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178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2015.4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对联,俗称对子,或叫楹联,它要求上下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中国是一个对联王国,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对联之多,不胜枚举。

宅第亭阁、寺庙观庵、名山胜景等古迹都有对联,对联往往把古迹的绝景名人、人生感悟、轶事传说浓缩在联语中,妙趣横生,古迹与对联相得益彰。

A.平仄(zè)B.观(guàn)庵(ān)C.妙趣横生(héng)D相得益彰(zh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古人怎么招呼呢?

大多是请朋友“上座——煮茶——寒喧”。

这第一步“座”很有意思,在此主要作名词“坐具”。

B.沉香属于小众收藏,流动性不强,市场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的买家如没有老法师护航保驾不宜冒然进入。

C.由于书画艺术品专业人才的紧俏,导致有些拍卖企业之间甚至只能通过互挖墙脚来弥补人才的空缺,这让市场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

D.没有爱,社会就会不文明,甚至充斥着野蛮;人没有爱心就会狭隘自私,对事物莫不关心,只顾自己的一隅小天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③不事,却画面宛然;不求节律韵调,则自有一番动人的情韵扣人心弦。

A.品味寂静渲染B.品位寂静夸张

C.品位寂寞渲染D.品味寂寞夸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林则徐小时候去应童子试,因人群拥挤,他的父亲就扛着他进考场。

考官见他父子这副样子,开玩笑道:

“骑父作马。

”引起,弄得林则徐父亲十分尴尬。

谁知,林则徐脱口而出:

“望子成龙。

”满场为之。

林则徐的回答既解除了父亲的,又道出了父亲盼儿成材的心情,一时传为佳话。

A.拍手叫好惊喜欲狂窘境B.唏嘘一片惊愕失色困境

C.哄堂大笑惊叹不已窘迫D.一片喝彩惊叹不已尴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16日在记者会上称桥下彻“言论荒唐透顶,带有侮辱性”。

这是奥巴马政府正式对桥下彻的言论予以强烈谴责。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理智和愤怒的信使——血清素

人们常用“愤怒得失去理智”来形容一个人发怒的样子,其实这时并不一定是其大

脑中没有理智,而可能是大脑中负责理智的部分缺乏一种信号物质——血清素的帮助,因此难以控制与愤怒相关的大脑部位活动。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了这项研究成果。

专家解释说,神经细胞需借助血清素传递信息,人体通常用食物中的色氨酸来合成血清素。

研究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在不同日子里分别进食富含或缺少色氨酸的食物,随后用一些图片来激起他们大脑中的愤怒情绪,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大脑内部的反应。

结果显示,在缺少色氨酸并因此导致血清素含量较低时,大脑的愤怒反应更难被抑制。

而对大脑活动的观察发现,在血清素含量低的时候,大脑中额叶部位和杏仁核部位之间的信号联系就会减少。

杏仁核部位与愤怒情绪有关,而额叶部位发出的信号可以帮助控制这种愤怒。

因此,在缺少作为“信使”的血清素时,“理智”的额叶就难以控制“愤怒”的杏仁核。

研究人员莫利·克罗克特说,以前研究者就知道血清素含量与愤怒情绪有关,但直到最近才有技术手段来探测大脑内部的相关活动特点,本次研究最终发现了血清素在负责理智和愤怒的大脑部位之间充当信使的机制。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易于发怒的人,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以增加大脑中血清素的含量。

通常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中都含有不少色氨酸,如大豆、鸡蛋和鸡肉等。

(摘自《科技日报》)

6.关于“愤怒得失去理智”的生理病因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脑因为受外界的刺激产生愤怒,从而失去了正常人的思维。

B.大脑负责理智的部分,缺乏血清素的帮助,无法控制与愤怒相关的大脑部位活动。

C.色氨酸缺少并导致血清素含量较低,大脑的愤怒就更强烈,更容易失去理智。

D.大脑中杏仁核部位发出的信号可以帮助控制由大脑中额叶部位发出的愤怒情绪。

7.对血清素功能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清素靠食物中的色氨酸来合成,帮助神经细胞传递愤怒或快乐情绪。

