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42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docx

电大建筑毕业实践报告

广播电视大学

二o—级“建筑工程与施工管理专业”(开专)

实践报告

实践课题:

濮阳县众鑫未来城小区

摘要

、八、、亠

刖言

一、工程概况

二、实习内容

-4-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基础工程

(二)钢筋工程

(三)模版工程

(四)混凝土工程

三、小结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满足社会需要。

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工程质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效益的基础。

本文首先对质量管理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特性、特点作了简要的概述,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做了简要的阐述,详细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一一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其次叙述了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关键词:

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八、、》

刖言

尊敬的评审领导、老师:

我于2014年秋季进入xx省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班学习,

现已完成所以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

于2016年进入项目部实习,我在项目

部担任技术员,主要负责现场质量,进度管理。

现将实习报告整理如下:

经过了两年半的理论知识积累之后,在工地进行工作的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对与建筑这种实践性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更要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而且这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书本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这次实习

中能使我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把理论与实践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为我所用。

所以就要有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机会。

在实习中可以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为我们以后参加紧工作打好基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所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濮阳县富民路,工程名称为众鑫未来城小区,承建单位,

设计单位XX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总面积320000平方米,规划面积320000平方米,规划建设楼盘18栋,其中包括多层、小高层几种类型的建筑群体。

二、实习内容

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学习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管理文件,掌握其实际实施情况;参加主要工程如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版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掌握其施工方法。

下面对各项内容作简要的总结。

(一)基础工程

在工程开工前,建筑物位置的确定很重要,在从事测量的工作中,我了解到为确定

建筑物的位置首先应根据设计院给定的建筑物坐标点及坐标线、建筑红线进

行定位测量,确定它的位置。

测量放线注意事项

1.以外轴线作为基本纵横线,以绝对标高作为土0.00标高,分别将基本轴线标高引到临近建筑物上。

2.建筑物的垂直测量。

1)建立辅助轴线控制网。

2)建立施工线控制网,根据辅助轴线控制网画定墙边线、柱边线等施工线。

3.建筑物水平标高测量。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土0.00标高

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

)根据图纸算出各建筑物特征点与红线控制点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放样

数据。

2)依据线控制点,确定并布设施工控制网。

3)依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

4)最后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5)上楼层后的轴线投测方法:

经纬仪投测法(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

线是根据复核后的红线桩或平面控制坐标点来测设的,平面网的控制轴线应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间距宜为30〜50m并组成封闭图形,其量距精度要求较高,且向上投测的次数愈多,对距离测设精度要求愈高,一般不得低于1/1000,测

角精度不得低于20〃),采用经纬仪进行投测。

其工艺流程是:

延长建筑物四

周轴线至建筑物总高度外或附近建筑物顶面上一将经纬仪安置在延长的轴线上—按正倒镜分中,投测轴线。

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向上逐层投测。

6)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以总平面图、红线图为依据,采用网点控制。

7)根据测绘院所给出的控制桩的坐标,利用经纬仪将坐标网引入现场围墙内,作四个坐标控制桩,并妥善保护。

8)将建筑物控制轴线延伸至围墙或混凝土地面上,并作可靠保护。

为避免交叉轴线产生误用,凡横向的轴线用红色标志,纵向轴线用蓝色标志,四角必须设有不会移动的后视点。

3.1.1测量放线处理问题

施工测量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质量和工期,而且直接关系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在施工中我们谨慎的处理以下问题:

1.根据该工程是采用经检验合格的拓普康全站仪、50mffl卷尺等测量器具。

使用测量器具必须检验合格,器具应固定使用、妥善保管。

组织固定的不少于三人的测量小组,确保各测量标志(控制桩等)的完好。

随时检查校正,作好原始记录。

2.工程的测量放线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区方格网、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布置图等资料为依据,测定出该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即轴线控制桩)。

在基础施工中以此为基准,临时加密各轴线的控制桩,以便施工。

3.基础施工前,一定要将整个建筑物外形轮廓放出来,对照放线总平面图中标明与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关系,找出测量误差,误差超过允许范围的点应该返工重测,并找出出错的原因认真总结。

