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820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docx

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主管单位:

大通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

大通县种子站

实施地点:

向化、东峡、青林等11个乡镇14个村

2021年5月8日

一项目概要3

(一)项目名称3

(二)建设性质3

(三)项目主管单位及主管负责人3

(四)项目实施单位及责任人3

(五)实施地点3

(六)建设期限4

(七)建设方式4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4

(一)项目建设基本思路4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4

三项目实施地点、内容及规模4

四资金来源及使用安排5

(一)资金来源6

(二)资金使用安排6

六项目实施年限及进度6

七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6

(一)项目组织管理6

(二)项目资金管理7

(三)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与运行7

八效益分析8

(一)经济效益8

(二)社会和生态效益8

九附件10-15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根据西宁市财政局《关于切块下达2021年第一批市级农牧业发展资金的通知》(宁财农字[2021]302号)文件精神,并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

新建

(三)项目主管单位及主管负责人

项目主管单位:

大通县农业农村局

主管负责人:

张生福

(四)项目实施单位及责任人

项目实施单位:

大通县种子站

项目实施负责人:

张亚东

(五)实施地点:

向化乡乙卡村、宝库乡孔家梁村等十一个乡镇14个村

(六)建设期限:

2021年1月-12月

(七)建设方式:

先建后补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一)项目建设基本思路

根据省市县青稞产业发展规划和充分利用大通气候资源,振兴大通青稞产业,并依托县域内的加工企业,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青稞产业,进而提升青稞附加值,带动当地贫困农户致富和促进青稞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建设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10000亩。

相对集中连片种植,推广青稞优良品种、全程机械化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三、项目实施地点、内容及规模

在向化、东峡、青林等11个乡镇14个村实施(详见附表1)。

一是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绿色青稞10000亩;二是选用适宜我县的新优良品种昆仑15号;三是增施有机肥;四是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五是按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主要采取轮作倒茬、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

表1绿色青稞种植基地明细表

序号

种植户名称

种植地点

种植面积(亩)

1

大通丰收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向化乡达隆村

700

2

大通县乡情农业农村种植专业合作社

向化乡乙卡村

340

3

大通县民丰家庭农场

东峡镇麻其村

330

4

大通圣康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青林乡雪里河村

1000

5

大通昌顺蕨麻种植专业合作社

多林镇上宽村、哈州村

600

6

大通县勤发家庭农场

景阳镇后山村

530

7

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

石山乡西坡西山村

500

8

大通县尚塔种植合作社

景阳镇龙泉村

200

9

大通春生种植专业合作社

青山西北岔

400

10

大通丰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城关上毛百胜

3300

11

大通优多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

黄家寨阿家

500

12

大通顺荣种植专业合作社

黄家寨兴太村

200

13

大通成宝农牧专业合作社

西山多兰

300

14

大通吉云种植专业合作社

景阳后山

200

15

大通连贵种植专业合作社

宝库乡孔家梁村

600

16

大通县通田种植专业合作社

东峡镇田家沟村

200

17

青海德智有限公司

桥头镇大湾村

100

合计

10000

四、资金来源及使用安排

(一)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7.5万元,其中市级农业专项资金60万元,群众自筹7.5万元。

(二)资金使用安排

财政资金全部用于种子补助,青稞种子价格4.5元/公斤,按播种量15公斤/亩计,补助标准60元/亩,种植户自筹7.5元/亩。

其中财政补助60万元,种植户自筹7.5万元。

项目技术组指导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五、项目实施年限及进度

2021年4月-12月。

4-6月项目对接,根据市项目实施计划及补助标准,进行方案编制、审定和基地落实、种植。

7-10月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病虫害绿色防控,资金使用报账。

11-12月项目总结验收。

六、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项目组织管理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监督实施,由局属县种子站具体承担实施,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县农业农村局全面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资金支付工作,组织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

县种子站全面做好项目实施、基地建设、技术指导、田间档案记载、项目资金报账、申请验收等工作。

(二)项目资金管理

按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执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实行县级报帐制。

(三)主要措施

1、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该项目。

年初与省市对接,确定项目任务。

因项目下达时已至播种期,为确保项目当年实施完成,经核定好种植面积与财政资金后,我站第一时间将项目情况、补助标准、主推品种通知各乡镇,经各乡镇联系推荐,由13个乡镇的21个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响应种植。

种子站组织技术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遴选出17家长期从事种子繁育,具备一定技术力量且信誉度好,能承担种子繁育的合作社,并与各合作社和种植户签定绿色青稞基地种植协议书。

要求种植户到具备正规资质的种子企业进行购种,年度验收合格后、以相关资质票据到财政报账,给予种子补助。

既减轻了种植者生产投入压力,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我县项目青稞种植面积过万亩。

2、技术包干,跟踪服务。

为确保绿色青稞基地建设,我站组建5人技术小组,跟踪进行技术指导。

参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重点抓好轮作倒茬、深松整地、全程机械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定单收购等关键环节指导工作。

并总结经验和技术要点,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生产青稞原料230万公斤(按230公斤/亩计),产值达690万元,新增收益90万,加之种子节约60万元,直接可增收150万元。

