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35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docx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爱情观的现状及其关系

摘要为探究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爱情观的现状

及其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和爱情观问卷

(LAS-R对河南、浙江两所高校的3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1)男女之间在游戏型和朋友型爱情观维度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游戏型和依赖型爱情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男女之间在父母教养方式六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和母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存在差异;(3)

大学生的爱情观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父母教养方式对爱情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爱情观;大学生;逐步多元回

归分类号B84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01.004

1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常能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

你爱我就必须服从我;你没房没车凭什么跟我结婚?

这凸显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爱情是进入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往往会是幸福的。

那么,什么是爱情?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

罗宾

(Robin,1970)认为爱情是个体对待特定他人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更加思念对方,希望和对方身体接触,以及特定的行为举止。

他还认为爱情有三种成份,即亲密依赖需求、帮助倾向、排他性和占有性倾向。

弗洛姆(Fromm,1997)也提出了关于爱情的看法,他强调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外貌和能力的积极的表达,爱情使一个人开始了对另一个人的关注。

Fromm认为,爱情并不是把两人从其他人中独立出来而是要求两人更多地去关注其他人和世界。

最失败的爱情就是两人完全形影不离,他认为这样的两人是不成熟的。

爱情有很多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Lee,1973)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和斯滕伯格(Sternberg,1986,2006)的爱情三元理论。

Lee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从爱情象征意义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爱情基本分为六种社会意识或模式,爱情的模式是受文化和社会影响的。

这六种爱情模式可归纳为主要模式和次要模式两类。

激情之爱(eros)、游戏之

爱(ludus)和友谊之爱(storge)是爱情的主要模式,次要模式包括实用之爱(pragama)、占有之爱(mania)、奉献之爱(agape)。

Sternberg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元理论(triangulartheoryoflove),他认为爱情包括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三种成分。

为了测量人们的爱情观,研究者编制了相关问卷,如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C和Hendrick,S.(1986)编制的爱情观量表(LoveAttitudesScale)。

总结前人的研究:

研究者普遍认为,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

美好的爱情催人上进,不幸的爱情使人失意甚至沉沦。

爱情观是人对于爱情或恋爱所持有的主观态度和看法。

爱情观作为一种态度或者价值观,深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各种养育行为的特征的概括。

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来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她从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度以及父母的教养四个方面来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林崇德,2009;Peter,&Kilmann,2006)。

与专制型、宽容型家庭相比,权威型家庭的孩子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他强调教养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来选择,而且也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人成长的作用意义深远,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完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父母教养方式被认为是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

因素

然而,新时代大学生爱情观的状况目前尚不清楚,且父母教养方式对爱情观的影响机制也不清晰,因此探究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

2.1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河南某高校和浙江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展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

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删去了几乎雷同和随意作答的问卷数据,得到有效问卷368份,问卷有效率为92%。

其中,男生194人(52.7%),女生174人(47.3%),平均年龄为21.53±1.45。

2.2研究材料

2.2.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是由瑞士学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制的,通过让被试回忆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考察父母亲的教养方式。

本研究采用的是蒋奖、鲁峥嵘、蒋?

菁和许燕(2010)修订完成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中文版,包括父亲版和母亲版两个版本。

每个版本均包括3个核心维度,由21道题目组成,其中拒绝(rejection)维度6个题目,拒绝是与批评、惩罚相联系的,如题项“即使是很小的过错,父亲/母亲也惩罚我”;情感温暖(emotionalwarmth)维度7个题目,它是与赞美、鼓励、温暖相联系的,如题项“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亲/母亲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安慰”;过度保护(overprotection)维度包括8个题目,是与过分担心、干涉限制相关联的,如题项“父亲/母亲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她害怕我会出事”。

父母教养方式三个维度的a系数在0.74〜0.84之间,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2.2爱情态度问卷(LAS-R)

采用我国学者曹慧、史占彪、张建新(2007)修订的“爱情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LAS-R进行爱情观的测量,这一

问卷是由亨德里克依据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编制的“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修订而来。

LAS-R由激情型、游戏型、朋友型、理智型、依赖型、助人型六个爱情态度维度组成。

持激情型爱情态度的人最注重对方的外表和身体的接触,如题项“我和我的男/女朋友是一见钟情”;持游戏型爱情态度的人视爱情为游戏,爱情的关系短暂,经常更换对象,承诺在这种类型的人身上几乎看不到,如题项“当我的男/女朋友正和别人交往时,我不会觉得难过”;持朋友

型爱情态度的人认为感情发展应细水长流,平静而祥和,通常刚开始时都只是好朋友的关系,后来才慢慢从相知友谊发展成爱情,如题项“我认为男女之间必须经过朋友般的相互关怀,才有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爱情”;持理智型爱情态度的

