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958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docx

养禽学第八章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

养禽学

第八章 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

孵化是家禽特殊的繁殖方式。

孵化:

家禽的受精卵在母体外,受到一定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作用,发育成雏禽的过程。

自然孵化:

也叫抱窝。

人工孵化:

通过机器或其他设备模拟自然孵化过程,人为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对家禽的种蛋进行孵化,从而大大提高家禽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率。

·是仿生学的一大成就。

·人工孵化已成为现代家禽生产的一项基本技术。

 

第一节胚胎发育

完整的胚胎发育=蛋形成期的发育+孵化期发育

产蛋前:

受精、细胞的分化与生长、细胞已经完成分化到特定组织

入孵蛋标记

一、孵化期

各种家禽的孵化期

家禽种类

孵化期(天)

家禽种类

孵化期(天)

瘤头鸭

21

28

30~33

33~35

火鸡

珍珠鸡

鹌鹑

27~28

26

18

16~18

鸡胚孵化

二、胚胎的发育生理

1、胎膜

(1)卵黄囊:

胚胎的营养器官、造血器官和呼吸器官

(2)羊膜和绒毛膜:

保护胚胎

(3)尿囊:

胚胎呼吸器官、排泄器官和营养器官

鸡胚孵化过程

2、重要发育阶段

第一天

4小时-心脏和血管开始发育

18小时-消化道开始形成

20小时-脊柱开始形成

21小时-神经系统形成

22小时-头开始形成

24小时-眼睛开始形成

第二天

25小时-心脏发育

35小时-耳朵

42小时-心脏跳动

第五天:

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出现了两性的区别,心脏完全形成,面部和鼻部也开始有了雏形。

眼的黑色素大量沉积,照蛋时可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单珠”或“黑眼”。

第六天:

尿囊达到蛋壳膜内表面,卵黄囊分布在蛋黄表面的1/2以上,由于羊膜壁上的平滑肌的收缩,胚胎有规律的运动、蛋黄由于蛋白水分的渗入而达到最大的重量,由原来的约占蛋重的30%增至65%。

喙和“卵翅”开始形成,躯干部增长,翅和脚已可区分。

照蛋时可见头部和增大的躯干部两个小圆点,俗称“双珠”。

第八天-羽毛

第十天-喙开始变硬

第十三天-子出现

第十四天-破壳理想位置

第十六天-爪子、喙坚硬角质

第十七天:

肺血管形成,但尚无血液循环,亦未开始肺呼吸。

羊水和尿囊也开始减少,躯干增大,脚、翅、胫变大,眼、头日益显小,两腿紧抱头部,蛋白全部进入羊膜腔。

照蛋时蛋小头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封门”。

第十八天:

羊水、尿囊液明显减少,头弯曲在右翼下,眼开始睁开,胚胎转身,喙朝向气室,照蛋时气室倾斜。

第十九天:

卵黄囊收缩,连同卵黄一起被吸收到腹腔内,喙进气室,开始呼吸。

第二十天:

卵黄囊已完全吸收到体腔,胚胎占据了除气室之外的全部空间,脐部开始封闭,尿囊血管退化,雏鸡开始肺呼吸。

雏鸡开始大批啄壳。

第二十一天:

雏鸡破壳而出,绒毛干燥蓬松。

三、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

·水:

整个孵化过程中损失的水分约占蛋重的15%~18%

·能量:

能量来自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发育早期利用碳水化合物,后期利用蛋白质、脂肪

·蛋白质:

蛋白质是形成胚胎组织器官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逐渐减少

·矿物质:

钙主要来自于蛋壳,从孵化第十二天开始增加

·维生素:

维生素不足是残、弱雏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孵化条件

一、温度

(一)孵化温度

鸡生理零度是23.9℃,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如24℃~26℃)下,立体孵化器一般温度为35-40.5℃,最适宜孵化温度(1天~19天)为37.5℃~37.8℃,出雏期间为36.7℃~37.2℃。

