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7998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李益成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

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

(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和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2、教师准备:

(1)布置学习任务。

(2)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3)检查学生准备的发言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确定目标]

 师:

 通过 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

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

1901《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

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

1946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师:

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

讨论发言。

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实行的是屈辱的外交,那么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新中国外交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和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生:

回答略。

师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要点: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师: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

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主题探究二: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思考:

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新中国在开展外交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

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

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

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

立地位。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师: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

生:

分组辩论:

师:

在这种外交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外交战线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

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生:

通过阅读课文总结、回答。

由此进入主题探究三。

主题探究三: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

师:

多媒体展示中苏建交的图片、录像。

生:

概括中苏建交的概况。

师:

中苏建交后双方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

那么它与旧中国签订的不等条约有什么不同呢?

请大家来看两段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3月)

材料2: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2月)

思考:

对比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

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生:

回答。

师:

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清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使国家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在此过程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

由此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

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

生:

讨论。

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50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生:

思考、讨论。

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新中国除积极发展和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表现。

3、参加日内瓦会议

师:

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投影照片思考回答?

生:

答略。

师: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

为什么?

生:

分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4、参加万隆会议

师: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万隆会议的录像,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

(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

含义是什么?

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

讨论回答

师总结:

突出强调求同存异的含义,并用多媒体展示要点。

同:

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演个历史剧,一组扮演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一组扮演记者采访周恩来,并就采访内容写通讯稿。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生:

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表演。

师:

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我们对万隆会议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知识整合归纳提升]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建国初期的外交风云变幻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和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学:

讨论发言,整理主要观点。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

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取得了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师:

(引导学生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地区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请同学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

讨论、回答。

师:

同学们说的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巩固练习及时评价]

选择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195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20世纪70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亚非国际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

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一条线、一大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①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是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7.194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8.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一大片        D.求同存异

非选择题: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延伸探究发展评价]

1、研究课题:

(1)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

(2)《我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根据自己的爱好、层次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字数不限。

(注:

两个任选一个。

2、分组辩论:

正方:

“弱国无外交”。

反方:

“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