药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认识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I

I

I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能依据合成高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认识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5)了解“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

II

II

I

I

I

5.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III

五、化学实验基础

考试内容

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I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II

3.了解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法

I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II

5.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

I

6.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II

7.综合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常见物质(包括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III

8.能根据实验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3)描述实验现象和收集有关数据

(4)分析现象和处理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5)识别或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III

9.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III

     

 

III.参考样题

【试题9】(2010年第7题)

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

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

【试题10】(2006年第8题)

已知:

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试题11】(2009年第8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0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0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0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04固体,速率不改变

【试题12】(2008年第12题)

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

Si(s)+4HCl(g);△H=+QkJ/mol(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

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

恰好反应

【试题13】(2010年第12题)

某温度下,H2(g)+CO2(g)

H2O(g

)+CO(g)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右表所示。

起始浓度

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试题14】(2008年第5题)

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

【试题15】(2010年第10题)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

CH3COOH

CH3COO-+H+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

2NO2(g)

N2O4(g)

H<0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

3Fe+8H++2NO3-===3Fe2++2NO↑+4H2O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O32-+H2O

HCO3-+OH-

【试题16】(2008年第6题)

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C

A.H:

Cl:

B.26M3+C.

D.

【试题17】(2007年第12题)

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试题18】(2009年第11题)

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

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0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pH:

②>③>④>①B.c(CH3COO一):

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

①>③>②>④D.c(CH3COOH):

①>④>③>②

【试题19】(2010年第11题)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试题20】(2006年第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试题21】(2010年第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

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

C.1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mol乳酸(C3H6O3)

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试题22】(2007年第5题)

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试题23】(2005年第13题)

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A

乙酰水杨酸丁香酚肉桂酸

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

A②与③B③与④C①与④D①与②

【试题24】(2007年第11题)

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试题25】(2007年第9题)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D

①CO、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试题58】(2008年第25题)

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

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⑴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⑵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CO2和0.3mol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⑶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任意2种的结构简式)。

⑷已知:

R-CH2-COOH

R-ONa

R-O-R′(R-、R′-代表烃基)

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①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

a.CH3COONa溶液b.NaOH溶液c.NaHCO3溶液d.Na

②丙的结构简式是,反应II的反应类型是。

③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是。

⑴羟基⑵CH2=CH-CH2-OH⑶

(答对其中任意两个均给分)⑷①ac②ClCH2COOH取代反应

【试题59】(2010年第28题)

镇痉药物C、化合物N以及高分子树脂

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反应生成B。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3)酯类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15H14O3,其结构简式是    。

(4)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扁桃酸(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CH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6)F与M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         。

(7)N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醛基

(2)加成反应

 

【试题60】(2009年第25题)

丙烯可用于合成是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分子式为C3H5Br2Cl)和应用广泛的DAP树脂;

已知酯与醇可发生如下酯交换反应:

R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