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375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案例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报告.docx

《案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报告.docx

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论文题目:

一例大四学生由求职失败引起的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由求职失败引起的

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

本案例详细讲述了一例大四毕业生由于临近毕业,求职失败产生的不良情绪的咨询过程。

包括个人一般资料、主述和个人陈述、咨询师观察、心理测验、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实施过程、咨询效果评估及启示十个部分。

来访者为大四男生,23岁,由于临近毕业,两次求职失败引起的不良情绪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分析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经过六次治疗,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增强求助者的信心,提高求助者的社会适应力,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该生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

求职失败;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男,汉族,23岁,大四毕业生。

身高1.70米,中等身材,身体健康,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有一个哥哥,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工作于北京国家电网公司。

他从小学习较优秀,但是高考的失利使他只考取了普通本科院校。

自读大学以来他觉得整个人不自信了,尤其是去年他的哥哥毕业参加工作之后,父母便引其为傲,逢人便夸。

他觉得父母不再对他抱有期望。

上个月参加过两次面试,但也失败了,看着别的同学考取了研究生,有的也找上了工作,心理从此产生了“我是个失败者”“家人会看不起我的”“老师同学会笑话我”等不合理认知。

影响了来访者的学习和生活。

自己感到很苦恼,主动要求到咨询室求助。

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凡事追求完美。

求助者感知觉较好,衣着整洁,谈吐正常,逻辑思维清晰,语言流畅,但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对未来信心不足。

有时失眠,精神状态欠佳,学习生活受影响。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

自上个月开始,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毕业,看着别人都有了发展的方向和打算,自己又屡次受挫,感到郁闷、情绪烦躁,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习生活受影响,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

以前我学习好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以前对我都很好,父母也对我抱有很大期望。

我以为虽然现在就读的学校一般,我也可以像我哥一样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为我的能力并不差。

但是我两次找工作都以失败告终。

眼看着别的同学都各自有了发展的方向,而我却什么都没有。

现在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了,我觉得没有公司会要我。

老师同学们肯定笑话我,父母也觉得我不争气,我都觉得我不敢回家,乡亲们肯定觉得我跟我哥差远了。

我现在很着急,想快点找到一份工作又害怕失败。

我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消除这种不良情绪。

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感知觉正常,思维清晰,衣着整洁,情绪烦躁,陈述时不时地皱眉头,思维连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无异常。

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

班主任反映:

近来情绪低落,又烦躁不安。

虽然在学校但是每天待在宿舍,也不积极找工作或者参加实习。

四、心理测验结果

1、SAS量表测量标准分57分

2、SDS量表测量标准分56分

属于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

5、评估与诊断

1、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家庭中无疾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结合郭念锋的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统一,属于主动求医,自知力完整,可排除求助者患有精神病。

求助者的病程不到一个月,可排除神经症。

未发生泛化,且根据心理测验分数,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现实生活事件-----求职失败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反应。

(2)时程较短,不到一个月。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只限于最初事件,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因此,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相统一,主客观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神经症相鉴别:

由于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公认的重要事件,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长形冲突,因此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焦虑症和抑郁症相鉴别:

求助者有焦虑抑郁情绪,但只是伴发症状,因此可排除焦虑症和抑郁性神经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由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短,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所以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生理原因:

23岁,男性,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无重大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

(2)社会原因:

求职失败,现实与自身设定的标准差距大。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自尊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由于求职失败做出对自己以偏概全的评价。

缺乏有效的解决方式。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改变不合理认知,增强来访者的信心,缓解烦躁、郁闷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理想信念,积极面对压力。

2、远期目标:

通过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适应环境、抗挫折的能力;学会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心理的健康发展。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确定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者终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确定咨询的日程安排与费用:

咨询时间:

每周五上午,每次50分钟

咨询费用:

针对在校学生的咨询都是免费的,不存在缴费问题。

3、咨询方法: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8、咨询实施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

目的:

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1)填写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与规定

(2)与求助者进行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了解来访者的成长过程,由其是重大事件。

(4)与求助者共同商量求助目标。

2、心理帮助阶段:

(第3~5次)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

(3)帮助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4)帮助来访者改变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其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并建立新的认知模式。

方法:

会谈法

过程:

(1)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区分他的不合理信念,经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寻找治病的根源,最后帮助来访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我必须顺利找上工作,让别人看得起我”等等,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改变不合理信念,帮助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

以下是咨询中的部分对话:

咨询师:

前两次求职失败,你的感受是什么?

