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34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7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教师版

客观题快速练

(一)

7.“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蔡伦以树皮、碎布、麻头等为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

其主要工艺过程:

切麻→洗涤→加草木灰“水浸”→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揭纸。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造纸主要利用树皮、麻头中的纤维素

B.“水浸”“舂捣”“抄纸”都是物理变化

C.加草木灰“水浸”利用的是草木灰水溶液的碱性

D.“切麻”“蒸煮”的目的都是提高草木灰“水浸”的效率

【试题解析】:

选B 造纸利用的是树皮、麻头中的纤维素,A正确;“水浸”是化学变化,“舂捣”“抄纸”都是物理变化,B错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其水溶液显碱性,树皮、麻头利用草木灰“水浸”“蒸煮”,是利用K2CO3溶液的碱性“脱脂”,C正确;“切麻”是减小固体的粒径、“蒸煮”是加热都可以提高浸取速率,D正确。

8.有机化合物M是制备聚酯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9H10O,属于单官能团有机物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但所有原子不共面

C.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醛的还有9种

D.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还原等反应

【试题解析】:

选C 由结构简式可推出M的分子式为C9H10O,只有—CHO这一种官能团,A正确;M分子中除苯环外的三个碳原子均直接与苯环相连,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M分子中有两个甲基,甲基碳原子位于四面体内部,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B正确;苯环上只连有一个取代基且属于芳香醛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即取代基有两种情况,其分别为—CH2CH2CHO、—CH(CH3)CHO;苯环上连有—CH3、—CH2CHO两个取代基时有邻、间、对3种,苯环上连有—CHO、—CH2CH3两个取代基时有邻、间、对3种,苯环上连有—CHO、—CH3、—CH3三个取代基时有6种(其中一种为M),故符合题意的共有13种,C错误;M的苯环和甲基上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醛基和苯环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醛基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D正确。

9.实验室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装置中,球形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

B.加热图1装置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

C.将图1装置中反应后的液体预处理,然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粗产品

D.用图2装置对乙酸乙酯粗产品进行蒸馏,可以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

【试题解析】:

选D 加热时有机物易挥发,为了回收挥发的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可使用冷凝管进行冷凝回流,A项正确;碎瓷片可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加热过程中,发现未加碎瓷片,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B项正确;图1装置中反应后的液体预处理后,主要含有乙酸乙酯和无机类物质,以及少量有机类杂质,用分液漏斗分液,可得到乙酸乙酯粗产品,C项正确;图2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应该在烧瓶上部的支管口处,故D项错误。

10.“接触法制硫酸”的核心反应是2SO2+O22SO3,因SO2在催化剂表面与O2接触而得名,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低

B.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

C.图示过程中既有S—O键的断裂,又有S—O键的形成

D.该反应的催化剂有V2O5和V2O4

【试题解析】:

选B 由图知反应①慢,则反应①的活化能高,A错误;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B正确;反应①生成新的S—O键,整个过程中没有S—O键断裂,C错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有V2O5,V2O4是前面反应生成,又在后面反应中消耗,属于“中间产物”,D错误。

11.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制备金属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阳极A为石墨,阴极为铁环K,两极用隔膜D隔开。

氯气从阳极上方的抽气罩H抽出,液态金属钠经铁管F流入收集器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助熔剂,降低氯化钠的熔点,减少钠蒸气的挥发

B.金属钠的密度小于熔融混合盐的密度,电解得到的钠在上层

C.隔膜D为阳离子隔膜,防止生成的氯气和钠重新生成氯化钠

D.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Na++e-===Na,阴极上可能有少量的钙单质生成

【试题解析】:

选C 本装置的目的是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联想电解铝工业中的助熔剂冰晶石,加入氯化钙的目的同样为作助熔剂,A正确;从图中知道,金属钠在上部收集,所以猜想到钠的密度小于混合盐的密度,B正确;由图可知,Cl-通过隔膜D移至阳极A放电产生Cl2,隔膜D应该为阴离子隔膜,C错误;阴极的电极反应书写正确,副反应也合理,D正确。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位于同一周期,且X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棍”可能是单键,也可能是双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X>Y>Z

B.含氧酸的酸性:

Y>X

C.X、Z分别与W形成的某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D.W、X、Y、Z不能存在于同一种离子化合物中

【试题解析】:

选C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X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可以断定X为碳元素;根据所给分子(氨基乙酸)的球棍模型结合题给信息可知,W、X、Y、Z分别为H、C、N、O。

根据所学知识,原子半径H<C,故A错误;C、N的含氧酸都有多种,无法确定酸性大小,故B错误;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为烃,O与H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H2O,在一定条件下H2O可与CH2===CH2生成CH3CH2OH,故C正确;H、C、N、O可形成NH4HCO3等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13.常温下,用0.100mol·L-1的盐酸滴定20mL相同浓度的某一元碱BOH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及电导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OH的电离常数Kb约为1×10-5

B.B+与Cl-的导电能力:

b>a

C.a点溶液中:

c(B+)+2c(H+)=2c(OH-)+c(BOH)

D.滴定至pH=7时,c(B+)=c(Cl-)=0.1mol·L-1

【试题解析】:

选D 利用图像中起点pH=11可求,即Kb≈

=1×10-5,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溶液中B+与Cl-的浓度逐渐增大,故B+与Cl-的导电能力:

b>a,B正确;a点溶质为等浓度的BOH与BCl,依据电荷守恒:

c(B+)+c(H+)=c(OH-)+c(Cl-),物料守恒:

c(B+)+c(BOH)=2c(Cl-),两个守恒式中消掉c(Cl-)即可得C项,C正确;滴定至pH=7时,依据电荷等恒式知c(B+)=c(Cl-)≠0.100mol·L-1,因为酸碱溶液混合后体积增大,所以

c(Cl-)应小于0.100mol·L-1,D错误。

客观题快速练

(二)

(对应配套卷P134)

7.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C.“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用陶土烧结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试题解析】:

选B 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A正确;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B错误;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正确;“黑陶”是陶瓷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正确。

8.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举办,节俭办赛是主要理念。

在场馆建设中用到的一种耐腐、耐高温的表面涂料是以某双环烯酯为原料制得,该双环烯酯的结构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双环烯酯的水解产物都能使溴水褪色

B.1mol该双环烯酯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该双环烯酯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D.该双环烯酯完全加氢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7种

【试题解析】:

选A 该双环烯酯水解产物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能使溴水褪色,A正确;该双环烯酯的两个碳碳双键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加成,B不正确;分子中不存在苯环,共平面的原子从碳碳双键出发,至少是6个,分子中分别与两个碳碳双键共平面的原子不一定共面,C不正确;分子加氢后,两边环分别有4种一氯代物,—CH2—上有1种,共有9种,D不正确。

9.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

已知:

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中球形干燥管既能冷凝蒸气又能防止倒吸

B.反应结束后大试管中的现象:

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C.从大试管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乙醇

D.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试题解析】:

选B 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酸蒸气,二者均易溶于水发生倒吸,利用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故A正确;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则反应结束后大试管中的现象:

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故B错误;根据题给信息①,说明加入无水氯化钙后,即可过滤除去乙醇,故C正确;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故D正确。

10.乙炔在Pd表面选择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其中吸附在Pd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kJ·mol-1

C.Pd为固体催化剂,其表面积大小对催化效果无影响

D.C2H

+H*―→C2H

只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试题解析】:

选B 由图可知,吸附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由图可知,该正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85kJ·mol-1,故B正确;固体表面积越大,固体催化剂Pd的催化效果越好,故C错误;C2H

+H*―→C2H

既有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也有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D错误。

11.在乏燃料后处理流程中,四价铀作为铀钚分离的还原剂已广泛使用。

在UO2(NO3)2-HNO3-N2H4·HNO3体系下采用电解法制备四价铀,电解总反应为2UO

+N2H

+3H+

2U4++N2↑+4H2O,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液中NO

的移动方向:

a极→质子交换膜→b极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UO

+2H2O+2e-===U4++4OH-

C.若转移4mole-,将有4molH+透过质子交换膜

D.当产生11.2mLN2时,同时生成U4+的质量为0.238g

【试题解析】:

选C NO

不能透过质子交换膜,A错误;酸性环境下,b电极发生的反应为N2H

-4e-===N2↑+5H+,B错误;电极a是阴极,电极b是阳极,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导线中转移4mole-,溶液中有4molH+透过质子交换膜向阴极(a极)移动,C正确;未注明标准状况,不能够准确计算,D错误。

12.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组成一种团簇分子Z2M2Y4(YX)2,结构如图所示。