最适宜温度还因以下因素的不同而有异,即

(1)蛋的大小;

(2)蛋壳质量;(3)遗传(鸡的品种品系);(4)种蛋保存时间;(5)孵化期间的空气湿度;(6)孵化厅的温湿度。

(二)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

恒温孵化操作简单,孵化的1~19天始终保持一个温度(37.5~37.8℃),20~21天保持一个温度(36.7~37.2℃),恒温孵化要求的孵化器水平较高,而且对孵化厅的建筑设计要求较高,需保持22~26℃的较为恒定的室温和良好的通风。

变温孵化是根据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鸡的不同胚龄,给予不同的孵化温度,我国传统孵化法多采用变温孵化。

(三)高温、低温的影响

二、相对湿度

(一)适宜湿度

鸡的胚胎发育对环境的相对湿度的要求没有对温度的要求那样严格,范围比较大,一般40%~70%均可。

立体孵化器的适宜相对湿度,孵化期(1~19天)为50%~60%,出雏期(20~21天)75%。

(二)无水孵化

自然孵化和我国传统孵化都不用加水,只要孵化的温度合适,符合鸡胚发育的自然规律,孵化器内不加水也能获得正常的孵化效果。

无水孵化的技术要领是孵化温度稍微降低0.2~0.4℃,以防止“自温超温”和种蛋失重太快,此外还需要提早增加通风量。

无水孵化的优点不仅是节省能源,而且可以省去孵化器的加湿设备,延长孵化器的使用寿命。

三、通风换气

·为保持正常的胚胎发育,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0.5%,如果超过1%,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增高。

·氧气含量为21%时孵化率最高,每减少1%,孵化率下降5%;氧气过高孵化率也下降,每增加1%左右,孵化率下降1%左右。

孵化期间的气体交换(每万枚蛋)

孵化天数

氧气吸入量(立方米)

二氧化碳排除量(立方米)

1

0.14

0.08

5

0.33

0.16

10

1.06

0.53

15

6.36

3.22

18

8.40

4.31

21

12.71

6.64

四、翻蛋

(一)翻蛋的作用

翻蛋的目的是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粘连,使胚胎各部分均匀受热,促进羊膜运动。

(二)种蛋放置位置方向

人工孵化时蛋的大头应高于小头,但是不一定垂直,正常情况下雏鸡的头部在蛋的大头部位近气室的地方发育,并且发育中的胚胎会使其头部定位于最高位置,如果蛋的大头高于小头,那么上述过程较容易完成;相反如果蛋的小头位置较高,那么约有60%的胚胎头部在小头发育,雏鸡在出壳时,其喙部不能进入气室进行肺呼吸。

