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01B.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818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设计思路01B.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思路01B.docx

《设计思路01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思路01B.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计思路01B.docx

设计思路01B

九、设计方案(技术建议书)

一、设计总体思路

本工程是市政道路项目,要进行市政配套设施勘察设计,须按城市道路的勘察设计的标准与主次干道合理衔接。

因此,本项目勘察设计在满足有关规范的前提下,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1)遵循“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市政道路设计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原则。

(2)根据道路性质及功能作用,以规划、交通量预测、路网平衡为依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沿线重要节点,合理处理路线的重要节点及交通车流集散点的交通组织方案,最短捷、便利地接入区域道路网,处理好与原有路网的配合,与地方规划或建成的主要干道相连,最大限合理衔接,最大限度的发挥次干路的作用。

(3)本项目为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应加强对沿线地质情况的勘察力度,为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4)本项目为主要人文景观道路,对工程景观绿化要求高,因此,本项目建成后要成为本区域的一个亮点。

㈠设计理念

我们认为,一条高品位城市次干路的建成,必定会带动街道两旁和周边的经济发展,而现有一条低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路面宽度窄,道路路面平整度较差,路基宽度过小,又由于该路段交通流较大,且重载车辆较多,行车极为不便,进而造成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滞后,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要定位我们的设计理念。

树立“城市街道建设应服务于城市商业经营”的设计理念。

工程设计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

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尽量降低道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㈡设计目标

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生态环保、功能齐备”的精品工程。

㈢设计原则

根据本工程特点,遵循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方案中确定下列设计原则:

(1)路线设计中注重路线的立体设计,平、纵、横配合协调。

(2)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与工业废料。

(3)对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基应结合当地经验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4)路面结构设计贯彻经济耐用和便于养护的原则,并考虑大型车辆的影响。

(5)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确定路基的防护方法。

(6)充分重视景观,力求造型大气优美,与周围环境和谐与统一,充分重视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

(7)管线综合设计应和总体规划一致。

(8)由于现状沟渠不得阻断,因此应考虑设置排水涵洞。

㈣项目协调

1、加强与开发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及内容,加强与沿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与本项目相关的公路、水务、管线、电力、电信及其他相关建筑设施或特殊保护区域的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本项目顺利实施,使设计方案更合理、全面、可行,更能体现项目服务社会原则、尊重地区特性原则,设计深度更能满足地方需要与施工要求。

2、加强与勘察单位及其它专业的沟通配合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中需与勘察及其它相关单位进行资料互提。

这项工作,在业主有安排的情况下,投标人将积极参与和配合;在业主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投标人将主动与相关单位协调,并将与本地的规划设计部门密切配合,优势互补。

3、加强各专业协调

做好与本项目的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保护、排水、照明及其它附属工程等各专业之间的协调。

避免设计专业各自为政、内容脱节、互相矛盾。

二、总体方案设计

㈠设计依据

为保证本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本工程设计主要适用技术规范如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其他市政道路的法规、规定。

㈡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招标文件,本项目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

主要技术标准表

表2-1

序号

指标名称

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路

2

计算行车速度

40km/h

3

横断面宽度

30m路幅

4

车道数

双向4车道

5

设计荷载

城-A级

6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0.05

7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㈢道路工程设计

1、平面总体设计

设计原则

●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原水泥道路走向布设,尽量做到少占耕地、少拆迁居民住宅;

●按照道路等级,依据规划条件研究现状道路条件与规划条件的关系;

●根据现状道路条件,确定道路起终点的连接方式及工程范围;

●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道路的技术标准;

●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

●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本区域内路网构成主要为低等级公路,综合考虑区域交通情况,将建设范围内的交叉口、道路沿线建筑物出入口等位置等根据道路等级和现状进行合理布置。

为便于道路两侧车辆及行人出入,在现有建筑物附近设置人行道断口,其它路段无现状建筑物,道路人行道断口按50~150m间距断开,断口宽度均为6m。

两侧人行道上的树池石按间距5m布置。

2、纵断面设计

⑴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要遵循我们的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其城市街道的商业经营功能,不宜进行频繁的边坡,尽可能使其平坦、舒适;