(二)社会效益

通过绿色青稞基地建设项目的带动,提升我县部分种植户的积极性,为促进全县青稞适宜种植区种植青稞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同时,促进我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出率,绿色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提升原料附加值,社会生态效益较明显。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基本情况表

项目

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承担单位

大通县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

张生福

建设单位

大通县种子站

负责人

张亚东

建设地点

向化、东峡和青林等11个乡镇14个村

建设期限

2021年1月—2021年12月

预算投资

总资金6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0万元,自筹7.5万元

建设规模

10000亩

建设内容

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绿色青稞10000亩;青稞品种以昆仑15号我县适宜品种为主;增施有机肥;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按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轮作倒茬、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

经济及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生产青稞原料230万公斤(按230公斤/亩计),产值达690万元,新增收益90万,加之种子节约60万元,直接可增收150万元。

绿色青稞基地建设项目的带动,大大提升了我县部分种植户的积极性,为促进全县青稞适宜种植区种植青稞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同时,促进了我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出率,绿色技术的应用更利于环境保护和提升原料附加值,社会生态效益较明显。

 

附件一:

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市级农业专项资金通知文件要求,成立202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张生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

祁万星(县财政局副局长)

谢小兵(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

杨永庆(县财政局农财室主任)

陈红(县农业农村局综合办公室主任)

张亚东(县种子站站长)

张成玉(县种子站副站长)

李生英(县种子站助理农艺师)

各相关乡镇主管农业乡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办公室,张亚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设在县种子站,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

 

附件二:

绿色青稞品种及种植技术要点

一、品种介绍

1、昆仑15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以柴青1号为母本,昆仑1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春性,中早熟,半矮秆,株高75-90厘米,株型紧凑。

穗穗半抽出,棱型四棱,穗茎弯垂,穗长方形,长齿芒,小穗着生密度中等,穗长7.83厘米,穗粒数40.3粒。

籽粒椭圆形,浅褐色,半角质,千粒重44.0克,籽粒容重782克/升。

蛋白质含量9.91%,淀粉含量54.70%(其中:

直链淀粉17.52%,支链淀粉82.48%),β-葡聚糖含量5.36%,赖氨酸含量0.404%。

抗倒伏性较好,耐旱性、耐寒性中等,中抗条纹病、云纹病。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条播,亩播种量20千克,行距15厘米,底肥折合纯氮3.2-6.0千克/亩,五氧化二磷5.0-17.0千克/亩,追肥折合纯氮3.0-4.0千克/亩,亩保苗25-27万株,田间管理以早为主。

【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在高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350-400千克,一般水肥条件下300-350千克,柴达木地区高水肥条件下产量潜力可达600千克以上。

适宜在青海省环湖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灌区和东部农业区高位山旱地种植。

二、绿色青稞栽培技术要点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

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1、推广抗(耐)病虫品种

适宜我县种植的青稞品种有:

柴青1号、昆仑15号和昆仑17号,特别是在脑山地区,柴青1号和昆仑15号抗病性,产量都有良好的表现。

2、播前准备

轮作倒茬的基础上。

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足底肥,加大有机肥使用力度,用有机肥替代化肥。

一是秸秆处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厘米,且抛撒均匀。

二是机械化耕整地技术,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播前进行细耙整地,力争耕透耙透,达到待播要求。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深松代替翻耕,深松深度25~30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3、精量播种技术

3.1、选用适宜精量播种机具进行机械播种。

比如:

小麦网状播种机、免耕深松播种机、小麦精量播种机等。

根据我省农艺栽培要求,青稞播种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宽幅精量播种技术等模式。

3.2、播种量:

15-16公斤/亩。

3.3、播种时间:

4月下旬。

4、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技术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推广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田间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有条件的地区每50亩设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各种害虫。

草害视田间长势确定统防,推广生物农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农药防治病虫害。

5、机械化收获、秸秆打捆技术

在青稞成熟后采用机械收获。

各地根据实际选用不同型号的青稞联合收割机,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收集装置,确保秸秆收集打捆,用于农牧民养殖业饲草收储。

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不得高于15厘米,收割损失率低于百分之二。

 

附件三:

绩效目标申报表

(2021年度)

项目名称

201年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张亚东********

主管部门

大通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单位

大通县种子站

资金情况

(万元)

年度资金总额:

67.5

其中:

财政拨款

60

其他资金

7.5

年度目标

建立昆仑15号绿色青稞原料生产基地10000亩。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面积

10000亩

种子质量指标

净度

≥95%

水分

≤13

发芽率

≥85

时效指标

成本指标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

指标

通过项目实施,农户实际增收150万元。

社会效益

指标

绿色青稞基地建设项目的带动,大大提升了我县部分种植户的积极性,加之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促进全县40余万亩青稞适宜种植区种植青稞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效益指标

生态效益

指标

促进了我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出率。

可持续影响

指标

绿色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提升原料附加值,社会生态效益较明显。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

满意度指标

对供应的原种的满意度

≥90%

注:

各地请根据实际情况,从上述绩效指标中选择适合的填报,也可自行增加或适当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