X、M的族序数均等于周期序数,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Z>M>Y

B.常温下Z和M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C.X与Y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工业上常用电解Z的氯化物的熔融物来制取Z单质

【试题解析】:

选D X、M的族序数均等于周期序数,结合团簇分子结构可知X为H,M为Be或Al,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

则Y为O,Y的原子序数小于M,则M为Al;根据团簇分子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应为Al2Z2H2O6,Z的化合价为+2,则Z为Mg。

所以简单离子半径:

O2->Mg2+>Al3+,故A错误;常温下金属铝遇浓硝酸会钝化,故B错误;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H2O2或H2O,二者均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Z为Mg,工业上常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镁制取镁单质,故D正确。

13.利用手持技术可测定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导电能力)和pH的变化,25℃时向20.00mL浓度均为0.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氨水,滴定过程中电导率和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NH3·H2O和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1.7×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c(CH3COO-)≈

mol·L-1

B.b点溶液中,主要溶质为CH3COONH4和HCl

C.c点对应的V(氨水)<40.0mL

D.d点溶液中,c(NH

)=c(Cl-)+c(CH3COO-)

【试题解析】:

选D 由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c(CH3COO-)=

=1.7×10-5,故A错误;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离子浓度变小导电率下降,b点对应的是反应过程中导电性最低处,应该是加入的氨水和盐酸反应完全,即溶液的溶质是NH4Cl和醋酸,故B错误;c点溶液中恰好生成等量的NH4Cl和CH3COONH4,所以V(氨水)=40.0mL,故C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

)+c(H+)=c(Cl-)+c(CH3COO-)+c(OH-),d点溶液pH=7,所以c(H+)=c(OH-),所以c(NH

)=c(Cl-)+c(CH3COO-),故D正确。

客观题快速练(三)

7.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涉及了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爆炸时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B.“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酒中只含有乙醇和水

C.“千门万户曈曈日”中的能量转化方式包括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D.“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符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题解析】:

选C 爆竹爆炸时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屠苏酒中不仅含有乙醇和水,还含有多种酯类物质,B错误;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桃符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和淀粉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二者的聚合度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

8.科研人员发现瑞德西韦对2019nCoV有抑制作用。

有机物M(

)是合成瑞德西韦的原料之一。

下列关于有机物M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B.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和一元醇

C.碳原子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试题解析】:

选A 分子中含有酯基、氨基两种官能团,A错误;有机物M中含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α氨基丙酸和2乙基1丁醇,B正确;M分子中的等效氢有6种(用*表示):

碳原子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C正确;有机物M中,其中的1个碳原子与其他3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这4个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

9.我国科研工作者构建了一种在反应过程中能同时活化水和甲醇的双功能结构催化剂,用以解决氢气的高效存储和安全运输。

如图是甲醇脱氢转化的反应历程(TS表示过渡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OH的脱氢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B.甲醇脱氢反应历程的最大能垒(活化能)是1.30eV

C.甲醇脱氢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有C—H键和O—H键

D.该催化剂的研发为醇类重整产氢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思路

【试题解析】:

选B 从图示看出,CH3OH的脱氢反应是分步进行的,A正确;能垒是发生某步反应需要克服的能量,最大能垒为0.95eV,B错误;该历程由CH3OH(g)―→CO(g)+4H,肯定断裂的化学键为C—H键和O—H键,C正确;该催化剂的成功研发,对工业上的醇类重整产氢有重要的启示,为促进我国制氢工业的节能减排和氢能升级提供了思路,D正确。

10.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验证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B.装置乙探究酒精脱水生成乙烯

C.装置丙制备乙酸乙酯并提高产率

D.装置丁分离乙醇和水

【试题解析】:

选C 装置甲没有消除挥发的溴蒸气的干扰,无法确认HBr的生成,A错误;装置乙没有消除挥发的乙醇及副产物SO2等的干扰,无法确认乙烯的生成,B错误;装置丙利用分水器分离出反应中产生的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平衡右移,提高酯的产率,C正确;装置丁中乙醇与水受热容易形成共沸物,直接蒸馏无法有效分开,应先加新制CaO再蒸馏,D错误。

11.某化合物的结构为

其中X、Y、Z、W四种元素分布在三个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Y、Z、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W>Z>Y

B.Z的氯化物可促进水的电离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Z

D.ZX和Z2Y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试题解析】:

