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83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9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第一章项目摘要1

1.1项目名称1

1.2承担单位1

1.3项目性质1

1.4项目建设地点1

1.5项目建设期限1

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

1.7项目建设投资4

1.8资金来源5

1.9效益分析5

1.10编制依据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

2.1项目背景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

第三章保护区管理13

3.1项目区保护工作现状13

3.2保护区管理总体目标13

3.3保护区管理组织机构14

3.4保护区管理措施14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16

4.1单位性质16

4.2技术力量16

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17

5.1项目区基本情况17

5.2保护区域资源概况18

5.3保护区域建设地点24

5.4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26

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28

6.1工艺流程28

6.2主要技术方案28

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36

7.1项目建设目标36

7.2项目建设任务36

7.3建设规模37

7.4总体布局38

第八章项目建设内容42

8.1建设内容42

8.2土建工程42

8.3仪器设备47

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9

9.1投资估算依据49

9.2投资估算49

9.3资金来源与筹措54

9.4资金使用54

第十章项目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安排55

10.1建设期限55

10.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5

10.3项目实施进度56

第十一章土地、规划和环保57

11.1土地、规划57

11.2环保57

第十二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60

12.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0

12.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61

12.3项目运行经费的解决63

第十三章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64

13.1效益分析64

13.2风险分析65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66

14.1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66

14.2项目采用的招标方式66

14.3招标范围66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68

15.1结论68

15.2建议68

附表:

附表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

附表3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

附表4招投标事项申请表

附图: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附图3项目增殖救护研究中心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1.2承担单位

****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3项目性质

新建

1.4项目建设地点

天水市****区娘娘坝镇

1.5项目建设期限

2012年~2013年

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大鲵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350公顷,分管护设施、科研监测设施、宣传教育设施和办公及附属设施四大块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1.管护设施:

建设永久性界碑20个、标牌30个,宣传牌7个,围栏5000m,在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六条支流分别建立基层保护站,每个保护站30m2、砖木结构。

购置仪器设备17台(套)。

见表1-1。

 

表1-1管护设施及设备

建设内容

建筑形式及规格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投资估算

(万元)

小计

 

 

 

 

144.72

1.管护设施

 

 

 

 

118.30

永久性界碑

钢筋砼

20

500

1.00

永久性标牌

钢筋砼

30

1100

3.30

宣传牌

钢制

7

40000

28.00

围栏

金属网

5000

m

100

50.00

基层保护站

砖木

180

2000

36.00

2.管护设备

 

17

台套

 

26.42

取证摄像设备

索尼DCR-HC10

2

9500

1.90

观测望远镜

BRESSER

5

600

0.30

GPS定位仪

GPS12C

4

5000

2.00

数码相机

DSC-R1

2

3600

0.72

监测车

越野车

1

200000

20.00

摩托车

LF150-10

3

5000

1.50

2.增殖救护研究中心:

建设实验及标本室110㎡,人工模拟河道150m,育苗室400m2,育种室400m2,救治室400m2,小规格饵料培育池360m2,大规格饵料培育池1200m2,沉淀池50m3。

购置仪器设备15台(套)。

见表1-2。

表1-2增殖救护研究中心及设备

建设内容

建筑形式及规格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投资估算

(万元)

小计

 

 

 

 

244.09

1.增殖救护研究中心

 

110

 

233.60

实验室

砖混

50

1200

6.00

标本室

砖混

60

1200

7.20

人工模拟河道

自然

150

m

800

12.00

育苗室

毛石砼

400

1250

50.00

育种室

毛石砼

400

1250

50.00

救治室

毛石砼

400

1250

50.00

小规格饵料培养池

毛石砼

360

400

14.40

大规格饵料培养池

毛石砼

1200

350

42.00

沉淀池

毛石砼

50

m3

400

2.00

2.监测设备

 

15

台套

 

10.49

生态观测仪

LICORDYNAMAX

1

30000

3.00

水质分析仪

101M型

1

3000

0.30

溶氧测量仪

 