人选择对象以对理性条件的考虑为主,诸如教育背景、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共同兴趣等,如题项“我选择男/女朋友时,‘门当户对'是很重要的条件”;持依赖型爱情态度的人占有欲和嫉妒心强烈,关系也有如风暴,起伏不定,对方一点爱意的表示就会让他狂喜,一点点降温或关系出现点小问题就痛苦不已,如题项“假如我的男/女朋友有一阵子不理我,

/她的注意”;持助人型爱情态度关心对方而不求回报,极有耐心、如题项“为了完成男/女朋友的心

应用的测量工具,LAS-R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3施测程序与数据分析由心理学相关专业学生作为主试,集体施测,施测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全部数据使用SPSS17.C录入并统计分析,主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爱情观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3.1.1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

为探究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

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分别统计了爱情观六大类型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并且探究了大学生爱情观的性别特点。

3.2大学生爱情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爱情观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表3所示:

爱情观的游戏型、朋友型和理智型三种类型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些维度相关达到显著,如理智型爱情观与母亲情感温暖相关显著(r=0.27,p=0.000);而激情型、依赖型和助人型爱情观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不显著;再者,母亲过度保护维度与爱情观类型的相关均不显著。

3.3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爱情观类型的预测作用

从表3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爱情观类型中的游戏型、朋友型和理智型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些维度(除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相关。

为了进一步探究爱情观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关系,以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爱情观中的游戏型、朋友型和理智型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从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爱情观类型的预测作用(见表4)。

如表4中逐步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

父亲拒绝对游戏型爱情观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为5.7%;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拒绝对朋友型爱情观有显著预测作用,共同解释率为4.7%;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对理智型爱情观有显著预测作用,共同解释率为10.8%。

4讨论

4.1大学生爱情观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的爱情观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男性和女性在游戏型(t(366)=4.39,p=0.000,Cohend=0.546)和朋友型(t(366)=2.96,p=0.003,Cohend=0.431)爱情观类型上存在差异,男性得分显著大于女性得分。

这反映了相对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更能接受爱情关系的短暂,经常更换对象,并且可接受一直以朋友的方式相处。

这一结果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如赵红丽

(2011)的研究发现男生的恋爱方式更大胆,观念更开放;唐土红和陈兰(2013)的研究也表明,“90后”青年的恋爱过程简单快速,特别是男生(NormanPLi,2007);而刘一达(2013)的研究更加直接地表明女大学生比男性更追求爱情的坚贞与忠诚。

与此同时,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爱情观进一步比较发现:

在游戏型爱情观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小于非独生子女得分(t(366)=-2.01,p=0.045,Cohend=0.295),而在依赖型爱情观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大于非独生子女得分(t(366)=2.20,p=0.029,Cohend=0.398),即独生子女在爱情中具有更强的占有欲和嫉妒心,表现为对方一点爱意的表示就会让他狂喜,一点点降温或关系出现点小问题就痛苦不已。

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更多关注,导致独生子女更加依赖父母,最后这一模式迁移到了两性恋爱关系上,易形成依赖型爱情观。

此外,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也存在性别差异(如表2

所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邓丽芳,徐慊,郑日昌,2006;李改,方平,2007;钱铭怡,1999)。

本研究结果为:

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面对更多的父亲拒绝((t366)=5.89,

p=0.000,Cohend=0.924)、父亲过度保护(t(366)=3.53,p=0.000,Cohend=0.671)、母亲拒绝(t(366)=4.11,p=0.000,Cohend=0.650)和母亲过度保护(t(366)=2.78,p=0.006,Cohend=0.546),即在日常的父母教养过程中,男性可能面临

更多的父母批评和惩罚,同时父母更加担心男性的所作所为;而在父亲情感温暖(t(366)=-2.56,p=0.011,Cohend=0.524)和母亲情感温暖(t(366)=-3.18,p=0.002,Cohend=0.639)上,女性比男性得分高,即女性在父母教养过程中受到父母更多的赞美、鼓励和安慰。

也就是说,父母对女孩的教养方式更倾向于宽容、温暖和偏爱,而对男孩的教养方式则更倾向于严惩、保护;从另个方面来说,男孩体验到父母教养方式的消极因子可能更多,这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张云喜,2013;曹薇,2012;邓丽芳,徐慊,郑日昌,2006;Peter,

&Kilmann,2006)。

分析其原因,第一,这可能与孩子自身特点有关,因为男孩子较女生更好动、调皮、爱惹祸,而女孩子则比较文静、听话。

第二,也可能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和要求,反映在父亲的教育观念与方式上即父亲对不同性别子女的发展有不同的期待,对其性格进行塑造的方向不同,因而在具体的

教养行为上也不同。

正如本研究表明,父亲对女孩更偏爱,对男孩更多严厉惩罚和过分保护,这与男女孩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男女孩的性别角色规范相符合(PerrisH,&Jacobsson,1980)。