求助者:

那两家公司真的不怎么样,我以为会很顺利地通过,没想到这么糟糕,竟然两次都被刷,感觉特别没面子。

咨询师: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为你以前一直比较优秀,相对生活学习也比较顺利,加之你的哥哥那么优秀,无形当中你会跟他对比。

求助者:

别提了,我觉得失落、郁闷极了,我都不想再继续找工作了,也不想回家,感觉别人都觉得我很差。

咨询师:

照你说的,别的同学都找上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了?

他们也和你一样不开心吗?

求助者:

那倒不是,还有一些同学也没有定下来。

咨询师:

这样看来,别人都一样跟你面对着这样的现状。

求助者:

可是我觉得以前我也很优秀,现在沦落成这样,我觉得不甘心,特别难受。

咨询师:

你是说以前优秀,就代表一直优秀吗?

你能保证要比每个人都优秀或者能比别人更加顺利地脱颖而出吗?

求助者:

那倒不是。

咨询师: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不一样,也许你所面试的公司并没有看到你的优点,或者他们需要的是再别的方面有特长的同学。

求助者:

可是还是觉得失落、没面子。

咨询师:

全校有那么多毕业生,全国有那么多毕业生都在竞争,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你必须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抗压力能力,也就是说,找工作不是像你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求助者:

可是我现在就不能想找工作的事情,想着就就心烦,也觉得没希望了。

咨询师:

那按你的推理,全国那么多不能就业的同学都得选择像你这样逃避、消极面对,是这样吗?

求助者:

(沉默,思考2分钟)

(2)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改变“事事都得顺利”的不合理认知。

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先使来访者进入到产生不适当情绪的情境中,使其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让来访者讲述自己的情绪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错误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和观念的转变要及时给予加强,以巩固所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以下为部分对话内容:

咨询师:

闭上眼睛想象:

毕业在即,同学们都找上了理想的工作,一些同学考取了一流大学的研究生。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不断夸赞他们。

而之前跟自己很要好的朋友都看不起自己,回了家乡亲们对你指指点点好像在议论你、评价你,说你不如你哥哥优秀,说你没本事。

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些情景……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求助者:

我想找个洞钻进去,我快崩溃了

咨询师:

坚持一下,继续想象……你现在体验到了什么?

求助者:

我感到害怕、焦虑、很不安。

咨询师:

现在努力把这种情绪变为失望,能做到吗?

试试。

求助者:

我在努力做,但是有点困难。

咨询师:

没有找上工作只是暂时的,暂时的不成功不代表将来就一定不成功,你可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去挑战自己,让那些淘汰你的公司看到,没有选择你是他们的损失。

感觉怎么样了?

求助者:

好一些了。

老师你说得对,我不能让每家公司都愿意选择我,很多时候我也同样在选择他们。

他们不选我也不代表我不优秀。

现在没找上工作也不代表我以后不能。

咨询师:

非常好。

停止想象,你已经逐渐能学着用合理的想法代替不合理的想法了。

(3)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来访者对不合理信念进行思考,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不断强化合理的新观念。

3、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

(第6次)

这个阶段咨询师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和观念,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继续巩固已有的疗效,并让来访者深刻领会“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可能事事如愿”,最后做好结束准备。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的评估

心情很舒畅,人也变得自信、积极。

主动寻求实习单位锻炼自己,参加各类招聘会。

2、心理测验评估

SAS测验得分39分,显示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SDS测验得分38分,显示抑郁情绪得到缓解。

3、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近期、远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不良的情绪反应。

经过回访,发现他自信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会悦纳自我、现实。

最终目标方面,来访者对自己看待问题的不合理信念有一定的认识,并能自觉进行调整。

十、启示

认知行为疗法最为关键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的掌握了他的情况,并获得了来访者的信任。

因此在咨询中得到了来访者很好的配合。

来访者的强烈求变意愿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基础。

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他的不合理认知,使其不良情绪减少,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修订版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修订版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修订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