1

10000

1.00

显微镜

JXB-D

2

2500

0.50

双目解剖镜

 

1

5000

0.50

电子分析天平

 

1

7600

0.76

生化培养箱

 

1

6500

0.65

冰箱

BCD-193W

1

3000

0.30

恒温箱

DG-2C

1

8000

0.80

分光光度计

7222B1型

1

14000

1.40

精密pH计

PHS-4CT型

2

4200

0.84

微量移液器

SL-10

2

2200

0.44

3.宣传教育设施:

建设科普宣传教育室40㎡。

购置仪器设备15台(套)。

见表1-3。

表1-3宣传教育设施及设备

建设内容

建筑形式及规格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

 

 

 

 

9.75

1.宣传教育设施

 

 

 

 

4.80

科普宣传教育室

砖混

40

1200

4.80

2.宣传教育设备

 

15

台套

 

4.95

投影仪

DELL

1

1500

0.15

电脑

DELL

2

7000

1.4

录像机

索尼

1

7500

0.75

多媒体制作软件

 

1

700

0.07

大水族缸

200L

4

3300

1.32

小水族缸

100L

6

2100

1.26

4.办公及附属设施:

建设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一座,总面积320m2,其中研究室110m2,会议室45m2,宿舍75m2,职工食堂45m2,信息室45m2;另建饲料加工间库房89.1m²,锅炉房36.1m²,配电室16.83m²等。

购置仪器设备28台(套)。

见表1-4。

表1-4办公及附属设施、设备

建设内容

建筑形式及规格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投资估算(万元)

小计

 

 

 

 

146.40

1.办公及附属设施

 

 

 

 

125.90

1.1办公设施

三层

320

 

70.40

研究室

框架

110

2200

24.20

会议室

框架

45

2200

9.90

信息室

框架

45

2200

9.90

宿舍

框架

75

2200

16.50

职工食堂

框架

45

2200

9.90

1.2附属设施

 

 

 

 

55.50

饲料加工间及库房

轻钢

90

1100

9.90

锅炉房

砖混

36

1000

3.60

配电室

砖混

18

1000

1.80

门房

砖混

20

1200

2.40

供水渠道

毛石砼

800

m

60

4.80

供电工程

含变压器

2

50000

10.00

水泥地坪

混凝土

700

150

10.50

室外道路

沙石路

600

m

200

12.00

大门

砖混

1

5000

0.50

2.办公及附属设备

 

28

台套

 

20.50

电脑

 

3

7000

2.10

打印机

A3

2

3000

0.60

传真机

FAX-B840

2

3000

0.60

野外通讯设备

 

6

7000

4.20

锅炉

1吨蒸汽锅炉

1

50000

5.00

柴油发电机

15Kw

1

33000

3.30

饲料加工设备

HKJ250B

1

32000

3.20

抽水机

 

2

2500

0.50

网具

 

10

1000

1.00

1.7项目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

建安工程费482.6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62.3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5万元;技术培训及宣传费6万元;基本预备费用24.04万元。

详见表9-1。

1.8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54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90%,地方配套资金6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10%。

1.9效益分析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可增强保护力量和手段,将有效地对区域内水生生态系统实施保护,防止水生生物资源破坏和水域环境污染,使当地大鲵资源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利用增殖救护中心,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开展人工放流增殖,使当地大鲵资源的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1.10编制依据

(1)《国家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试行)》(环函[2009]195号);

(2)《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HJT129-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7月1日颁布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颁布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10月19日颁布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起实施》;

(7)《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9年9月26日起实施)

(8)《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1989年7月20日颁布实施);

(9)《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1990年10月30日颁布实施);

(10)《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11)《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006年2月14日实施);

(1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13)《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NYT1716—2009。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大鲵(Andriasdavianus)因其叫声宛若婴儿哭叫,其指、趾型似人手,故又称娃娃鱼。