●充分考虑与原有平交口的衔接;

●平纵组合考虑平、纵指标的综合运用和道路构筑物的协调;

●要参照规划控制标高,已建通车道路标高,满足道路设计技术标准。

●考虑与沿线道路两侧规划用地结合,尽量避免对沿线环境景观的破坏;

●协调用地与空间的关系,解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矛盾;

⑵设计标高与沿线地面标高的关系

纵断面设计时,首先参照规划控制标高,满足道路设计技术标准;考虑到项目实施完成以后两侧的开发建设,道路标高在满足排水、防洪的前提下,本道路不宜设置过高,否则会对该片区开发建设增加成本,道路纵坡线尽量沿原地面走线,这样可以更好的结合地形及两侧用地规划,尽量减少填挖方量,节省工程造价;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两侧景观要求。

⑶主要拉坡控制点设计

根据设计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平交口范围内设计纵坡不宜大于3%,其余须设置挡墙路段应加设台阶等附属实施,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合理化。

3、横断面方案设计

⑴车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规范要求,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的道路,混合车道宽度3.75m,小型汽车专用车道宽度3.5m,公共汽车停靠站3.0m,路缘带宽度要求为0.25m。

根据本项目所处道路网功能定位及使用性质划分,本项目为城市Ⅰ级次干路,本项目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均采用3.75m。

⑵横断面方案选择

道路断面布置拟采用如下幅路形式:

4.0m人行道+2m绿化带+8m机非混行车道+2m中央分隔带+8m机非混行车道+2m绿化带+4.0m人行道=30m,机非混行方式。

4、公交站台设计

本次设计对公交站点布置仅做初步考虑,具体的公交站点布置情况应由公交管理部门确定。

⑴公交站位置设置

公交线路车站位置设置需要考虑站点间距、与交叉口关系、与大型商业区、居民区出入口的位置关系,以及与车站其他公交线路的换乘。

从方便乘客角度考虑,公交线路中途站间距一般宜控制在500m~800m范围。

⑵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对于位于出口道的公交站,结合出口道拓宽车道布置,对于其他路段的公交站,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形式,公交车停靠时不影响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行进。

停靠站两段设置进站减速渐变段与出站加速渐变段,减速段长度30m,加速段长度45m,折点处用圆曲线接顺。

停靠车道路路面结构与所在道路路面结构相同。

对应于停靠长度范围,设置乘客候车站台。

候车站台宽度2m,采用人行道面层铺装。

5、无障碍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及道路交叉口处设置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盲道宽0.6m,单面坡缘石坡道宽2.5m。

6、路基设计

⑴边坡坡率

本道路填方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

1.5,挖方边坡高度小于8m,坡率除高液限粘土路段采用1:

1.5外,其余一般路段均采用1:

1。

有条件时尽可能放缓边坡,以吻合地形,做到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与道路自身景观相匹配,尽量不破坏沿线原有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并与周围地形、地物、周围植被及沿线人文环境相协调。

⑵特殊路基设计

①软弱地基

根据初步踏勘,本项目软弱地基主要分布于部分缓丘浅沟的水田、鱼塘地带,软土规模及厚度大都较小,采用清淤换填碎石砂处理。

②半填半挖路基

本项目位于平原区,半填半挖路基形式较少,多为低填浅挖,为了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再以优质填料回填。

为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以排除地下水。

③陡坡路堤

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的路堤段,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路基填筑前将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1m,做成向内倾斜2%~4%的反坡,并进行路堤稳定性分析;因地制宜设置路基下挡墙等支挡构造物及加设高强聚酯土工格栅。

④老路加宽路基

根据类似公路施工经验及其它公路边坡的测试结果表明,普通填料路基边坡表面在自然气候的长期作用下密实度较差,老路基土路肩范围CBR值较低,首先应进行削除。

由于新老路基在填料性质、压实度等方面的不同引起沉降、变形和刚度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易导致拼接工程路基、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等破坏。

为了缓解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集中,调整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新建路基与旧路基的良好衔接使其成为一个较好的整体,避免或减少横向错台和纵向裂缝的发生。