(三)翻蛋次数、角度和时间

多数自动孵化器设定的翻蛋次数1~18天为每2h一次,每天12次,而每天翻蛋6~8次对孵化率无影响。

19天~21天为出雏期,不需要翻蛋。

翻蛋的角度应与垂直线成45°角位置,然后反向转至对侧的同一位置,翻动角度较小不能起到翻蛋的效果,太大会使尿囊破裂从而造成胚胎死亡。

(四)移盘

机器孵化到19天需要将种蛋由孵化器移至出雏器中,种蛋在出雏盘中是水平放置的,不需要再垂直放置,更不需要翻蛋。

移盘的时间一般是在17~19天或1%的种蛋轻微啄壳时。

五、卫生

雏鸡出壳后失去蛋壳的保护,很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

孵化室的卫生对保证雏鸡质量很重要,直接关系到雏鸡的质量。

(一)人员卫生

所有进入孵化室的人员必须洗澡更衣,换成孵化室专用工作服才能进入孵化车间。

(二)清洗消毒

孵化器落盘后用消毒液对孵化器各部位进行彻底擦拭,然后进行熏蒸消毒。

出雏器出雏结束后要马上清理孵化垃圾,用清水冲洗后进行消毒,出雏筐要浸泡后冲洗消毒。

(三)孵化场副产品和垃圾

孵化废弃物包括弱死雏、蛋壳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不能到处堆放。

第三节种蛋管理

一、种禽质量

(一)种蛋挑选

1.清洁度

蛋壳粘有粪便或破蛋液污染的禽蛋不能作为种蛋。

轻度污染的种蛋需要经过砂纸擦拭和消毒液擦拭才能进行孵化。

2.蛋的大小

大蛋和小蛋的孵化效果均不如正常的种蛋。

种蛋大小一般要求52g~68g,不同的品种要求有所差异,肉种鸡要求较宽,黄羽肉鸡和地方鸡种要求的蛋重较小。

雏鸡的体重一般为蛋重的65%左右,蛋鸡低于50g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体重小,成活率低。

3.蛋形

接近卵圆形的种蛋孵化效果最好。

蛋形指数是禽蛋短轴与长轴的比值。

选种蛋时剔除细长、短圆、枣核状、腰凸状等不合格种蛋。

蛋壳有皱纹、砂皮的都属于遗传缺陷,不能作种蛋。

4.蛋壳颜色

不同的品种蛋壳颜色不同,但是必须要求种蛋符合本品种特征。

5.蛋壳厚度

良好的蛋壳(厚度0.35mm左右)不仅破损率低,而且能有效地减少细菌的穿透数量,孵化效果好。

蛋壳厚度在0.40mm以上的钢皮蛋和0.27mm以下的薄皮蛋,砂皮蛋、厚薄不匀的皱纹蛋都应剔出。

6.内部质量

裂纹蛋、气室破裂、气室不正、气室过大的陈蛋,以及大血斑蛋孵化率也低,在筛选种蛋时需要剔除。

7.种蛋选择的次数和场所

一般情况下种蛋在禽舍内经过初选,剔除破蛋、脏蛋和明显畸形的蛋,在入库保存前或进孵化厅之后再进行第二次选择,剔除不适合孵化用的禽蛋。

(二)种蛋的消毒

1.消毒时间

种蛋收集后马上消毒

种蛋出雏后第二次消毒

种蛋移盘后在出雏器内进行第三次消毒

2.消毒方法

①甲醛熏蒸:

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按比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消毒;第一次消毒,42ml福尔马林和21g高锰酸钾,熏蒸20min,以后减半

②二氧化氯消毒:

喷雾消毒

③臭氧:

0.01%

④过氧乙酸熏蒸:

16%H2O2,50ml,高锰酸钾5g,熏蒸15min

⑤杀菌剂浸泡洗蛋:

一般用于入孵前消毒

二、种蛋保存

(一)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

胚胎发育的阈值温度为23.9℃,种蛋产下后应使其温度降至低于胚胎发育的阈值温度,一直保持到种蛋入孵为止。

一般认为,如果种蛋贮存的日期在2周之内,要求种蛋库的保存温度是15~18℃;如果种蛋保存二周以上则要求蛋库的贮存温度更低,达到10~12℃孵化的效果才受影响最小。

种蛋保存期间应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不要忽高忽低。

(二)种蛋保存的适宜湿度

种蛋库的相对湿度要求75%~80%。

种蛋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气孔不断蒸发,蒸发的速度与周围环境湿度有关,环境湿度越高蛋内水分蒸发越慢。

但是,如果湿度过大,会使盛放种蛋的纸蛋托和纸箱吸水变软,有时还会发霉。

(三)种蛋贮存时间

在18.0℃的贮存条件下,种蛋贮存5天之内对孵化率和雏禽质量无明显影响,但是超过7天孵化率会有明显下降,超过2周的种蛋孵化的价值就不大了。

(四)种蛋运输

种蛋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激烈震动,需要用蛋托盛放并用专门的种蛋包装箱包装,用打包带捆扎结实。

