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75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这种自杀往往突然发生,家属看不到任何先兆,只是在事后(如果自杀未成功的话),病人才肯说出是一个“声音”让他去死。

因此,这种自杀极具危险性。

再比如,一位病人凭空听到声音,称赞他如何有才干,让他在次日午夜之前到某地接受一项重要的“任命”。

于是,病人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便走出家门,登上了去外地的列车。

幻觉家庭护理要点:

1.不要与患者争辩说话对象是否存在,而应尝试去体验患者的感受,共情。

针对性的处理患者情感上的需要比让他承认自己的幻听存在与否跟有实际意义,因为幻听或其他幻觉可能会导致患者作出冲动或者攻击性行为,舒缓患者的情绪更重要。

我们可以针对患者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反应,请患者离开窗口、坐下,喝点水等等。

(如某患者全神贯注,端坐侧耳倾听,面部表情或欣快,或愤怒、焦虑不安,或自语,或谩骂声等行为表现。

不要轻易批评患者的幻觉或向患者说明幻觉的不真实性,还应注意不要强化患者的幻觉,让患者知道这是不对,但不要否认患者的感受。

2.减少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如让患者到较安静的房间,或者关掉电视机、收音机或陪伴患者参加一些患者喜欢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少幻听对患者的影响。

(精神症状的特点:

a精神症状出现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B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C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D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

避免避免在患者看不见却听得见的地方说笑,或当患者面说悄悄话,耳语等,以免引发幻觉,出现意外行为。

3.了解患者幻觉的类型,内容,性质及规律,特别是听幻觉要判断其性质,是否属命令性幻听或具有伤人,自伤等情况,及时记录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如室内物品尽量简化,危险物品妥善保管等。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者言语,情绪和行为表现,以掌握幻觉出现的次数,内容,时间。

患者的言语和非言语动作,姿势和情感反应,均可提示幻觉的出现。

4.在适当的时机,可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解释。

如陪患者去声音的来源处散步,澄清事实;

对认为饭菜有异味二拒食的患者,可更换饮食、集体进食或让其他人员先尝等,缓解情绪;

如患者表现恐惧不安,反应强烈,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某幻听者对家人说:

我听见我孩子在窗外哭喊我妈妈,家人平静的说,院内非常静,我没有听见哭喊声。

家人如此回答,其关键是使用声音,而不说人,其目的是诱导患者理解幻听是病态声音,而实际并非有人。

可以陪伴患者去散步,去查询真相,以缓和情绪。

总之,由于命令性幻听在内容上的危险性、在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家属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果发现病人存在这一症状,家属要时刻陪伴在病人身边。

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送病人住院。

(二)妄想:

案例2:

患者,王某,45岁,患者近半年来,不敢在家里吃饭喝水,总是买袋装食品吃。

晚上睡觉时总要反复检查自己的房间,认为有人安装了监控器在监视自己。

精神检查时:

患者解释说:

“我父母和单位上的人合伙要毒害我,在饭里放了毒药,想把我弄成傻瓜或者植物人,所以我只能自己买袋装食品食用。

另外他们还在我的房间安装了监视器,想监控我的一言一行,所以我得处处小心”。

互动:

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组织迫害,迫害的手段主要有投毒、跟踪、监视、诽谤等。

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出现的行为:

拒食、逃跑、或自卫、自伤、伤人等。

常见引起冲动行为的妄想包括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

护理要点:

1.避免与患者争辩妄想的正确性,因为妄想对患者而言是铁一般的事实,其他接触人员应保持中立态度。

病人对妄想内容十分敏感,不愿暴露。

与患者交流时,要掌握病情,注意技巧,不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

如患者主动叙述,要注意倾听,但不可争辩,也不能表示同意。

如患者回避不谈,不必追问,以免引起反感。

2.不要在患者面前低声交谈,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强化患者妄想内容。

当家中其他人被涉及妄想怀疑对象时,应及时将其分开,并避免再次接触,防止意外发生,保护其他人的安全。

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

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对象,即:

病人认为是谁要害他。

如果病人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病人,至少不要让他与病人单独在一起。

3.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如果认为饭菜里有毒而拒食时,不能让患者单独进食,应带患者去餐厅,或者与家人一同进食同样的饭菜,也可以让患者先挑选或者其他人先吃一口,再让患者吃,解除患者顾虑。