对于高路堤,在填筑新建路基前应首先削除30cm厚坡面表土,再开挖台阶(向内倾斜2%),自下而上,开挖一个台阶及时填筑一级,同时提高新路基的压实度等级,以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于低填路基,考虑到有效性和施工便利,可直接垂直挖除松散边坡土,无需开挖台阶。

7、路面结构设计

⑴主要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⑵路面结构的方案比选

路面设计依据预测交通量及其组成,结合当地路用材料资料,按照“安全、高效、快捷、美观、经济”原则,路面结构采取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方案比较。

水泥混凝土路面:

具有强度高、刚度大、使用耐久及养护工作量小,造价相对较低,维护费用低等优点,缺点为行车平稳性略差,噪音大;维修时需封闭交通时间较长。

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是城市道路建设的趋势,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较好:

平整度好,行车噪音小,抗滑性能好,易于维修,维修时不需要封闭交通太长时间,对交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使用年限相比水泥砼路面短,造价稍高。

8、平面交叉口设计

平面交叉路口的渠化是处理好本项目与沿线周边道路交通联系,解决本项目周边地区交通出行,改善项目周边交通条件的关键点,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细节设计”理念的关键点。

如采用分相位信号控制,合理的信号配时,以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使车流、人流在路口通行有序。

㈣道路给排水设计

本项目道路排水工程包括给水工程、雨水工程和污水工程。

1、给水工程设计

规划区采用生产、生活分质给水管网系统。

给水管采用预应力钢筒砼管。

根据规划及远期发展,本设计沿道路新建DN1000~DN400给水管供各地块工业及消防用水,新建DN600~DN300给水管供各地块生活用水,各地块内的冲洗、浇洒道路、绿化用水、洗车用水和空调冷却优先采用雨水利用。

为了节约投资及方便使用管道供水压力约为0.4MPa,各修建高层地块内自行分片设置调蓄增压给水系统。

⑴检修阀门井

检修阀门井的设置根据事故抢修时间允许的排水时间考虑,穿越障碍物及连通管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设置间距为300~400m,排水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2)室外市政消火栓设计:

规划区管网采用消防—生产共网,消防管网最小管径不小于DN150。

市政消火栓设置间距应不大于120米;在重要建筑和道路交叉口处为便于消防队员的使用,增设消火栓。

消火栓采用SA100/65地下式消火栓。

(3)在设计时作出DN300的预留接口。

2、雨污水工程设计

⑴排水体制

本工程采用严格的雨污分流制。

⑵设计内容:

1)污水系统

生活、生产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在无污水处理厂时可作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待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部分采用中水回用,其余的排入指定区域。

污水均采用重力自流排放原则,排水坡度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道路坡度。

在道路交叉口处为避免各管线交叉,以竖向设计为准。

采用石砌污水检查井,间距35米,检查井井盖使用铸铁井盖;管径小于D500管材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大于或等于D500采用钢筋砼管。

居住区内污废水的处理考虑近远期结合,临近城市工业(已建或规划已有的)的居住区污废水应直接排放至城市污水截流干管。

对离城市截污干管较远,且因地形高差较大时采用小型生化池分散处理,处理后的污废水采用提升方式排放,直接排入城市截污干管集中处理。

推荐选用的是PVC-U双壁波纹管,该类管材重量轻、耐腐蚀。

管材环刚度可设计,接口密封性能好,管道系统不渗漏,可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包括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硬聚氯乙烯环形肋管。

管材口径采用内径系列管材,检查井尽量采用塑料检查井。

管周围填土密实度应在95%以上。

2)雨水系统

雨水量计算采用三亚市地区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q=1085(1+0.575lgP)/(t+9)0.584

径流时间t:

一般道路8分钟;

设计暴雨重现期P,按汇水面积的大小和地块重要性分别取值:

汇流面积小于30公顷的管段:

3年;

汇流面积30~50公顷的管段:

5年;

汇流面积大或重要地区的管段:

5~10年;