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对楼面标高,房屋及部

位垂直度、梁的位置、尺寸及各轴线位置进行复检,满足规范要求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基础施工以控制场区方格网为基准进行定位,由各轴线控制桩测定出各基础的纵横轴线,并用细线交叉,再以交叉线为准用钢尺测定出各基础的位置,并做好各施工测量的轴线标记。

4.施工放线前,测量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掌握各个房间的细部尺寸,放线前检查测量工具,保证测量工具的精确性,放线时作好测量记录,放线工作结束后,重新复核一遍,使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5.施工测量放线后,后续工作施工时,以所放线为依据,同时依据施工图进行复核,进行工程施工,如:

钢筋绑扎时,钢筋尺寸与模板支设后构件成型尺寸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6.该工程标高、垂直度的控制用J2级光学经纬仪、S3水准仪、30m钢卷尺、铅垂线等测量器具进行。

施工必要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以备后续工作使用。

7.工程砖墙砌好后,弹出各个房间的水平控制线,并作好标记,以便在抹灰后重新弹出控制线。

水平控制线作为水电安装预留预埋、室内抹灰、门窗安装、吊顶安装的依据。

8.测量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各部位的标高。

含夹角的柱、梁轴线放线前,必须先绘制放线图,经检查无误后,才进行正式放线,并由专人认真复核。

9.本次项目的测量放线采用专人负责,专人复核的控制办法,并由监理再次复核,以确保测量放线准确。

10.施工测设记录应真实可靠,随测随记。

认真做好对各班组的交底工作,班组人员要切实掌握各测设标志的具体数据,进行施工操作。

按规范要求,做好测量结果永久标志、临时标志和测量记录,以便前后续测量工作的检验与验证,同时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标高点。

11.测量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具有丰富的施工测设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

(二)钢筋工程

根据平面控制网,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和柱位置线,顶板砼浇注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钢筋上标出标高控制点。

主要施工方法

1.一般要求

1)钢筋接头及搭接长度。

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

钢筋上宜少设接头;搭接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

对于梁、板类构件钢筋的接头,上铁应在跨中1/3范围内,下铁应在支座

1/3范围内。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位于同一连

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百分率:

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于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连接区段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在此区段内,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50%所有后浇带钢筋直接通过,不断开。

2)钢筋放置顺序单向板下网钢筋一般短向受力筋在最下层,上网钢筋负弯

矩筋在最上部。

主、次梁钢筋交叉处,次梁钢筋搁置在主梁钢筋的上部。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一般长向受力筋下网在下部,上网在上部;短向受力筋下网在上部,上网在下部。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钢筋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及进口材料的化学检验报告;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钢筋绑扎点的松动、缺口不多于总量的5%钢筋弯钩朝向正

确,钢筋的接头位置、数量,钢筋的搭接长度,保护层等符合有关规定。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及要求

绑扎钢筋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

钢尺检查,合格点率>90%且不得有超过土4.5mm尺寸出现。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沿纵、横两方向量测,取其中的较大值

水平之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3.检查数量:

主控项目全数检查;一般项目在同一检验批内,对于接头位

置和数量全数检查而对于其它尽可能全数检查。

否则,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抽查10%且不小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均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成品保护

1.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分类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

2.运输过程注意轻装轻卸,不得随意抛掷。

3.柱钢筋必须在操作平台上绑扎操作,专用通道上下,严禁脚踩钢筋和施工。

4.柱封模时,严禁施工人员撬、踩、松绑等方式破坏钢筋。

5.板、梁钢筋施工时,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严禁任何人直接在钢筋上随意行走,重点保护负筋部位。

6.钢筋工序完毕后,办理工序间的交接清单,做到责任明确。

7.钢筋在完全隐蔽以前,钢筋工实行全天值班,随时调整和处理现场所出现的问题。

安全措施

1.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

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小心,注意安全。

2.起吊和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雷雨等

恶劣天气严禁施工。

3.运输钢筋的工具是吊索必须在使用前检查安全、可靠性。

起吊时,捆绑牢固,专人指挥,工作本院内不得有人走动,吊装到位时,扶钢筋人员注意钢筋摆

动惯性。

4.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

5.工作平台满足施工所需的工作面,并有护栏等安全设施。

6.施工人员精神集中,班前进行安全讲话,检查每一施工人员,对不符合安全上岗操作人员严禁上岗施工。

7.作好每天的安全记录。

施工注意事项

1.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吊点的数量及位置。

并合理地选用吊索的形式,以确保吊装时平稳。

骨架各钢筋交叉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采取焊接。

4.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且依据所绑钢筋的规格合理地选择绑丝的长度,左右绑扎。