大鲵在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两栖类水生野生动物。

目前,世界上生存下来的大鲵只有2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也有一定数量分布。

但我国的大鲵从个体和体质上均优于日本大鲵。

我国大鲵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而甘肃大鲵体质较好、数量较多,不仅在秦岭以南的陇南地区的康县、文县等山区广泛分布,而且最为特殊的在秦岭北坡的天水市****区南部的山区也有一定的资源量,在****区南部山区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嘉陵江支流白家河流域的支流历史至今均有分布,目前在野生环境中尚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自2004年至今,在****区李子园境内的白家河支流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螃蟹河等流域及溪流均捕到过和见到过野生大鲵,最大个体达10余公斤,累计见到的大鲵数量超过50余尾,其中渔政部门没收非法捕捞并放生的大鲵28尾。

在大鲵的科学研究方面,早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内的大鲵科学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淡水生物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黄河水产研究所、武陵大学等教学和科研单位先后在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国家级大鲵驯养繁殖中心、陕西汉中大鲵国家级驯养繁殖中心、江西靖安县大鲵自然保护区、江西靖安县首座大鲵生态园等大鲵驯养繁殖单位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大鲵的生态学、生理学、生殖繁育学、保护学等的研究。

目前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取得初步成功。

我省在大鲵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区畜牧兽医局先后派出渔业技术骨干到湖南、陕西、湖北等地学习、考察大鲵的驯养繁殖、生态保护等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效果显著。

目前,在驯养繁殖大鲵取得初步的成果,为大鲵的研究、保护、增殖放流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是目前现存的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也是现有的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比恐龙还早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原始过渡性动物的代表,对研究动物从水生走向陆地的进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经甘肃省天水市****区人民政府申请,现已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东临天水市麦积区,西与礼县、甘谷县接壤,南接徽县、西和县,北靠甘谷县、麦积区。

海拔1110米至2716.9米,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65公里。

总土地面积2409.41平方公里。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介于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境内分布着长江水系白家河流域的多条支流,山溪沟壑纵横,山泉伏流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溪河两岸植被完整,乔灌丛生,环境阴凉,交通方便,河水清澈见底,清潭密布,奇石纵立,是大鲵栖息繁衍的最佳环境。

在****区南部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的嘉陵江流域白家河及其支流,历史至今,是秦岭北坡大鲵主要的生活、栖息、繁殖区域。

近年来,在区政府科技兴区、依法治区政策的推动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许多农民自发的加入到保护大鲵的行业中来,一些农户开始驯养繁殖大鲵,****区政府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加大了保护、宣传和管理力度,并在技术、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对大鲵的驯养繁殖和保护给与支持,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绩,为大鲵资源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但是,受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自然保护区的项目为载体、技术为依托、实力为基础、管理为根本,切实做好大鲵的保护工作,逐步恢复其种质资源和生存环境。

2.2.1是保护濒危物种大鲵资源的需要

****区娘娘坝镇境内白家河流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之一,自古以来大鲵就生活在白家河流域,是其理想的栖息地。

该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在我国大鲵分布纬度上处于靠北端,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由于该区域植物生长期短,有效积温小,有机质分解缓慢,植被顺向演替时间漫长,河床以上林区是经过多年形成的最稳定的原生级植物群落,一旦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对水源涵养和河水流量影响很大,直接危及大鲵的分布和繁殖。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白家河流域内生活着众多的的野生大鲵。

随着人的生产生活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加之电、毒、炸、捕等行为时常发生,大鲵种群资源锐减。

目前,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经费短缺,保护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如不加以保护,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大鲵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2.2.2是维护生态系统的需要

保护区内山大沟深,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地势地貌复杂,地区差异显著,具有四季分明、温凉而湿润,河谷、浅山、高山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的特点。

水资源丰富,天然径流量4276.59万m³年,保护区内水温年平均在8—12.5℃之间,森林履盖率高达75%。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古以来流域内形成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动物种群数量下降、鱼类品种减少。

通过项目建设的实施,可使流域内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地拯救濒危珍稀大鲵及其伴生的水生野生动物,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