4.心理护理:

处于妄想状态的患者多数意识清楚,否认自己有病,对于吃药和治疗认为是迫害行为,易产生敌对情绪,家属应以谈心的形式接触患者,了解其内心体验及要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消除敌对情绪,解除他的担心。

(三)药源性焦虑

药源性焦虑:

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病人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惧等。

这些表现多是发作性的,多数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长效针以后的2-3天内出现上述表现。

这种时间上的规律性,有助于家属判断病人的焦虑情绪是否由于药物所致。

病人急于摆脱这种强烈的痛苦,会出现冲动伤人或自伤,这些行为只是为了发泄和解脱,并不以死为最终目的。

家属可以在病人发作时,给他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精神病药的剂量或品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焦虑发作。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极度兴奋:

病人的精神症状表现为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

由于病人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比较容易防范。

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大剂量的、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兴奋。

如果在家里护理病人确有困难,则可以强制病人住院治疗。

(五)紧张综合征

紧张综合征是患者全身肌肉张力增高的现象,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

前者常有违拗症、刻板言语及刻板动作、蜡样屈曲等,有时会出现突然的冲动行为伤人、伤己;

后者表现为突然爆发的兴奋激动和爆裂行为。

紧张性兴奋可持续数年,无任何原因的转为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持续较短暂,发作后往往再次进入木僵状态或缓解。

对此类患者家庭护理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安全环境:

木僵患者缺乏自卫能力,安置于便于观察照顾的房间,最好是单人房间。

室内陈设简洁,不应放置危险物品,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患者冲动伤人或被其他患者伤害,详细记录,认真做好床边交接。

抑郁性木僵患者的轻生企图十分强烈,尤其在木僵缓解期自杀成功率尤高,手段残忍,形式隐蔽,务必做到24小时不离视线,以防发生意外。

2.重视保护性护理:

木僵患者外观似乎无反应,但一般意识清晰,能感知周围情况,接触时要向对待正常人一样,态度和蔼、亲切,避免不良刺激,注意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或工作人员的隐私;

时事先向患者解释、安慰,让其有心理准备。

虽然患者没有应答,但能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关爱和帮助;

每日安排时间结合患者病情多做精神安慰、正向劝导和鼓励,将有利于病情好转,尤其以心因性木僵患者更为明显。

3.日常护理:

(1)口腔护理:

由于深度的运行性抑制木僵患者常会出现口腔唾液潴留,既不下咽又不吐出,致使两腮鼓出,过于膨胀时由口角溢出,极易引起口腔内细菌滋生,导致口腔溃疡、口角炎,要及时做好口腔护理,为患者吸出口腔内积存的口水,并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朵贝尔液等清洗口腔,保持清洁和呼吸道通畅。

(2)饮食护理:

按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饮食护理,如有的患者用低微语声在其耳旁耐心劝说,有时会被动的接受喂食;

有的患者喂他不吃,无人时却能自行进食;

有的白天不吃,夜深人静时却能自行把饭吃了;

对坚决不肯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以保证体内营养、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3)排泄护理:

木僵患者亦常出现膀胱和直肠内积存大量尿、粪而不主动排泄,易引起自体中毒,如发热、胀气等,平时观察大小便情况,必要时灌肠和导尿,解除患者痛苦。

(4)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木僵患者长期卧床不动,易导致肢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而出现压疮,要做到“六勤”防止发生压疮。

(5)肢体按摩:

患者自主活动能力缺失或丧失要定时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及关节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注意保持足的功能位置,可在足底部位放置硬枕或弧形护架,以免使被褥长期压在足背上,防止足下垂。

4.健康指导:

(1)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处于不能自我防卫的状态,要注意看护,防止受到意外伤害,同时患者又有可能自行解除木僵出现冲动伤人行为,要注意保护;

教会患者家属料理患者的日常生活。

(2)木僵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3)患者随不能言语动弹,但意识清楚,思维和记忆存在,不要有言语刺激。

(六)癫痫发作

癔症性抽搐:

也称为假性癫痫发作,是一种类似于癫痫发作的状态,但没有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和相应的电生理改变。