立交地段采用5年。

雨水采用石砌检查井,间距40米,检查井井盖使用铸铁井盖,沿路两侧设置石砌雨水口,采用D500重型钢筋砼管连接至检查井。

根据检查井位置对应设置,且施工时在道路汇水点及地势低洼处增设雨水口。

管径小于D500管材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大于或等于D500采用钢筋砼管。

居住区内雨水管道的布置根据道路和建筑布置、排水的走向、地形标高按管线短、埋深小尽量采用自流排出。

雨水管在道路下独立设置,就近排入附近自然水域,对于区域内局部低洼地带的污水不易排出时采用压力流或动力提升。

将各地块内的雨水分区收集存储,作为绿化、灌溉、洗车道路浇洒等非生活用水。

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将高地块内的雨水收集排至天然湖泊内,作为生活饮用水储备。

按照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管径小于D500的选用PVC-U双壁波纹管,管径大于或等于D500的选用钢筋混凝管,可降低初期投资。

在设计时作出D400的污水预留接口和D600的雨水预留接口。

3、管线综合

本项目道路两侧管线众多,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消防、工业管廊等。

其中给水又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

设计中应处理好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管线的竖向综合以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为原则,地下工程管线交叉时应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垂直净距。

在建设城市道路的同时应考虑各种管线的敷设要求,应同步敷设,避免重复建设。

同时应着重管线过街以及穿越涵洞时的处理措施。

⑴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统一实施。

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

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

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

5)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

6)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工程管线在竖向管位分配时,宜按下列原则规定处理:

a)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

b)支管线避让主管线。

c)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d)按规范规定确定管竖向高低位置。

e)新建管线让现有保留管线。

7)所有的重力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水另行考虑。

⑵竖向控制规划

1)管道布置

从地面算起,从上至下管道布置顺序一般为:

电力电缆沟、路灯管线、通信、中压燃气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2)管道建设优先次序为:

污水管、雨水管、供水输水管、燃气主管、电力电缆沟、通信、各类支管。

3)各类管线过街时应尽量采用净厚度较小的管材,并采取技术措施,减小总构造厚度。

其中:

电力过街管:

净厚不大于400mm,通信过街管(包括电信、联信等):

净厚不大于400mm。

各管道竖向位置一般控制表

表2-2

管线名称

覆土(m)

管线名称

覆土(m)

电力电缆沟

0

天然气管道

0.6~0.8

电力电缆管道

0.5~0.8

给水管

0.7~1.0

路灯管

0.5

雨水

0.7~1.0

通讯

0.5~0.8

污水

1.8~3.4

⑶意见及建议

1)本次设计范围内涉及的燃气、给水、电力、电信、联信、路灯等管线布置及其容量需根据实际情况征求各管线单位意见后确定。

2)工程施工中可根据需要组织临时管线和过渡管线。

3)与本设计相接的工程尽快施工并与本系统衔接,使用系统完善并投入使用。

㈤环境保护及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本项目工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环境破坏问题有: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噪音、施工废气与扬尘、施工生活垃圾、施工生活污水等;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破坏问题有:

废气、噪声及废水问题;因此勘察设计中,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取弃土、施工废渣要选择好弃渣场地,作好防护处理,落实绿化恢复补偿措施;

●施工废水的处理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建设污水沉淀池,经处理后排放;

●土石方的运输应采取洒水等防尘降尘措施等。

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必须充分调查了解项目周边环境及建筑特点,针对实际情况拟出总体景观构成方案,力求建筑美学与工程美学相结合,将本项目建设成为轴线景观大道。

总体景观设计基本方针如下:

●把本项目建设成为轴线景观大道;

●经济可行,注重实用。

㈥综合管网设计

本次综合管网方案设计范围为三亚市技工学校至华盛水泥厂城市次干路的综合管网设计。

范围内的管网,涉及的管线有:

电力、路灯、通信(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广电,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交通监控、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等管线。

综合管网规划在城市道路上,通信管线及有线电视光缆、天然气管道、污水管道同侧,布置在道路的北侧;给水管道、电力线、雨水管道同侧,布置在道路的南侧。

本次设计范围内道路路幅为30米,考虑到以后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开挖道路,因此,在路口,及相应地块内预留过街管道。