此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情感温暖((t366)=3.23,p=0.001,Cohend=0.681)和母亲过度保护(t(366)=2.43,p=0.015,Cohend=0.561)维度上存在差异,且独生子女分数高于非独生子女。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更多的情感温暖和母亲的过度保护,这可能是由于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子女的教养过程中,

不希望小孩受到任何伤害,母亲在伤害预防过程中过度保护。

4.2大学生爱情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正如表3所示,爱情观类型中的游戏型、朋友型、理智型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一些维度相关达到显著,如游戏型爱情观与父亲拒绝(r=0.24,p<0.001)、父亲过度保护(r=0.12,p<0.05)、母亲拒绝(r=0.17,pv0.01)、母亲情感温暖(r=-0.13,p<0.05)。

为了进一步探究爱情观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爱情观类型的预测作用。

表4结果显示:

父亲拒绝对游戏型爱情观存在显著预测作用(R2=0.057,pv0.001),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拒绝可共同预测朋友型爱情观(R2=0.047,pv0.001),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可共同预测理智型爱情观

(R2=0.108,pv0.001)。

拒绝是与批评、惩罚相联系的,情

感温暖是与赞美、鼓励、温暖相联系的。

爱情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是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向两性依恋的延伸。

因此,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在子女的角色行为发展和人际关系发展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王丽,傅金芝,2005),

他们能够在与父母的交往和关爱中获得宽容、信任、安全感和特殊的保护性心理,同样他们也能从父母的过度惩罚、批评、干涉中获得疏离感和孤立感等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子女在后续恋爱关系中的价值观念。

此外,父母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能够促进子女更多的角色行为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将对子女的爱情观产生影响。

为培养子女正确的爱情观,父母应让孩子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促进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参考文献

曹慧,史占彪,张建新(2007).爱情观量表在中国

学生群体中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5,459-462.

曹薇.(2012).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49-52.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2006).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03,53-59.

弗洛姆(1997).爱的艺术.朱蓉贞,林和生等译.北京:

改革出版社,333-431.

蒋奖,鲁峥嵘,蒋?

菁,许燕(2010).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心理发展与教育,01,94-99.

李改,方平(2007).大学生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研究.心理学探新,03,61-65.

林崇德(2009).发展心理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一达(2013).“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渤海大学.

钱铭怡(1999).北京、宁夏两地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3

(1),39-41.

唐土红,陈兰(2013).价值多元时代“90后”青年的爱情观及其引导.青年探索,03,83-87.

王丽,傅金芝(2005).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心理科学进展,03,298-304.

张云喜(2013).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科学,02,73-77.

赵红丽(2011).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剖析.文教资料,20,219-220.

Hendrick,C,&Hendrick,S.(1986).Atheoryandmethodoflo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0

(2),392-402.

Lee,J.A.(1973).TheColorsofLove:

AnExplorationoftheWaysofLoving.DonMills,Ontario:

NewPress.

Norman,P.Li.(2007).Matepreferencenecessitiesinlong-andshort-termmating:

peopleprioritizeinthemselveswhattheirmatesprioritizeinthem.ActaPsychologicaSinica,39(3),528-535.

Kilmann,P.R.,Carranza,L.V.,&Vendemia,J.M.C.(2006).Recollectionsofparentcharacteristicsandattachmentpatternsforcollegewomenofintactvs.non-intactfamilies.JournalofAdolescence,29,89-102.

Rubin,Z.(1970).MeasurementofRomanticLo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6

(2),265-273.

Sternberg,R.J.(1986).TheTriangleofLove:

Intimacy,Passion,Commitment.NewYork:

YaleUniversity.

Sternberg,R.J.(2006).Thenewpsychologyoflove.NewHaven,Conn.:

YaleUniversityPress.Abstract:

To

explorethecharacteristicandrelationshipoftheattitudesofloveandparentalrearingpatternsincollegestudents,368collegestudentsofHenanandZhejiangProvinceweregivenaquestionnaireofParentalRearingPatterns(sEMBU)andLoveAttitudesScale(LASR).Theresultsshowedthat:

(1)Thereweregenderdifferencesontheloveattitudestowardgametypeandfriendtype,thedifferencesalsoexistontheloveattitudestowardgametypeanddependenttypebetweentheonechildstudentsandthenotonlychildrenstudents;

(2)Thereweregenderdifferencesonallsixdimensionsofparentsrearingpatterns,thedifferencesalsoexistonthefatheremotionalwarmth,motheremotionalwarmthandmotheroverprotectivebetweentheonechildstudentsandthenotonlychildrenstudents;(3)Tharehadasignificantlycorrelationbetweentheattitudesofloveandparentalrearingpatterns.Moreimportantfindingwasthatparentalrearingpatternscanpredicttheattitudesoflove.

Keywords:

parentalrearingpatterns;theattitudesoflove;collegestude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