B.血清素含量低,大脑中额叶部位和杏仁核部位之间的信号联系就会减少。

C.血清素作为信使缺少时,“理智”的额叶就难以控制“愤怒”的杏仁核。

D.血清素的含量与愤怒情绪有关,在理智和愤怒的大脑部位之间充当信使。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一个人因为愤怒失去理智,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生活中他(她)少吃了富含色氨酸

的食物,从而缺少大脑中血清素的含量。

B.研究人员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大脑内部的反应,发现食物中色氨酸的多与

少决定着大脑中血清素的高与低,从而导致大脑愤怒的弱与强。

C.对于血清素充当理智和愤怒信使的机制研究,是现在的研究者借助技术手段来探

测大脑内部的相关活动特点,最终确定了这个结论的。

D.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人们都要吃大豆、鸡蛋、鸡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以增加大脑中血清素的含量,便于控制和减少愤怒。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

“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

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宜枉驾顾之顾:

拜访

B.属以后事属:

通“嘱”,嘱咐

C.亮每患粮不继患:

担心,忧虑

D.亮自表后主曰表:

表明,表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其所言其孰能讥之乎

B.亮以新遭大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凡三往,乃见。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因山为坟因击沛公于坐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诸葛亮具有“军事谋略”的一组是

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③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④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⑤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⑥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

“天下奇才也!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只有崔州平、徐庶元直认为他有管、乐的才能。

B.蜀国与吴国结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郡发生叛乱,蜀国刚遭受大痛,不能出兵。

C.诸葛亮勤俭律己,言行一致,以平常衣物入殓,死后没有任何财产留给子弟。

D.最后一句评议指出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2)来自文段,(3)句来自必修三课文,10分)。

(1)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3分)

(2)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1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1241—1318),南宋故臣,诗人、画家。

南宋灭亡后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

(1)诗人抓住了菊花的哪些特点来刻画菊花形象的?

(4分)

(2)全诗采用了什么手法?

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李白》)

(2),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杜甫》)

(3),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李商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5)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贾谊》)

(6),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五、(12分)

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30字。

(4分)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人民日报》1月7日晚通过微博向网民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引发热烈反响。

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超过1万次,收到4300多条评论。

“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用语被不少网民评为“最反感”。

网民“苏志强”认为,最常见的官话用语是“有关部门”,“好事都有具体的部门,坏事就是‘有关部门’”。

网民“阿诺”则最讨厌听到官员说“下面,我再补充两句”。

答:

17.以下是一位高三学生在寒假期间给语文老师发的一封邮件,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4分)

张老师:

前几天我垂询您一些关于写作的问题,受益颇多。

昨日我刚完成了一篇大作,烦劳您在百忙之中斧正。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特惠赠您一张我制作的贺卡,以报恩德,祝您假期愉快!

答:

18.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最感动我的文学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文学人物点评。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选择一个令你感动的文学人物,用对偶句的形式加以点评。

(4分,可不拘泥于示例句子的字数)

人物:

大堰河

点评:

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立正

许行

“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

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

”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啦!

”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巴掌把他打了个趔趄。

并且厉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

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

那时我还不是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

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

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

长官,你就打吧!

”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

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

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好!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

也许能揍过来呢。

”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

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

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该怎么办?

”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

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打发回了家。

事隔30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

”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

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

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

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19.请以时间为顺序,围绕“立正”概括故事情节。

(4分)

20.分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的描写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2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

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2分)

21.这篇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有何特点?

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2.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以“立正”为题目的好处。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鸟站在树上,从来不怕树枝折断。

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的翅膀。

要求:

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相得益彰(zhāng)

2.C(A.“寒喧”应为“寒暄”;B.“冒然”应为“贸然”;D.“莫不关心”应为“漠不关心”。

3.C

4.C

5.A(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领起的分句前后换位。

C.成分残缺,“确定了……增长”后加宾语“的良策”。

D.不合逻辑,“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

二、(9分,每小题3分)

6.C(A.答非所问只是现象,不是对生理病因进行研究;B.或然与必然混淆,原文是“可能是”;D.张冠李戴。

7.A(无中生有,快乐情绪原文中没有。

8.C(A.以偏概全;B.对应错误,应是“强与弱”;D.范围和适用对象错误,应是针对易于发怒的人。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表,上表。

10.B(连词,表因果。

A,代词,他/疑问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C,副词,才/竟然。

D,介词,依照/趁机。

11.B(②④⑤是处理政事能力)

12.C诸葛亮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可以以此生活。

四、(24分)

13.