所有管线材料均按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符合卫生要求,输送流体阻力小,能耗低,耐腐蚀,具有必要的强度与韧性,使用寿命长,产品性能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卫生性能符合GB/T17219-1998要求,设计、施工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

1、电力管线

各类用地的负荷指标如下:

公建建筑用电指标:

30—120瓦/平方米,同时系数K=0.6;

结合规划并考虑到路幅、管位影响等,在人行道布置1.0×1.0米电力沟。

电力沟内敷设35KV以下电力电缆。

在道路交叉口及各规划地块预留设置6孔过街排管以解决道路另一侧地块的用电需求及区域内的电网连通。

新建电缆沟的尺寸为1.0×1.0m。

本工程电力沟布置在人行道上,其顶面标高原则上与地面标高齐平,在人行道上的电缆沟,应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彩色地砖的安装空间(由业主控制)。

2、路灯工程

次干路路灯管线采用双侧布置,为了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同时为了节约投资路灯箱变设于每段单位长度的中间,箱变位置选择在道路人行道绿化带中向周边道路放射式供电每回路供电里程为0.7公里左右。

道路明系统,所有管线全部埋地敷设。

全部用波纹管埋地敷设,均为三孔,两孔照明,一孔为预留广告牌用电。

路灯箱变的电源来自于电力电缆沟,箱变均选用环保型。

本设计的道路照明灯具布置在靠机动车道侧的路缘石边上,路灯选用单杆双臂灯。

次干路车行道灯具为250W灯具,人行道灯具为150W灯具,间距一般为30米,路口转弯处为25米,灯具的高度为10米,灯臂的悬挑长度为2米,灯具的仰角为10度。

灯具的选择原则:

高效节能,运行可靠,寿命长。

灯具应选用截光型,照明灯具灯杆采用圆锥型钢管灯杆,外刷米白色漆。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系统N线与PE线在中性点相连后严格分开。

沿着路灯通长设40×4镀锌扁钢,使路灯灯杆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其余金属外壳灯具与保护接地PE线可靠连接,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无功补偿采用分散与集中补偿的方式,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

为了节约用电,本次设计路灯控制采用间隔控制,可根据具体照明要求采用全开或半开道路照明灯。

路灯控制器采用时钟控制器,可根据季节的变化具体调整路灯开关的时间。

主干道采用全夜照明,次干道及支路采用半夜照明。

3、通讯工程

⑴电话装机容量估算

根据《城市建筑物通信设施设计标准》,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选取各类指标如下:

公建用地:

1线/50平方米(建筑面积);

按着便于管理的原则,中国电信、联信(中国联通、广电、移动通信、中国网通、铁通)、监控等通讯管道,采取共用管廊分开设井的方式进行敷设。

结合规划以及今后发展的要求,留有一定的富余空间,所以,考虑道路上新建管道为18孔,具体分配如下:

中国电信:

6孔

中国联通:

2孔

广播电视:

2孔

中国移动:

2孔

中国网通:

2孔

中国铁通:

2孔

交通监控:

1孔

预留:

1孔

在道支路口及相应地块内设置6孔过街排管,以便于形成网络,便于使用。

⑵管廊布置

道路上新建管线均全部下地敷设,由电信部门牵头,协调其它管线单位采用共沟的敷设方式。

一般采用街坊配线方式,在小区内按用户用量规模设置交接箱。

⑶管材及施工要求

本工程范围内的通信管线根据管线单位需要,采用混凝土包封的PVC波纹管及蜂窝管管孔敷设。

一般情况下,管道覆土不小于0.7米。

除采取特殊技术措施外,在人行道和绿化地带,覆土一般不应低于0.50米,在车行道下,覆土一般不低于1米。

为了使管道中的积水能流入人孔而便于清除,管道坡度一般应为0.3%~0.4%,最小不宜低于0.25%。

人孔内两边管道的相对管孔高程应尽量接近一致,一般情况下,相对位置的管孔高差不应大于0.5米。

电信井内设置Ф75PVC塑料管,就近排入市政雨水井。

㈦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目标是为了充分发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