选D X、Y、Z、W分布在3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从结构图中可知,X形成一个共价键,则X为氢元素;Y、Z、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由Z+可知Z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Z为钠元素,Y为第二周期元素,从结构图中看出Y形成两个共价键,可推出Y为氧元素;W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与Y、Z的相同,W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镁或铝,根据化合物结构图W形成四个共价键可知,W为铝元素,其中一个键是配位键。

简单离子半径:

O2->Na+>Al3+,A错误;NaCl对水的电离没有影响,B错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NaOH>Al(OH)3,C错误;NaH和Na2O都是离子化合物,都只含离子键,D正确。

12.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锂电池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磷酸铁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常用石墨包裹上铜箔作负极,LiPF6的有机溶液作电解质。

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1-xFePO4+LixC6

LiFePO4+C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LiFePO4-xe-===Li1-xFePO4+xLi+

C.若用该电池精炼铜,阴极增重12.8g,则电池中移向正极的Li+为0.2mol

D.磷酸铁锂(LiFePO4)是电池的电极材料之一,其中铁的化合价为+2

【试题解析】:

选C 该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方程式:

LiFePO4+C6===Li1-xFePO4+LixC6,因此阳极反应为LiFePO4-xe-===Li1-xFePO4+xLi+,阴极反应为xLi++C6+xe-===LixC6,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A、B正确;电解精炼铜,阴极电极反应为Cu2++

2e-===Cu,阴极质量增重12.8g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电池中移向正极的Li+物质的量为0.4mol,C错误;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铁的化合价为+2,故D正确。

13.常温下,向10mL0.1mol·L-1一元弱酸HA中缓慢滴加0.1mol·L-1NaOH溶液,溶液温度与滴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10

B.a点:

2c(Na+)=c(A-)

C.b点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中的小

D.c点:

c(OH-)-c(H+)=2c(HA)+c(A-)

【试题解析】:

选D 由图像可知,b点温度最高,放热最多,则b点恰好中和,因此2m=10,m=5,A错误;a点为HA和NaA的混合溶液,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此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2c(Na+)=c(A-)+c(HA),B错误;b点为NaA的溶液,NaA水解显碱性,促进水的电离,因此b点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中的大,C错误;c点为NaA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a+)+c(H+)=c(OH-)+c(A-),由物料守恒可知:

c(Na+)=2[c(HA)+c(A-)],所以有2[c(HA)+c(A-)]+c(H+)=c(OH-)+c(A-),即c(OH-)-c(H+)=2c(HA)+c(A-),D正确。

客观题快速练(四)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性质都正确且有相关性的是(  )

选项

用途

性质

A

液氨作制冷剂

NH3分解生成N2和H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NH4Fe(SO4)2·12H2O常作净水剂

NH4Fe(SO4)2·12H2O具有氧化性

C

漂粉精可以作环境消毒剂

漂粉精溶液中的ClO-和HClO都有强氧化性

D

Al2O3常作耐高温材料

Al2O3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试题解析】:

选C 液氨作制冷剂的原理是液氨汽化大量吸热,而非分解,故A错误;NH4Fe(SO4)2·12H2O作净水剂的原理是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而非氧化性,故B错误;漂粉精作为消毒剂是因为ClO-和HClO都有强氧化性,故C正确;氧化铝作为耐高温材料是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而非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D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14g分子式为CnH2n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2NA

C.室温时,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D.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L氢气,转移电子数为2NA

【试题解析】:

选B 由于镁反应后变为+2价,故1mol镁反应转移2NA个电子,故A错误;CnH2n的最简式为CH2,故14g此链烃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2NA个C—H键,故B正确;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浓度为0.1mol·L-1,故1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个数为0.1NA,故C错误;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9.R是合成某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与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完全相同

B.用NaHCO3溶液可检验R中是否含有羧基

C.R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R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4种

【试题解析】:

选A 该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氨基、羟基、羧基;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为羟基、羧基,故A错误;该分子的羧基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分子中含有醇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R苯环上有四种环境的氢,故其一溴代物有4种,故D正确。

10.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Q位于第四周期,X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Y

Z

Q

A.原子半径(r):

r(Y)>r(Z)>r(X)

B.分别含Y元素和Z元素的两种弱酸可以反应生成两种强酸

C.推测Q的单质可以和氢气、氧气、活泼金属等反应

D.Z的简单阴离子失电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