(1)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自己。

(“安堵”、“私”、大意各1分)

(2)至于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

(治生、尺寸,大意各1分)

(3)认真地兴办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再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谨”“申”各1分,句式“以孝悌之义”“于道路”1分,大意1分)

14.

(1)菊花开放时不与百花为伍,在疏篱处悄然独放,意趣无穷,(1分)表现了菊花的

志向高洁(1分);菊花残落时紧抱枝头,不被北风吹落(1分),表现了菊花傲然不屈、

顽强抗争(1分)。

(2)托物言志(象征手法)(2分),借菊花的独立、高洁、不屈,表现出作者坚守情操、

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2分)(答拟人、借代给1分)

15.(6分)

(1)以手抚膺坐长叹

(2)丛菊两开他日泪(3)沧海月明珠有泪(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发愤忘食

五、(12分)

16.《人民日报》微博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引发热议。

17.①“垂询”改为“请教”②“大作”改为“文章”③“惠赠”改为“敬赠”④“以报恩德”改为“聊表寸心”。

18.翠翠:

古渡是美丽的背景,守望为爱情的注脚。

桑地亚哥:

纵横苍茫大海,演绎硬汉传奇。

卡西莫多:

丑到无言,美到极致

(句式2分,内容2分,只写出文学形象不给分)

六、(18分)

19.不立正被迫立正(国民党时期)——不想立正却习惯性立正(被改造时期)——无法改变习惯性立正(文革时期)——轮椅上依旧立正(文革后意外相遇时)。

每个时期1分。

20.

(1)运用肖像描写(1分),通过花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容,苍老变坏的形体,使人想象出他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1分)。

(2)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向前挺”这一神经反射似地习惯性立正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因“立正”受到的无法改变的身心伤害。

(1分,答动作描写可酌情给分)

21.主人公本分善良,诚恳真诚,被强行专制改造后,留下“立正”后遗症病根,难以消除,导致他的人生命运被损害。

(2分)专制制度造成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生命运的摧残。

(2分)

22.

(1)概括了主人公在四个不同时期的故事情节

(2)引发兴趣,让读者体味因“立正”问题带来的主人公悲剧命运(3)引发人们对专职制度、社会背景等影响人性、个人命运的深层思考(4)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七、(60分)

23.建议基准分44分。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国阳都县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没有谁赞同(承认),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与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实如此。

当时先主屯兵新野。

徐庶会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

“诸葛孔明这人,是一条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

”先主说:

“您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

“此人只能登门求见,不可委屈招来。

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

”于是先主到诸葛亮家拜访,共去了三次,方才见到。

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托付给他。

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建丞相府,设置官属,以处理政事。

政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南中几郡同时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新遭国丧,所以还不便发兵征讨,而是姑且先遣使访问吴国,并缔结和亲。

于是蜀与吴成为盟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乱。

大量军用物资都由南中供给,国家因而富饶。

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北伐。

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

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

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

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

“真是天下奇才!

”根据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利用山作坟,墓坑刚够容纳棺材,以平时穿的衣服放殓,不须陪葬器物。

起初,诸葛亮自己上表给后主说:

“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的衣食,自有富余。

至于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

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

”他死之后,的确正象他所说的那样。

评语:

诸葛亮作丞相的时候,安抚百姓,明示法度,精简官职,因进制宜,以诚待人,秉公办事。

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虽仇必赏;违犯法令,怠慢职事的人虽亲必罚。

……善再小也无不奖赏,恶再细也无不贬斥。

最后全国的百姓都既畏惧他而又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峻,却没有人怨恨,这是由于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分明。

真可说是精通政治的良才,差不多可以同管仲、萧何匹敌了。

不过连年兴师动众,未能成功,大概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特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