一般每箱10托或12托,300个或360个。

冬季运输要主要防寒,最好用封闭货车运输,而且需要用棉被包裹。

用火车运输时可以先用塑料袋把种蛋包裹严实以后再放入纸箱,保温效果良好。

夏天运输种蛋也要防止太阳直晒,用苫布包裹严实后用塑料布包裹,避免雨淋。

第四节孵化管理技术

一、孵化前的准备

(一)消毒

孵化室的地面、墙壁、天棚均应彻底消毒。

孵化器内清洗后用福尔马林熏蒸,也可用液喷雾消毒,蛋盘和出雏盘往往粘连蛋壳或粪便,应彻底浸泡清洗,然后消毒。

(二)设备检修

孵化前应做好孵化器的检修工作。

电热、风扇、电动机的效力,孵化器的严密程度,温、湿度,通风和翻蛋等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度计的准确性等均检修或校正。

(三)种蛋预热

入孵之前应先将种蛋由冷的贮存室移至22~25℃的室内预热6~12h,可以除去蛋表面的冷凝水,使孵化器升温快,对提高孵化率有好处。

(四)入孵前种蛋消毒

二、孵化期间的操作管理

(一)入孵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即可正式孵化。

入孵批次依孵化器的规格而异,每月10万枚孵化量的孵化厂一般每3~5天入孵一批,每次上一孵化器,尽量整进整出。

现在多采用推车式孵化器,种蛋码好后直接整车推进孵化器中。

(二)孵化器的管理

立体孵化器由于构造已经机械化、自动化,机械的管理非常简单,具体操作方法每种孵化器均有详细说明书。

应经常留意机件的运转情况,如电动机是否发热,机内有无异常的音响等。

定期对孵化器进行检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新。

孵化室24小时有人值班,除了监视孵化器之外,孵化器和孵化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也应经常记录、观察。

(三)凉蛋

孵化后期鸡胚会自己产生一些热量,如果散发不出去就会造成孵化器高温,烧死胚胎,因此需要对胚蛋进行人工降温。

鸡蛋孵化一般不需要凉蛋,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孵化器有降温系统,更不需要晾蛋。

传统孵化有时需要凉蛋,孵化鸭蛋或鹅蛋如果用专门的孵化器也不用凉蛋,如果用孵鸡蛋的孵化器则需要凉蛋。

凉蛋的方法一般每次打开孵化器的门0.5h~1h,每天2~3次。

(四)照蛋

孵化期内一般照蛋2次,以便及时验出无精蛋和死精蛋,并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第一次照蛋白壳种蛋在6天,褐壳种鸡在10天,第二次照蛋在移盘时进行。

采用巷道式孵化器一般不照蛋或只在移盘时照蛋一次。

(五)落盘(移盘)

在孵化第17天或19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即将孵化器架上的蛋移入出雏器中,此后停止翻蛋。

移盘时间也可根据胚胎的发育情况或机器的周转进行,一般有1%雏鸡轻微啄壳可以听到雏鸡叫声时移盘最好,但14天移盘也无显著的危害。

三、出雏期的管理

(一)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出雏期间由于胚胎自身产热量很大,为了促进卵黄的吸收,出雏器的温度要比孵化器调低0.5℃左右,相对湿度调高到75%,利于雏鸡的出壳。