癔症性抽搐

癫痫发作

诱发因素

受刺激暗示或情绪激动时

突然发生,可有先兆症状(易激惹、紧张)、无刺激

方式

缓慢倒地或在床上

不分地点,直接摔倒

表现

具表演色彩,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抖动,或在床上打滚,或呈角弓反张,可有揪衣服、抓头发、捶胸、咬人等

发作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

痉挛时四肢呈有规则的抽搐

受伤情况

无咬破舌头或大小便失禁

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

记忆情况

发作后完全不能回忆

EEG变化

无脑电图的变化

脑电图有特征性变化

意识状态

意识清晰

发作时意识丧失

发生地点

人多或人员集中场合

不分场合,可发生在夜间

发作时间

发作数十分钟

数分钟,癫痫持续状态持续发作

二、服药护理

(一)药物服下了吗?

由于精神病人常需要长年服药,药物副反应较重,加上疾病复发时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病,同时由于坚持服药仍存在复发的可能等,导致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督促服药是家庭护理的重要责任。

家属要督促患者一定要把药服下。

患者拒绝服药,这是在所有精神病治疗中最普遍、也最令人头痛的事。

拒绝服药的方式由很多,有的患者直接拒绝,有的患者却采取藏药的方式——就是做出吃药的样子,假装喝水咽药,实际上将药片藏于舌下、腮部,在找机会吐掉。

更有甚者患者根本就没有把药片放进嘴里,而是将药片夹在手指缝里或者直接滑到衣服的空隙或者掉到地上。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叫做探药,患者服药后迅速到隐蔽场所,通过刺激咽喉部等方式将药物吐出。

患者藏药成功,首先疗效无法保证,血药浓度不稳,导致严重副作用。

另外患者蓄积药物,可造成自杀等不良后果。

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患者拒服药的原因。

1.有的患者是由于服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如嗜睡、困倦、乏力、发胖、反应慢、记忆力下降等身体不舒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

2.有的患者患者对长期服药嫌麻烦,对于复发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3.还有的患者因为病还没好,缺乏自知力,甚至就是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不吃药,这种情况最难办。

4.适婚年龄的患者,婚后考虑要孩子,会拒服药物。

(二)家庭护理要点:

1.在患者及家属能接受的基础上,可以简单介绍药物的相关知识,用药的重要性、药物疗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治疗的方法和疗程等。

2.家属要妥善保管好药物,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调整药量。

教会家属如何防止藏药、吐药、探药的方法;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对于患者拒服药物,首先一方面要耐心的劝说,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要请医生酌情调整药物的剂量和品种,以减轻不良反应。

4.要反复强调停药的危害,有很多患者在后不会立即复发,因此,他们会误认为没有必要继续用药。

然而,许多精神药物特别是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高度的脂溶性,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从身体里全部清除。

因此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药物的疗效仍然会使患者获益,一旦药物从体内清除就有可能复发。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这些情况,使患者在掌握正确的知识基础上坚持如要是非常重要的。

5.帮助患者服药的技巧。

患病中的患者是不会接受如任何劝说的,有时就需要连哄带骗,或者拿出作家长的威严来迫使患者服药。

有的家属则采取了暗服药的方法,将药物碾碎,放在饭里、水里让患者服下。

暗服药是一种万不得已办法,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旦让患者发现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家庭矛盾,还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的被害妄想,请家属要特别谨慎小心。

(三)服药后观察要点

v脉搏:

是否感到心慌?

--

v口水:

感到口干,或流涎?

--盐酸苯海索(可出现口干、便秘)氯氮平

v运动:

是否不灵活,或颤抖?

--碳酸锂(口渴感,喝水多,中毒时可出现四肢细小颤抖)利培酮(大剂量时,会出现活动不灵活、颤抖)氟哌啶醇(急性肌张力障碍、活动不灵活)

v情绪:

沉默寡言?

躁动不安?

--

v性功能:

性欲亢进或减退?

月经不调?

舒必利、利培酮(阻断多巴胺受体,催乳素升高)

v体重:

增加或减轻?

--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

v皮肤:

皮疹?

色素沉着?