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河水量锐减,加之人为的乱捕滥炸,部分农药残留物的排放,致使大鲵分布数量不断减少,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为防止这一名贵水生种质资源的灭绝,保持一个健全完整的生物链,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

并且也能保持水域环境不受污染,保障区域内及下游人畜饮水安全。

还可以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小气候和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2.2.3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区白家河流域属秦岭地槽,处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从温润向湿凉过渡,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到草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自然物种资源。

保护区植物共有3门20科142个种和亚种,栖息着5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和丰富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其中:

保护区鱼类共有13种。

维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为大鲵的生存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2.2.4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研究,在群众中推广成熟的养殖技术,采取群众养、保护区管理机构回收放流的方式,既能扩大大鲵的种群数量、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具备大鲵生存的条件

保护区位于****区南部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境内,分布在原娘娘坝镇境内的白家河流域的河谷地带,东至****区与麦积区交界处,西至娘娘坝镇庙川村,北接麦积区,南接陇南市。

介于东经105°56′44″至105°47′57″北纬34°07′58″至34°19′45″。

保护区地势西高东低,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崎岖,山势陡峻。

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2700米,平均海拔高度为1424米。

地域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6-11℃,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79d,保护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6-522mm,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保护区属长江流域,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和温带半湿润气候,保护区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2亿立方米,常年流水的河流有8条之多,多年平均流量为6.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大流量为13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最枯流量为3.41立方米秒。

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进行综合分析,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要求,区内年均水温8-12.5℃之间。

适宜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优良的水质及环境适宜于大鲵的生存和繁衍。

保护区内有植物3门20科142个种和亚种。

广阔的天然森林,繁衍了许多珍禽异兽,栖息着50多种野生动物。

保护区内水量充沛,饵料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生存着麦穗鱼、马口鱼等13种鱼类、水丝蚓、摇蚊幼虫等底栖生物及河蟹,为大鲵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饵料。

2.3.2具有符合保护区建设的社会条件

该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区南部的娘娘坝镇(原李子园乡),距天水市37公里,森林茂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不足27人,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少,有利于开展大鲵的保护。

2.3.3具备保护区建设的技术保障

****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现有渔业技术人员10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2名,其它职称1名。

其中7名人员经培训并经省农牧厅严格审核,取得相应渔政执法资格证。

近年来在渔政专项执法活动、渔业法律法规宣传、白家河流域大鲵物种资源调查与保护、救助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保护区的建设铸造了一支经验丰富、作风过硬、执法严明的干部队伍。

2.3.4具备保护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区有316国道、董—甘公路及乡村农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便利;农村电网已改造完成,电力供给充足;程控电话全面开通,移动信号覆盖全境。

第三章保护区管理

3.1项目区保护工作现状

****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人员及天水市****区渔业工作站渔政执法人员在****区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每年定期不定期对白家河流域及其周边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和保护生态环境专项宣传;开展打击“电、毒、炸、偷”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

同时,根据省农牧厅文件精神,在长江水系境内段白家河流域鱼类繁殖期开展了禁渔活动;对误捕、误伤大鲵开展了救治,共成功救治大鲵27尾。

目前项目区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是项目区内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对动植物产生威胁;项目承担单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现有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科研人员匮乏,基础设施条件差;保护事业经费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严重短缺。

3.2保护区管理总体目标

(1)明确保护区边界、维护边界的法律地位;

(2)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各种规章制度;

(3)开展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绘制最新资源分布图;

(4)完成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

(5)建立和完善野外巡护监测体系,加大区内大鲵资源保护力度;

(6)完善保护区组织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物力和财力;

(7)保护自然景观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干扰破坏;

(8)建立协调机制,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9)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职工队伍;

(10)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活动;

(1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

(12)多渠道争取保护费用,促进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3.3保护区管理组织机构

3.3.1组织管理

****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隶属于天水市****区人民政府管理。

在项目建成运行后,由****大鲵自然保护管理局,全面负责保护区管理工作。

3.3.2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负责制定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