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

及时调整好。

5.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后需检查,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6.钢筋未完全隐蔽前,对已绑扎完毕的钢架,必须有专人或专组进行值班检查,对钢筋位置发生偏离、钢筋形状被破坏等都要及时调整。

7.对于钢筋接头在绑扎之前检查接头数量是否超过规定,如有,则应作调整

后才可绑扎成型。

质量预防控制措施

1•防止墙体保护层偏差,钢筋移位等,加绑竖向梯子筋,间距1.5〜3m米。

墙体水平方向上加水平固定筋,暗柱上加用箍筋套子。

2.梁、柱加放定型卡具,垫块。

3•底板钢筋应弹间距线,纵横钢筋应平直,间距应均匀,马凳高度尺寸应准确,码放合理,间距不大于1米。

4.钢筋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派专人负责修理钢筋,并在顶板上铺设脚手板,以防止踩踏钢筋。

5.标高垂直偏差控制:

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做现场指导,对十字节点,转角处,丁字节点重点检查,用线调整钢筋的垂直度。

对外墙,内墙窗口尺寸,洞口尺寸,统一用线拉直验收,并做固定标高杆,专业工长应跟踪检查。

6.后浇带部位防污染、腐蚀:

底板后浇带部位的钢筋,在砼浇筑完毕后,在

钢筋表面涂刷一层素水泥浆予以保护(后浇带砼浇筑前再将素水泥浆清除),然后覆盖一层竹胶板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内难以清理。

同时,为防止后浇带处积水,

配置一台潜水泵随时抽水。

(三)模板工程

模板制作设计原则

1.要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

2.要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各种施工荷载

3.力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保证砼浇注时不漏浆

4.支撑系统应配置水平支撑和剪刀撑,以保证稳定性

施工准备

1.组合钢模板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有关施工及操作人员应熟

悉施工图及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

2.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安装和检查需用的测量控制点。

3.现场使用的模板及配件应按规格和数量逐项清点和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

不得使用。

4.采用预组装模板施工时,模板的预组装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过的场

地上进行。

组装完毕后应予编号,并应按组装质量标准逐块检验后进行试吊,试

吊完毕后应进行复查,并再检查配件的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

5.经检查合格的组装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

平行叠放时应稳当,避免碰撞,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立放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倾倒并保证稳定,平装运输时,应捆紧,防止摇晃摩擦。

6.钢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表面需作处理的工程,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

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前必须申请办理拆模手续,待混凝土强度报告出来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模板方可拆除。

2.模板拆除前要向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作业范围设安全警戒线关县挂警示牌,拆除时派专人看守。

3.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底模应按《混凝

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顺序。

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模板要随拆随运,严禁随意抛掷。

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5.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事故,等该片模板全部拆除后,再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

6.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也可用带钩的绳子往下吊运,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

7.模板拆除扣,要运至指定地点,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

修整后的模板要按编码放整齐,以备待用。

模板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0m。

8.拆除模板作业比较危险,防止落物伤人,应设置警戒线,有时显标志,并设专门监护人员。

(四)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现场搅拌和浇筑

自拌混凝土用于防止散装商品混凝土暂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混凝土的现场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散装商品混凝土的保持一致。

1.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

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2.装料顺序:

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如需掺外加剂(防冻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槽加入量预先装入小包装袋内,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槽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

3.搅拌时间: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出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

混凝土养护

1.一般规定

1)除非采用加速养护或另有规定外,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视水泥的水化作用及达成适当强度之需求尽可能延长,且不得少于7天。

2)养护期间应保持模板潮湿。

若于养护期间拆除模板,则拆模后应符合下列条件继续养护:

A.养护期间其周围温度应维持13C以上。

B.混凝土暴露面周围应尽量避免空气之流动。

3)采用液膜养护时,所使用材料应与预备施作于混凝土表面之防水材料或其它材料兼容。

2.水及覆盖物

除使用液膜养护剂外,可使用下列养护方法:

1)水平之混凝土表面应采用滞水法,使其在规定之养护期间内保持浸于水中。

2)养护期间之最初24小时内,使用喷雾器于混凝土表面连续喷雾,应使水呈雾状,不可形成水流,亦不得直接以水雾加压于混凝土面。

混凝土面不得形成水流或冲刷现象,以免造成剥损。

3)混凝土表面以覆盖材料如麻布、席、布、PVC布及细砂等完全覆盖。

覆盖材料应直接铺盖于混凝土表面上,并随时保持湿润。

4)依上述规定,混凝土表面经喷洒水雾达18小时以上之后,应以完好无破损之覆盖材料完全盖住混凝土表面,并予以固定妥当。

5)养护期间不得损害覆盖材料、防水养护布或混凝土表面。

3.液膜养护剂

1)液膜养护剂应在不影响混凝土表面外观及不适用湿治法之情况下经许可后方得使用。

2)混凝土表面若须接合新浇置之混凝土或涂装其它面层,如油漆、瓷砖、

防潮层、不透水层或屋顶隔热层者,不得使用蜡、脂类或其它有害混凝土表面及强度之养护剂。

预定使用化学封面剂之地板,不得使用养护剂。

施工缝处亦不得使用养护剂。

3)必要时养护剂可依制造厂商之建议加热使用。

4)如在养护期结束前养护膜发生破损,应立即以养护剂修补。

5)涂敷厚度应依照制造厂商之产品说明书规定施作。

6)养护剂使用前应彻底搅拌,并于混合后1小时内涂敷使用。

7)使用养护剂前混凝土表面应先修饰。

8)养护剂应涂敷两层。

模板拆除及混凝土修饰工作经认可时立即涂敷第一层。

9)若混凝土面干燥,应先以水予以全面湿润,并于水渍刚消失时立即涂敷养护剂。

第一层养护剂凝固后即涂敷第二层。

10)养护剂涂敷完成后,应保护其不致受损至少10天。

若有受损则应补行涂敷养护剂。

11)若因使用养护剂而造成混凝土表面斑纹或斑点之现象,即应停止使用并改采其它养护方法,直到造成瑕疵之原因消失为止。

4.加速养护

1)由承包商提出经工程司核可后可使用高压蒸气、常压蒸气、加热与湿治及其它加速达到至强度之养护方法。

2)若采用连续或分段加热法进行养护,应俟混凝土浇置完成初凝后方得开始加热。

采用连续加热法时,温度升高速率不得超过20C/h,采用分段加热法时,连续两段间之温度差不得超过20C且每段之加热时间不得少于一小时,且最高温度不得大于70E。

加热养护完成后混凝土之冷却速率不得超过其加热速率。

三、小结

在这短暂而紧张的20多天里,生活、工作上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技术员和各位技术工人请教,认真完成技术员交给我们的任务,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及会议。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不过是理论,与

实际相差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让我明白了不能盲目地只看书本,要结合实际地工作来学习,否则的话那么就不会真正地学到东西。

课堂上学习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更需要了解现场施工的发展现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而这次的生产实习课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最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所学进行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综合运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懂得了在工作中要讲求实际效率,与别人要协调配合的工作态度,使自己真正参与其中,发展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和交际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施工现场的管理远不像我们课本上学得那么简单,它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保证工程的质量。

同时还应具备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以保证工程的进度。

例外,在进入工地前,我们接受了安全教育,并在实习过程中,树立了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在外面实习的这些日子里,通过亲身经历,对于将来我的实际的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毕业设计提供了现实资料。

从而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与实际施工相脱节的现象。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时间经验对我将终身受益,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

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张道军.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0)专业应用指南----建设工程施工

[M].北京:

中国民艺出版社,2006.100〜125

[2]毛鹤琴.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00〜485

[3]邱国林、王志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4]马学东,《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

⑸胡文发,《工程项目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⑹徐家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7]赵军,《2008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8]刘金昌等,《建筑施工组织与现代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9]陈宪,《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1月

[10]刘伟,《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附录

至少2张绘图

 

尾页格式如下:

指导老师评语(小四号字宋体)

指导成绩:

指导老师:

答辩评语(小四号字宋体)

评分:

综合成绩:

答辩主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