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391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docx

海南省儋州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测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3.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请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4—6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

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

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

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

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

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

“这水里有小青蛇。

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

”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

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

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

“老家伙来拉我走了。

”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

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

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

”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

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

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

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

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

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

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

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

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

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

“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

”老寿爷说。

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

”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

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

“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

”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

”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

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

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

“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

”祖母问我。

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

我摇头。

“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

”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

”有一个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

我抓住了马尾琴弓。

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

“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

”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

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

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

”母亲对父亲说。

“什么没有了?

”“那块金锁。

”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

“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

”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

“娘,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

”母亲说。

“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

”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

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

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

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

“是你爹的声音吗?

”母亲的声音打着颤。

“不,是娘的声音。

”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

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

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D.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含义。

5.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

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

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

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

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

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

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

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C.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D.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9.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

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

狱立具。

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民害既去,政声籍甚。

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

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哈剌帖木儿曰:

“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

”兴祖许之。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

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

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

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

皆曰:

“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

”三年不入境。

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正,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知府,别称“太守”、“府尹”,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府一级最高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C.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

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十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乞骸骨”等。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伪造钱币的人中的首领,狡诈、蛮横、凶狠,前后杀人很多。

B.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那人离去。

C.林兴祖为百姓剪除祸害,声誉大振。

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任。

至正八年,升官为道州路总管。

D.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C.“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D.“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抗金复国功业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本题共3小题,9分)

一直以来,学界对过于封闭的专业文学批评颇有微词,常指责它们搬弄西方学术名词,话语呆板乏味,行文程式僵化,难以击中对象的要害。

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学术规范之名,忽略批评所应具有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概而言之,专业文学批评固然深刻、严谨,(  )。

因而,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它有时候会沉浸于单纯理论操练的欢悦,在纯粹的阐释中迷失批判性力量,从而流于一种无效的分析。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而都可能是批评家。

这无疑有利于打破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激活普通大众的话语热情,也打破专业话语对批评行业的垄断。

在这个意义上,“微批评”因其微小而更易于回到对象本身,回到批评的初心。

它_______,无所旁骛,能够在简短文字中直抵根本,而无需漫无边际的铺陈和_______的延展,更没有_______的枯燥和_______的迂腐。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危言危行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言而肥

B.仗义执言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古不化

C.仗义执言喧宾夺主要言不烦食古不化

D.危言危行虚张声势长篇累牍食言而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B.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

C.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危险

D.存在着蜕变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文本到文本的专业批评的危险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弱化批评现实感的学理性

B.但其学理性常会成为弱化批评现实感的罪魁祸首

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20.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5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日出东方、举步维艰、联俄共扶农工,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人民走出黑暗的火炬。

材料:

先锋向导旗帜

保温饱强经济御强寇平内乱勇创新争一流

改革开放夹缝求生救亡图存牢记使命励精图治不忘初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8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