(二)拣雏

在正常的情况下鸡蛋满21天即全部结束出雏。

雏鸡孵化实行一次性拣雏,鸭和鹅实行多次拣雏。

实行多次拣雏时要注意把正在出壳的胚蛋集中在一起,并向孵化器内喷温水,以增加湿度,防止粘壳。

(三)雏鸡处理

拣出的雏鸡经雌雄鉴别后,挑出弱雏,健康母雏注射马立克疫苗后放在分隔的雏鸡箱内,然后置于22~25℃的暗室中,使雏鸡充分休息,准备接运。

有时种鸡需要剪冠或断趾,都要在孵化室完成。

(四)停电时的措施

大型孵化厂应自备发电机,如没有这种条件,孵化室应备有加温用的火炉或火墙,在停电前几小时将火炉烧起。

必须注意,停电时要将孵化器门打开,以免机内上部的蛋因热而遭损失。

如为临时停电而不超过几小时,则不必升火加温。

冬季停电一定要用火炉把温度升高到25度以上,否则短时间内鸡胚就会冻死。

(五)做好孵化记录

每次孵化完成后应将上孵日期、蛋数、种蛋来源、历次照蛋情况、孵化结果、孵化期内的温度变化等记录保留下来,以便统计孵化成绩或做总结工作时参考。

此外,应编制孵化日程表,以利工作。

第五节孵化效果的检查

一、孵化效果检查的相关指标

(一)衡量指标

1.受精率

受精蛋数(包括死精蛋和活胚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一般水平应达92%以上。

2.死精率

通常统计头照时(白壳蛋6胚龄,褐壳蛋10胚龄)的死精蛋数占受精蛋的百分比,正常水平低于2.5%。

3.有效受精率。

头照活胚占入孵蛋的百分比,一般应在90%以上。

反应种蛋保存时间和种鸡质量。

4.受精蛋孵化率

出壳雏鸡数(包括健雏、弱、残和死雏)占受精蛋百分比。

高水平达92%以上。

此项是衡量孵化场孵化效果的主要指标。

5.入孵蛋孵化率

出壳雏鸡数占入孵蛋的比例,高水平达到87%以上。

该指标反映种鸡繁殖性能及种鸡场和孵化厂的综合生产水平。

6.健雏率

健雏占总出雏数的百分比。

高水平应达98%以上,孵化场多以售出雏鸡视为健雏。

7.死胎率

死胎蛋占受精蛋的百分比。

死胎蛋一般指出雏结束后扫盘时的未出壳的种蛋,如果孵化效果不理想时,还可以对这些蛋进行剖检,以确定胚胎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原因。

(二)孵化效果的检查

1.照蛋(验蛋)

各种家禽照蛋时间

照蛋

孵化天数

胚胎发育特征

鸭、火鸡

头照

5~6

6~7

7~8

黑眼

抽检

10~11

13~14

15~16

合拢

二照

19

25~26

28

闪毛

2.各种胚蛋的判别

(1)正常的活胚蛋

剖视新鲜的受精蛋,肉眼可以看到蛋黄上有一中心透明、周围浅暗的圆形胚盘,有明显的明暗之分。

头照可以明显地看到黑色眼点,血管成放射状且清晰,蛋色暗红。

10天照蛋时尿囊绒毛膜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布满血管,19胚龄胚胎气室向一侧倾斜,有黑影闪动,胚蛋暗黑。

(2)弱胚蛋

弱胚蛋头照胚体小、黑眼点不明显、血管纤细且模糊不轻,或看不到胚体和黑眼点,仅仅看到气室下缘有一定数量的纤细血管。

抽验时胚蛋小头未合拢,呈淡白色。

二照时气室比正常的胚蛋小,且边缘不齐,可看到红色血管。

因胚蛋小头仍有少量蛋白,所以照蛋时胚蛋小头浅白发亮。

(3)无精蛋

俗称“白蛋”,头照时蛋色浅黄发亮,看不到血管或胚胎,气室不明显,蛋黄影子隐约可见。

(4)死精蛋

俗称”血蛋”,头照时可见黑色或红色血环贴在蛋壳上,有时可见死胎的黑点静止不动,蛋色透明。

(5)死胎

俗称毛蛋,二照时气室小且不倾斜,边缘模糊,颜色粉红、淡灰或黑暗,胚胎不动。

另外还有破蛋和腐败蛋需要在照蛋时剔除。

第五节孵化效果的检查

二、孵化效果的分析

(一)胚胎死亡原因的分析

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

第一个高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前3天至5天。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第18天后),第一高峰死胚率约占全部死胚数的15%,第二高峰约占50%。

第一个高峰死亡原因:

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对外界变化尚未完善,VA缺乏,过渡熏蒸。

第二个高峰死亡原因:

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到肺呼吸时期,对环境的要求更高。

但是对高孵化率鸡群来讲,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而低孵化率鸡群第一、二高峰期的死亡率大致相似。

有时也把死亡高峰分为四个,即蛋产出时、孵化前期、孵化中期和出雏期。

(二)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影响孵化成绩的三大因素是种禽质量、种蛋管理和孵化条件,第一、二因素合并决定入孵前的种蛋质量,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

营养缺乏对孵化率的影响

营养成分

症状

维生素A

孵化48h死亡

VD3

在孵化的18~19天死亡,雏鸡骨骼发育不良

VE

在孵化的4~5天死亡,渗出性素质症,伴有1~3天期间死亡率

VK

18天不明原因的出血死亡,出血,胚胎有血凝块

突然死亡,18~21天死亡率高,鹦鹉嘴,绒毛异常

孵化率低,皮下积液,早期死亡率高

孵化不良效果的分析

不良现象

原因

蛋爆裂

蛋胀,被细菌污染

胚胎死2~4天

种蛋储存太长,种蛋被剧烈震动,种鸡染病,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

雏鸡个体过小

种蛋产于炎热天气,蛋小,蛋壳薄或沙皮,孵化1~19天湿度过低

双眼闭合

20~21天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出雏期绒毛飞扬

(三)影响种蛋中胚胎存活的主要因素

1.机械损伤

·直接损伤

·震动,搬运和运输过程

防线:

蛋壳》蛋壳膜》蛋白层》卵黄膜》卵黄

2.脱水

种蛋产出母体后,就开始蒸发水分。

·蛋白高度下降,浓蛋白层变稀,蛋白保护层变形、缓冲作用减弱

·胚胎细胞脱水

3.pH值变化

CO2浓度起着重要作用。

pH值变化影响胚胎细胞代谢,造成胚胎细胞损伤。

·在输卵管中,种蛋中溶解CO2浓度较高

·种蛋产出后,溶解CO2浓度不断降低,pH值升高(>9.0)

4.接触氧气

蛋白pH值升高、脱和胚胎相对位置的变化,使胚胎与氧气的接触增加。

氧化作用增强,致使胚胎细胞受损或死亡。

(四)雌雄自别

雏鸭和雏鹅的生殖突起比较明显,可以通过触摸泻殖腔生殖突起分辨公母。

初生雏鸡的雌雄鉴别方法主要有伴性遗传鉴别法和肛门鉴别法。

肛门雌雄鉴别法需要专门的技术培训才能掌握技术要领,这里主要介绍伴性遗传鉴别法。

应用伴性遗传规律,培育自别雌雄品系,通过专门品种或品系之间的杂交,就可以根据初生雏的某些伴性性状准确地辨别雌雄。

高等生物每个细胞有一对性染色体,它们与常染色体的不同点在于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

在公鸡,两条性染色体大小相似,都携带基因,有完整的机能。

而母鸡两条性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具有功能,另一条萎缩,实际上不携带基因。

遗传学家把充分发育携带基因的性染色体称为Z染色体,把萎缩的叫W染色体。

公鸡的性染色体为ZZ型,母鸡为ZW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做伴性基因,它控制的性状叫做伴性性状。

利用某些伴性基因交叉遗传的特点,用于初生雏鸡的雌雄鉴别。

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伴性性状有:

慢羽对快羽、横斑(芦花)对非横斑(非芦花)、银色羽对金色羽。

1.快慢羽雌雄鉴别

快慢羽的区分主要由初生雏鸡翅膀上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短来确定。

主翼羽明显长于覆主翼羽的雏鸡为快羽,自别雌雄时为母雏。

慢羽在羽速自别雌雄时为公雏,慢羽的类型比较多,有时容易出错,需要引起注意。

慢羽主要有4种类型:

①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②主翼羽等长于覆主翼羽;③主翼羽未长出;④主翼羽等长于覆主翼羽,但是前端有1~2根稍长于覆主翼羽,这种类型最容易出错。