--卡马西平(皮疹、剥脱性皮炎)、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

v化验:

血常规、生化、心电图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1.急性肌张力障碍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

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等。

--氟哌啶醇

口服安坦、门(急)诊诊治

2.吞咽困难—大剂量利培酮、氯氮平,急性肌张力障碍时,吞咽功能降低。

吃半流食、不易食用蛋糕、馒头、糯米食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呛咳的情况,立即门诊复诊、减药或换药

3.血白细胞下降--氯氮平

立即门诊复诊、加用升白细胞的药物、密切监测血象、停药

4.药源性癫痫大发作—马普替林、大剂量氯氮平、导致癫痫发作阈值降低

防止摔伤、不要用力按压四肢、减药或换药、加用抗癫痫药物

5.过敏性皮疹—卡马西平

门诊复诊、寻找过敏源、服用抗过敏药、停药观察

另外常见的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锂盐中毒等,下节课胡主任会给大家详细的讲解。

(四)关于药物维持治疗

目的:

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维持用药的时间:

首次发作1-2年,复发者2-5年

终生服药的一般标准:

(1)病程持续5年以上未治愈

(2)复发次数>

3次

维持用药的剂量:

因人而异,病情稳定的时间越长,维持剂量越小。

三、安全护理

常见安全问题

⏹伤人/毁物、自杀/自伤、自缢、外走、噎食、坠床/跌倒、吞服异物等

⏹躯体疾病

(一)攻击行为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

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幻觉、妄想等是显而易见的,是精神病人冲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攻击行为分类:

1.1语言暴力

即为口头攻击,使用侮辱歧视性的言语、表情,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如谩骂、威胁、讥讽、嘲笑

1.2肢体暴力

即对身体的攻击,使用身体的特殊部位(例如手、脚)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自身或环境实施暴力。

如抓、打、踢、咬、吐口水、破坏物品等

1.3精神暴力

又称为“软暴力”,以这种暴力作为武器,代替不宽容的心将愤怒投射到他人身上,它不能够把我们打得鼻青脸肿,但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受伤,它的特点是常常容易被忽视。

常见的有训斥、羞辱、冷漠、过度役使,同时还有各种手法的心理虐待和情感虐待。

2.暴力攻击行为先兆:

2.1行为方面:

身体活动量增加,如情绪激动,表现为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者用拳击物、下颌紧绷、呼吸增快、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等;

有的私自藏匿危险物品,多疑等。

2.2语言方面:

有攻击及敌意的言语嘲讽、辱骂威胁言语,、恶言相向,表现为威胁对象,强迫他人注意、提高嗓门。

2.3情感方面

表情面容紧张且僵直、目光凶狠、步步紧逼、大叫双唇抖动、不寻常的暴躁;

充满焦虑、抑郁、恐惧、抱怨、要求多,愤怒敌意等。

2.4外表方面

处于中毒状态或者药物作用下,男性,怪异蓬乱、肮脏的外表,可能携带凶器

3.暴力攻击行为的预测与评估

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量表评估法、病历回顾。

•说话较平时大声且具有威胁性;

•全身肌肉紧张度增加,尤其是脸部与手臂的肌肉

•反常的活动量较平时增加,如不安地来回走动;

•动作增加,可能有甩门、捶打物体等行为;

•挑剔、抗议、不合理要求增多、或随意指责病友或工作人员;

•拒绝接受治疗或反复纠缠医务人员要求出院;

•精神症状加剧或波动大。

展示攻击评估量表

3.2另外在家庭中快速判断暴力攻击行为等级方法:

1级:

口头威胁,喊叫

2级:

打砸,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劝阻;

3级:

明显打砸,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他人,不能劝阻;

4级:

持续打砸,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他人,不能劝阻;

5级:

不分场合,持危险物品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

通过这个判断标准,我们可以快速的判断患者的暴力攻击的等级,3级及以上的行为应及时就医。

防范和护理要点:

1.发现患者有攻击先兆,尽可能减少目光接触,直接的目光接触是具有对抗性的。

 

根据病人的特长、兴趣和能力,白天为其安排适当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副作用导致的体重增加,又可以促进夜间睡眠。

精神障碍病人不宜喝茶、咖啡、酒等兴奋大脑的饮料和食物。

不宜观看刺激、紧张的节目。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不要干扰病人睡眠。

1.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

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病人的生活兴趣,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2.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故些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

3.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充分着重病人,既不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象压常人一样生活,处理事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4.在与患者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生活计划。

5.可采取环境提示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