2.金银羽自别雌雄

由于银色羽基因S和金色羽基因s是位于性染色体的同一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银色羽S对金色羽s为显性,所以用金色羽公鸡和银色羽母鸡交配时,其子一代的公雏均为银色,母雏为金色。

在金银羽自别的时,由于受到其它羽色基因的影响,子一代雏鸡的羽毛颜色并不象其父母那样,并且出现一些中间类型,这给鉴别带来一些难度。

但是只要掌握了饲养品种的初生雏鸡羽色类型,鉴别率就可以达到99%以上。

绝大部分褐壳蛋鸡商品代都可以羽色自别雌雄。

注意,用银色羽公鸡和金色羽母鸡交配,后代不能自别雌雄。

3.横斑(芦花)自别

·横斑洛克(芦花鸡)羽色自别

横斑洛克羽色由性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公鸡两条性染色体上各有一个B基因,比母鸡只在一条性染色体上有一个B基因影响大,所以基因型纯合的横斑公鸡羽毛中的白横斑比母鸡宽。

B基因对初生雏鸡的影响是:

芦花鸡的初生绒毛为黑色,头顶部有一白色小块(呈卵圆形),公雏大而不规则,母雏白斑比公雏小得多;腹部有不同程度的灰白色,身体黑色母雏比公雏深;初生母雏脚的颜色比公雏深,脚趾部的黑色在脚的末端突然变为黄色,能显著区分开,而公雏跖部色淡,黑黄无明显分界线。

经过选种的纯横斑鸡,根据以上三项特征区分初生雏鸡的雌雄,准确率可达96%以上。

·非横斑对横斑

用非横斑公鸡(白来航等显性白羽鸡除外)与横斑母鸡交配,其子一代呈交叉遗传,即公雏全部是横斑羽色,母雏全部是非横斑羽色。

例如用洛岛红公鸡和横斑母鸡交配,则子一代公雏皆为横斑羽色(黑色绒毛,头顶上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点),母雏全身黑色绒毛或背部有条斑。

4.羽速和羽色自别相结合

利用伴性遗传实现初生雏鸡自别的方法主要有上述三种,为了实现父母代和商品代均能自别雌雄,避免父母代初生雏鸡翻肛鉴别,有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在一些褐壳蛋鸡已实现父母代羽速自别雌雄,商品代羽色自别雌雄的双自别体系。

要实现褐壳蛋鸡父母代和商品代雏鸡均能自别雌雄,要求母本父系(C系)公鸡带有纯合的银色羽和快羽基因,基因型为SSkk,母本母系(D系)的基因型则要求为S-K-,这样产生的后代能够羽色自别雌雄,公雏为银色慢羽(SSKk),淘汰掉,母雏为银色快羽(S-k-),作为父母代母本。

同样父本也要求类似的基因型,即A系公鸡sskk型,B系母鸡s-K-型,才能实现父母代羽速自别雌雄,但父本留种的是公雏,作为父母代的父本。

父母代用金色羽公鸡和银色羽母鸡交配,商品鸡可羽速自别雌雄。

羽速羽色双自别体系

三、提高孵化率的途径

(一)饲养高产健康种鸡,保证种蛋质量

(二)加强种蛋管理,确保入孵前种蛋管理

(三)创造良好的孵化条件

1.掌握三个重要孵化条件

首先,正确掌握适宜的孵化温度。

·确定最适宜的孵化温度

·孵化操作中的温度的掌握。

需试运行,对温度计进行校正

·掌握孵化温度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孵化温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能生搬硬套“恒温”、“变温”孵化温度方案或孵化器厂推荐的孵化温度

·不能机械照搬江浙一带的缸孵法“三起三落”的给温方案

·孵化器温差大,将严重影响孵化效果

其次,保持空气新鲜清洁。

·胚胎发育的气体交换和热能产生

·通风换气的操作

a.孵化前5天可以关闭进出气孔,以后逐渐打开进出气孔

b.高原地区的操作

c.前18天良好,而后期不好,需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